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khl (飘渺公主),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豪门衰败必然,史迹蒙难可叹(转寄)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Sep  9 09:35:46 1999), 转信

发信人: epicurean (伊鸠), 信区: History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Feb  6 23:35:50 1999)



豪门衰败必然 史迹蒙难可叹 

● 陆铿

  如果问半世纪以来,中国人在美国纽约制造的最大新闻是什么?
恐怕就要数孔宋豪门出售长岛蝗虫谷豪宅,孔大小姐和她的丈夫黄雄
盛就像丢垃圾一样地把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东西,连同房屋一起卖掉
。结果让为牟利不择手段的商人,联合康州的布莱斯威尔艺廊,大张
旗鼓地打着蒋夫人的金字招牌,于今年1月30日在洛华举行了名为“
蒋介石夫夫人旧居古董家具拍卖会”。

  事前为了以广招徕,于预展前开放参观,不料一天就涌进四千多
人。两岸三地都有华人,加上当地华裔居民扶老携幼赶至,有的人还
为争停车位大动肝火。当地镇长为避免发生不愉快的事件,乃下令主
办单位停止预展活动。反正卖房屋就照规定办事好了,不应惊动左邻
右舍。当地警察也一度封锁了道路。

  关于此居所的来历,据孔令仪说,建于1913年,原先是前纽约州
长,曾任美国商务部长,二次大战时出任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的女儿
所有。房子其后数度易手,1943年为其母宋霭龄买下。

  而孔大小姐要将豪宅出卖的理由是蒋夫人年事已高,房屋年久失
修,维修费用不菲,地产税每年需20万美元,因此决定把它卖掉。

  令人不解的是,即使有必要出售先人的物业,起码也应将宅内的
物件清理好,特别是一些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东西,哪怕送给儒社或
文化机构都好,怎么可以任其拍卖呢?

  请听孔大小姐孔令仪是怎么说的:“那些留在老房子被一起卖掉
的东西,都不是太重要的(“太”字用得妙)。全是私人物品,和政
府没有关系。”她还对联合报系纽约新闻中心的名记者曾慧燕说:“
我们对这个房子都没有感情,为什么你们对这房子会有感情?”

  曾慧燕答得好:“就中国永远的第一夫人蒋宋美龄来说,她穿越
20世纪,与中华民国共同成长,参与多个历史关键事件,在国际上拥
有崇高地位。而她曾以长岛为家,因此这一豪宅的历史价值不言而喻
。”

历史文物弃之如敝屣

  就拿拍卖的物件看,除蒋夫人和孔家的生活用品外,还有不少历
史文物,包括古董与装饰家具;战国青铜器,17、18世纪的中国国画
和外国油画;19世纪的东、西方花瓶和磁盘;其中单是一座英国制造
、东方造型的台钟,在多位买家竞逐后就得以6万4000美元落槌。至
于像抗日战争时期出任中国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油画像,孙中山先生
亲笔书写的“建国大钢”拓本,更是具有时代意义的文物,作为孔家
后代的孔令仪怎么可以将这些文物连同她父亲孔祥熙的画像以及别人
赠她父亲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字幅,一起弃之如敝屣呢?


  最使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是,按孔令仪的说法,他们在房屋拍卖成
交前,已经叫人将屋内物品列出清单,凡有历史价值及较贵重物件都
移到仓库。结果,在拍卖会所印的拍卖手册列出的727件中,像蒋夫
人画落款美龄和蒋老先生题“托根最高峰,无意自凌云”诗句并书“
中正题”的一幅山水画,是蒋夫人特别画给她最心爱的孔二小姐孔令
伟的,居然也会成为拍卖品,不得不使黄氏夫妇吃惊。于是只好向新
的房主和艺廊主人情商,经过协议将几件物品如蒋夫人身佩中国空军
军徽的雕像出价收回。另几件请人通过电话参加拍卖,在竞逐过程中
以最高价买回,比如绘赠孔二小姐的画,就付出了2万1000美元;另
三张蒋夫人的习作,付出了1万1500美元,而华侨送给蒋老先生的一
根手杖,也花费了3000元以代原估价的150至250元,才避免了流失。

从拍卖想到“王谢堂前燕”

  这一拍卖,据艺廊估计总值约为15至20万美元,结果落槌总值为
44万2000元,加上佣金,超过了50万美元。

  从现场的气氛看,虽然也还热闹,特别是遇到买家竞逐争夺,连
连举牌,看拍卖官忙得喘气都来不及时,觉得很刺激,很过瘾。但当
见到五光十色的成堆的食用碗碟几乎无人问津,到最后几十件磁器甚
至只卖得十美元,对于豪门的沦落与衰败,自然会产生一些感触。

  唐朝刘禹锡写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
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所反映的东晋豪门贵族的没落与
衰败,岂不正是孔宋家族的写照吗?!

抢救林森遗照以表尊敬

  我在台北从《中国时报》上刚看到孔宋长岛豪宅出卖时,思想上
的反应并不强烈 。后来得悉不少历史文物被漠视就出气了。尤其是
林森主席的油画像也被弃之如敝屣,使我忆及这位胸怀宽大,气度雍
容的老人家,从他身上真正体验到什么叫“如沐春风”。而在极艰困
的对日抗战时期,他身为国家元首,大公无私,因号子超,故有“林
子超然”之誉。

  林主席1943年逝世于重庆山洞,国民党中央在山洞老人居处举行
追悼仪式,我当时身任广播记者,被中央秘书长吴铁城指定恭读祭文
,不由从内心深处生发崇敬之情;如今虽事隔半个多世纪,长者慈祥
恺悌的音容笑貌,犹不敢忘。知道老人画像遭遇不敬对待,乃决定在
豪门史迹受难前,赶来参加拍卖会,惟个人经济能力薄弱,幸而在拍
卖会上得如愿以偿,在场青年同业十余人一致给予精神支持,报以欢
声,誉为“抢救林森遗照成功”。后虽小有曲折,仍能迎得老人画像
归,并准备与友人商量作出最理想的礼敬之道,使遗像不致蒙尘,永
得尊崇。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coli.bbs@bbs.net.tsi]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9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