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hinu (石弩),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对两岸三地文化交流的建议四个共识-3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4月28日20:37:53 星期六), 站内信件

寄信人: shinu.bbs@bbs.nju.edu.cn
标  题: [转寄] 对两岸三地文化交流的建议四个共识-3     Greenland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BBS 信差
来  源: from bbs.nju.edu.cn (bbs.nju.edu.cn [202.119.32.102])
日  期: Mon Apr 23 17:22:57 2001

发信人: Grant_Wang@bbs.ustc.edu.cn (逆风而行),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对两岸三地文化交流的四个共识----黄仁宇(转贴)
发信站: 中国科大BBS站 (Sat Apr 18 03:09:46 1998)
转信站: nju_bbs!ustcnews!ustcbbs

发 信 人:Shimin_Fang(方舟子)                     信区名称:Literature[3799]
信件提要:《新语丝》9804(四)
原发信站:中国科大BBS站(Fri, 17 Apr 1998 10:37:29)

【网里  坤 俊住住住住住住住住住住住住住住住住住住住住住住住住住住住住?

           对两岸三地文化交流的建议四个共识-3

               ·黄仁宇·

(续上期)


第二、在哲学及政治思想上产主共识

  今日不论在台湾或大陆,都面临一种潜伏着的危机,就是缺乏一种共同的政
治思想,以前的标语口号业已过时,现今却无精神上的力量可以替代。

  我在各处讲学时,即有人问我,我是否在宣扬民族主义或国家主义。这个问
题很难不加思索地答复。解说得不好,可以引起深切的误会,一方面狭义的民族
主义和国家主义可以凝聚于原始的部落思想,残酷无情。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轴
心国家,都因此一念之差,日后自食其果,我们当然无意陷于他们的覆辙。可是
我在上一节提到在历史中产生共识时,即已经不期而然地勾画了一个国家之轮廓
。有如组织高层机构,涉及军令币制与教育体系后面都有一个国家的范围在,即
增加钢铁生产量,甚至今日一开口提及两岸三地,已不期而然地涉及了民族与国
家。

  我建议在两岸三地文化交流时,否认其目的在单纯地提倡民族主义或国家主
义,却在揭橥着一段历史上之任务──改造中国使成为一个现代国家。

  原来中国过去以“尊卑男女长幼”的社会价值治国,不尽与西方现代国家的
体制符合,尤其经过明清帝国之一阶段,显示着内向而缺乏竞争性,是以至今还
有一些西方学者强调中国实为一种文化而非民族国家。其实中国历来组成国家之
基本因素,虽不合时,却都具在。况且与西方各国接触以来所订条约及至开罗会
议宣言,传统疆域之界线,已极明朗。现今她是一个多种民族文化性格相当浓厚
的国家。(境内多民族的国家不止中国,美国、南非均如此,即英国、法国也有
步后尘的趋向,更不用说泰国、马来西亚,只有今日之俄国情形特殊)。至此中
国的改造即将完成,中国历史已与西洋文化汇合。这整个的运动无侵略扩充的旨
意在。

  中国政治思想与西方政治思想有一个基本上之分歧点。中国承受儒家(尤其
孟子)思想,坚持人性为善;西方思想家,则受基督教及犹太教“原罪”(or
iginal sin)的观念,承认人性为恶。表面粗率看来,中国落拓大方
,西方冷酷,实证的经验则因西方法律只防止人之为恶时侵犯旁人,政府机构无
力亦不能逼人为善,因之在此体制下个人享有高度自由。况且新教传统认定良心
上之事由各人自身作主更导引政教分离,支持私人财产权不可侵犯(因为只要为
富合法,其仁与不仁政府无从过问),助成资本主义之成长,中国则受性善说羁
绊(此非孟子原意,他曾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构成传统之官僚政治,制造大
批文士,动辄自称君子,尽斥旁人为小人。又利用专制皇权,在“作之君作之亲
作之师”的前提之下,操纵思想垄断教育,即前述以清官断案维持民俗之醇厚,
亦阻碍新型司法制度之展开。(以上已在五四运动期间经过批判,尤以鲁迅之讽
刺最为彻底。)

