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khl (飘渺公主), 信区: History
标  题: 14 学林人物散叶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Jul  5 13:05:18 1999), 转信

发信人: bluebird (子衿), 信区: History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Sat Jun 12 20:21:36 1999), 站内信件

(摘自《学林散叶》,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ISBN 7208022143
汉林书城(www.hanlin.com)有售)学林人物散叶盛巽昌 朱守芬编撰
  ●邹韬奋下笔万言,但到市场上购物,却不会数铜板,只会一个一个地计算;
  他也不会乘电车,不知道到什么地方该乘什么车,因此茅盾曾说他有些“天真”。
  ●诗人蒲风平时创作诗时,爱把诗稿塞入身上各衣袋。每逢碰到
编辑来索稿,他便从各个衣袋中拿出诗稿。人们便戏称他的口袋为“诗的口袋”。
  ●邹韬奋主编《生活》周刊,因揭露王伯群的贪污罪行,王即派
人携带十万元前来捐赠,邹立即严肃地说:“王部长如真的愁这十万
元巨款无处花费,我建议不如捐献给仁济堂。”来人听完大窘而归。
  ●青岛沦陷后,王统照几十年辛勤搜集的图书、字画、手稿等,
全被查抄。日本人托人写信给王说,如回青岛做顺民,东西可全部归
还。王收到信后,当即在信笺上写上“决不当周作人第二”八字,把信退回。
  ●陈寅恪讲学,注重自然启发,着重新的发现,对学生只指导研
究,从不点名,从无小考,就是大考也只是按学校规章举行,没有不
及格的。他常说:“问答式的考试,不是观察学问的最好办法。”
  ●郁达夫少年时就养成看书习惯,曾对人说,有三部书与他产生
特别大的影响:一部是《吴诗集览》;一部是《庚子拳匪始末记》;
还有一部是《普天忠愤集》。
  ●1935年夏,若干作家来到王统照工作处青岛,编辑了《避暑实
话》周刊。该刊没有编辑部的办公机构,常在饭馆定题目,当场交卷。
  ●抗战初期,上海发起号召作家义务写稿,稿费捐赠给难民的运
动。许广平也写有一篇散文投寄编辑部,并附寄几天来节省的10元菜金,作为捐款。
  ●陈独秀在南京读了罗尔纲《太平天国广西起义史》草稿,要和
他合作写太平天国史。胡适持异议,对罗说:“仲甫是有政治偏见的,
他研究不得太平天国史,还是你自己努力研究吧。”
  ●林汉达有感于蒋梦麟、朱经农说他“连个博士学位也没有,还
谈什么教育”,在37岁时到美国留学,获得了博士和硕士学位,并得到“金钥匙”奖。
  ●林汉达编写的《国语拼音词汇》,不但摘完了6本辞典和《新约
·马可福音》等,还随身带有小本子,随时记录,连娘姨相骂、商店牌号也不放过。
  ●林汉达为世界书局编写中小学课本,林语堂诬告他剽窃,林汉
达理直气壮地和林语堂打了半年官司,最后他胜利了。为此,以后出
版的英语课本扉页上,印出了林汉达胜诉的法院判决书。
  ●闻一多认为,中国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要在研究上有点成绩,
必须学西洋人治学的方法,先挑选一两个作家来研究,或选定一个时代来研究。
  ●柯劭著《新元史》,费时46年。李思纯称此书“正如集百川
之归流,以成大海;集众士之积累,以成高峰。”但梁启超、王国维
均以其未叙作例取材为憾。
  ●林汉达写作于陋室,下雨时屋顶漏水,地上积水,他打起伞,穿着套鞋照样工作。
  ●王国维于柯劭(凤荪)的《新元史》不以为然,但称赞他的
旧体诗:“今世之诗,当推柯凤老为第一,应以其为宗”。
  ●章太炎(枚叔)与刘师培(申叔)在日本时并称“二叔”。章
太炎曾说:“常人患不读书,而申叔读书过多,记忆太繁,而悟性反
