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oco (缥缈公主),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第十五章中共在西藏的“拨乱反正”(1)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Oct 16 16:36:21 2000), 转信
发信人: bambi (动脑筋爷爷), 信区: History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Fri Apr 14 15:57:45 2000)
第十五章 中共在西藏的"拨乱反正"
1、开放的礼品
随着毛泽东撒手人间,接近崩溃边缘的中国终于有了转折的契机。被打倒的邓小平复出,
充当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终得机会实施他在韬晦多年中形成的改造中国之蓝图
。
在邓小平以发展经济为座标原点的蓝图上,为了实现经济迅速起飞,"改革"是必须与"开
放"并举的。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对外开放"的最好对象是西方。虽然为了对抗苏
联阵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政府当时已与中国政府眉来眼去若干年,关系不错。但毕
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
制度,如何在"民意"起决定作用的西方社会获得认同,对能否成功地"开放"将有很大的影
响。西藏问题一直是西方社会尤其是民间舆论关注的重点之一。争取西方的"民意",这个
问题无法忽略。
1978年底,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取得决定性胜利,把中国的舵轮掌握到自己手
中。其后不到一个星期,他就在1978年12月28日接受美联社新闻记者访华团的采访时,向
西方传达了愿与达赖和解的信息,表示达赖喇嘛可以回来。
达赖方面立刻做出积极回应,派人到北京接触。1979年的3月12日,邓小平在北京会见了
达赖喇嘛的代表,进一步表明和解态度,并且以实际行动配合这种表态──几天之后,西
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宣布,提前释放所有仍在服刑的"西藏叛乱"参加者共376名,对已
经刑满释放但仍然"戴帽"
进行"监督改造"的六千余人,一律"摘帽"--即不再当作敌人对待。
中共与达赖喇嘛和解,有一个绝对的前提--西藏必须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用邓小平的
话说──"除了独立,什么都可以谈",然而在对西方"开放"的背景下坚持这个前提,不能
再用闭关自守时代那种强硬的方式,而需要有一定的说服力。寻找历史根据是一方面,更
重要的,还应该是让爱
挑毛病的西方人看到,今天的西藏在中国统治下比在达赖统治下发展得更好,西藏人民生
活得更幸福,绝非像达赖一方宣传得那样暗无天日。
事实却非如此。仅从老百姓的生活看,当时的中共西藏党委书记郭锡兰在内部会议上通报
的情况是:
全区大约五十万人的生活不比互助组时好,其中有近二十万人生活相当困难,没有尝到公
社化的甜头,或者吃了苦头。有的地方讨饭的也多了。还有几十万牧民和城镇居民,因为
供应的青稞和糌粑少了,小麦和面粉多了,在生活上也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征购任
务的偏重和任务分配的
不合理,也给一部分群众生活带来了困难。
郭锡兰所说的"互助组时",是指六十年代初期。到他讲话的八十年代,十几年过去,没有
进步,反而退步。当时西藏的人口总数是一百八十三万,五十万人生活困难,占的比例是
相当大的。所说青稞和糌粑少了,是因为"文化大革命"时期强迫农民改种小麦。强迫西藏
人放弃传统的类似事情
还有很多。加上寺庙、文物被破坏,宗教遭禁绝,西藏上层社会受到广泛迫害,汉族干部
执掌西藏主要权力等,达赖喇嘛在国际场合对中共统治的控诉从事实上难以反驳。
所以,迅速改变西藏状况,就成了邓小平"改革开放"棋盘上的一颗重要棋子。去走这第一
步棋的,是当时担任中共总书记的胡耀邦。
1980年3月14日,胡耀邦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了"西藏工作座谈会"。那个会后来被称
为"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并将座谈会的纪要作为中央文件发给全党。两个月之后,胡
耀邦亲自到西藏视察,随行者有当时的副总理万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
