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ttlefairy (小仙女),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流淌在艺术的画布上———元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Sat Oct 28 20:41:36 2006)

疏淡之季 

   闻得墨梅清气袭人,开篇便踱到了“煮石山农”王冕的画中央。疏梅散淡,随意点簇,
 
忽而密集。一笔三顿挫便扬得干直的枝上有了矶角,不平滑,不柔媚,没有夏的慵软,尽
 
得冬的铁骨霜寒。古人咏志立画多选“出蝣之云”“傲霜之花”仿佛这样才突显高洁,如
 
佛,道之义里的“出定”,“厌求”,“无为”...非人间烟火。我是极怕冷的人,便不喜
 
腊梅,一看到就有清冷之意,浑身就紧挺起来,皮肤也似乎被霜雪冰出了裂纹。“不要人
 
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看来梅不是要看的,该去品去闻。 

王冕曾自题:“山中煮石乍归来,满树琼花顷刻开。仿佛暗香生卷里,夜寒明月与徘徊。
 
”这幅墨梅图绘在泛黄晕的粗纸上,横出悬垂,中段光枝无花无芽,只在每个枝段的拐角
 
处缀满玉彻的花朵,交错穿插,浓入淡出,一派闲和致远。若一清瘦的老妇,高立着髻,
 
静默着脸,干瘦枯糙的手臂从暗青湖色的窄袖里探出,盘延而上。如黑色细直的淤流,一
 
路干涸着,忽然指尖就生除了墨色的润的花,一瓣一瓣,徐徐开着。花须花英越团越密,
 
萧条也就变成了火树银花,爱指尖闪着刹那的光华。 

  钱杜在《松壶画忆》中说:“宋人写树,干曲百折。至元时一变为简率,愈简愈佳。”
 
吴镇天空水阔的〈渔父图〉就绘出了有意无意,若淡若疏的极简之境。一叶扁舟,随风万
 
里飘:几束芦苇,也被若隐的歌声荡起,幽寂之于山水,合幽寂之于人心,抖不出一粒尘
 
埃,孤寂到极至,地老天荒式的宁远。想在这泛白空旷的水里沉下去,沉浸一个世纪,只
 
怕醒来再没有了这远山近水,独自泛舟,只有喧嚣嘈闹罢。 

    “青山隔行送,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里秋风听马嘶。
 
”作别清雅的墨梅渔舟,这里有更凄丽的景。青山翠水过后,是疏泊的林,淡白的烟,低
 
黄的夕照。〈西厢记〉里送别一折的气氛在这没颜落色里凝住不动。苍茫,萧瑟,一切都
 
成静止,又随时会逝去。贾仲明给王实甫的悼词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
 
魁。”的确,〈西厢记〉一出,而后多少年相似的味道弥漫整个时空,侵蚀到后来的各个
 
写人情故事作家身上,抖都抖不掉,相似的调调,套上了不同的场景,人群,做着荒寒的
 
梦。 

元的艺术土地上,萧疏淡雅是条河,一路流了下来,淹没了有三重城门的元大都和偶出的
 
诗歌,停在了明的脚下。 

(迟迟不肯在元的画布上肆意泼洒,不想凸显自己的浅薄化。素来重诗词,轻曲剧,也想
 
来个挑灯闲看〈窦娥冤〉可那些个小令,套数,七音十二律让人头晕。浩浩中华文化之博
 
大,随便一个微细的分支,纵然淌尽笔墨也无法淋漓渲染。遂从一枝一叶开始写吧。) 


--
抛弃文字,电影,小提琴,爱上美食,服饰,化妆品。做个简单肤浅,快乐却不张狂的女。
只喜欢女生....
我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因为我不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无论外表,还是内心。

http://www.ghtt.net/ghtt/attachments/month_0608/DSC00295_vbD6WNk8YB1Z.jpg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60.31.177.1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3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