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agic (从头再来),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沙俄侵华史》4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Aug 11 16:06:17 2001) , 转信

------------------------------------------------------------------------------
--


第128页 
           第三章

       中俄《尼布楚条约》的订立
       

      第一节 沙俄侵略军的卷土重来

   一六五八----一六六○ 年中国军队抗击沙俄入侵的
胜利,给予哥萨克侵略军以毁灭性的打击,粉碎了他们迅
速征服黑龙江中、下游地区的迷梦。但是,沙皇政府野心
不死,"并没有放弃占领黑龙江的计划"。"它决定用哥萨
克部队在外贝加尔建立堡垒",然后"逐步地向黑龙江地
区扩展势力"。[1] 就在斯捷潘诺夫覆灭的当年,另一批来
自叶尼塞斯克的哥萨克殖民者已经出现在黑龙江上游石  
勒喀河流域。清政府对形势的严重性估计不足,在歼灭
斯捷潘诺夫后放松警惕,从沿江一带撤退军队,忽视了东
北边防的进一步加强,因而使沙俄侵略者重新得到可趁
之机。

  沙俄早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武装入侵,主要循两条
路线。一路从雅库次克出发,越过外兴安岭向南推进。
___________
[1] 瓦西里耶夫:《外贝加尔哥萨克》,第1卷,第103页。

第129页
波雅科夫、哈巴罗夫和斯捷潘诺夫等人,大体上都是沿这
条路线闯入黑龙江的。

  另一路以叶尼塞斯克为侵略基地,逐步向东南方伸
展触角。早在十七世纪四十年代初,叶尼塞斯克沙俄殖
民当局听到贝加尔湖以东地区盛产金银、貂皮和粮食的
"迷人传闻",为掠夺财富的贪欲所驱使,即已开始寻找通
往那里的道路。一六四四年,哥萨克百人长柯列斯尼科
夫率所部从叶尼塞斯克向东进发,去"探寻不论何地的白
银或银矿"。[1] 他们沿安加拉河河窜到贝加尔湖南岸,受到
我国蒙古族人民沉重打击, 被迫折向北行,一六四六年在
上安加拉河口建立同名的堡寨。同年冬,柯列斯尼科夫听
说贝加尔湖东岸有银矿,立即派小股侦查部队前往探寻。
他们一直窜到我国蒙古族游牧的叶拉夫纳湖地区和色楞
格河附近,大肆骚扰。不久,柯列斯尼科夫在上安加拉堡
留下二十名哥萨克,自己返回叶尼塞斯克。一六四七年,
贵族士官帕哈波夫带领八十名哥萨克从冰上穿过贝加尔
湖,出现在该湖东南岸。当地布里亚特族人民进行抵抗,
遭到沙俄殖民者残酷镇压。一六四八年,叶尼塞斯克殖民
当局又派加尔金带领六十名哥萨克侵入贝加尔湖以东,
在该湖东岸强筑巴尔古津堡,并对当地居民进行血腥的
"讨伐",凶狠残暴胜过虎狼。巴赫鲁申曾把他们同十六世
纪征服美洲印第安族印加帝国,以残酷、贪婪和背信弃义
闻名世界的西班牙殖民强盗毕萨罗相比,称之为"典型的
___________
[1] 瓦西里耶夫:《外贝加尔哥萨克》,第1卷,第41页。

第130页 
俄国毕萨罗"。[1]巴尔古津是沙俄在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强 
建的第一个侵略基地,俄国殖民者以此为中心,逐步把掠
夺毛皮的范围扩大到穆亚河、维季姆河和昔洛克河一带。

  继加尔金之后,一六五○ 年柯列斯尼科夫再次来到
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并派索福诺夫等赴石勒喀河掠夺毛
皮。索福诺夫一伙一直窜到位于石勒喀河和尼布楚河汇
合处的我国尼布楚地方,因遭到当地人民抵抗,结果未
能得逞。他们从失败中得出结论:必须在当地修筑堡寨,
实行武装占领,否则"便无法迫使通古斯人缴纳毛皮实物
税,因为那里的通古斯居民人数很多"。[2] 叶尼塞斯克统
领帕什科夫对此深表赞同,于一六五二年下令派殖民经
验丰富的百人长别克托夫前往筑堡。别克托夫接到命令
立即率领部队出发,沿色楞格河、昔洛克河、音果达河
东犯,"途中有许多通古斯人住房的遗迹,但没有一个通
古斯人。居民听说俄国人来到,马上四散逃避。"[3] 一六
五三年冬,入侵者闯到尼布楚地方,在这里强建了一座小
堡寨。当地中国各族人民奋起反抗,许多人不愿屈从沙
俄的殖民统治,向东撤退到嫩江流域。[4] 沙俄入侵者孤立
___________
[1] 巴赫鲁申:《十六、十七世纪西伯利亚殖民史纲》,载《巴赫鲁申学
术著作集》,第3卷,第1分册,1955年莫斯科出版,第154页。
[2] 瓦西里耶夫:《外贝加尔哥萨克》,第1卷,第45页。"通古斯人"在
这里主要指我国鄂温克族。 
[3] 同上书,第48页。
[4] 索伦部头人根忒木尔也于此时从尼布楚前往嫩江。据张伯英编
《黑龙江志稿》记载,根忒木尔曾由清政府授以佐领之职,见该书第54卷,第
13页。

