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odeji (西西),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转载] 二十一世纪属於中国吗?(2)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Nov 29 09:32:26 1998),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ECE 讨论区 】
【 原文由 cgl 所发表 】
对大陆负面认识多於正面

在这八大报刊中,约占总数一半的报道,负面大於正面,这些文章或集中
讲述问题的严重性,或是揭露由於体制问题,经济问题往往上升为政治而
解决无望,前途未卜,或二者间而有之。如《时代》1994年9月26日James
Walsh报道《Too Hot For Comfort (热得不舒适)》指出一方面中国大批
国营企业亏损严重一方面政府靠印发钞票给予没完没了的补贴。而各省无
视中央的控制,继续盲目扩大投资,结果通货膨胀时常涌现。文章报道祸
害的源泉是政府本身,只要它不进行体制改革,继续垫付工资、盲目信贷
、狂印钞票、纵容投机,就不是他们认为的检验市场经济的风险,而是
指令经济的危险。这里,政府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制造问题。

《新闻周刊》1994年3月21日发表George Webrfritz 撰写的《A Make or
BreakYear(建设还是破坏的一年)》报道中国的经济在以危险的高速发展,
通货膨胀不能避免外债和预算赤字分别接近国民总收入的8%。问题的根源
在於无限制亏损的国营企业,可是“这些企业构成的中国社会中部分统治
阶级的安全网,就使得关闭这些企业在政治上是不可取的”。不仅不能关
,还要继续补贴,这就是他的第一大难题,第二是由这些企业拖累的银行
系统,也不能改革,只能亏损。第三是税制改革,在中国这已不是经济问
题,而是政治问题。文章引述伦敦战略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西格尔的说法
北京没有能力在内陆强制建立投资和金融秩序,这种无能状态已达到危险
境地。文章结尾是中国的社会混乱看上去是一个失控的国家并走向
经济崩溃,这是可怕的前景。

在该刊同年12月19日的Steven Strasser另一篇文章《HopingandPraying
(希望和祈祷)》描述中国官方十分担心社会不公通过投机和通货膨胀把
市场经济改革的成果一扫而光,并制造上百万愤怒的工人和贫困的农民。
如何“保证工人平静”,“使农民高兴”是当局的首要任务。

学术研究对大陆更悲观

而在另外的四家学术刊物上,其基调更趋於否定和悲观。比较典型的是《

外交季刊》1994年第3期刊发Richard hornik撰写的《Bursting China's
Bubble (戳破中国的泡沫) 》,文中分析了中国大陆与亚洲四小龙的不同
四小龙的成功在於稳定的政治和宏观政策,与自由的私有经济相结合,而
中国大陆则相反。“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短命的,是建立在游资
基础上的,因此,它是泡沫经济”。他对中国的一个奇怪现象大量高级
官员和太子党挟国家巨资投资国外,大惑不解“中国的资金外流恰恰发
生在国内急需资金的时候,这使情况更严重,资金缺乏,其结果就是使就
业机会减少,大量农村劳力外流,城市失业人囗增加这孕育着巨大的
危机!文章最後研究大陆的人才制度“只要中国的统治者坚持完全的政
治控制,他们就永远把忠顺放在精明能干之上,只要不彻底改革,仅在现
在的政治体制下,就很难说邻国的经济成功,会在中国重现。

另一篇更突出代表西方学者看法的报告是《外交政策》1995年夏季号上,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社会学教授Jack- A. Goldstone撰写的《The coming
Chinese Collapse ( 即将到来的中国崩溃)》文中列举大量缺乏基本教育
的爆增的人囗;落後的公有制农业原始社会;和低效率的国营企业生产能
力衰退;贫困人囗向大城市盲目流动、工人失业扩大等等一系列改革滞後
造就的矛盾,不但无法缓解,反而正在使经济和政治矛盾达到爆发的程
度……作者预言中国决定性的危机将在今後十到十五年内出现,而中国的
前景将是1911年辛亥革命後,那种军阀混战的历史重演。

当代清流党新兴政治附庸

中国大陆了解外界的主要窗囗,是一份叫做《叁考消息》的小报,原来与
其它各级别的“内叁”一样,是供给各不同级别的干部阅读的内部资料之
一。它专门选登国外媒介对中国大陆的报导,後来因所选文章对中共“只
有利而无害”,这份四版小报就发行到最低级别的中共干部那里,不过它
的内容是严格筛选的,只选那些赞美之词,排斥那些“党”不喜欢的文章
。由於它是外界消息来源的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在八十年代供给全民订
阅,但不能贩卖,并扩大为八版发行,所以发行量竟达到三、四百万份,
九十年代再扩大到十二版。不过它作为愚民政策的工具的特质一直未变
这种为了一时一党之利益而不惜欺世愚民的政治短见,不知道将给整个
民族带来多麽严重的後果!所以,当大陆学者对某些问题发表的无知而偏
见的看法时,就不足为奇了。因为他们在大陆只能看到类似本文引述的前
几篇文章摘要,後面不利於中共的根本看不到。最近发烧的那些《中国可
以说不》之类,就是这份刊物滋润出来粗枝大叶……凭这样的蒙昧无知,
如何与他族竞争?

