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ainy (段誉),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第五章 技术革命(约公元前7万年/4万年-前3000年)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27日06:39:06 星期三), 站内信件
每一种生物、每一物种中的每一个体,在自己短暂的一生中进行的生存努力,
都在影响并改变着生物圈。但是,人类产生之前的任何物种都不曾具有支配或摧毁
生物圈的能力。另一方面,大约200万年以前,当一个人科动物将一块石头打凿成
一件更顺手的工具时,这个历史性的举动便表明:总有那么一天,灵长类哺乳动物
某一人科种属中的某一种群,将不仅仅是影响和改变生物圈,还要把它置于自己的
支配之下。到我们所处的时代,唯有智人取得了控制生物圈的能力。
在距今7万或4万年之前的200万年中,工具的制造并没有使人类对生物圈的潜
在控制转变为现实。当然,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也取得了一些技术上的进步。但在
这一时代,这些进步是缓慢而微弱的,技术革新取得的成果在文明中心得到均匀地
传播(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明中心还不包括美洲)。旧石器时代早期技术革新的传
播是缓慢的,因为新型的工具是靠从一个社会共同体步行到另一个社会共同体的人
传送的。而且,在这种采集食物的经济阶段,人类的各个社会共同体不能相互比邻
过近,因为每一个群体都需要有足够广阔的空间,以便四出奔走,谋取生计。
而且,我们可以猜测,旧石器时代早期包括智人这种最成功的种属在内的灵长
目动物,在思想上是保守的,羞于采用新生事物,甚至当他们手中已掌握了新型工
具的时候也是如此。但新型的工具之所以能在文明世界内得到均匀的传播,原因就
在于,传送速度虽然缓慢,工具的革新也是罕为发生的。这种革新出现的间隔时间
很长,足以使每一种新的工具在下一种出现之前就传遍整个文明世界。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技术革命大约开始于7万到4万年前。它是技术史上划时代的
革命。从那时起直到今天,各种工具的改进不断加快。尽管在局部地区也会在短时
间内出现停顿甚至倒退,但在这段时间内,速度不断加快是技术史上的主流。
在大约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1500年这段时期,传播的速度和革新的速度相互颠
倒了一下。一种工具还没有传遍整个文明中心,新的工具又发明出来。结果,世界
范围内的整齐划一便成为旧石器时代时期的特征。在后来的时代中,这种整齐划一
则变成了异彩纷呈。新的发明还没有从它的发源地传到文明世界最遥远的地方,就
在某一地区被另一个新发明所取代。直到15世纪之前,传播的速度赶超不上发明的
速度。到15世纪,西欧民族发明了一种新型帆船,可以在海上连续航行几个月,直
抵任何地方的海岸,并能环航整个地球,文明世界的交通水平突然地提高了。
在最近500年中,工具发明和传播的速度比前200万年大大加快。但近代与旧石
器时代早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发明的速度赶不上传播的步伐。在技术方面,结果
都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高度一致性。
仕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从亚洲东北部抵达北美洲西北部,并从那里一直分
布到南美洲南端。旧石器时代晚期定居在美洲的居民与亚洲失去了联系。也许居住
在太平洋沿岸今天的俄勒冈、华盛顿、英属哥伦比亚地区的人除外。在从亚洲东北
部向美洲进行殖民与从欧亚大陆的欧洲半岛向该地进行第二次殖民之间相隔大约2
万年。在这段时间内,美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是独立的,它的各个发展阶段与同时
