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alfmoon (simple),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秦佣的发现与挖掘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2月15日15:26:09 星期天), 站内信件

1974年,当打井的铁镢为世人撩开了一角神秘的面纱,历史的机缘仿佛注定要让二十世
纪的人们唤醒这支沉睡的军团。可是,如何完整地揭露出这一先民创造的伟大奇迹,却
如重担压到了考古工作者的肩上. 考古队员们来到这里时,并未曾想到,脚下这块蛮荒
的土地,竟蕴含着一座人类艺术的神秘宝库,而那支沉睡了二千年的秦军,就要经过他
们的双手复活于人间。以农民打井的地方为线索,考古队员们开始了对兵马俑坑的勘探
、发掘。这的确是一次充满神秘的探索之旅。每一次探铲的起落,都带来一次崭新的发
现;每一件陶俑的破土而出,都使考古工作者为之震惊、为之赞叹。
  秦兵马俑的神秘面纱终于揭开了。原来,这是一个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埋葬
陶俑六千余件,总面积达14,260平方米的大型兵马俑坑,这就是今天的一号坑。更令人
惊叹的是,随着钻探范围的不断延伸,在一号坑的北侧,又发现了二号坑、三号坑,以
及未建成的四号坑。通过试掘证明,二、三号俑坑不仅在平面形制上异于一号坑,在埋
葬陶俑类别、军阵布局上都具有独特的方面。
  1978年5月,一号兵马俑坑的发掘工作正式开始。经过八年间的二次发掘,一号坑的
发掘总面积已达4000平方米,揭露了大批秦代的遗迹、遗物,如陶俑、陶马、木质战车
、青铜兵器以及门道、隔梁等俑坑的建筑遗迹,解决了一系列悬而未决的历史之谜。
  秦兵马俑一、二、三号坑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如果要全面地了解秦兵马俑
坑的平面分布以及各俑坑在军阵中的地位、作用,对二、三号俑坑的全面发掘也就成为
了一条必由之路。1988年12月17日,随着袁仲一队长的第一锨土,揭开了秦始皇兵马俑
三号坑考古发掘的帷幕。考古队员们在五米多深的坑下,艰苦探索,经过九个多月的发
掘工作,终于使三号俑坑的全貌展现到了世人的面前。与三号坑的发掘相比,秦俑二号
坑的发掘却为考古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二号坑平面呈曲尺状,总面积达6,000平方米
。在其中埋藏了由车兵、步兵、弩兵、骑兵等兵种组成的四个不同的方阵。只有借助于
对二号坑的全面发掘工作,才能全方位地展现秦俑,解开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许多难解
之谜。为了保证考古发掘工作的规范、科学,考古工作者制订了一整套严谨的发掘计划
,将二号俑坑的发掘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首先全面发掘到俑坑地下建筑顶部
的棚木遗迹层;第二阶段,发掘弩兵方阵和骑兵方阵;第三阶段,发掘车兵方阵和车、
徒、骑混编方阵。为了使普通的观众能够亲眼目睹考古发掘现场,发掘工作采取了边发
掘、边展出的新形式。1994年3月1日,二号俑坑的发掘工作正式开始。考古工作者采取
了由晚至早、逐层揭露的工作原则,由上而下开始了艰苦而又细致的发掘工作。经过三
年多紧张有序的发掘,二号坑第一阶段的发掘工作已圆满完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沧海桑田,雄壮的兵马俑军阵曾沉寂千年。二十世纪的今天,在一代又一代考古工
作者的不懈探索中,古老的兵马俑焕发出了新的生命,走向了新的辉煌。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1.94.161.12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7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