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cm (西门吹血##杀了你好么?),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帝王丧葬  明朝<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Oct  9 17:38:26 2000), 转信

明太祖孝陵
孝陵是是明太祖朱元璋和皇后的合葬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下。紫
金山巍峨峻秀,从六朝以来就流传有"钟阜龙盘,石城虎踞"的诗句,所以有"虎踞龙盘"
之说。玩珠峰下泉壑幽深,紫气蒸腾,云气山色,朝夕多变。朱元璋登基不久,就选中
这里为陵址。
孝陵规模宏大,建筑突出了献殿,以示推崇皇权,企图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陵园最前面是下马坊,碑刻"诸司官员下马"六个大字,是陵寝威严的标志,陵前的神道
两侧排列着石像生十二对,有石狮子、石獬豸、石骆驼、石麒麟、石向和石马各两对,
相立对峙,造型生动,比唐宋帝陵的石雕体态显得更为壮观。其中石象和石骆驼最为高
大,是明初石雕艺术的代表作。陵前还有四对石翁仲,体态高大,身手不及腰。它们和
石兽一起威然列队,长达一公里,象征着朱元璋生前拥有的仪仗和侍卫,有"石马嘶风翁
仲立,犹疑子夜点朝班"的诗句。
孝陵的神道,由石望柱开始北拐,呈月牙形,半抱一座小山,名曰"孙陵岗"。神道转弯
,这在帝王陵寝中是不多见的。明孝陵的神道之所以饶过孙陵岗,是因为岗上有三国时
吴大帝孙权的陵墓。根据史籍记载,修陵时,有人曾建议将孙权墓迁走,但朱元璋未准
,说:"孙权也是条好汉子,留为门主。"这样,神道只好绕行而过。
孝陵在清军入关的时候被毁掉了,只留下台墓和柱墓,真是"草满故陵埋石马,月明荒经
泣铜驼"。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北十公里天寿山南麓,是明朝最大的陵墓群,十三陵有成祖
朱棣的长陵、仁宗朱高炽的献陵、宣宗朱瞻的景陵、英宗朱祁镇的裕陵、宪宗朱见深的
茂陵、孝宗朱佑樘的泰陵、武宗朱厚照的康陵、世宗朱厚璁的永陵、穆宗朱载後的昭陵
、神宗朱翊钧的定陵、光宗朱常洛的庆陵、熹宗朱由校的德陵、思宗朱由检的思陵。陵
区范围约四十多公里,东、西、北三面群山耸立,重峦叠嶂,如拱似屏。南面为蟒山、
虎峪山相峙扼守,气势磅礴的大宫门坐落在两山之间,为陵区的门户。整个陵区得天独
厚,雄伟壮观。从明成祖朱棣选为陵址开始,一直到明朝灭亡,历经二百余年,陵园经
过不断修建,成为一座规模宏大、建筑完美的陵墓建筑群。
长陵
长陵是燕王朱棣与徐皇后合葬的墓。
朱棣是一个破有建树的帝王。他曾命翰林院学士解缙等负责召集天下文士三千人,编写
了举世无双的《永乐大典》并亲自为此书写了序。这部举世空前的大部头类书,成为研
究中国历史、文学艺术的宝库。他还责成太监郑和六次下西洋,遍历亚非大小三十余国
,促进了明朝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长陵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布局合理。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杰作。陵园纵贯南北,又
三个院落组成。第一院落从石碑坊到棱恩门。石碑坊位于十三陵神道最南端,为汉白玉
雕刻而成,晶莹光洁。六根大柱排空屹立,上系蓝天,下接白云,远远望去犹如天地间
浮沉的一朵彩云,好似神化传说中的南天门。
石碑坊北是大红门,它是陵园的门户,坐北朝南,共三洞,丹壁黄瓦,单檐歇山顶,庄
严雄伟,浑厚端庄。黄色的琉璃瓦顶与朱红色的门墙交相辉映,色彩协调,诱人遐想。

大红门北面是长陵碑亭,有一通龙首龟跌石碑,记叙了明成祖一生的简历。都是歌功颂
德之词。十三陵中,唯长陵碑亭有文字可训,其他诸陵皆无。碑亭四角各有一个华表,
底座和表身浮雕蟠龙纹和流云纹,叫做"望天吼",又叫"望君归"。其意是希望君王不要
贪恋深宫,应该走出去了了解民情,又盼望君王不要在外面流连忘返,早日归朝,免得
国事无人处理。
第二院落是棱恩殿。这是十三陵中最雄伟的建筑,它是"藏衣冠几杖,起居荐藏物"的地
方。大典全部用珍贵的楠木所造,经过五百多年风雨剥蚀,尚未倾斜变形,这表明了中
国古代工匠高超的建筑技术。
第三院落由内红门与明楼等组成。内红门是棱恩殿和宝城之间的一座门楼,因为接近朱
棣的陵墓,所以内红门的彩绘色调显得深沉、肃穆,使谒陵的官员走进门内即产生一种
诚惶诚恐的感觉。
长陵建筑雄伟、肃穆幽深,它以独特的建筑艺术反映了明代初年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一
个侧
面。

--
※ 修改:.zcm 于 Oct  9 17:38:00 修改本文.[FROM: bbs.hit.edu.cn]
※ 来源:.华南网木棉站 bbs.gznet.edu.cn.[FROM: 202.38.245.245]
--
※ 转寄:.华南网木棉站 bbs.gznet.edu.cn.[FROM: bbs.hit.edu.cn]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zcm.bbs@melon.gznet.]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7.92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