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odeji (西西),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转载] 二十一世纪属於中国吗?(2)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Nov 29 09:32:26 1998),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ECE 讨论区 】
【 原文由 cgl 所发表 】
对大陆负面认识多於正面
在这八大报刊中,约占总数一半的报道,负面大於正面,这些文章或集中
讲述问题的严重性,或是揭露由於体制问题,经济问题往往上升为政治而
解决无望,前途未卜,或二者间而有之。如《时代》1994年9月26日James
Walsh报道《Too Hot For Comfort (热得不舒适)》指出一方面中国大批
国营企业亏损严重一方面政府靠印发钞票给予没完没了的补贴。而各省无
视中央的控制,继续盲目扩大投资,结果通货膨胀时常涌现。文章报道祸
害的源泉是政府本身,只要它不进行体制改革,继续垫付工资、盲目信贷
、狂印钞票、纵容投机,就不是他们认为的检验市场经济的风险,而是
指令经济的危险。这里,政府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制造问题。
《新闻周刊》1994年3月21日发表George Webrfritz 撰写的《A Make or
BreakYear(建设还是破坏的一年)》报道中国的经济在以危险的高速发展,
通货膨胀不能避免外债和预算赤字分别接近国民总收入的8%。问题的根源
在於无限制亏损的国营企业,可是“这些企业构成的中国社会中部分统治
阶级的安全网,就使得关闭这些企业在政治上是不可取的”。不仅不能关
,还要继续补贴,这就是他的第一大难题,第二是由这些企业拖累的银行
系统,也不能改革,只能亏损。第三是税制改革,在中国这已不是经济问
题,而是政治问题。文章引述伦敦战略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西格尔的说法
北京没有能力在内陆强制建立投资和金融秩序,这种无能状态已达到危险
境地。文章结尾是中国的社会混乱看上去是一个失控的国家并走向
经济崩溃,这是可怕的前景。
在该刊同年12月19日的Steven Strasser另一篇文章《HopingandPraying
(希望和祈祷)》描述中国官方十分担心社会不公通过投机和通货膨胀把
市场经济改革的成果一扫而光,并制造上百万愤怒的工人和贫困的农民。
如何“保证工人平静”,“使农民高兴”是当局的首要任务。
学术研究对大陆更悲观
而在另外的四家学术刊物上,其基调更趋於否定和悲观。比较典型的是《
外交季刊》1994年第3期刊发Richard hornik撰写的《Bursting China's
Bubble (戳破中国的泡沫) 》,文中分析了中国大陆与亚洲四小龙的不同
四小龙的成功在於稳定的政治和宏观政策,与自由的私有经济相结合,而
中国大陆则相反。“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短命的,是建立在游资
基础上的,因此,它是泡沫经济”。他对中国的一个奇怪现象大量高级
官员和太子党挟国家巨资投资国外,大惑不解“中国的资金外流恰恰发
生在国内急需资金的时候,这使情况更严重,资金缺乏,其结果就是使就
业机会减少,大量农村劳力外流,城市失业人囗增加这孕育着巨大的
危机!文章最後研究大陆的人才制度“只要中国的统治者坚持完全的政
治控制,他们就永远把忠顺放在精明能干之上,只要不彻底改革,仅在现
在的政治体制下,就很难说邻国的经济成功,会在中国重现。
另一篇更突出代表西方学者看法的报告是《外交政策》1995年夏季号上,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社会学教授Jack- A. Goldstone撰写的《The coming
Chinese Collapse ( 即将到来的中国崩溃)》文中列举大量缺乏基本教育
的爆增的人囗;落後的公有制农业原始社会;和低效率的国营企业生产能
力衰退;贫困人囗向大城市盲目流动、工人失业扩大等等一系列改革滞後
造就的矛盾,不但无法缓解,反而正在使经济和政治矛盾达到爆发的程
度……作者预言中国决定性的危机将在今後十到十五年内出现,而中国的
前景将是1911年辛亥革命後,那种军阀混战的历史重演。
当代清流党新兴政治附庸
中国大陆了解外界的主要窗囗,是一份叫做《叁考消息》的小报,原来与
其它各级别的“内叁”一样,是供给各不同级别的干部阅读的内部资料之
一。它专门选登国外媒介对中国大陆的报导,後来因所选文章对中共“只
有利而无害”,这份四版小报就发行到最低级别的中共干部那里,不过它
的内容是严格筛选的,只选那些赞美之词,排斥那些“党”不喜欢的文章
。由於它是外界消息来源的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在八十年代供给全民订
阅,但不能贩卖,并扩大为八版发行,所以发行量竟达到三、四百万份,
九十年代再扩大到十二版。不过它作为愚民政策的工具的特质一直未变
这种为了一时一党之利益而不惜欺世愚民的政治短见,不知道将给整个
民族带来多麽严重的後果!所以,当大陆学者对某些问题发表的无知而偏
见的看法时,就不足为奇了。因为他们在大陆只能看到类似本文引述的前
几篇文章摘要,後面不利於中共的根本看不到。最近发烧的那些《中国可
以说不》之类,就是这份刊物滋润出来粗枝大叶……凭这样的蒙昧无知,
如何与他族竞争?