代亚洲及欧洲历史的发展不尽一致。此外,自从旧石器时代早期结束以来,对于旧
大陆历史各阶段的传统的称谓和断代,在某种程度上是很不恰当的。
例如,旧石器时代晚期并不仅以把石器打凿成薄片这种技术的进步而著称。这
一时期至少还出现了三种开创性的发明:狗的驯化、弓箭、绘制和仿造人类和动物
的形体。狗原是人类的对手,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猎手们将它驯养为人类的忠实奴仆
,这一功绩使人类第一次取得了让动物服务于人类的成功。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
,利用一种无生命的自然力,即木料的弹性发明了弓箭,通过拉开弓弦增强肌肉的
力量,使射出去的东西比徒手投掷得更远。至于绘画和仿造人兽图形,这是人们所
知道的最早的视觉艺术作品。法国和西班牙岩洞壁画的作者们利用了洞壁表面的凹
凸不平,他们画的一些动物图形呈现出浅浮雕的形式。在铁门地区多瑙河右岸的莱
潘斯基-维尔,另外一些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艺术家更进一步地雕出了纯粹三维的雕
像。岩洞绘画可能具有宗教的,至少是神秘的目的。莱潘斯基-维尔的礼拜中心肯
定是一处圣殿。莱潘斯基-维尔遗址是采集食物者和狩猎者活动范围的自然边界。
可以推测,尽管人类在发明农业以前为了谋生不得不时时迁移,但一些旧石器时代
晚期的社会共同体已经有了某些固定的地点。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来到这里,可能
是在这里举行公共典礼。也许这些常设的礼拜中心就是常设居民点的前身。
“旧石器”就是这样一种描述所谓“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和成就的不恰
当的称呼。更不必说,那个始于最近一次冰河消融开始以后,即大约1.2万或1万
年前的时代,被不恰当地称为“新石器”时代。的确,新石器时代最早的技术发明
,是发明了磨制工具并使之成型的方法。这不仅使工具的形状更符合要求,也使制
造工具的人们扩大了原料范围。但是,新石器时代划时代的成就不是磨制工具的艺
术,而是使许多动植物得到驯化。而且,新石器时代还发明了纺织和制陶,它们为
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几乎与农业和畜牧业的发明同样伟大。
农业和畜牧业无疑是人类迄今最重要的发明。它们一直是人类生活的经济基础
,尽管某些时候和某些地方它们被商业和制造业夺去了光彩,但它们一直是人类生
活的经济基础。回顾起来,可以把农业和畜牧业看作是使人类技术力量的发展与保
护生物圈的福利相谐调的巧妙手段,这种福利是人类和所有物种获得生存的条件。
就人类使某些动植物得到驯化来讲,他用人类的选择取代了自然的选择,他为自己
的具体目的进行选择,使生物圈日渐枯竭,而使人类日渐富足。人类的谷物、果园
、牛群和羊群,取代了许多对人类无用或有害的物种,人类将它们称作“杂草”和
“害虫”,一旦有了剪除它们的能力,就将它们加以灭绝。同时,人类要保证他们
所驯养的动植物能够生存。他学会了每年将他们的收获物留出一部分,作为下一年
的种子,留下每年的羊羔牛犊,补充自己的畜群。而且,他们通过择优繁殖,改变
了某些被驯化的物种,这比它们的自然改变来得更快,也更彻底。
制陶的发明,使文化的差异有了一种看得见的记录。陶器形制和装饰的变化几
乎象时装一样快。而且陶器碎片是无法毁灭的,不象旧衣裳那样容易腐烂,后者只
有在干燥的沙土或不透气的泥炭沼泽中才能保存下来。因此,在发明制陶到发明文
字之间的整个时期,人类住地遗址中逐层分布的陶器碎片是一种最可靠的记时器。
对于不同文化的地理分布,它也是一种最可靠的勘测器,还可以指示出不同文化通
过工艺的传播、移民和征服而进行的混合与熔化。在旧大陆,在美洲,不同风格的
陶器,是理解前文明时期地区文化发展和变异的线索。文明出现以后,在那些尚未
发明文字,或不再使用已发明的某种文字、而这种文字尚未得到释读的地方,也同
样如此。
在旧大陆文明中心的多数地区,地区性的新石器文化取代了旧石器晚期文化。