第131页 
无援,粮食匮乏,军心涣散,一六五五年终于被迫撤离尼
布楚,逃窜到黑龙江去投奔斯捷潘诺夫,他们所建的堡寨
也被当地居民彻底平毁。当时沙俄殖民者还一度打算在
额尔古纳河岸建立冬营,强迫居民"纳贡",但本地人民坚
决抵制,迁徙一空;[1] 结果,沙俄的侵略野心又遭挫败。

  此后,帕什科夫仍不放弃他的东侵计划,坚决主张增
派军队到石勒喀河建立侵略据点,再从这里逐步向黑龙
江中下游扩张。莫斯科当局十分赞许这一计划,决定派
帕什科夫亲自出马,前往石勒喀河执行筑堡任务,并拨给
他数百名军役人员和大批枪炮弹药。[2]一六五六年夏,帕 
什科夫率领这支哥萨克军队从叶尼塞斯克出发,沿着前
述别克托夫等人经过的路线向东推进。一六五七年,他
们在昔洛克河岸建伊尔根斯克堡,随即转往音果达河,在
这里建造平底木船多艘,然后顺流而下,闯入石勒喀河流
域,一六五八年在尼布楚强筑涅尔琴斯克堡,实行军事占
领。[3]

  从一六五八年起,尼布楚成为沙俄在黑龙江上、中游
___________
[1] 巴德雷编:《俄国、蒙古、中国》,第2卷,第278页,附注2。
[2] 这只沙俄侵略军的总数,一说为三百人,一说为五百六十六人。为
了武装这支军队,沙皇政府除枪炮外还提供了五十普特火药,一百普特铅
弹及其它军用物资。
[3] 何秋涛《尼布楚城考》说:"尼布楚城本中国蒙古属地,尼布楚
亦作尼布潮、尼布抽、尼布绰,又作泥朴处,又作泥扑处,又作你不楮,实一
地而译文各异。"(《朔方备乘》,第15卷)涅尔琴斯克是尼布楚的转音,后面
加上一个俄语字尾。

第132页 
一带殖民势力的中心。帕什科夫既是尼布楚的统领,又
兼黑龙江地区沙俄侵略军的总头目。一六五八年七月,
帕什科夫派遣波塔波夫赴黑龙江同斯捷潘诺夫联络,命
令后者抽调一百人到尼布楚,以加强尼布楚的兵力,余部
集中雅克萨,等候帕什科夫亲自来视察。但斯捷潘诺
夫此时已被中国军队击毙,来不及执行这位新长官的指
示了。波塔波夫走到中途,正碰上斯捷潘诺夫的残部狼
狈西逃,他们把波塔波夫供自己食用的干粮抢得精光,波
塔波夫无可奈何,只得饥肠辘辘地逃回尼布楚去报告一 切。[1]

  斯捷潘诺夫全军覆没的消息,对于帕什科夫不啻是
当头一棒。此时尼布楚俄军粮食极度匮乏,以致不得不
宰杀马匹充饥,哗变逃跑的士兵与日俱增,沙俄殖民者一
时不仅无力重新侵入黑龙江地区,就连在尼布楚也立足
不稳。帕什科夫力图从本国招募农民来尼布楚耕种,但
是万里迢迢,应募者寥寥无几。一六六○ 年,沙皇政府改
命贵族士官伊拉雷昂.托尔布津为尼布楚统领,可是他
也无法改变这种状况。当一六六二年托尔布津到任时,
尼布楚境内共有三座堡寨,即涅尔琴斯克堡、伊尔根斯克
堡和车勒姆宾斯克堡。[2] 三个堡寨中的军役人员总共只
有七十五人,并且此后不断逃亡。当地居民经常出其不
___________
[1] 拉文斯坦:《俄国人在黑龙江》,第36页。
[2] 伊尔根斯克堡和车勒姆宾斯克堡均位于尼布楚以西,一在昔洛克
河上游,一在今赤塔西北。