  可是缺乏宗教纪律及社会习惯在后支持,今日中国法律未备,遽尔开放又只
鼓励个人主义及放任主义泛滥,甚至影响社会秩序。我想今日台湾及大陆人士面
临治安被威胁,对此点已有同感。这是一个牵涉广泛,非常复杂的问题,彻底的
解决,端在增强法制,增进教育。文化交流,本身非万能,但可将此背景从旁解
解决,端在增强法制,增进教育。文化交流,本身非万能,但可将此背景从旁解
释,在侧后襄助。

  我已提出“西学为体中学为用”之原则(一九九五年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建
馆四十周年学术演讲会首次发表,连载于《新语丝》1997年5-9月号),
大意体为组织结构,引证西方思想家八人,他们的著作大都为今日美国大学一、
二年级学生之必读书,其出发点则是人性为恶,所以政府首一任务则在保障人民
安全,次引出“劳力价值论”。上帝以全世界之资源,赐给全人类。凡人以劳力
与此资源混合,则一部份成为其私产。国家威权由武力构成,但侧后必有公众志
愿(即前述general will)在,并且少数服从多数。各个人均须接
受这种之条件,方始享有社会赋予之自由,包括经营贸易之自由,在此集体之智
慧(collectiv   wisdom)中无?能称宇宙间之理性(rea
son)均已在其掌握,亦无人能称其天赋自由不受人世间任何权威限制。

  我既称建议则不能称我编选,立即成为定案。但望能在文化交流时,作为讨
论之始点,所以文字尽量节省,等于一个会议的议事单。

  此外又针对中国传统习惯,指出人性虽恶(原罪亦不必为全系良心有亏,如
上第一节涉及反应迟钝,积习未除,估计错误都属之),仍有为善之可能,所以
提出中国人本主义(humanism)的精神,作为西方型政府的支持。有如
是非之心,恻隐之心与羞恶之心,只能自发,出于平日之激劝,不能强制施行,
其发挥属于“用”。


  所以一是公众道德,一为私人操守,前者之领域为法律,后者具伸缩性而使
用无穷,其培养之工具在教育,两者之间亦可能有重复冲突之处,所以法律亦不
能永远不变。其合称“体用”,无非政教分离,使良心上之事各人自身作主。旨
在引用西方体系时,仍在百姓日用之中不放弃东方伦理。

  在列举西方思想家时,我也提及马克思,于是引带出一个具争议性的问题,
刻下中国大陆是否仍在奉行马克思主义?其所主持是否仍属共产?抑或为社会主
义及资本主义?这类问题应在马克思著作中获得解答。

  与恩格斯合书《共产党宣言》时,马克思只憧憬于一个资本阶级社会进入于
共产社会的理想境界。(在他们看来其重点在生产工具暨交通通信工具及银行拨
给信用之权力国有)。他们曾未提出一个落后而尚未经过产业革命的国家可以躐
等地进入共产社会之事例。在实行共产革命时,他们主张渐进,每个国家应根据
本国内部情形而转移,即在最前进国家除上述经济之掌握国有外,他们亦提倡停
用童工,普遍地展开义务教育,逐渐消除城市与乡村之距离,以累进税率征收所
得税。此等措施在欧美很多国家早已付诸实施。各项政策虽具社会主义色彩,却
无碍于这些国家之仍属资本主义国家的畴范,中国则只到最近才进入可能考虑上
述措施的境界。

  在《资本论》里马克思提及中国九次(或十次视读者如何分段),内一次涉
及太平天国,两次提及中国工资之低(即生产价值或生活程度之低),一次甚至
叹息中国工资之低可能拖下压低其他各国工资。其他各次,作者将中国与印度并
列,彼此都是殖民地。他虽涉及中国与英国贸易情事,却未提及中国内部状况。

  分析“原始的存积资本”时,马克思提出历史事例为“征服、使用奴隶、抢
劫、谋杀”。本文提出中国之存积资本大陆方面由全民节衣缩食为生,即台湾亦
未有因对外战争及贩卖奴隶情事,所以都不在马氏指谪之内。

