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monkey (猴崽子),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民主宪政的演化(42)--法西斯主义产生的背景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Mar 9 00:54:16 2004), 站内信件
四十二、法西斯主义产生的背景
前面我提到的中国在30年代的「民主与独裁」的论争,实际上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整个
国际大背景有关。一战之后,人们普遍对当时的西方的主流政治秩序产生了怀疑和绝望的
情绪。因此,在俄国共产党用暴力夺取政权后不久,1922年,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创立了法
西斯党。作为右翼政党,他们与左翼的共产党都认为,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时代已经结
束了,民主制度已经过时了。左右两翼的思想家都认为,自从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以来,
世界是以「自由」为旗帜的时代,而自从1914年第一次大战以来,世界已经变为以「组织
」为旗帜了。当时,一些德国的国家至上的思想家说:「作为一种新的理想,『组织』必
定战胜『自由』。在其他国家仍在个人主义制度下生活着的同时,我们已经获得了组织的
制度。」因此,左右两翼都非常崇拜高度的组织化和集中化,认为这是解决当时自由主义
制度的困难和经济危机的唯一办法。特别是,在1929年,世界发生了严重的经济萧条,更
加深了人们关于自由主义已经不能应付现代世界的印象。
在这样种种背景下,法西斯主义应运而起。 就其意识型态与政治目标而论,法西斯运动代
表了近代欧洲所曾经历的最强劲和型态上最激进的民族主义。其目标是创造一种新式的民
族主义极权国家。
法西斯主义的独特性尤其表现于该运动之风格和组织方面。它主要强调集会、象征、和政
治表演之美学造型,特别是倚赖浪漫和神秘的面向。所有的法西斯运动都尝试达成群众动
员,政治关系和风格之军事化,以及由群众组成党军(mass party militia)之目标。和某
些其他种类的激进分子不同,法西斯主义者热衷于暴力,而且极为强调阳刚原则和男性支
配。至于领导问题,法西斯运动则展现一种趋于权威主义、卡里斯玛式、个人独裁的风格
〔德国国家社会主义的说法,即领袖原则【fuhrerprinzip】〕。
激进的右翼团体可能具有部分法西斯主义的政治目标;同样的,革命的左翼运动也显出某
些法西斯主义在风格上和组织上的特徵。法西斯主义以激进姿态拒绝文化和经济的保守主
义、拒绝右派的社会菁英主义,拒绝国际主义。其历史独特性在于:具备所有〔而不仅是
部分〕这些共同特徵的重要政治运动只存在于1919至1945年间的欧洲。
法西斯主义者宣称其代表全国的所有阶级,特别是广大的群众。比较而言,法西斯运动的
支持者最大部分乃是来自下层中产阶级。因为下层中产阶级世1920年代至1930年代间欧洲
社会最大的阶层之一,所以同样的说法也可用于其他各种政治团体。
只有墨索里尼〔1922─1943〕和希特勒〔1933─1945〕的法西斯运动建立了属于它们自己
的独立政权,而且只有在后者的例子中该运动的领袖才获得完全控制国家的权力。
法西斯主义与共产主义虽然因为政治利益冲突而互相敌对,但他们双方的行为方式是非常
相象的,例如,绝不宽容异端。实行一元化,反对多元化,实施言论管制,反对出版自由
;实施极权统治,反对民主政治。坚决奉行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原则。崇拜暴力
;崇拜组织;实行管制经济,反对市场经济;宣扬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只不过,法
西斯主义推崇的是国家民族至上的集体主义,而共产主义推崇的是阶级利益和政党利益至
上的集体主义。在所有以上这些方面,二者简直是双胞胎--维妙维肖、异曲同工!而双方
都与自由主义格格不入。
--
没有签名档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143.167.22.147]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85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