(人们已经注意到,在美洲大陆,来自东北亚的移民创造的旧石器晚期文化沿着自
己的路线获得了发展。)在旧大陆,西南亚地区的新石器文化通过“铜石井用”阶
段的过渡逐渐发展为红铜时代文化。“铜石井用”意味着在这个阶段同时把铜和石
块当作制造工具的原料。实际上,在相继使用红铜、青铜和铁制造武器以及装饰品
后很久,人们还一直用石头制作某些最常见的工具。因此,以制作工具的不同材料
命名的各种时代,在年代上其实是互相重叠的。实际上,不同地区在不同年代内,
当铁取代石头,成为制作农具和非陶制家用器具的时候,新石器时代并没有真正结
束。
在把野生动植物驯化成为生活必需品的同时,人类发明了冶金术。这是人类技
术实践的杰作。冶金术是一连串发现的最后产物,其中的联系并不那么明显。每一
个环节都是一次富于智慧的创造性努力的结果。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首先注意到,文
明中心陆地表面上有大量较纯的金属。他们起初认为这些金属就是石头,结果发现
它们具有普通石头所没有的韧性。随后发现,如果把它们加热,它们会暂时变得柔
软,加热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液化。因此,人们找到了一种原料,它象粘土一样
,比石头更易成形。接下去就发现,不但能够找到较纯的金属,还可以在矿石中找
到金属的成份,给含有色金属的矿石加热到一定程度,使其金属成份发生液化,潜
藏的金属就会从矿渣中分离出来。最后一步就是发现,最丰富的矿石埋在地下。人
类就这样发明了采矿技术。
在旧大陆文明中心,冶金术至今已有将近6000年的历史。在秘鲁大约已有
2800年的历史。它对人类生活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以及人类与他们唯一的栖身
之地生物圈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冶金术提高了人类物质生活的标
准,但冶金技术的社会价值在于它带来了劳动的分工,在环境方面的代价则是逐渐
消耗了一种稀少的不可再生的原料。
锻工和矿工是最早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把全部劳动时间用于
自己的行业,而不再象旧石器时代的猎手或新石器时代的牧人那样从事一切行当。
结果在技术上出现了劳动分工。由此产生的社会后果是不同劳动产品的相互交换,
而这又带来了一种道德问题——这种问题至今仍未得到解决,也许永远不会得到解
决。那么,根据何种原则将社会总产品分配给各个生产者阶层呢?总产品是所有的
社会成员劳动协作的产物,而他们各自的贡献却有不同的作用和价值。能够将这些
明显的不同体现在产品分配中,使每一方都认为公平吗?能否尝试创造一种公平的
分配?谁强大,谁就占有最大份额,这是否正确呢?如果不正确,它是否不可避免
?
冶金的发明为阶级分化和阶级冲突埋下了种子。“史密斯”这个曾经独具特色
的姓氏就表明,在一个“铜石并用”时代的村庄里,人们把锻工看做是与其他村民
不同的人,多数村民还没有参与专业分工。的确,旧石器时代可能已经有了技术分
工的萌芽。那时的人类懂得,不同的燧石作为制造工具的材料,具有不同的价值。
他甚至懂得开采最有用的燧石。但在发明冶金术之前,不可能有人专门从事某种行
业,完全以交换为生,而无需直接参加为自己生产食物的村社基本劳动。
冶金技术的发明所带来的第二个重大变化,是对不可再生的稀有原料的使用。
农民可以保证他的粮食和牲畜得到补充,因为这些都是动植物。如果不使大自然遭
到破坏,生命自然会得到再生产。为保证驯化动植物的延续,人类需要做的就是深
谋远虑和自我约束。农民必须把他的收获物留出足够的部分,以便明年播种;必须
留出足够的幼畜,以维持其畜群的数量。他必须有所节制,不去过份剥夺大地母亲
。他还必须抵制诱惑,不去过量耕种,过量放牧,以免耗尽大地母亲的力量。
如果农民能够如此深谋远虑、自我约束,大自然对农民来说将永远是富饶的。
事实上,只要生物圈还适于人类生存,农业和畜牧业一旦发明就将永远发展下去。
相比之下,冶金的历史,则是一部不断勘探新的矿产资源,以取代那些已被发现、
并且已被用尽的资源的历史。金属是无生命的,人类所用去的部分,不能通过金属