  马克思以利润s与固定资本c(厂房机器原料)及变量资本v(工资)之总
和相比,即s/(c+v),谓之利润率(rate of profit)。
《资本论》第一卷称此比率持久不变。卷三之第十三章则谓此比率经过一段时间
必然下跌。剑桥经济学家罗宾逊(Joan Robinson)之解释,马克
思根据历史时代写作。他写第一卷时面对当时刚在开发各国经济情形着眼,工资
无非使劳工恢复其劳动力,果腹而已,不多亦不少。但著书至第三卷时,产业革
命完成,生产技术增进,工作效率增高,此时工资使劳工恢复其劳动力时须顾及
其“社会生产力”(social productivity),有如今日美
国工资须顾及工人驾驶汽车入厂工作之费用,是以资本家剥削劳工之比率s/v
保持原状,利润比率则下跌。此种观察亦得自实证经验。此中有一个实际工资(
real 。 age)上涨,工人受惠之伏笔,资本家之 毕自 为提前生产,不
断使生产技术增高。所以罗宾逊谓,不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社会主义方式,总
之则工人沾益,如今日再称劳工悲惨境界,则此悲惨境界尽在待开发之国家。

  综上所述,则即忠实之马克思主义者亦不应对今日中国之举措产生异议。资
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争执更无必要,现今世界上资本主义性格最浓厚之国家,亦
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争执更无必要,现今世界上资本主义性格最浓厚之国家,亦
不时在立法行政跟前,带社会主义色彩,未来世界是否肯定地进入共产社会,尤
非生产及组织至今落后之中国所应仓皇着虑,目下亟待注意的其它情事尚多。

  本节建议强调今日中国之奋斗旨在完成现代化,经济开发不仅提高生活程度
,尚在创建过程中敷设法制,使人与人之关系,通过社会变为多元,以便厘定各
人权力义务,尚且恢复固有道德。此中亦有一个“民族、民权、民生”之涵义。
大概革命初发起时情景模糊,革命人士亦只得以意识型态号召,革命终结圆满之
际,具体轮廓毕露,可以一切归纳经济建设。这样的共识可望成为一种信念。产
生精神上的力量。

第三、对地缘政治(geopolitics)产生共识

  我常在思潮低沉的时候想到中国处境的艰难,至今还有日本人,不肯承认侵
华的暴虐行动,政治领袖还去靖国神社参拜。一九六零年间中苏边境冲突的当头
,苏联即打算以核武器对付中国,包括最大氢弹,只因美国坚决反对作罢。事载
吉辛格(Hen   。耍椋螅螅椋睿纾澹颍┘笆肺鸪煽疲ǎ粒颍耄幔洌。危?
Shevechenko)之回忆录。一九八七年我去哈尔滨参加明史讨论会的
时候,黑龙江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张理事长向凌就和我说起,有朝一日南韩与北
韩统一,他们势必索要在东北地区韩国人所居土地。

  大概国际间的仇恨易结难松。中国与印度在边境交兵,至今将半个世纪,可
是至今两国的关系还不能说是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我们既然记着过去苏联之威
胁,则也不能忘记一九七八年白兹涅夫和越南订有攻守同盟条约,以中国为假想
敌,并将约文公布,引起邓小平次年的进兵谅山,以此类彼则越南人亦不会忘记
此事。

  华人在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都占一个相当大的数目。因为他们在商业上的
成就常引起当地多数民族的嫉视。菲律宾的华侨即在西班牙统治时代一度被屠杀
。印尼的华人情形更为特殊。他们只占当地人口百分之二,但是过去为荷兰人招
募,掌全国零售事业之牛耳,也有少数华人在海岸城市中成为钜富,都是被印尼
人嫉视的对象,仇杀之事也时有所闻。有了这些特殊的条件作背景,则因西沙群
岛和南沙群岛而与中国发生争执的时候,中国之被视作威胁,更有背景上的凭藉
了。

