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khl (飘渺公主),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中国传统候气说的演进与衰颓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Jul 5 11:53:23 1999), 转信
发信人: bluebird (子衿), 信区: History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Thu Jun 24 14:18:17 1999), 站内信件
二、质疑候气说声浪的出现
在候气说发展的历程中,有关实验的地点、土质的选择、材料的选取、律管的
放置(齐头或齐脚、入地与否)以及葭灰装填的方式(是否置于轻罗之上)等细节,
均曾遭到热烈的争辩,并不断有新的说法出现,此或即候气说屡测不验的必然现象。
学术界强烈质疑候气说的声浪,是直到明中叶以后才开始涌现的。理学家王廷
相(1474-1544)即抱持明确的否定态度,他认为「天地之气,有升有降……若曰:夏
至以前阳气律应,冬至以前阴气律应。是一岁之中,阴阳皆上升而不下降矣」,故
他以候气是「邹衍、京房缪幽之说尔」。除此以外,他也不认为可以数寸之管候气,
其言曰:「气无微不入者也,达即不可御矣,岂拘拘于九寸之间耶?岂胶固留滞于
方寸之差,而月余始达以应耶!」。
正德(1506-1521)间进士并曾官至御史的刘濂,亦是反候气说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对信都芳尤其大加挞伐,尝批评曰:
至后齐信都芳仰观云色,尝与人对语,即指天曰:「孟春之气至矣」。人往验管,
而飞灰已应,又为轮扇二十四,埋地中以测二十四气,每一气感,则一扇自动,他
扇自住。愚谓气在地中,无形可见,故用律管候之。若仰观云色,即知气至,又何
必用律验灰也!且以轮扇代律管候之,扇可用,则律为不可凭矣!
认为如可藉云色或轮扇观知气至,则又何必再以律管候气。他并曾痛斥信都芳曰:
「此邪佞之人,敢为妖诞之事以惑主诬民,可以诛矣」!
曾师事王阳明的季本,亦对候气说加以批判,认为「自蕤宾以下,气宜降矣,
而概以升言,则天地之气将有进而无退乎!」其说与王廷相颇近。他更曾从地形的
角度提出质疑,曰:
况地有高卑,气无先后。将地之卑者气先止,而高者乃后至耶。就如其说,则凡候
气者,苟律之长短适合,则不必度其围径。定其中声,而气无不应矣。
亦即他认为地气的上升应只和律管的长短有关,而无从据以定律管的围径,故只要
定好中声,气自然能应。而他定中声的方法,则是诉诸具有「绝对音感」的人,并
主张可就失明者加以音感训练。
万历八年(1580)进士并曾官至陕西按察司副使的邢云路,亦对信都芳及毛□诚
父子的候气之验深不以为然,他认为「扇之动、灰之飞,皆机也。机通其窍,人鼓
其机,扇动灰飞,时刻不爽,暗作假事,以欺人主」。当时钦天监每年例于立春时
差官赴顺天府候气,监官们在测候时所用「欺以传欺」的手法,即曾遭邢云路无情
地抨击,曰:
至今钦天监官诣顺天府,用机械造假灰候气于立春等节,以告人曰:「灰飞矣」,
以入告曰:「灰飞矣」。将谁欺?欺天乎?
有关天文官员候气时造假之事,邢云路的记载并不是唯一的,在明·祝允明的《野
记》中,亦可见一则更具体的记述:
国初,司天之官犹候气测景……闻后来候气者具文,亦置灰坎中,潜通地遂,按时
以沸石灰汤从彼穴灌之,汤至而灰飞也。
由于石灰加水后会产生高热以及二氧化碳气,此即前引文中所称的「沸石灰汤」,
故天文官即可经由候管下密通的地道,利用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气体随意控制灰飞的
时间。
中国古代对候气说的批判,至朱载□(1536-1611)时达到一新的境界。朱氏,字
伯勤,为明仁宗的第六代孙,其父厚烷袭爵为郑恭王,载□出生后便被封为世子,
他生性好学,对律历及算术尤其专精。在其所著的《律吕精义》一书中,朱氏便直
指候气飞灰为不经之说,称:「盖候气之法,不见于经而见于纬,信都芳轮扇事尤
为虚诞。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儒家以格物穷理为要务,乃被无稽之辞欺惑
千载,而未能觉,则格物致知之学安在哉!」,言辞中对儒者们的盲从态度颇为责
难。朱载□对历代学者迷信候气说的心态,也有独到的见解,如在其《律学新说》
中,即有相当生动的举证:
夫候气乃荒唐之所造……近世迷者,反从而善之,何哉?或问:「画工貌物,孰易
孰难?」答曰:「鬼神易,犬马难」。何故?貌物欲其似也,鬼神无证故易,犬马
有证故难。夫律家累黍制管,犬马之类也;候气审音,鬼神之类也。昔之狂伶妄瞽,
造为无稽之言,以神其术,欺罔众愚,使人莫可致诘,历代信之不疑,则是难其所
易,而易其所难也,不亦谬哉!
在批评前人轻信候气之际,朱载□更身体力行,以浓厚的科学精神亲自进行严
密的实验。如传统皆喜用金门山竹制造律管,但朱载□则就此深入析究,在其《律
吕精义》一书中有云:
金门山亦名律管山,今属河南府永宁县,地虽产竹,其大竹不堪用,惟用小竹长节
者耳。节短而不圆,两端不匀者,亦不堪也。甜竹最佳,而长节者尤为难得,选得
天生律管,内外周径自然合式,可珍可贵,然须先有定式而后知其合否。
稍后,他在多方比较试验后,更发现旧用的金门山竹,还不如浙江余杭县的南笔管
竹为佳。只此一端,我们即可窥见朱氏在实验过程中力求完美的态度。
有关朱载□所做候气实验的纪录,尚可见于他晚年所撰的《律吕正论》一书中,
兹录其文于下:
旧说:凡造律,河内葭莩灰、上党羊头山黍、宜阳金门山竹,三者不可缺一。然此
三者皆易得之物也。所谓河内,即敝邑也。北距上党,南距宜阳,皆约三、四日路。
万历八年,庚辰之岁,余尝遣人采取三者,单粒之□、双粒之□、长节之竹,不止
数万。亦自种之,黍成顷、竹成林,至今田园所收黍竹,皆彼处之种也。然地土不
宜,不如彼处所产也。又尝依蔡元定之说,自长十寸,递减毫□,至于五寸,共有
三百八十四等,浅深排列,试验吹灰,竟无吹灰之理。始觉凡信此者,皆愚人、妄
人也。
从文中所述,知朱载□当时不仅为此一实验开园辟土,大规模种植所需用的□黍、
芦苇与竹林,更恪遵蔡元定「多截竹」的方法,在五寸至十寸的管长之间,制作了
三百八十四枝长度些微递增的律管,以进行细密且完备的测候。朱载□对候气的批
判,即建立在此一扎实的实测结果之上,这是先前甚至后世其他的质疑者所难望及
的。
--
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 修改:.coco 于 Jul 4 22:51:00 修改本文.[FROM: 202.96.]
--
※ 转寄:.The unknown SPACE bbs.mit.edu.[FROM: 202.96.]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coco.bbs@bbs.mit.edu]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88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