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cm (西门吹血##杀了你好么?),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帝王丧葬   宋朝<上>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Oct  9 17:36:29 2000), 转信

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直到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
取后周政权,建立了皇权高度集中的北宋。北宋的陵寝制度大体上沿袭了唐代初的制度
,只是改变了汉唐预先营建寿陵的制度。北宋的陵寝在皇帝死后才开始建造,而且全部
工程必须在七个月内完成。由于这个原因,宋代的陵园规模不如唐代。
唐代后妃从高祖李渊开始,附葬帝陵不单独起陵,而宋代恢复了汉代的规制,后妃单独
起陵园于帝陵的西南隅。后陵建筑与帝陵相同,但规模较小,除太祖庄怀皇后潘氏有陵
号"保泰"外,其他后陵都没有陵号。
巩县宋陵的形制均坐北朝南呈正方形,各陵尺度和墓前石刻数目整齐划一。墓室上建造
方形三层陵台,每门各有石狮一对。由南门向北的神道两侧排列文武大臣和各种石像。
陵园布局和唐陵一样分上宫和下宫,分别为上陵谒拜祭祀和日常供奉起居的场所,所不
同的是唐代下宫建筑在陵墓南面偏西处,而宋代建筑在陵墓北面偏西处。宋代建造陵墓
相风水堪舆(看风水),流行"五音姓利"的说法,把姓氏归于古代五音,再按音选定吉
利的方位。宋代皇帝姓赵,属于"角"音,利于丙壬方位(北方偏西的方位)。由于北宋
营建帝陵时间短促,运料、营建以及入葬工程量都非常浩大,因此给人民代来了沉重的
负担。例如,建造赵匡胤父亲赵宏殷的永安陵时,仅被压死者就达二百多。
北宋巩县八陵
巩县由北宋八陵。巩县在河南郑州、洛阳之间,南望嵩山少室,北临黄河天险,蜿蜒阻
隔,东为巍峨挺拔、群山绵谒的青龙山,洛水东西横贯全县,自古以来就北风水先生视
为"山高水来"的吉祥之地。所以北宋皇帝除徽、钦二宗外全部安葬在这里,统称"巩县八
陵"。 巩县的北宋陵区,北起孝义镇,西至西村,中贯芝田镇,面积约有三十多平方公
里。偌大的陵区,真可谓是大枕黄河,足登黄河了。
巩县的北宋陵园由统一的布局。陵园正中为高宗的陵台,象征着帝王"丰业"和尊严。陵
台四周,柏树成林,纵横如织,故有"柏城"之称。宋时每陵设有专门负责培育柏苗、养
植柏林的"柏子户"。而今,宋陵的柏树已不复见。陵台经近千年的风雨剥蚀,也失去了
当年的雄姿。陵台之下为皇堂,是安放皇帝棺椁的地宫,全部用条石镶砌。整个布局给
人以方正端庄、拱卫森严的感觉。陵台到神墙南门中间的空地为献殿的遗址,是举行祭
祀大典的地方。诸陵献殿建筑全部毁于元朝。据说,嵩山中岳庙大殿前的铺地石,就取
之于这里。
从陵台南神门,沿神道两侧排列有整齐对仗的精湛石雕,由北往南有:宫人与内侍石雕
各一对。侍立于南神门西侧的为宫人,陵太左右的为内侍。宫人雕像眉目细长,双肩消
瘦,束发簪珥,拱手而立,女性的特征惟妙惟肖。内侍雕像,体态微胖,神情拘谨,手
持体现他们身份的球仗和拂尘。四门石狮各一对。其中尤以神宗永裕陵南门石狮雕像最
为精美。武士雕像以对。为神道两侧立像的排头兵。虽然一千多年的风雨剥蚀,但雕像
甲胄的纹饰仍然细腻传神。文武朝臣雕像各二对。文臣持笏,武臣拄剑,恭立神道两旁
,象征着宫廷百官朝仪。
藩使雕像各三对。藩使为参加北宋皇帝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政权代表。藩使刻像于帝陵
之前,始见于唐太宗昭陵,是中原王朝同周边各少数民族政权的政治、经济联系的反映
。北宋后期,民族矛盾激化,帝陵仍立藩使像于神道两侧与文武朝臣同列恭候,除了不
改帝陵规置的原因外,还象征着各少数民族政权要臣服于大宋皇朝之意。石虎、石羊各
二对。虎是尊严与高贵的标志。羊,个性柔顺,形态淑美。我们祖先造字的时候,有"羊
面从美"之说。自汉晋以来帝陵之前常置石虎、石羊为祛邪之物。仗马与控马官石雕二对
。角端石雕一对。瑞禽石刻一对。石象与驯象人石雕一对。望柱一对。望柱类同华表,
是意求吉祥的柱型石雕。望柱南为乳台一对。象征着子孙发达、繁衍万世、吉祥如意。


--
※ 修改:.zcm 于 Oct  9 17:36:12 修改本文.[FROM: bbs.hit.edu.cn]
※ 来源:.华南网木棉站 bbs.gznet.edu.cn.[FROM: 202.38.245.238]
--
※ 转寄:.华南网木棉站 bbs.gznet.edu.cn.[FROM: bbs.hit.edu.cn]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zcm.bbs@melon.gznet.]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7.85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