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oco (缥缈公主),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第七章无人进藏(6)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Oct 16 16:26:52 2000), 转信

发信人: strange (狮子~跋涉在沙漠中), 信区: History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ue Mar 28 19:08:14 2000)


对于进藏汉人,与内地的通信是个大问题。不少地方一
到冬季大雪封山,邮路就中断,直到第二年开春才能把
积攒在一起的信件同时送到。一位在西藏阿里地区工作
过的汉人这样回忆:
漫长的冬天总算过去了。“五一”后,邮局接到通知:
邮车已经从新疆喀什出发奔赴阿里。消息立刻通过电波
传到各县,给干部职工带来春的信息。噶尔昆沙更像家
家要讨媳妇一样坐卧不安,兴奋不已,都在盘算著绿衣
使者将给他们带来什么。邮车抵达仅剩下一天路程的日
土县,给噶尔昆沙发来第二封电报,人们再也按捺不住
了。吃过午饭,哪还有心思上班,几乎全城居民都纷纷
爬上城墙和房顶,引颈遥望著西北方的公路尽头,希望
以先睹邮车为快。我也加入了等待的行列。黄昏时分,
只见远山脚下升起一溜尘烟,拖出了一个长长的尾巴,
房顶城墙上的人们立刻欢呼雀跃起来:“来啦!来啦!”
那望眼欲穿的渴盼,那即将到来的喜讯和可能的失去,
激动得大家都热泪盈眶了。〔34〕
那时几乎每个人都会收到几十封信。人们一般先把信按
发信的时间顺序排好,然后从最早一封开始看起。半年
发生的事情一一展现,随著不同事情的喜愁悲欢,有人
先哭后笑,有人先笑后哭,或是哭了又笑,或是笑了又
哭,那可真是一道奇特的风景。
在那种条件下,最难过的要属正在与内地“对象”谈恋
爱的人,无法通信往往导致恋爱破裂。急迫的人只有藉
助那时仅有的另一种的通讯手段——无线电报,花费贵
不用说,而且无法顾及隐私。阿里地区一个报务员为人
发过这样一封电报:“我昨晚做了一场美梦,趁你妈出
去买菜,我啃了你一口。”事后报务员和发报人都为这
封电报受到严厉批评,被领导干部指责为“资产阶级思
想泛滥”〔35〕。
闭塞与孤独常常给人造成性格或行为上的变异,例如有
人谈到这样一件小事:
我与区秘书(一位汉族大学生)同室而居。他每天凌晨
七点——距天亮还差两个多钟头,总要准时打开收音机
听中央台播送的广播体操口令。但是他并不做操,人仍
躺在床上,频率并不对得很准,嘶嘶啦的杂音更加揪心
刺耳,直到口令结束才关机,再次进入梦乡。天天如此,
成为一种怪癖,我忍不住问他为了什么,回答是:“我
想忘掉孤独。”〔36〕
那时西藏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多数进藏汉人都无法把
家安在西藏。有的即使夫妻都在西藏,也把孩子送回中
国内地由亲属代养。这样的孩子往往与父母在感情上非
常疏远。有的孩子因为从小常年不叫爸妈,后来终生都
对叫爸妈难于启齿〔37〕。
不过总体来讲,那年代对中共意识形态近乎宗教般的信
仰,使绝大部分进藏汉人都能以苦行态度接受西藏的寂
寞艰苦以及对个人生活和健康的损害。他们可以在“解
放西藏百万农奴”、“建设祖国边疆”、“为人民服务”
、“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等今天看起来纯属空洞的政治
口号中找到心理支点,支撑他们奉献青春乃至终生。
那个年代的中共把“为人民服务”当作其政权合法性的
基础,要求它的工作人员奉为教条,当时进藏工作的汉
人,大多都是抱著真诚意愿,认为自己是去为“藏族同
胞”造福的。日喀则地区卫生局的副局长是一个“老西
藏”,他告诉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仅日喀则一个地
区就有一百多支全国各地进藏的巡回医疗队。到处都能
见到他们打著红旗唱著歌的身影,或骑马、或步行,条
件最好的是坐卡车,奔波各处去给西藏老百姓看病。
当然,那时的进藏者除了出于对中共的真诚信仰,还因
为处在那时的“全能”体制下没有个人选择的可能。
“一生交给党安排”既是豪言壮语,也是别无它途,所
以中共那时不仅可以随时调动它所需要的汉人进藏,而
且可以容易地把他们安排到基层,下到农村和牧区。历
史上一直难以解决的无人进藏,在毛泽东时代获得彻底
解决。
“精神原子弹”的蘑菇云笼罩了整个毛泽东时代。一批
又一批汉人开进西藏。五十年代进藏的地方工作人员就
已经达到四.五万,军队人数达到五万〔38〕。六、七
十年代更是成倍增加。对比一下清朝只能派进西藏几十
名文员和千馀军队〔39〕,不难看出中国在西藏确立主
权,与其派进西藏的汉人数量,存在著决定性的关系。