民族委员会主任杨静仁
等。胡耀邦在拉萨逗留了九天,与各方面开会、谈话,临走的前一天,召开了4500多人--
囊括西藏党、政、军所有县团级以上干部--参加的"西藏自治区党委扩大会议"。在会上,
胡耀邦以其特有的"放大炮"之风格,发表了激情洋溢的讲话,提出未来的核心目标是"尽
快地使西藏人民的物质
文化生活较快地提高起来"。为了做到这一点,要解决六件大事。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大意
,所谓"六件大事"如下:
一、西藏要有自主权,西藏干部要敢于保护自己民族的利益;
二、对西藏农牧民实行免税、免征购;
三、变意识形态化的经济政策为实用主义的经济政策;
四、大幅度增加北京给西藏的财政拨款;
五、加强藏文化的地位;
六、汉人要把西藏的权力让给藏人。
在那个讲话里,胡耀邦最后说:"所有的六条,目的是为什么东西呢?我们希望是什么呢
?希望两年到三年,扭转西藏人民贫困的局面,或者初步扭转贫困的局面。五年到六年,
要超过三十年来最好的水平。十年要比较大幅度地富裕起来。"
这是收尾总结,一般都把话说得留些余地,其实从他整个讲话中感觉,他期待西藏变化的
进程还要更快。实施向西方"开放"的战略,需要尽可能快地改变西藏面貌。
胡耀邦在西藏的讲话被视为是西藏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其意义可以与1912年西藏驱逐驻藏
大臣、1951年解放军进军西藏、1959年镇压叛乱后进行的"民主改革"相比,决定了西藏至
今以及未来的走向。
将胡耀邦谈的六条与清朝制定的《二十九条章程》、中共五十年代与西藏签定的《十七条
协议》相比,可以发现一个明显变化:"二十九条"和"十七条"的主体内容都是对西藏施加
限制,增强北京在西藏的地位,有利于北京对西藏的控制。以西藏的立场看,西藏都是受
压迫和吃亏的一方。尤
其是"二十九条",几乎都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十七条"虽然在形式上有对西藏的承诺,表
现出北京方面的妥协,但既然是西藏打了败仗后才被迫签署的,只能是西藏丧失原有的权
利。而胡耀邦的"六条",却条条都是北京方面自觉向西藏交还权利,或是主动允诺给西藏
更多的好处。
不管中共的动机到底是什么,胡耀邦的"六条"肯定给西藏带来了好处。对农牧民的免税、
免征购自不必说,那是最直接的好处,从那时到现在一免就是十几年。实行鼓励私有化的
经济政策,解散人民公社,自然也受到多数劳动者的欢迎。北京给西藏的财政拨款,在胡
耀邦西藏讲话之后,从
1979年的五亿多元长到1994年的接近二十九亿元;北京对西藏的基建投资,也从1979年的
一亿多元长到1993年的九亿多元 。西藏从这几方面("六条"中的二、三、四条)得到了
实实在在的好处,但是对西藏有特殊意义、可以被称为转折的,却是"六条"中的另外三条
(一、五、六条)。
对于第一条,胡耀邦到西藏之前,中共中央就"西藏工作座谈会"所发的[1980]31号文件上
,已经正式宣布:"中央和中央各部门制定的方针、政策、制度,发往全国的文件、指示
、规定,凡是不适合西藏实际情况的,西藏党政群领导机关可以不执行或变通执行。"
对以高度集权为基本特征的中共,在发给全党的文件上做出这种许诺,以往是不敢想象的
。胡耀邦到西藏后,对此又进一步强调,甚至在大会上以煽动的口气号召:
今天在座的县委书记以上的都在这里吧?你们根据你们自己的特点,制定具体的法令、法
规、条例,保护你们自己民族的特殊利益。你们都要搞啊,以后你们完全照抄照搬中央的
东西,我们就要批评你们了。不要完全照抄外地的,也不要完全照抄中央的。一概照抄照
搬是懒汉思想。
多少年来,中共奉行举国一致,不要说行动,连声音都只能有一个。尤其对边疆的少数民
族,有史以来的一切中央王朝都巴不得其绝对服从。主动促使他们不要那么服从甚至敢于
抗拒,这似乎是第一次,让人不能不感到惊讶。
在谈到加强西藏文化地位时,胡耀邦讲得更具体,如在西藏办一所综合性大学,全部由国
家包起来,百分之九十八是藏族学生;还有汉族干部必须学习藏文等,包括断言西藏的音
乐舞蹈比汉族的高明得多。从他谈的那些具体事中,可以体会出他在极力推动西藏人建立
自信和敢于自主,促使
他们去自觉争取西藏本地和本民族更高的地位。这种内在的推动远比那些具体的措施对西
藏人的影响更大。虽然他在讲话中没有直接涉及宗教解禁,但在中共中央31号文件转发的
"西藏工作座谈会纪要"里已经有了"全面落实宗教政策"之谈,要求"尊重信教群众的正常
宗教生活"。而胡耀邦强
调加强藏文化的地位,藏文化的核心就是宗教,藏文化得到加强,西藏宗教就不可能不随
之复兴。
恢复宗教自由,可以说是北京在西藏"拨乱反正"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是它为了平息西方的
