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oco (缥缈公主),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第三章确立主权的互动(3)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Oct 16 16:11:07 2000), 转信

发信人: strange (狮子~跋涉在沙漠中), 信区: History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Mar 25 18:10:40 2000)



2、大炮上课
西藏人不理睬英国人与中国人签定的条约,继续我行我素。他们毁掉英国人在锡金边界立
的界碑,像过去一样随便穿越边境,赶着牛羊到边境另一侧去放牧。中国答应印度货物可
免税通过西藏的亚东关卡,西藏人却照样徵税。西藏商人可以自由到印度去做生意,英国
人却不被允许进入西藏。在英国人以破坏条约指责西藏人时,西藏人就装糊涂,说中国驻
藏大臣从未把条约给他们看过,条约也未经西藏政府同意,所以条约无效。而当英国人打
算与西藏政府直接交涉的时候,西藏人却又会让他们去找驻藏大臣,推托一切外交权都在
中国人手中,他们不能僭越中国皇帝。从第一次英藏战争到第二次英藏战争之间的十几年
中,西藏人一直就在跟英国人玩这种东方式的游戏,指望以推托扯皮消磨对方,将己所不
欲之事化解于不了了之中。
中国人的做法也大同小异,把条约不能执行的责任一股脑推给西藏人,说他们不服管束,
骂藏人“愚昧无知,蠢如鹿豕”。当时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总督寇松勋爵(LordCurzon)对
此感叹:“在对西藏政策问题上,我们似乎在一个恶性循环的圈子里转圈。如果我们与西
藏交涉,要么得不到答覆,要么就是叫我们去同驻藏大臣打交道;如果我们与驻藏大臣交
涉,他就会寻找藉口,说他无力对西藏施加任何压力。”〔8〕
英国人开始明确地、坚决地要求与西藏统治者直接对话。他们无法容忍自己落入可笑的境
地。如荣赫鹏后来对西藏人发表的演讲中说:“吾英人可以经商于俄、德、法及其他诸大
国中,亦可经商于中国之满洲、蒙古、土耳其斯坦及其他藩属中,惟于西藏,独不许进行
贸易。此种偏颇不公之事,殊不适于正直文明之民族如君等也。9”〔9〕西方人把自己的
标准强加于人并将其视为公理的态度在这段话中表露无遗。
英国人首先希望能与十三世达赖喇嘛以通信的方式沟通。那时十三世达赖喇嘛已经成为西
藏说一不二的统治者。即使他不按照英国人的思路考虑问题,只要能对上话,总可以通过
谈判取得进展。然而印度总督寇松连续数次致信都得不到回答。一八九九年寇松致十三世
达赖喇嘛的信在六个月后被原封不动地退还,西藏官员表示他们不敢向上转呈。寇松委托
专人去拉萨亲自送信,达赖喇嘛照样拒绝予以答覆,连信都不拆,原信退回时,信封上的
封戳宛然尚在〔10〕。当时的西藏人就是这样,似乎只要捂上耳朵,蒙上眼睛,任你怎么
做怎么说一概不看不听,你就死活没招。
英国人也有办法,你对我不闻不问,我就揍你,打疼了你,你就不得不睁开眼睛,跟我对
话了。一九○三年,在印度总督寇松的策画下,一个武装“使团”──堪称外交史的奇迹
──开始向西藏境内挺进。寇松任命的“交涉使”(亦为“使团”团长)荣赫鹏是一个渴
望着建功立业的冒险家和意志坚强的帝国军官。对这个武装“使团”的使命,英国国内、
包括当时的帝国政府有很多反对意见,所以“使团”初始阶段非常谨慎和缓慢,每前进一
段就停下,要求西藏派遣有决定权的高层政府官员前去谈判。
西藏人继续坚持不闻不问的策略。一路上只有低级官员与荣赫鹏周旋。他们除了不停地重
复拉萨当局要英国人撤退的要求,仍然是连信也不敢转交。荣赫鹏只有采取把信当面念给
他们听的办法,指望他们能把听到的内容向上转达。
中国的驻藏大臣也始终没有出面。后人指责驻藏大臣失职,驻藏大臣辩解是藏人不提供乌
拉。关于这一点,最近由几位藏族历史学家写的《西藏通史》这样写:
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命令驻藏大臣裕钢亲赴岗巴宗与英方进行和谈,阻止发生武装冲突。但
是,西藏地方政府和三大寺的代表认为:“原先虽在隆吐山战败,但元气尚可恢复,可驻
藏大臣升泰反对抗英,结果失去了大片领土。如果这次驻藏大臣再度反对的话,那将会误
大事的。”因此,不同意驻藏大臣赴岗巴议和。当时驻藏大臣裕钢及两位帮办处于无奈,
向皇上呈报西藏情况后辞去了职务,清朝就委任有泰为驻藏大臣,委任纳钦为驻藏帮办。
〔11〕
由此看,驻藏大臣的辩解并不完全是假话。所谓隆吐山战败,指的就是一八八八年那次英
藏战争。当时因为清朝政府及早采取与英方谈判解决的态度,避免了战争进一步扩大,西
藏人也因此没有对双方的实力差距产生清醒认识,以为西藏堪与英军一战,只是输在驻藏
大臣自行放弃抵抗。所以,这次西藏在坚持不与英方正面接触的同时,大规模集结藏军和
各地民兵,决心以武力阻挡英国“使团”的前进。
等到双方真正在战场上交手时,与其说那是双方之间的战争,毋宁说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屠
杀。西藏战士虽然经常表现出令人赞叹的英勇,但是其武器的原始和军事素质的低下使其
完全不是英军对手。每次战事,英国军官率领的印度和廓尔喀士兵几乎总是以死伤几人的
代价,杀死成百的西藏人。以至战斗过后,那些讲究荣誉感的英国军官情绪低沉,无心庆
贺。英国国内报纸则纷纷抨击“使团”的残无人道,甚至英国议会也将其评述为“对手无
寸铁之人的大屠杀”〔12〕。为此,英国《每日邮报》当时派出的随军记者埃德蒙·坎德
勒(EdwudnCandler)在他后来写的书中这样辩解:
藏人十分固执自信,直到教训了他们多次之后,他们才知道自己那些武装起来的乌合之众
和英王的军队差别太大。根据后来发生的事件来看,很显然要不是我们狠狠地教训了他们
一顿,我们就不会有任何进展。格玉的屠杀只是将无法避免的事件给提前了。是由于藏人
的愚蠢,才使我们卷入了战争的旋涡。要想让他们认识到英国是一个强国,英国的军队需
要认真对付,就非得杀掉他们几千人,否则就没有指望。〔13〕
奇特的是,中国当时的驻藏大臣有泰,也有着和英国人相似的想法。他在给清政府外务部
的电报中,把英军的进犯和胜利当作迫使藏人服从清朝的一个机会:“今欲折服其心,非
任其战,任其败,终不能了局......倘番众果真大败,则此事即有转机,譬如釜底抽薪,
不能不从吾号令也10”〔14〕。有泰认为西藏战败可以给藏人教训,也可以证明中国和驻
藏大臣的正确,因为有泰和他的前任都反覆警告藏方避免□端,要与英国人磋商妥协,不
得以武力抵抗,否则战争一经开始,后果必定惨重。既然藏人不听,拒绝与英国人谈判,
也不让驻藏大臣调解,他们自尝苦果就是活该。所以有泰在战事紧迫、藏军连连大败之时
,以幸灾乐祸的心态隔岸观火,甚至有心思带着手下人给他买的西藏女人,到拉萨附近的
柳树林里唱歌跳舞。
对有泰的行为,后来中国人提起只表示气愤,然而那其中除了有泰的个人品质可以谴责,
还应看到更深一层:当时西方的知识和标准尚未在中国完成破旧立新,上千年沉溺于东方
统治权谋的中国官吏──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地方官──尚没有获得综观世界潮流的眼光,
甚至还不能清楚地理解“主权”到底为何物。有泰倒不一定是有意丧权辱国,而是他首先
还没有懂得什么是主权,什么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关于那场战争的具体过程,许多著作
都有详尽描写。在这里摘两段引文,可能更有助于得到直观感受。

--
***********************
   举目四望,长天寥廓
   
   弛神八极,惟我独尊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Hitcoco.bbs@smth.org]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4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