问题的严重性决不止於这些,即使在中共的智囊机构中科院、社科院里
,学术问题也往往变成为政治问题,大内高手们不是按学术观点提出科学
分析,而是看政治形式说话,捡领导喜好研究,而且振振有词,一派学
究这就是大陆有良心的学者们痛骂的“学术界的腐败现象”,更可怕
的是,中共高层只听取个别人的一面之词後,一切就大局底定。这与晚清
洋务运动後期出现的“清流党”现象,十分类似。他们虽从海外学到很多
现代科技知识,戴着博士帽,“空疏迂缪、不屑务实、竞滕囗说,以博时
名”,却没有知识分子理应具备的独立思想和批评精神,一昧的迁就、献
媚愚蠢无知的朝廷,为了高官厚禄和适应生存,甚至与改革派争权夺利,
不惜以国家前途为代价,对外来先进文化、知识强硬抗拒,对内封杀改革
,终於把中国从开放、复兴的边缘,又推向闭关自守、愚腐倒退的深渊,
致使国家经历了那场百年败亡的恶梦,又回到开始的起点.
重新检视亚洲存在的问题
到了九六年,很有代表性的一篇着作是《商业周刊》十二月二日推出的题
为《Time For A RealityCheckInAsia到了现实地检视亚洲问题的时候》
封面系列报道,文章指出亚洲国家的“经济奇迹”已经减缓,而隐藏已久
的问题慢慢浮现,如成本提高,生产过剩,微弱的资本市场等使在亚洲做
生意越来越难。在北京、香港、新加坡、汉城、台北做生意成本甚至比纽
约还贵,曼谷、上海、广州豪华的办公楼空无人租,浪费了大量财富。几
乎每一个国家贸易平衡情况都在恶化,有关经济增长的预期大打折扣,最
高达两个百分点。在中国大陆,甚至对其年增长两位数的成长率是否被夸
大都有争议。文章认为,阻碍亚洲发展的三大问题为基础设施软、硬环
境差,大量的贪污腐败,以及教育及员工培训不够。亚洲国家如何解决这
一挑战,将决定谁是下一阶段的赢家,而衡量这一成功的尺度,将不仅是
国内生产总值( GDP ) 这一单项指标,有关人力资源、人才素质的开发
也将被列为考虑的因素之一。
文章认为中国大陆虽然有庞大的市场前景和低廉的技工、劳动力,但国
有企业(负债率已达80% 几乎的98% 资金仅依靠银行贷款)改革及产业私有
化的失败,将大大削弱其在重工业及高科技产业方面的竞争能力。文章分
析香港的不利因素为昂贵的房地产价格将有碍其经济的增长,忽视研究
与发展规划使得其制造业很脆弱,而回归大陆後其法律制度和媒体中心的
作用也将被削弱。而台湾发展的阻碍在於商业成本高,交通、建筑拥挤
,对外籍人才的限制,高科技发展有限,以及缺乏与中国大陆的直接贸易
,使得台湾不可能成为跨国公司的地区中心,即他所要的“转运中心”。
文章指出亚洲今後十年的增长仍然会比西方快,但光明的希望在於改革
,这不仅要求政府机构改革,管理上的缺陷也迫使当地公司的改革势在必
行。目前,亚洲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高效的管理机制和高素质的重要人才
。
九七年七月,东南亚金融危机最先在马来西亚爆发时,西方的各大报刊开
始 是把这当成一次偶然的小事故 (accident),还没有意识到,他们预言
的危机已经到来。但当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南韩纷纷崩
溃,甚至台湾和日本也卷入其中,香港在大陆保护下险些失足时,New
York Times 等各大报刊上的collapse, crumble, cave in, breakdown,
等描述“崩
溃”的字眼通篇都是,以至使纽约和伦敦等全球股市竞相出现“黑色星期
五”,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在各界惊愕中国大陆在金融风暴中唯独幸免时
五”,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在各界惊愕中国大陆在金融风暴中唯独幸免时
,也有部分报刊也尖锐地指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各项隐藏的危险因素,
中国大陆都有,且更严重。
--
老顽童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h51.hit.edu.cn]
--
※ 转载:.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cadcam.hit.edu.c]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3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