谴责而向世界做出的开明姿态。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西藏自治区和其他各省藏区
的宗教都已经达到相当自由与繁荣的程度,大大超过文化大革命以前的状况。除了"政教
合一"和领主式寺庙经济
没有恢复,与"民主改革"以前的状况也已相差不大。虽然中共时有宣称对宗教要实行控制
,大部分只停留在口头,实际还是放任自流。那些年西藏宗教达到历史上的高峰期,到处
弥漫宗教气氛。喇嘛僧人不仅受到西藏老百姓的尊崇,当局也把他们作为"统战"对象,优
抚有加。每个地方都在
兴修寺庙,其中很多资金来自中共各级政府的财政拨款。修缮布达拉宫,北京拨款5300多
万元;为十世班禅建陵塔,北京拨款6406万元,黄金614公斤
。这方面情况前面已经讲了不少,不再重复。直到"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之后,尤其是
从1996年开始,中共把西藏不稳定的根源归于宗教,才对西藏宗教采取了镇压措施。这是
后话。
中共在西藏文化方面的"拨乱反正",也体现在使用语言文字的变化上。文化大革命期间,
官方语言完全变成汉语。开会、发文件、写材料,都使用汉语,不用藏文。不仅汉族干部
不学藏文,连藏族干部也不学藏文了。甚至当时提拔干部,汉语水平的高低也算一条。那
倒不见得是出于达赖喇
嘛所说的中共消灭藏语文的阴谋,而是图省事。当时干部多为汉人,开会、行文坚持使用
两种语言会增添很多麻烦,耽误时间,提高成本,惰性使然。一旦使用两种语言的机制被
放弃,不会汉语的藏人干部在工作中就难以沟通,负责提拔干部的汉人自然就不愿意要他
们。自胡耀邦到西藏以
后,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连续数次发文,要求在工作场合使用藏语,行文用两种文
字,开会用两种语言。并且要求把"藏文水平的高低作为升学、招工、转干和使用、晋级
、提拔干部的一项主要条件"
。对比历史上的统治民族皆巴不得被统治的民族放弃自己语言,国民党官员甚至设想西藏
活佛的转世灵童必须通过汉文考试才可承袭活佛之位 ,中共这种做法应该是值得肯定的
。
在中共这种推动之下,到九十年代初,西藏农村已经很少看到汉字,连基层机关门前挂的
牌子--包括党委--也全都是藏文,让不识藏文的汉人弄不清该进哪个门。基层开会的语言
仍然只用一种--不过已经不再是汉语,而换成了藏语。岗巴县一位汉族副县长跟我说,县
政府开会从头到尾全讲
藏语,只在最后时讲一句汉语──问听不懂藏话而干坐一旁的汉族干部对讨论结果是否同
意。
不过相比之下,对西藏最具转折性的,还是"六条"中的最后一条--把西藏的权力让给藏人
。之所以岗巴县开会的语言换成了藏语,主要并不是因为上面有要求。如果岗巴县党政领
导的主要成员都像过去一样是汉人,上面的命令再坚决也是没用的。同样道理,胡耀邦号
召西藏不要全听中央的
,要保护"自己民族的特殊利益",如果不把西藏的党政干部从以汉人为主体变成以藏人为
主体,就是一句空话--藏民族的特殊利益如何靠汉人干部去保护?在讲话中,胡耀邦对这
一点说得最多,比其他几点都长一倍以上,足见他把这一点当作重头,而且要求得非常具
体。他的原话有这样一
段:
昨天我们商量的结果,在两三年之内,我的意见最好是两年,把国家的脱产干部,我不是
讲的不脱产的,不脱产的那要全部是藏族,国家的脱产干部,包括教员啦,藏族干部要占
到三分之二以上。(万里插话:我那天提了个二八开。)他比我还要激进一点,我也赞成
。他说藏族干部占百分
之八十,汉族干部占百分之二十,(万里:我指的是县级干部二八开,区级干部百分之百
……)
对这一点,当时阻力是很大的。胡耀邦对此的说法是:"听说有些同志想不通,不通也得
通,先决定后打通。"
不过,有阻力也仅是在掌握西藏高层权力的汉人,对一般汉族干部和职工,以往是想回内
地回不成,早就巴不得能给他们开这个口子。胡耀邦的讲话如一股强风,把中共在西藏苦
心经营的汉人队伍吹得人心纷乱。回内地成了当时所有在藏汉人的话题。而藏族干部当然
愿意汉族干部给他们让
位,所以两相情愿,互相配合,加上胡耀邦专门把中共中央组织部的一个副部长留在西藏
主持此事,西藏汉人大批内调很快就进入实际操作。
胡耀邦讲话之后半个月,内调方案已经出台。方案是这样设计的:当时西藏共有干部五万
五千人,其中汉族干部三万一千余人,准备内调二万一千人;有工人八万多人,其中汉族
工人四万多,准备内调二万五千人。加上他们的家属子女,计划共九万二千名汉人在两三
年内离开西藏回内地
。
当时西藏的全部汉族人口为12.24万人
,由此计算,就是有75%的汉族人口应该在胡耀邦讲话后从西藏调回内地。但在实际上,
上述方案没有完全做到。那是因为大批汉族干部职工的内调,使得西藏很多部门单位的工
作几乎陷于瘫痪,不得不中途改变原来的方案。到底有多少汉人在那次大内调中离开西藏
?人口统计数字表明,
到1985年,西藏汉族人口从1980年的122400人减少为70900人 ,也就是说,有51500名汉