自身的再生产得到补充。煤炭等有机物的衍生矿物也是如此。在我们的时代,人们
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榨取已达到如此的程度,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得到的所有资
源都将被用得一干二净。
在农业和畜牧业中,人类的技术力量与大自然的生产能力是平衡的。冶金术发
明后,人类的技术能力开始对大自然提出更多的要求,在生物圈仍然作为生命栖身
之地的整个时期内,大自然会无力满足这些要求。如果从未来20亿年人类生命的前
程出发考虑过去1万年的人类历史,人们也许会觉得,如果人类没有发明冶金术,
如果人类在达到新石器时代的技术水准后没有取得更高的技术成就,那对我们的子
孙后代可能会更好些。如果人类在学会使用金属以前,制造工具的技术没有继续向
前发展,那么,现在人口的数量和物质财富无疑要比现在的实际数量少得多。另一
方面,人类的生存将更加安全,因为那样我们就不会面临把不可再生资源使用殆尽
的危险。的确,坚硬的石头与金属一样是不可再生的,因为它是无生命物质,不能
自我恢复。另一方面,它又比任何最常见的金属都丰富,似乎真是取之不尽,用之
不竭。如果我们的后代避免灭绝的唯一道路是重新回到使用金属以前的水平,那么
,如果我们新石器时代的祖先停留在这个水平,他们的困难和痛苦将会比我们的后
代少得多。
在文明中心内,农业、畜牧业和冶金术最先发明于何处?这个问题的关键是“
最先”二字,因为人们从来不能肯定某一项发明是在某时某地单独出现的。当然,
一项发明在某时某地出现后,到处都可以采用。还有间接传播的形式,即所谓“刺
激扩散”。看到或听到外地的发明,会激发人们以自己的形式创造一种同样的东西
,而不是直接采用外地的发明。但同样一种发明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
分别出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发明是人性的产物,而人性的某些具体的精神、心
理和生理的特点是一致的,所有的人都具有这些特点,只是每个人显示这种共同特
点的方式不同而已。每一项发明的历史,都可能具有上述三种可能性之一。在很多
情况下,人们无法确认,在某时某地出现的某种发明是一项独立的创造,是对某种
刺激的反应,还是仅仅采用了已经存在的东西。
在这种条件下,我们的猜测可以带有几分自信:旧大陆文明中心的农业、畜牧
业、冶金术以及开采和搬运巨石的技术,都是在旧大陆文明中心的水陆运输中心地
区——西南亚首次发明的。我们甚至能够准确地划定这一地区的范围。它不包括除
半岛南角以外的阿拉伯半岛。在农业和畜牧业发明的时候,阿拉伯的大部分地区,
包括其北部边缘即今天的叙利亚沙漠过于干旱贫瘠,无法提供驯化动植物所需要的
环境。阿拉伯半岛只有南部的也门一角,由于风雨的浸润而十分肥沃。这一角落由
于其他地区的干燥气候而与世隔绝,直到发明了航海船只、接着又驯化了阿拉伯骆
驼以后,情况才有所改变。西南亚农牧业和冶金术的故乡也不包括底格里斯河和幼
发拉底河下游冲积谷地。在人类居住于此,耕作于此,将积水排干,使农田得到灌
溉以前,这个地方不是人类和人类驯化的动植物的栖身之处。这是一个芦苇丛生、
河流交错的迷宫。幼发拉底河下游地区现在已经再次变成了沼泽。另一方面,最初
发明农牧业和冶金术的地区除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外,至少还包括小
亚细亚南部、伊朗西部和土库曼地区。该地区在新石器时代驯化了一些谷类作物和
牲畜。可能这里以前就有野生状态下的这类动植物。可能是来自西南亚的移民,也
可能是当地的土著将这些得到驯化的动植物传到别处。这些土著居民采用了西南亚
的发明,并由此促成了由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并最终到铜石并用时代、红铜
时代和青铜时代生活方式的文化转变。
在本书写作的时候,新石器时代的地层只是在西南亚和埃及的几处遗址得到发
掘。正是在这些地区最早出现了新石器时代的生活。随着勘查的继续,对新石器生