第133页 
意地袭击沙俄入侵者,迫使他们龟缩在堡内,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处境十分狼狈。一六六二年五月,托尔布津向
叶尼塞斯克统领求援说,由于兵力不足,他既无法征收到
"毛皮实物税",也无能力使堡寨免受"异族人"攻击。"如
果不增加涅尔琴斯克堡和伊尔根斯克堡的军役人员,如果
不运送粮食前来,我和服役的军役人员们将要饿死。"一
六六四年他又向雅库次克统领呼吁:"我的三座堡寨中共
有四十六人。他们坐受蒙古人围困,眼看即将饿毙。"[1]
托尔布津在尼布楚数年,始终未能完全摆脱这种窘境。

正当沙俄殖民者困守尼布楚、一筹莫展的时候,一六
六五年在伊利姆斯克发生一起切尔尼果夫斯基匪帮杀人
越货的事件,它给沙俄带来了重新侵入黑龙江地区的机
会。

切尔尼果夫斯基是一个作恶多端的俄籍波兰人,一
六三八年因犯罪充军到叶尼塞斯克,后来在勒拿河上乌
斯季--库特的煮盐场充任监工。一六六五年他因私愤和
伊利姆斯克统领拉.阿.奥布霍夫发生冲突,纠集同伙
杀死奥布霍夫,捣毁本地商店,抢劫了财物,然后向黑龙
江逃之夭夭。随切尔尼果夫斯基逃走的罪犯共八十四
人,其中包括一名东正教士,名叫叶尔莫根。他们沿途杀
人放火,无恶不作,被当地居民击毙十五名,其他六十多
人一直窜到我国雅克萨城故址,在以前哈巴罗夫所建阿
___________
[1] 瓦西里耶夫:《外贝加尔哥萨克》,第1卷,第108、110页。

第134页 
尔巴津堡寨的废墟上,重建了一座长十八俄丈、宽十三俄
丈的长方形城堡,四周围以木墙。墙外有堑壕环绕,深二
俄丈。城堡内共有三座哨楼,一座设在堡门上端,监视出
入;临江的一面,两端也各设哨楼一座,楼上站岗放哨,楼
下是匪徒们的住所。巴赫鲁申把切尔尼果夫斯基一伙的
巢穴称做"阿尔巴津贼堡",[1] 是十分确切的。

  切尔尼果夫斯基等在雅克萨建立据点后,随即四出
劫掠,继续扩大活动范围。一六六六年,他们竟明火执仗
地闯到呼伦贝尔一带地方,强迫居民缴纳毛皮,并竭力煽
动附近的中国少数民族头人背叛祖国。沙俄历史学者塞
___________
[1] 巴赫鲁申:《哥萨克在黑龙江上》,第62页。

135页 
雷伯列尼科夫毫不掩饰地承认,居住在嫩江流域的索伦
部头人根忒木尔,就是在切尔尼果夫斯基的策动下,于一
六六七年背叛中国投靠沙俄的。[1] 这个无耻的叛国犯逃
入俄境后,沙俄殖民当局如获至宝,立即由托尔布津亲自
接受他加入"俄国国籍",并给以种种奖赏,[2] 妄图引诱更
多的中国边境居民叛国投俄。这种明目张胆的颠覆活动,
不能不使中国政府感到愤慨。清政府多次向俄国提出抗
议,要求引渡根忒木尔,但沙俄始终坚持侵略立场,拒不
交还,于是这个问题就成了两国间长期得不到解决的一
个争端。

  一六六九年六月,切尔尼果夫斯基进一步派遣哥萨
克六十人赴黑龙江中游,侵扰达斡尔和杜切尔族居民,捕
捉人质,勒索毛皮。不久,他又派哥萨克到精奇里江进行
劫掠。这些侵犯中国领土,蹂躏中国人民的罪恶行径,极
受俄国政府赞赏和支持。从一六六九年起,尼布楚统领
阿尔兴斯基即与切尔尼果夫斯基经常通信,紧密勾结,并
在给西伯利亚事务衙门的公文中公然将切尔尼果夫斯基
称做"阿尔巴津管事"。切尔尼果夫斯基也竭力向沙俄行
___________
[1] 塞雷伯列尼科夫:《阿尔巴津与阿尔巴津人》,载《中国福音报》,
1935年北京出版,第90页;
[2] 随后在一六八二年,沙俄政府更公然召根忒木尔祖孙三人赴莫斯
科觐见沙皇。老贼根忒木尔中途病死,其子卡塔奈由沙皇费奥多尔.阿列
克塞维奇(一六七六--一六八二年)亲自接见,封为贵族,赏以重金,并指
示尼布楚统领为他建造新住宅。一六八四年,这个卖国贼受洗入东正教,取
了俄国名字,叫做"巴维尔.根忒木洛夫"。