  这些纠纷牵涉上军事政治经济社会多种层面,一部份也与国家主权有关,没
有人能说由他作主,即可找到一个十全解决的方案。刻下我的专题既然在文化交
流,则可以想象,我们各以私人的力量,在各种言行之中,仍可能对处理这复杂
难题作个别的贡献。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应当有一段共识,我的建议,这方面的共
识,可以建立于对地缘政治的了解。

  中国之所以遭遇到以上的问题,大概仍以她是“中国”之故。既然在东亚地
区里位处中枢,她就被迫应付四面八方的纠纷。

  在历史上讲,因着防洪、救灾和准备游牧民族以骑兵大举来犯,中国的组织
  在历史上讲,因着防洪、救灾和准备游牧民族以骑兵大举来犯,中国的组织
初期早熟,在公元前以来,就成为一个政治实体,以后内部合为常情,分系变态
。对外战略以防御为主,有如即少数民族进驻中原,他们也修筑长城,防止其他
游牧民族继续内犯,中国在现在领域之外向他国取攻势,情景不多。如隋唐之进
占高丽,明太宗之吞并交趾,都因地形伸出于传统中国的整体之外,交通线不易
维持,一至本地居民反抗,就只得被迫放弃。所以现今中国的国界轮廓是多数民
族与少数民族亘世纪长期折冲所得之成果,经过各种考验,况且因为历代以来外
族内地杂居和互通婚姻,中国人之称“汉人”早已并非公元以前之汉,即称“唐
人”亦非九世纪以前之唐。我在约三十年前在哥伦比亚大学襄助富路德(L.C
arringto 睢 Goodrich)教授编撰《明代名人传》时,即发现
明代名人中甚多带域外血缘。有如郑和,其曾祖父名拜颜(Bayan),其父
与祖父均名哈只(Hajji),显有中东阿拉伯血缘,以诤谏闻名之海瑞,其
曾祖父名海答儿(Haider)亦可疑为蒙古人之苗裔。更有李贽则在他本人
著作中称他的六世祖林驽,曾经商往波斯湾,“娶色目女”。这种种事迹的背景
表现着中国为各种民族相聚的一座大熔炉,可以追溯到明太祖不许蒙古色目人自
相婚嫁的政策。再追溯回去,则唐太宗、隋炀帝及整个隋唐宗室均有浓厚之突厥
系血缘。北 和  鲜现夯熬罩ⅰ薄8竺嬖蛴恤扇耸玖按蠓?
姓女二十以下十三以上万余人,以三等之第以分配之”的通婚政策。如此情节尚
不胜枚举,于是才前有符坚石勒,后不见匈奴氐羌,而且历史进入近代,满清入
主,只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因此我同意于大陆历史家的解释,他们强调历
史上多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互为进出,而不再渲染胡汉之别。

  今日中国人口超过十一亿,内中多数民族占百分之九十三,少数民族只占百
分之七。另一方面中国以世界上百分之二十三的人口,只拥有世界可耕地百分之
七。

  迄今尚有少数西方人士不明了实情,只以为中国经济之维续发展,可能充实
国力,打破国际间之平衡,威胁世界和平,因之他们提倡“拆散中国”并且鼓励
其境内少数民族之独立运动。

  殊不知中国之少数民族虽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七,却分作五十五个族群。他们
之不能独立各有地缘政治之原因在,如达赖喇嘛亦曾称如西藏不与中国发生隶属
关系不能生存。所以以前文化大革命之扰乱情形不论,目下中国实为在东亚地区
保持平衡与和平的一种力量,世界文明继续增进,经济与教育愈有开展,亚洲腹
地情形必有改变。来日不仅各民族自决,而且像西欧一样,国界逐渐消灭,货币
统一,旅行自如,非不可能。但是这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远景,在客观条件尚
在十一不备的情况下,我们无法无视于现实。

  在我看来,拆散中国的企划不会成功,不用思考的行动,只会增加彼此的困
难。万一中国被拆散或拖垮,则只有七、八个或十余个像俄国车臣式的战争,像
以前南斯拉夫境内波士尼亚式的战争和非洲霍图(Hutu)族与塔齐(Tut
si)族的战争都可能发生,国际人士如有明智也不会如此糊涂,去制造如此一
段情势,为患于全人类。