活的了解还会发生变化。一次次的勘查和发现已经使我们对它的了解不断发生着变
化。但是,某些问题已经弄清楚了。这些已经探明的居民点是在大约公元前1万年
(对杰里科前陶器时代居民点的估计年代)到公元前第五千纪之间出现的。除杰里
科外,其他居民点出现小的年代是在公元前第七千纪或第六千纪早期。我们还了解
到,从采集狩猎到农牧业的转变发生在有泉水流灌的绿洲,或是从山上流到山下的
小溪冲积而成的肥沃的泛滥平原上。所有这种可以成为农田的地方都依靠自然灌溉
。但这些遗址的高度和气候却有很大不同。杰里科地处低于海平面高度的谷地,具
有热带气候;而位于小亚细亚高原的加泰土丘和位于伊朗高原的特佩塞尔科则每年
都有一段白雪覆盖的时期。
在泛滥平原和泉水流灌的绿洲上,耕作带来的土壤消耗得到大自然的补充。大
自然堆积淤泥,恢复地力。这种自然过程使杰里科和大马士革所在的姑塔绿洲一直
都很肥沃。然而,大自然的这种恩惠并不常有。发明农业的西南亚地区大部分处于
少雨地带。西南亚的一些早期农业村社只能依靠仅有的雨水供水。雨水不能带来淤
泥,因而仅靠雨水浇灌,农业收成很快就下降了。如果失望的农民知道,在不远的
地方,还有未被开垦的土地可以安身,他们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地力耗尽的土地当
作一座采空的矿山。甚至在近代,从西欧移居北美的农民也是不断西进,旧大陆的
俄国农民则不断向东开拓,其实他们的祖先早已掌握了不靠自然力量恢复地力的技
术。这种技术只能是逐渐被发现的。在林地通过人工施肥开发定居农业的第一个步
骤,是焚烧为种植谷物而砍倒的树木。具有肥力的草木灰使农民从清除出来的空地
上获得一季或两季的收成。如果这些树木有足够的时间再次覆盖这块空地,这个过
程就会一再重复。通过这种“刀耕火种”技术,一块土地可能每隔10年就重新耕种
一次,如果耕作者有10块土地轮流耕种,他就能在有限的周期内全部耕作一次。最
终解决从农业中谋取生计而无需时时迁居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向休耕土地施以牲畜粪
便,而不用等待重新长出的树木提供新的草水灰。但是,在发现这种方法以前,农
民们不得不时时移向文明中心中尚未开发的地区,就象探矿人一直到今天还不得不
做的那样。
同时,农牧业通过移民或重新耕作,从其最早的故乡西南亚逐渐分布到旧大陆
的大部分地区。这时,人们已经掌握了纺织和制陶技术,随后又发明了冶金技术和
开采拖运巨石的技术。我们会在旧大陆发现各种各样的地区文明,它们于不同的时
代,在共同的新石器基础上兴起,又在不同的时代,从西南亚发源地向远处延伸。
这是前文明时期文化的最后形式,但它们的这种扩张既不彻底,也不一致。
例如,澳大利亚有一块前新石器时代靠采集食物为生的智人的保留地。他们成
功地越过了大陆和澳洲动植物各种门类之间地理分界线。这些最早在澳洲定居的人
和他们的狗是最早到达澳洲的非有袋目哺乳动物。他们的业绩是任何新石器时代的
人类所无法比拟的。直到公元18世纪近代西欧人“发现”澳洲之前,他们一直牢牢
地占据着这块与世隔绝的领地。新石器时代的航海者成功地占据了波利尼西亚群岛
,但直到他们遭到近代西欧民族世界扩张的侵袭以前6个世纪,他们才占领了面积
最大的新西兰。
在从西南亚发源地向外传播的过程中,新石器时代的生活方式已表现出种种差
异。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在形制和装饰上具有地区性的差异,而旧石器时代的工具则
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致的。前面已经指出,陶器碎片是直观的人类生活方式的标志
。新石器时代不同地区的陶器风格可能大都是当地人的创造,但人们要问的是,为
什么黎凡特的灵感竟会在矗立于欧洲大陆地中海西部海岸和大西洋沿岸及近海岛屿
的巨石纪念碑上体现出来。从西班牙和葡萄牙南部到丹麦,从马尔他到英国的圆形
石林都有这样的纪念碑。
与古代埃及的金字塔一样,欧洲的巨石纪念碑似乎比后来人们在这里建造的一
切建筑都要古老。它们的建造年代大约是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间,当时
西欧正在走出新石器时代,经过铜石并用时代进入红铜和青铜时代。尽管这些建筑