第136页 
政当局谄媚讨好,每年将掠到的大批赃物--贵重毛皮,
以什一税的形式呈献给尼布楚统领,有时还派人直接送
往莫斯科。这样,沙皇政府就与这个匪帮建立了合伙分
赃的关系,共同的侵略利益把他们紧紧地结合起来。

  到一六七一年,切尔尼果夫斯基居然派出请愿团,大
摇大摆地到莫斯科去,要求沙皇对他们正式宣布"特赦"。
这个请求颇使克里姆林宫左右为难:一方面,切尔尼果夫
斯基等杀死统领,按照法律规定断不能宣布无罪;另一方
面,他们侵略中国黑龙江地区有"功",又理应给予褒奖,
以资鼓励。经过再三盘算,它终于想出一个狡猾的解决
办法:一六七二年三月二十五日,沙皇阿列克塞.米哈伊
洛维奇为了维护俄国的"法律尊严",冠冕堂皇地颁发一
道谕旨,宣布将杀人犯切尔尼果夫斯基等十七人判处死
刑,从犯四十余人鞭责、砍手。但是事隔一天,三月二十
七日他又颁发另一道"仁慈谕旨"说,切尔尼果夫斯基等
带罪图功,到达斡尔地方,"于阿尔巴津城建立堡寨,召集
居民纳贡,拘捕人质,经营耕地,着即免予惩处,听其仍
留阿尔巴津。"[1] 同时,罪犯们还得到了各种奖赏:切尔尼
果夫斯基被任命为阿尔巴津管事,他的部众得到了两千
卢布饷金。[2] 于是这一伙罪恶累累的强盗摇身一变,居然
成了俄国的正式官兵。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本来是地地
道道的强盗政策,沙皇就是戴皇冠的强盗,他对切尔尼果
___________
[1] 帝俄地方自治会编:《黑龙江地区》,1909年莫斯科出版,第16页。
[2] 巴赫鲁申:《哥萨克在黑龙江上》,第66页。

第 137页 
夫斯基等匪类这样赏识和器重,是毫不足怪的。

  自正式收编以后,切尔尼果夫斯基一伙对沙皇当局
更加感恩戴德,极力推行俄国政府既定的侵略扩张政策。
雅克萨作为沙俄侵华的前哨阵地,地位日渐重要,前来这
里的形形色色沙俄殖民分子与日俱增。在雅克萨附近开
始出现若干哥萨克村屯:波克罗夫斯卡雅,伊格那申诺,
奥捷尔那雅,波格达耶瓦,安德鲁希金纳,莫纳斯蒂尔欣
纳,潘诺沃等等。这一带地方土地肥沃,沙俄侵略者强行
殖民屯垦,蓄谋久据,把它作为进一步向黑龙江中、下游
地区扩张的主要据点。

  一六七五年,切尔尼果夫斯基倾巢出犯,带领部众三
百人窜到黑龙江以南几百里远的甘河地区,妄图裹胁当
地达斡尔族部落叛国投俄。[1] 这是切尔尼果夫斯基一伙
在中国领土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侵略行动。达斡尔
族人民不甘受沙俄奴役,趁俄军不备,连夜南撤到嫩江
一带。切尔尼果夫斯基等不敢继续深入,慌忙退去。[2]

  与切尔尼果夫斯基匪帮重占雅克萨同时,沙俄殖民
者在贝加尔湖东南一带也加紧了侵略步伐。一六六五
年秋,哥萨克五十人长舒利金奉巴尔古津堡管事萨莫依
洛夫之命,率领军役人员八十多名,悍然侵入我国蒙古族
聚居的色楞格河下游地区。一六六六年春,他们在楚库
___________
[1] 齐赫文斯基主编:《十七世纪俄中关系文件集》,第1卷,第478-
479页。甘河是嫩江上游的一条支流。
[2] 巴德雷编:《俄国、蒙古、中国》:第2卷,第292页。

第 138页 
河和色楞格河汇合处附近强筑色楞格斯克堡,作为向蒙
古腹地扩张的主要据点,接着又在乌达河口强建乌金斯
克冬营(后来也改建为堡寨)。一六七四年,沙俄殖民
者进一步在叶拉夫纳湖畔强筑叶拉文斯克堡。这一系列
侵略行径严重地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威胁中国
北部地区的安全,使中俄关系不可避免地更加紧张和恶
化。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137.132.3.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09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