  所以我们虽防范警惕,不能全向“负”的方面看去。我自己在第二次大战后
  所以我们虽防范警惕,不能全向“负”的方面看去。我自己在第二次大战后
即居留日本三年,曾和不少日本人士接触,至今还保持着友善的回忆,也可以断
言军国主义的复活,不可能有广泛的支持,华人与东南亚人民的关系,也并非不
能改善。新加坡即已摆下了一个良好之例证,其他各国情形也无不如此。周恩来
为国务总理时,就主张华侨在居留国家入籍为公民,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看来中国与邻邦的国界不在整幅重划,而在过去不明确的地方仔细勘察。南
海各岛以及钓鱼台的争执,各据不同的理由,我的猜想也应由国际仲裁。不过任
何外交问题的处置也要民间的了解与支持,以今日这些问题之微妙与丛杂,又更
须要两岸三地的切实合作。所以我再说一次,增强彼此之间的互助与互信,其关
键在对东亚地区的地缘政治产生共识。

第四、对环境污染与未来世界的企划产主共识

  以上各节的内容有连锁性。将眼光放宽放大,就牵涉到次一问题,对环境及
未来企划的共识,至此紧接着检讨的程序。

  中国因为人口膨胀、经 门 胀造成的环境与资源的问题,都已迫近不能再缓
视的地步,比如森林砍光,水陆污染,酸性雨东渐,太空臭氧层受威胁,早已经
过环保人士的呼吁。如果长此以往,可能使人类已经紧缩的空间更不适于居住,
即是最近往大陆旅行的人士也对大气污染、水源枯竭作有报导。

  此类问题值得严切地注视。前些日子戴晴女士来访,从她的著作里,获悉到
她反对葛洲坝截断长江的原委。不过目下建坝已成定局,而且为着防洪救灾亦不
可少(其实戴晴也主张在长江上游建小型的堤坝三数处)。我希望她不要灰心,
仍旧本着她匹马单枪登高一呼的精神,继续为葛洲坝善后的环境问题努力。可是
要更有实效,继起的人士应对整个问题,包括华北水源问题产生共识。

  在处理这类问题的当前,我觉得台湾的知识界能有机会作特殊的页献,世界
能源,纯依化石中之油液终有用罄之日。另一方面人口增殖即一胎政策亦无法遏
制。自菲律宾海吹向中国大陆的季候风,不能透过秦岭山脉,为西北地区干旱、
沙漠逐渐扩张、移民困难之主因。我常常想,要是人类能掌握着阳光的能源,使
电流的成本低至可能无穷尽采用的程度,则操纵气候,驱逐气流,改变地质与地
形,何事不可为?大凡人类的重要发明,多系逼着事势的需要而展开。以上的需
要纵使目下尚未燃眉,亦必在我人第二代和第三代的生活经验中感到迫切。所以
这样的想法不能算作虚枉。大概宇宙之大,大过于我们以前所想象不知多少倍,
其精微之处,亦不知小过我们的经验中多少倍,当中的秘密尚待探询的又不知凡
几。台湾过去经济开发的成功即在避免在重工业方面与人竞争,而先由加工,将
廉价的劳力输出着手。现今又逢着一段机会,刻下台湾的电子工业、科技人才、
经济力量和活动空间都容许在解决人及世界上大问题的工作中向前迈进一步。我
想这样的努力,要较口头上与大陆人士争门面上的尊严强甚,即使不得不争,也
当注视在自己最长处竞争。

  我深切地自知我寄居美国,所见免不得抱有外人的观感。以一个长期修习历
史的人,触及目下政冶,又不免主观。所以我一再申明,此是建议,此是提案,
史的人,触及目下政冶,又不免主观。所以我一再申明,此是建议,此是提案,
这篇文字只供检讨之用,不是讲稿。

(全文完)

(寄自美国)


--
※ 来源: 中国科大BBS站 [bbs.ustc.edu.cn]

※ 来源: 中国科大BBS站 [bbs.ustc.edu.cn]
--
※ 转寄:.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bbs.nju.edu.cn.[FROM: 202.118.224.2]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4.14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7.94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