人离开了西藏,5年内西藏的汉族人口减少了42%,即使没有达到原定方案,幅度也不可谓
不大。
达赖喇嘛所说"胡耀邦提出中共驻西藏官员减少百分之八十五的要求未被采纳"
是没有根据的。胡耀邦讲话仅一年,阿沛·阿旺晋美在西藏直属机关县以上干部会议上讲
话,就谈到"在短短的时间里,至少内返了汉族干部职工和家属三万多人",表示"第一批
比原计划走得多了些",同时表示"内调工作的政策没有变",还要搞下去
。据我对西藏阿里地区的实地调查,那次内调之前,阿里共有1700多汉人干部,内调后只
剩200多人,减少了将近90%。相比西藏其他地区,阿里的汉人是走得最彻底的。一是因为
阿里地区最艰苦,汉人对内调特别积极;二是因为当时阿里地区的藏族专员(地区最高行
政主管)特别放手,提
供一切条件让汉人离开。那位专员因为"对中央精神贯彻得力"在当时受到上级表扬,现在
已经提拔为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后来阿里地区虽然又重新接纳了一些汉人(多数是学校分
配的毕业学生),到96年全地区也只有400多名汉族干部,远远不能跟当年的1700人相比
。
不光是汉人的人数减少,权力也在同时交给藏人。1993年,西藏自治区一级的干部56人,
已经有38人是藏族 ,占68%;487名地区级干部,藏族为313人,占64%;县级干部中有藏
族2088人,占60%
;区乡一级的干部则已百分之百都是藏族。各级除了党的第一书记大部分由汉人担任,政
府、人大、政协的一把手一般都是藏人,财政、司法、公安等要害部门的职位也都属于藏
人。
后来西藏出现反对汉人的运动,胡耀邦也因为"制止资产阶级自由化不力"被邓小平罢免,
他在西藏的讲话(包括后来去新疆也讲了类似的话)也遭到攻击,并被认为是他个人的任
意发挥。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胡的讲话没有离开此前已经下发的中共中央[1980]31号文件
。按当时的中共体制,
胡担任的总书记只是具体办事的角色,他头上还有中央主席(华国锋)和数位副主席(叶
剑英、邓小平、李先念、陈云)。中央文件的内容和发布绝对不会没有他们的参与和批准
。当时的中共高层人物对西藏采取了基本一致的立场。直到1984年中共召开"第二次西藏
工作座谈会",到会的中
共元老如薄一波、宋任穷、习仲勋等,与胡耀邦的口径都完全一致,甚至还更激进 。
对于中共为什么决定向藏族干部让权,胡耀邦讲话中有两个解释:一是"毛主席、周总理
生前教导",藏族干部"成长起来了……要把担子多给他们,他们挑这个担子比我们挑得好
","我们跑到这个地方,三十年啦,完成了历史任务嘛"!
这种共产党式的带高帽不太令人相信;另一个解释是经济的,胡原话这么说:
你们没有算这个帐,减少五万人一年就减少两千万斤粮食,不知你们算没算这个帐?我们
现在从内地把猪肉、鸡蛋、大米、白面,还有日用品,运上来,要花多大力气呀!这么一
来(指把汉族干部调走),我看三方面会满意,中央满意,汉族干部满意,藏族干部同人
民满意,三方面满意,
我们为什么不干这个事情呢?
这个理由具有邓小平的实用特色。高昂的治藏成本一直是北京的沉重包袱。减少西藏"稳
定集团"的汉人成员,让藏人成为"稳定集团"的主要角色,可以降低治藏成本。仅五万汉
人回内地休假的路费和薪金,每年也得几千万,换上藏人至少不再需要花这笔钱。邓小平
的哲学一向是有利即干(
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方法则是"摸石头过河",走一步瞧一步。那时的藏人已被毛泽东时
代的暴政治得很服帖,起码当时看不出会有"反骨"。中共高层又在改革初始受到举国拥戴
,产生了强烈的自信--只要给人民好处,从人民那里得到的必然就是感恩戴德。在百废待
兴,万事缠身的情况下
,他们实际上难以对治藏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他们当时没有想到,正是"六条"的最后一条
,最终导致了西藏政权的异质化。
可以肯定,中共治藏政策的转变,目的不是真要给西藏人民以自治权利,他们也确实一直
在玩弄表里不一和暗中控制的把戏。但是与毛泽东时代相比,无论如何是有了改善,并且
改善的幅度不小,西藏人民在这个时期获得了比以往多得多的自由和自主,生活水平也有
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
以太阳的名义
黑暗在公开地掠夺
沉默依然是东方的故事
人民在古老的壁画上
默默地永生
默默地死去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Hitcoco.bbs@smth.org]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5.64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