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cm (西门吹血##杀了你好么?),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帝王丧葬 清朝<上>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Oct 9 17:37:55 2000), 转信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入关以后,十个皇帝,除末帝溥仪没有设
陵外,其他九个皇帝都分别在河北遵化县和易县修建规模宏大的陵园。由于两个陵园各
距北京市区东、西一百里,故称"清东陵"和"清西陵"。
清东、西二陵在规制上基本沿袭明代,所不同的是陵冢上增设了月牙城。另外,明十三
陵中,只有长陵有"圣德神功碑",而清东、西二陵中则有数通。陵园的布局与明代相比
也发展到更成熟的阶段。按照从南到北的顺序,都由石像生、大碑楼、大小石桥、龙凤
门、小碑亭、神厨库、东西朝房、隆恩门、东西配殿、隆恩殿、琉璃门等大小建筑组成
。每座帝陵附近一般都附有皇后和嫔妃的园寝。
清东陵和清西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墓群。与历代帝王陵园相
比,它的年代距今最近,影响也较大,在陵寝发展史上处于突出的地位。中国劳动人民
富裕清东陵、清西陵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是祖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清初三陵
清入关前,努尔哈赤的福陵、皇太极的昭陵以及清远祖的永陵,统称"清初三陵"。 清入
关前的陵寝建筑即发扬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又有独具特色的地方风格。与入关后的
清东、西二陵不同,它突出地将陵区的自然风光和封建城堡式的建筑布局相结合,陵区
充溢着古朴、肃穆、神秘的气氛。
永陵
永陵是努尔哈赤的远祖、曾祖、父亲、叔父及其妻子的墓地。努尔哈赤在辽宁省新宾县
内。背依启运山,前临苏子河,与烟囱山隔山相望。永陵陵园较小,但景深开阔,风光
旖旎,犹如点缀在万山丛翠中的一片红叶。
陵园四周绕以红墙,南门内横排四座碑亭,碑石#立,碑文洋洋数千言,均是为祖先歌功
颂德的溢美之词。碑亭往北是启运殿。启运殿是祭祀谒拜祖先的场所,也是陵园的主体
建筑,黄琉璃瓦顶,殿内四壁嵌饰着五彩琉璃蟠龙,殿堂供设暖阁、宝床和神位,殿前
还有焚#楼。启运殿往北是宝城,城中陵冢环列,均为平地起封,封土下为地宫,其中多
为拾骨迁葬,可能还有衣冠葬。永陵陵园原有老榆树一株,乾隆皇帝曾东巡到永陵,为
之作《神树赋》,并御笔亲书,刻碑石于配殿之中。
永陵在清初三陵中规模最小,因为葬者生前都没有当过皇帝,也没有称过汗,只是祖以
子显
而已。
福陵
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高皇后的陵墓,又称"东陵"。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东郊的丘陵地
上,前临浑河,背依天柱山。万松耸翠,大殿凌云,山陵与自然景色浑然一体,独具风
格。
福陵面积达十九多万平方米。陵园两侧分布着下马碑、石狮、华表和石碑坊。门内苍松
林立。进入陵门,地势逐渐升高,一条一百多级的石阶在苍松之间斗折蛇行,盘山而上
,具有"山势峻拔,蹬道层折,深邃高耸,幽冥莫测"之感。攀上台阶,穿过石桥,迎面
便是碑楼。碑楼内竖立由康熙亲自撰文的"大清福陵圣德碑"一通。碑楼后是一座古城堡
式的方城,这是#拜祭祀的场所,也是陵园的主体建筑。
清朝历代皇帝都非常重视祭祀祖先,每年祭祀活动多达三十多次。祭祀分为大祭、旁祭
、小祭和特祭四种。大祭在每年的清明、中秋、冬至和立春举行。旁祭是在努尔哈赤和
高皇后的忌辰举行。小祭在每月阴历初一和十五举行。特祭是遇国家大典的临时祭祀。
祭祀所用物品都有一定规格和数量。顺治年间规定,大祭用牛、羊、猪各一头,献果酒
、点香烛,焚#,祝词,行大礼。清中叶以后,流民起义不断,清朝统治者为了求救于祖
先"在天之灵",保佑大清统治的稳定,进一步扩大了祭祀的规模。大祭祭品增加到牛二
头、羊四只、面八百斤、油四百斤。每年仅祭祀富陵就用银五万两。
福陵川水萦绕,高山似拱,幽静肃穆。红墙黄瓦的陵园建筑掩映于松海葱郁、蓝天白云
之间,巧妙地将山陵建筑融会于山光水色之中,极为优美和谐。解放后,福陵经过修缮
,再添新姿,成为人们访古游览的胜地。
--
※ 修改:.zcm 于 Oct 9 17:37:38 修改本文.[FROM: bbs.hit.edu.cn]
※ 来源:.华南网木棉站 bbs.gznet.edu.cn.[FROM: 202.38.245.245]
--
※ 转寄:.华南网木棉站 bbs.gznet.edu.cn.[FROM: bbs.hit.edu.cn]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zcm.bbs@melon.gznet.]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2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