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am (网恋同好会会长),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中国酷刑之死刑  炮烙与火刑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Nov 17 13:46:18 2001) , 转信

            炮烙 
   炮烙,相传是殷代所用的一种酷刑。殷商末年,子受辛想了许多办法讨好宠妃妲己,有
一天子受辛看见一只蚂蚁爬到烧热的钢斗上,细小的蚁足被灼伤,不能继续爬行,只是在
那里翻滚、挣扎,觉得很有趣,心想如果人被火烙,那种痛苦挣扎的狼狈相一定很好看。
于是,子受辛就让人用铜制成方格,下面煨上炭火,把铜格子烧得通红,让有罪的囚犯赤
着双脚在上面行走,囚犯痛得惨叫不已,有的人就从格子上掉下来,落入火中被烧死。 
   关于子受辛烙人所用的刑具,古代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是铜格子。《史记·殷本纪》
中的司马贞索引说,子受辛“见蚁布铜斗,足废而死,于是为钢格,炊炭其下,使罪人步
其上”。《韩非子·喻老》曰:“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俞樾《诸子平
议》巷二一解释说:“盖为炮烙,布火其下,欲食者于肉圃取肉,置格上炮而食之也。”
大概是子受辛受到当时烧烤肉食之法的启发,发明了“炮烙”这种残酷的刑罚。《荀子·
议兵篇》记此事时说是“炮格”,《吕氏春秋·过理篇》也有“内圃为格”一句,高诱注
:“以铜为之,布火其下,以人置上,人烂堕火而死”。显然,这里也认为是铜格。郑玄
注《周礼·牛人》篇说:”互若今屠家悬肉格意,纣所为亦相似”,与高氏注《吕氏春秋
》所言相同。 
   但是,也有不少书中说子受辛烙人用的是铜柱。《史记·殷本纪》的集解引《列女传》
说:“膏铜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辄堕炭中,妲己笑,名曰炮格之刑。”《汉书
·谷永传》有“榜棰  于炮烙,绝灭人命“一句,颜师古注:“膏涂铜柱,加之火上”。
说它是铜柱更能突出“烙”的意思,所以《韩非子》、《淮南子》等书就不称“炮格”而
称“炮烙”。《淮南子·俶真训》说,子受辛所用的是“金柱”。古人常称铜为金,所以
“金柱”就是铜柱。后世谈到炮烙之刑,多说是铜柱。 
   也有人说炮烙的刑罚并非始于子受辛,远在夏姒履癸时代就使用过。据《符子》记载,
一次姒履癸在观看炮烙囚犯时,对在场的大臣关龙逢说:“你觉得快乐吗?”关龙逢回答
说快乐。姒履癸说:“观看别人受这样的酷刑,你怎么没有一点儿恻隐之心哪?”关龙逢
回答:“天下认为苦,但君王认为乐,我是君王的股肱之臣,哪能不说快乐?”姒履癸说
:“听你活的意思,好像是想劝谏我。那么你就说吧,如果谏得有理,我就改正。若谏得
无理,我就让你也尝一尝炮烙的滋味。”关龙逢说:“依我看,君王的帽子是摇晁欲坠的
危石,君王的鞋履是薄脆欲裂的春冰。头顶危石而不被压死,脚踩着冰而不塌陷,那是不
可能的。”姒履癸冷笑着说:“我的生命是和太阳共存亡的。你只知道我将要灭亡,却不
知道你自己已离死不远了,现在就让你受炮烙的刑罚。我要亲自看一看你是怎么死的。”
姒履癸下令把关龙逢炮烙处死。 
   关龙逢是传说中的著名忠臣,他死于炮烙的说法仅见于《符子》。《史记·夏本纪》和
《竹书纪年》都没有提到夏姒履癸使用过炮烙之刑的事例。罗泌《路史》也说炮烙之刑始
于商子受辛而非始于夏姒履癸。大概是因为宣传需要,各位所谓的学者们自己想当然尔的
编上去的。 
   《史记·殷本纪》记载,姬昌在向商献洛西之地时,曾请求子受辛废除炮烙之刑,子受
辛不得已而答应了。但,炮烙之刑并没有随着商的灭亡而绝迹,它被后世的一些暴君酷吏
继承下来。据《后汉书·独行列传》记载: 

   戴就字景成,会稽上虞人也。仕郡仓曹掾,杨州刺史欧阳参奏太守成公浮臧罪,遣部从
事薛安案仓库簿领,收就于钱唐县狱。幽囚考掠,五毒参至。就慷慨直辞,色不变容。又
烧鋘斧,使就挟于肘腋。就语狱卒:“可熟烧斧,勿令冷。”每上彭考,因止饭食不肯下
,肉焦毁墯地者,掇而食之。………… 

   这种将鋘斧烧红夹在犯人腋窝的酷刑可视为炮烙的变种。 
   又据《辽史·刑法志》记载:耶律璟即位后,嗜酒好猎,不恤政事,残忍横暴。他对待
宫中的五坊、掌兽、近侍、奉膳、掌酒等御用杂役人员,发现他们稍有小过就加以炮烙或
铁梳之刑。 
   南宋初年的著名抗金将领曲端也是被炮烙的变种所杀。一一三零年,秦桧党羽张浚诬高
曲端谋反,将他逮捕,关进恭州(今四川巴县)监狱。八月初三日,狱官遵照张浚旨意,
让曲端坐在一个铁笼子里,四面煨火烧烤,曲端又热又烫,口渴难忍,向狱官要水喝,狱
官就把白酒递给他。曲端饮酒后,正如火上浇油,不一会就九窃流血而死,终年仅四十二
岁。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43.239.248.2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4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