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jif (国王与小鸟),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黄仁宇的黄河青山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Dec 16 03:04:51 2004), 转信

发信人: wizard (散仙☆当小强已成往事), 信区: Reader
标  题: 黄仁宇的黄河青山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un Sep 23 23:46:50 2001)

    这本《黄河青山》名为回忆录,然而作者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不可避免的夹
杂了许多对其身处时代的看法,将其视为一本作者的“大历史观”的集大成更合适
些,从亲身经历抗日和内战,到后来在国外笔耕不缀,包括参与编撰《中国科学技
术史》和《剑桥中国史》,作者一生与中国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本回忆
录,将其以往散见于诸多著作中的观点综合起来一一阐明,使得大历史观的脉络更
加清晰而全面。
    黄仁宇的大历史观,使得他常常将历史人物与事件,置于历史的棋局上,从历
史的纵深去看问题,一匹马被车吃掉,直接原因,或许是因为它被别住了腿,然而
黄仁宇会告诉你,马之所以被车吃掉,乃是从棋局开始双方对弈之综合结果。直接
从技术层面去看问题,使得黄仁宇往往跳出道德的范畴,在《从大历史的角度看蒋
介石日记》中,就已对蒋介石之发动四一二事变,表示出史家的理解,这本书中,
黄提到共产党的土地改革,使三百万到五百万富农地主死于非命,这一数字大大令
我吃惊,然而黄仁宇却依然不动声色地说,共产党进行土地改革,将基层结构完全
重组,乃当时中国之唯一出路,从而国民党之败于共产党,也是必然之事。国民党
当时并非没有采取土地改革的措施,然而上层与底层之间缺乏一个可管理的中间阶
层和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加上对这一底层革命的必要性缺乏足够认识,使得这一改
革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
    中国长期以来缺乏一个打通上下层之间交流的桥梁,这是黄仁宇在这本书中反
复强调的观点,并以宋朝王安石变法的失败,作为又一佐证,这一观点令我想起他
在《从大历史的角度看蒋介石日记》中所说的,蒋介石为中国搭建了一个高层建筑
的架构,毛泽东则重塑了中国的底层社会,之后邓小平则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在这
两者之间搭建了一个中间的管理阶层,从而为中国通往现代化的道路,铺设了最后
一座桥梁,这三者作用同等重要,不可忽视。
    有时我会想,作为一个国民党员,黄仁宇对国民党和蒋介石的辩护,究竟在多
大程度上是从其大历史的角度出发,多大程度上是从其感情出发,提到抗战时,黄
一味强调蒋介石的领导地位,却对西安事变避而不谈,不知是何原因。对于国民党
高层的腐败,黄也只是一笔带过,仅仅说腐败分子只是存在于少数高层之中,并解
释说贪污是失败的结果而非原因,不知他对于那位蒋委员长本人的私人资产,是否
有详细了解,而四大家族的腐败,是否也是出于历史的必然性。
    黄仁宇的观点,似乎带着一些历史决定论的痕迹,把一切事件的发生,均纳入
历史的潮流,从技术的观点对其进行解释,其实也就将人之作用降低到了最低点,
在他看来,蒋介石和毛泽东不过是历史的工具,正如《万历十五年》里所叙述的人
一样,不自觉的,在完成历史所赋予的使命,成功也好,失败也好,都是中国整个
发展历程上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不经过种种失败后,成功无法唾手可得。同时
,也最大程度的,将道德排除出历史讨论的范畴,这一点,黄仁宇也曾多次强调,
在看待历史时,更多的,应当考虑当事人能怎么做,而不是应该怎么做,道德评判
并非史家的责任。
    《黄河青山》可以说是黄仁宇一生著述的浓缩精华版,短短一篇读后感,也只
能起管中窥豹的作用,得空的时候,建议大家看看原书,相信一定会得益不少。这
本书不像以前,由黄仁宇亲自翻译为中文,但从遣词用句,到文风笔法,都和以前
的著作极为贴近,这也是让我奇怪的一点,不管怎样,这种独特的略带文言味的文
字,确实非常优美。最后摘录几句话,这是我读书的时候随手记下来的,以为对黄
仁宇本人的大历史观,还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1.从孔子以降到毛泽东的形形色色“主义”,与其说是绝对真理,不如说是管
理逻辑的形式,或是官僚机器所需的意识形态工具,用以弥补技术上的不足。
    2.中国的问题在于,以庞大农业社会的单纯结构,突然之间必须响应现代世界
的挑战,难怪会产生种种矛盾与复杂的问题。
    3.在现代中国历史的所有层面中,都贯穿一个基本议题,就是中国由文化主导
的政治体必须转化成现代国家,其基本要求为可以从经济上管理公共事务。


--
  是谁,在敲打我窗,          那缓缓飘落的小雨,           是谁,在敲打我窗,
  是谁,在撩动琴弦,           不停地打在我窗。            是谁,在撩动琴弦,
那一段,被遗忘的时光,       只有那沉默不语的我,        记忆中,那欢乐的情景,
渐渐地,回升出我心坎。        不停地,回想过去。        渐渐地,回升出我的脑海。
陈道明说“只有事情改变人,人改变不了事情”,其实他自己也不甚清楚,事情到底改变了
人什么。http://v.kpworld.com/pic/7441.jpg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21.212.24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8.10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