少。诚欲著书,宜三二载束书不观,少忘之而后执笔,庶可增其悟力云。”
  ●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写《康南海传》,仅以48分钟完笔。
  ●马君武译拜伦《希腊》,目的在鼓吹民主革命,故多篡改原意,胡适称其失之讹。
  ●林纾系桐城派古文家,不懂英文,所译的书,乃由他人口译,
自己笔录而成,往往口译者未说完,而已写毕,每小时可写1500字。
  ●柳诒徵称赞严复译书,几能与“晋隋唐明诸译书相颉颃”。
  ●吴汝纶对严复所译赫胥黎《天演论》极为赞赏,为之作序,并手录副本,藏之枕中。
  ●梁启超爱打麻将,虽旅途亦不停止,时有学界请其演讲,梁如
故,说:“我正利用博戏时间,起腹稿耳。”有人劝他,他说:“骨
牌足以启予智窦,手一抚之,思潮汩汩来;较寻常枯索,难易悬殊,
屡验屡效,已成习惯。”闻者粲然。
  ●李泰以一年时间读完二十四史,并旁及他书,且写有《中国
近百年史》及《中国史纲》。
  ●郭沫若得悉廖冰兄取名,乃是有一个妹妹叫廖冰,就说:“我
明白了,郁达夫的妻子一定名郁达,邵力子的父亲一定名邵力。”
  ●王国维于《尚书》、《诗经》颇有造诣,但每次与学生讲解,
总要声明有四五处地方自己还没有搞懂。
  ●赵元任曾与来自八个地方的人同桌就餐,言笑谈欢;两次之后,他竟能讲八种方言。
  ●蔡元培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常去北京东城听张克城讲佛学。
  ●章太炎曾对学生吴承仕和黄侃作过比较,说吴“文不如季刚,而为学笃实过之”。
  ●邓散木每天习字,未明即起,磨好一大砚池墨,临池至日出方
进早点,下班回家还要写一段时间。
  ●柳亚子写字不计工拙,自认为书法“糟糕”,自到香港后,却
因求者过多,竟卖起字来。他卖字,不论中堂、立轴、屏条、横披、
画下、扇面,每件润例均港币百元。
  ●康有为写长条从不在他人名下写“正之”、“教之”之类的客
气话,乃以为他人皆不够格。
  ●胡厚宣在苏联讲学。他发现被视为珍宝、藏在莫斯科的大片甲
骨,全都是赝品;而在列宁格勒受到冷落的199片小甲骨碎片却是真的;
还发现苏联科学院编的权威性著作《世界通史》第一卷引用的甲骨文竟然是假的。
  ●抗战胜利后,许寿裳任台湾大学中文系主任,讲授文学。听课
只有两个学生,他仍为学生印讲义,并让人缮写甲骨文、金文、篆文。
  ●廖平子在澳门创办《淹留》杂志,全是清一色的字。(终刊号)
编成特大号,说:“既然出版的继续是无望了,所以就索性出这最后一次。”
  ●顾颉刚在燕京大学讲《尚书》,因学生谭其骧对其提出《尧典》
的十二州是受汉武帝十三州的影响而有异议,顾即鼓励谭写出意见;
然后将两人讨论信札以《尚书讲义》“丁种之三”,刻印发给学生。
并在日记中说:“其骧熟于史事,余自顾不如,此次争论汉武十三州问题,余当屈服矣。”
  ●章太炎常收到不相干的信。那些替他办笔札的书记员,往往是
不复的。但章以为既有信来,总得回信,因而这些被弃的信,反而由他亲笔答复。
  ●吴其昌每值例假,必怀揣炊饼,在无锡各图书馆看书,整日不出,三年如一日。
  ●章太炎写字不满意,即置于废纸篓,这些墨迹却被仆役出售。
章察觉后,把字纸戳破,丢在废纸篓里,以为稳妥。不料仆役将它装
贴补齐,仍旧拿去出售。
  ●罗家伦任中央大学校长时因鼻子长得出奇,为师生嘲弄,掀起
一段“鼻子文化”。其中有诗称:“鼻子人人有,惟君大得多,沙坪
打喷嚏,柏溪(距重庆沙坪坝校部二十余里路的分校)雨蒙蒙。”
  ●辛亥革命后,钱玄同就主张汉字横写,其理由是:人目横列,
则文字亦以横列为便,汉字直行殊失人目横列之作用。
  ●许地山从不写应景之作。香港某报以稿费比别人多一倍相许。
许对朋友说:“无论这家报馆是二元千字的稿费,即使是一元一字,我也不屑替它写稿。”
  ●潘光旦最大爱好是研究家谱,特在新居开辟一室,沉醉于搜集
的家谱中。有人问他,为什么喜欢看他姓家谱,而不修自家家谱,潘
