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khl (飘渺公主),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关于庙号与谥号.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Sep 9 09:25:58 1999), 转信
发信人: shallow (石勒), 信区: History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Fri Aug 7 11:38:54 1998)
我对这些不是很了解,下面只是随便说说。
就我所知,明清只要是进士及第出身的都能被谥为“文”,后面再加一字是正式的
谥号,这个字一 般是对该人一生的功过的总结(多为推崇性质的)。“文正”的谥号
在宋以后确实是及为罕见的。宋代朱熹因为是一代儒学宗师且被人推崇为孔子之后的
第二“圣人”故谥“文正”。明朝似乎没有。清朝只有曾国藩一人。
在此道谦我前面出的一个错,明“思宗”是庙号,不是谥号。
庙号是将死去的皇帝供在祖庙里,在其牌位上的称谓,也是死后加上的。如清康熙,
庙号“圣祖”,乾隆庙号“高宗”等,以便子孙顶礼膜拜。
庙号谥号中国自古就有,庙号似乎稍早,如商朝有庙号“高宗”者,但似乎没看见有
谥号的,至周朝开始加谥号,周文王,武王等都是谥号。春秋战国多见谥号如齐桓公,
秦穆公,晋文公等等。到东汉末以前,皇帝都有谥号,但庙号不多见,一般是有大功
绩的皇帝才被子孙推崇,牌位入太庙,加庙号,如汉文帝庙号“太宗”,汉武帝庙号
“世祖”等。但魏晋南北朝以后除了被废的皇帝(如南朝刘宋的前后废帝)一般都有
庙号有谥号。
谥号怎么加?古代有专门的<<谥法>>,一个人一生功过如何,有何业绩,该谥何字等等。
有清一代的谥号还有点意思。前面说进士出身的才能谥“文”,而举人,诸生以及武
官就都不能谥“文”了。只有一个例外,左宗棠。尽管他是举人出身,但因其学问大,
本事大,功劳也大,故谥“文襄”。而曾国荃尽管功劳也不小,后来作的官也不小,但
因是诸生出身,只能谥“忠襄”了,这就比有“文”字谥号的低了一档。
前面所有讲的这些庙号谥号什么的对一个人例外,嬴政。他认为子孙评谥父祖是不孝,
且他也不认为他的子孙后代有评价他的资格,故规定他称“始皇帝”,以后的称“二世
皇帝”“三世皇帝”子子孙孙以至万世。所以嬴政,胡亥这两位既无庙号也无谥号。
【 在 appleii (RECALL)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也是有这种感觉,所以想确认一下。
: 不是据说怎么个谥法,还是很有讲究的吗?
: 记得看南怀瑾的书里,对曾文正公极为推崇,
: 说古人对这个谥号是极认真的,而能被谥为文是极不容易的,古来也不多。
: 从那以后对此稍有留意,但好象也碰到过不少文某公,也不见得是什么角色。
: 在下记性特差,在这无法列举,只是请懂行的人谈谈谥号这东西究竟如何?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coli.bbs@bbs.net.tsi]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5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