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monkey (猴崽子),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民主宪政的演化(45)--民主对法西斯的世界大战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Mar  9 00:56:30 2004), 站内信件


四十五、民主对法西斯的世界大战

在1929年全球经济大萧条后,民主国家受到严重挫折,而法西斯主义却日益猖獗。世界分
裂为两大武装集团:一是由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组成的「轴心国」,即法西斯国家阵营;
另一个是由英国、法国与美国为首的民主宪政的国家同盟。在二者之间还有一个苏联,它
封闭于世界市场之外,两大集团交替地与它结盟或孤立它。 

希特勒德国的扩张主义最为明显和狂妄。它一步步向外进犯,先是夺回萨尔和重新武装莱
茵兰,继而利用英国法国的绥靖政策和侥幸心理,在1938年兼并了奥地利,又通过慕尼黑
协议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得寸进尺的希特勒,仗着8月刚与苏联签订了《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的势头,终于
于9月大举侵犯波兰。英、法忍无可忍,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开战之初,希特勒运用闪电战横扫欧洲,1940年征服丹麦、挪威,进而突破马其诺防线,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败了法国,并使英国军队蒙受敦克尔克海滩大溃败之耻辱。 

但是英国并未屈服。希特勒为准备渡海攻打英国,先对英格兰发动了空中攻势,在开初蒙
受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后,为保卫民主而战的骄傲的英国人,终于顶住了希特勒的空袭
,希特勒的空中攻势失败了。他不得不搁置进攻英国的计划。 

斯大林在二战前夕与希特勒做交易,订了德苏条约,得到的报答是瓜分波兰东部、波罗的
海北部沿岸各国和比萨拉比亚。芬兰曾进行反抗,但最后被苏军打败了。当斯大林正在为
自己的高明算计得意忘形时,出乎他的意料,1941年6月,希特勒在空袭英国受挫后,突然
撕毁「德苏条约」,实施「巴巴罗萨」计划,挥师东进苏联,把斯大林打了个措手不及。
 

美国是在希特勒吞并捷克后才认真对付德国的。它虽然还未直接参战,但通过租借法案对
艰苦战斗中的英国以巨大援助。 

日本突袭珍珠港的事件才使美国全力投入了这场决定人类命运的大战,并使战局发生了重
大的转变。 从战争开始直到1942年上半年,英美盟军在西太平洋与日本的较量全面受挫,
进攻的态势和主动权基本上都操在轴心国手上。 

但是1942年6月美日之间悲壮血腥的中途岛大战改变了太平洋战争的基本形势。在此之前,
日本一次未输;在此之后,日本一次未赢。 

1942年末,取得了主动权的盟军部队兵分四路,进攻日本。麦克阿瑟从南面挥师北上,发
动两栖作战,由俾斯麦群岛、新几内亚,到菲律宾,最后直逼冲绳岛。1943年,尼米兹将
军统帅太平洋战区部队发动了横越太平洋的一系列协同攻势,在莱特弯大战中取得辉煌胜
利。英国与印度军队挡住了日军,并开始解放东南亚。而美国则向中国政府提供援助,美
国空军也开始从中国起飞去轰炸日本本土。到此时,日本已经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
力了。 

德国在进攻苏联之后,开始半年节节胜利,但是到冬季后,正象当年拿破仑军队被困于俄
罗斯的冰天雪地中一样,希特勒的进攻也严重受阻。随着英军在阿拉梅因的胜利,英美同
盟军在北部非洲的登陆,以及苏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到1942年11月,德国已经丧
失了战争的主控权。而到43年2月,当希特勒在斯大林格勒的六个集团军被歼灭,以及北非
全线失守,德军损失25万人之后,第三帝国的败局也已经显露出来了。 1944年6月,英美
盟军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第二战场,开始了解放纳粹铁蹄下的欧洲的伟大进
军,这是这场战争象征同盟国胜利的辉煌战役,是20 世纪历史的伟大转折点。 

从此,法西斯轴心国失败的命运就被决定了。

--


没有签名档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143.167.22.14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98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