问题的严重性决不止於这些,即使在中共的智囊机构中科院、社科院里
,学术问题也往往变成为政治问题,大内高手们不是按学术观点提出科学
分析,而是看政治形式说话,捡领导喜好研究,而且振振有词,一派学
究这就是大陆有良心的学者们痛骂的“学术界的腐败现象”,更可怕
的是,中共高层只听取个别人的一面之词後,一切就大局底定。这与晚清
洋务运动後期出现的“清流党”现象,十分类似。他们虽从海外学到很多
现代科技知识,戴着博士帽,“空疏迂缪、不屑务实、竞滕囗说,以博时
名”,却没有知识分子理应具备的独立思想和批评精神,一昧的迁就、献
媚愚蠢无知的朝廷,为了高官厚禄和适应生存,甚至与改革派争权夺利,
不惜以国家前途为代价,对外来先进文化、知识强硬抗拒,对内封杀改革
,终於把中国从开放、复兴的边缘,又推向闭关自守、愚腐倒退的深渊,
致使国家经历了那场百年败亡的恶梦,又回到开始的起点.
重新检视亚洲存在的问题

到了九六年,很有代表性的一篇着作是《商业周刊》十二月二日推出的题
为《Time For A RealityCheckInAsia到了现实地检视亚洲问题的时候》
封面系列报道,文章指出亚洲国家的“经济奇迹”已经减缓,而隐藏已久
的问题慢慢浮现,如成本提高,生产过剩,微弱的资本市场等使在亚洲做
生意越来越难。在北京、香港、新加坡、汉城、台北做生意成本甚至比纽
约还贵,曼谷、上海、广州豪华的办公楼空无人租,浪费了大量财富。几
乎每一个国家贸易平衡情况都在恶化,有关经济增长的预期大打折扣,最
高达两个百分点。在中国大陆,甚至对其年增长两位数的成长率是否被夸
大都有争议。文章认为,阻碍亚洲发展的三大问题为基础设施软、硬环
境差,大量的贪污腐败,以及教育及员工培训不够。亚洲国家如何解决这
一挑战,将决定谁是下一阶段的赢家,而衡量这一成功的尺度,将不仅是
国内生产总值( GDP ) 这一单项指标,有关人力资源、人才素质的开发
也将被列为考虑的因素之一。
文章认为中国大陆虽然有庞大的市场前景和低廉的技工、劳动力,但国
有企业(负债率已达80% 几乎的98% 资金仅依靠银行贷款)改革及产业私有
化的失败,将大大削弱其在重工业及高科技产业方面的竞争能力。文章分
析香港的不利因素为昂贵的房地产价格将有碍其经济的增长,忽视研究
与发展规划使得其制造业很脆弱,而回归大陆後其法律制度和媒体中心的
作用也将被削弱。而台湾发展的阻碍在於商业成本高,交通、建筑拥挤
,对外籍人才的限制,高科技发展有限,以及缺乏与中国大陆的直接贸易
,使得台湾不可能成为跨国公司的地区中心,即他所要的“转运中心”。
文章指出亚洲今後十年的增长仍然会比西方快,但光明的希望在於改革
,这不仅要求政府机构改革,管理上的缺陷也迫使当地公司的改革势在必
行。目前,亚洲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高效的管理机制和高素质的重要人才


九七年七月,东南亚金融危机最先在马来西亚爆发时,西方的各大报刊开
始 是把这当成一次偶然的小事故 (accident),还没有意识到,他们预言
的危机已经到来。但当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南韩纷纷崩
溃,甚至台湾和日本也卷入其中,香港在大陆保护下险些失足时,New
York Times 等各大报刊上的collapse, crumble, cave in, breakdown,
等描述“崩
溃”的字眼通篇都是,以至使纽约和伦敦等全球股市竞相出现“黑色星期
五”,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在各界惊愕中国大陆在金融风暴中唯独幸免时
五”,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在各界惊愕中国大陆在金融风暴中唯独幸免时
,也有部分报刊也尖锐地指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各项隐藏的危险因素,
中国大陆都有,且更严重。

--

        老顽童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h51.hit.edu.cn]
--
※ 转载:.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cadcam.hit.edu.c]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99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