注释
〔1〕《雪域之光》,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年,页38
8。
〔2〕《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第九辑》,西藏人民出
版社,1992年,页408。
〔3〕马丽华《走过西藏.藏北游历》页198。
〔4〕DonaldHeath,DavidReidWilliams:《人在高原》
页1。〔5〕《刺刀指向拉萨》。
〔6〕DonaldHeath,DavidReidWilliams:《人在高原》
页130。
〔7〕DonaldHeath,DavidReidWilliams:《人在高原》
页142、144。
〔8〕《参考消息》,1996年3月15日。
〔9〕《内地人在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1996年,
页4。
〔10〕黄奋生《藏族史略》页317
〔11〕《联豫驻藏奏稿》,西藏人民出版社,1979年,
页89。
〔12〕《联豫驻藏奏稿》,西藏人民出版社,1979年,
页96。
〔13〕《联豫驻藏奏稿》,西藏人民出版社,1979年,
页96。
〔14〕《景纹驻藏奏稿》,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年,
页23。
〔15〕黄慕松,《使藏纪程》,载《西藏学汉文文献丛
书第二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1年,
页151。
〔16〕黄慕松,《使藏纪程》,载《西藏学汉文文献丛
书第二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1年,
页73、74。
〔17〕根据吴丰培等编《清代驻藏大臣传略》所附“清
代驻藏大臣一览表”计算。
〔18〕根据吴丰培等编《清代驻藏大臣传略》所附“清
代驻藏大臣一览表”计算。
〔19〕《清高宗实录》卷一四一一页8。
〔20〕常希武,《国民党特工人员在西藏》,《西藏文
史资料选辑.第三辑》,页50。
〔21〕《国外藏学译文集.第十辑》,西藏人民出版社,
1993年,页107-108。
〔22〕陈子植,《解放昌都之役》,载《西藏文史资料
选集.纪念西藏和平解放三十周年专辑》,西藏人民出
版社,1981年,页85-86。
〔23〕吉柚权,《白雪——解放西藏纪实》,中国物资
出版社,1993年,页163-165。
〔24〕吉柚权,《白雪——解放西藏纪实》,中国物资
出版社,1993年,页354。
〔25〕吉柚权,《白雪——解放西藏纪实》,中国物资
出版社,1993年,页288。
〔26〕吉柚权,《白雪——解放西藏纪实》,中国物资
出版社,1993年,页315-318。
〔27〕《内地人在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1996年,
扉页。
〔28〕吉柚权,《白雪——解放西藏纪实》,中国物资
出版社,1993年,页335-336。
〔29〕李传恩,《回顾西线筑路》,载《西藏文史资料
选集.纪念西藏和平解放三十周年专辑》,西藏人民出
版社,1981年,页160。
〔30〕《纪念川藏青藏公路通车三十周年文献集.第二
卷》,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年,页51-52。
〔31〕李传恩,《回顾西线筑路》,载《西藏文史资料
选集.纪念西藏和平解放三十周年专辑》,西藏人民出
版社,1981年,页160。
〔32〕《内地人在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1996年,
页78-79。
〔33〕阎海贤,《雪山卫士》,新疆人民出版社,199
3年,页11-12。
〔34〕李佳俊,《说来你也不相信》,载《雪域之光》,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年,页237。
〔35〕李佳俊,《说来你也不相信》,载《雪域之光》,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年,页236。
〔36〕李佳俊,《说来你也不相信》,载《雪域之光》,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年,页236-237。
〔37〕李双焰,《青春的回声》,载《内地人在西藏》,
西藏人民出版社,1996年,页103-104。
〔38〕吉柚权,《西藏平叛纪实》,页41。
〔39〕国庆《清朝及民国时期中央政府管理西藏地方的
职官机构及其职掌、职权》西南民族学院学报93年4期。

1《西藏统计年鉴.1995》公布的数字为,1994年西藏
自治区总人口为2319849人,其中藏族人口为2235927,
占96.38%。 
--
***********************
   举目四望,长天寥廓
   
   弛神八极,惟我独尊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Hitcoco.bbs@smth.org]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9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