者是没有文化的,但这些建筑本身及有关的视觉艺术作品却无声地表明,这些石碑
是为进行祖先崇拜和对一位母亲女神的崇拜而建的,在黎凡特也有这样一位母亲女
神。西欧巨石与黎凡特的关系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在西欧,巨石宗教与技术是从西
班牙和葡萄牙南部顺着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延伸的。这就是说,它们处在欧洲最西
部,距埃及和爱琴海最远的地方。在黎凡特,有些建筑比那些与它们很相象的西欧
建筑的年代要晚些,而不是更早。西班牙南部地中海沿岸洛斯米来尔斯的蜂巢形古
墓比迈锡尼的同类古墓早2000年;尽管圆形石林比埃及第四王朝诸法老的金字塔晚
将近1000年,规模较小的洛斯米来尔斯砖石古墓却可能比萨卡拉的埃及第三王朝法
老左塞的金字塔早好几个世纪。
前文明时期文化最后阶段的差异甚至还表现在驯化动植物的原始技艺方面。葡
萄、橄榄、无花果、李子、樱桃、桃、苹果、梨以及牛、山羊和绵羊,可能都产于
西南亚,并在新石器时代得到驯化。但稻米、块根植物、柠檬和香蕉,以及驼牛、
象和骆驼这些阿拉伯和中亚动植物,是在西南亚以外的地区得到驯化的。就我们所
知,这些驯化之功可能都是完全独立地完成的,甚至不是通过西南亚的刺激扩散激
起的。椰枣树可能是在闷热的苏美尔和埃及得到开发后被驯化的。文字记载的最早
驯化阿拉伯骆驼的年代是公元前2000年代后半期。如果先知琐罗亚斯德名字的含义
的确是指“拥有金骆驼”,我们所知道的驯化中亚骆驼的最早年代不早于公元前
600年。
至于美洲,来自亚洲的移民带来的唯一驯化动物是狗,他们在美洲驯化的仅有
的几种动物是美洲驼、羊驼、豚鼠和蜜蜂。另一方面,产于美洲的植物得到驯化的
数量与旧大陆驯化植物的数量相差无几。在近代西欧人到达美洲以前,美洲与旧大
陆几乎没有一种相同的驯化植物。
这似乎意味着美洲独立地发明了农业。如果我们得出这一结论,我们还能推测
,秘鲁发明青铜(即红铜与锡的合金)也没有汲取任何从旧大陆得到的灵感。人们
至今还在激烈地争论哥伦布到达之前的美洲文明是不是独立创造的。学者们可能很
少否认美洲文明的某些成份起源于旧大陆,但多数意见似乎认为,旧大陆的成份只
占很少的部分。从实质上讲,前哥伦布时代的美洲文明是由旧石器时代晚期移民的
后裔在当地独立创造的。
旧大陆最古老的文明的黎明期,大约是在公元前3000年。在这个时期,前哥伦
布时代美洲文化可能已经迈出了驯化玉米的第一步。玉米后来成为他们的主要粮食
作物,美洲文化也发展为一种与旧大陆不相上下的文明。在中美洲,在墨西哥高地
普韦布洛附近考克斯卡特兰洞穴的一片大约公元前4000年的淤泥中发现过一些玉米
棒,它们可能是野生玉米,但也可能是经过初步驯育的,这是走向驯化的第一步。
在新墨西哥的蝙蝠洞一片大约公元前250O年的淤泥中发现的玉米棒,驯化的痕迹就
更加明显了。这样,中美洲农业的黎明朝显然与旧大陆文明的黎明期同时,而比西
南亚的旧大陆农业黎明期晚至少4000年。
旧大陆的文化和前哥伦布时代的美洲文化沿着各自的路线向前发展。在旧大陆
范围内,文明的黎明开创了一个地区差异不断增长的时代。在西欧人对海洋的征服
将潮流推回到全球一致的状态,也推到旧石器时代早期不可能形成的全球统一的状
态之前,大约已经过去了4500年。在本书写作的时候,在这段时间取得优势的决定
力量正在进行一场坚强的后卫战,现在还难以预测,这场走向全球统一的运动是否
能够取得胜利。但是,已经可以看到,现在人类生存的无情条件,就是整个文明的
统一。它不仅是技术水准的统一,也是人类各种生活水平的统一。
--
想念你的笑,想念你的外套, .oooO Oooo.
想念你白色袜子和你身上的味道, ( ) ( )
想念你的吻和手指淡淡冷水味道, \ ( ) /
静静中体味被爱的味道. \_) (_/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sunny.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5.59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