笑而不答。为此,有人送联:寻自身快乐;光他姓门楣。
  ●宋教仁为袁世凯命人暗杀,在葬礼上有好事者拟袁世凯口气写
了一挽联:“既生瑜,何生亮,卿不死,孤不安。”
  ●林语堂在杭州玉泉购买一铜雀瓦,付款后对摊主说这是假的。
摊主严词诘问:“你为什么要买假古董?”林则回答:“我就是专门收藏假古董的。”
  ●章克标的《文坛登龙术》出版后,《社会日报》刊周作人语,
称此书秘诀二语即足以了之:当拍马时须拍马,须吹牛处便吹牛。记
者便问周,周说:“所说一事并非弟所说,或者是别一周作人所说亦
未所知,如前日在六国饭店暗杀张敬尧者,亦名周作人,即其一例也。”
  ●林语堂游西湖,见博览会塔,以为真似美人脸上的一点烂疮。
他说:“我由是立志,何时率领军队打入杭州,必先对准其放炮,先
把这西子脸上的烂疮,击个粉碎,后人必定有诗为证云:西湖千树影
苍苍,独有丑碑陋难当;林子将军气不过,扶来大炮击烂疮。”
  ●刘鹗写《老残游记》续集,按期在天津《日日新闻》发表。他
将书中情节对子侄讲,讲到得意处,拿起笔来就写,写后又改,然后在报上发表。
  ●张恨水不仅书写得多,而且买书、读书也多,他曾用40两黄金
买了《四部备要》,共336种。
  ●冰心原名谢婉莹,在《晨报》上发表《两个家庭》时,始用笔
名冰心。她说,她所以用这个笔名,“一来是因为冰心两字,笔划简
单好写,而且是莹字的含意。二来是我太胆小,怕人家笑话批评,冰
心这两个字是新的,人家看到的时候,不会想到这两个字和谢婉莹有什么关系。”
  ●1944年纪念老舍创作20周年时,吴组缃集作家名字为七律,由
郭沫若当众朗诵:“戴望舒志向文炳,凡海十方杨振声。碧野长虹方
玮德,青崖火雪明辉英。高歌曹聚仁薰宇,小默齐同金满城。子展洪
深高植地,寿昌滕固蒋青山。”
  ●周振甫编辑钱钟书的《谈艺录》,原稿无目录,他便加364条
目。因而书出版时,钱赠书扉页题字有:“校书者非如观世音之具千
手千眼不可。此书蒙振甫道兄雠勘,得免于大舛错,则赐良多矣。”
  ●白崇禧将乔大壮稿子改了几个字。乔当面严责:“阁下是总参
谋长,我是中央大学文学教授,各自有一行,如若你能改我的文章,
我也改你的作战计划,行不行?”白哑口无言,只得再改回来。
  ●洪业在燕京大学开史学方法课,他说:只要你掌握5个W,你就掌握了历史。
  5个W是who(谁)、when(什么时候)、where(什么地方)、
what(什么事)、which(哪些)。但学生后来听到陈寅恪讲课,感到
洪业还缺第六个更大的w,即why(为什么)。
  ●梁启超强调做资料工作的必要性。他说:“大抵一个大学者平
日用功,总备有无数小册子和单纸片;读书看见一段资料,适其有用
者,即刻抄下(短的抄全文,长的摘要记书名卷数页数)。资料渐渐
积得丰富,用眼光来整理分析之,便成一篇名著。”
  ●恽逸群博学强记在报馆工作时诨名“资料室”,后又被称为“活
辞典”、“大辞典”。  ●王力所写《中国语法理论》和《中国现代语法》两书其中所举
例子绝大多数采自《红楼梦》。
  ●王国维用叔本华哲学来读《红楼梦》,认为它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
--
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 修改:.coco 于 Jul  5 00:11:24 修改本文.[FROM: 202.97.]
--
※ 转寄:.The unknown SPACE bbs.mit.edu.[FROM: 202.97.]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coco.bbs@bbs.mit.edu]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0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