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bbe (黑衣僧侣),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从大学成员到人文主义者(1)(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3月17日18:21:02 星期一),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 原文由 abbe 所发表 】
中世纪的衰落
行将结束的中世纪是转折的年代。人口停止增长,接着由大饥荒和像1348年那
样的瘟疫所加剧的衰退,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在为西方经济提供贵金属方面发生
的麻烦,造成了先是对白银然后是对黄金的需求,战争又加剧了这一需求——这就
是百年战争,玫瑰战争,伊比利亚半岛战争,和意大利战争。所有这一切都加速了
西方国家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彻底变革。封建地租在很大程度上发展形成了货币形式
,这动摇了社会关系。在这一发展的受害者和受益者之间产生了一条鸿沟。城市各
阶级之间产生了分化。当现在受剥削日益严重的手工业行会在某些区域(弗兰德、
北意大利和其他大城市)一定程度上趋向无产阶级化,同时生活条件下降到农民大
众水平时,同时靠刚形成的前资本主义的各项活动与新被吞并的地租为生的城市资
产阶级的上层,同旧的统治阶级:贵族、修会修士和最上层的世俗的教士结成一体
。他们的主要成功是,左右一种骤变的形势,使之有利于他们发展。在这个调整转
变的过程中,各项政治因素起了重大作用。政治权力急速扶植经济势力。它将使大
革命前的旧制度维持几百年之久。那是一个王侯的时代。人们只要为其服务,成为
其官员或廷臣,就能获得财富、权力和荣誉。过去的大人们懂得这一点,跟专制政
治与君主制度缔结了盟约。同时又有受王侯庇护的新的权力人物挤到他们中间。
在这一背景上,中世纪的知识分子退出了舞台。一种新型人物出现在文化领域
的最前列:人文主义者。但人文主义者只是给他们衰落的前辈最后的一击。中世纪
的知识分子并未遭到暗害,他们自己献身于这种死亡和这种转化。14世纪至15世纪
期间,绝大多数大学成员通过自我否定为中世纪知识分子的消失铺平了道路。
知识分子经济状况的变化
中世纪末期的大学成员,最终在归属劳动阶级还是加入特权集团之间,作出了
自己的选择。在西方国家,将有几百年之久的时间,不再有任何的知识劳动者。或
者不如说,理应得到这一名称的是地方学校的无名教师。虽然他们之中有些人在革
命运动中,例如1378年佛罗伦萨梳羊毛工人的骚动中,发挥了作用,但他们在知识
分子运动中没有占据任何值得一提的位置。
可以肯定,14世纪和15世纪的大学成员没有放弃他们从有报酬的工作中获得的
收入。不仅如此,在这个艰难时世里,他们顽强地抓住这点不多的收益。他们越来
越贪婪地要求大学生为听课付钱——教会在这方面最终已无力干预。他们增加关于
赠礼的规定,这些赠礼是大学生为了通过考试必须送给教师的。他们对大学里所有
可能增加他们负担的开支都作了限制。可以无偿地听课和攻读学位的穷苦大学生的
数量,通过规章制度的形式,一再予以削减。15世纪初在帕多瓦,每个学院只有一
个这样的大学生。这是个带有理论意义的措施,包含着教会所捍卫的原则。它近似
富有的商人从其盈利中为救济穷人而向上帝捐献的金币。
与此同时,原来涌入大学的贫困大学生流逐渐停止,他们曾经是各个院校的活
力所在。从此以后,他们之中能上大学的,只有那些得到一个庇护者供养并由此紧
紧依附于他的人,或者是像维庸那样满足于把求知置于次要地位的流浪汉生活的人
。
在帕多瓦,有一个关于民法博士学位的引人注目的决议,鲜明地反映出教师与
大学生关系的这种变化。一项来自1400年的规章的新规定,引入了受教师们欢迎的
大学权利中的浮动工资制度,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助学金被固定在一定比率上。这
一大学政策因而适应从14世纪下半叶以来出现于西欧各国的普遍现象。由于物价上
涨,管理机关和雇主们尽力冻结工资。他们毫不承认生活开销和报酬之间的相应联
系,而这种联系能够导致引进浮动工资制度。另一方面,享用地租、利息和赁金的
人,通过以实物结算,或把以结算货币单位确定的支付数目变成实际货币,经常能
成功地使自己的收入同生活费用的价格相适合。
这一例子表明,大学成员已转到依靠封建的,确切地说领主的或也是资本主义
的收入生活的社会阶层方面。
大学的成员们多数靠以上这种方式的收入,来积聚自己的财富。这方面首先涉
及的是教会的领地,但也涉及不动产:房屋与地产。波伦亚大学的《规章》尤其表
明了13世纪末令人注目的大学财产的结构。教师们已成为富有的土地所有主,尤其
是他们之中最有名的、挣得也较多的教师,不过这种状况偶尔也适合于教师的大多
数。此外他们还仿效其他富人的榜样,热衷于投机事业。他们变成放高利贷者。他
们主要把钱借给急需的大学生,作为押金,他们收取价值比借款高两倍的抵押物:
书籍。
弗朗西斯科·阿库尔修在布特里奥和欧梅托拉拥有财产,还有一所漂亮的别墅
,别墅的浴室带有一个液压供水的轮型装置,这在当时几乎是奇迹。在波伦亚,他
和他的兄弟们有一所带塔楼的华丽住宅,那是今天市政厅的右翼建筑。他和其他博
士经营一家商社,商社在波伦亚和国外从事图书销售。他放了那么多高利贷,以致
他临死时不得不请求教皇尼古拉四世的赦罪——这一请求照例被满足了。
老奥多弗雷多的儿子,阿尔贝托·奥多弗雷多的情况也是如此,他不是小小的
,而是大大的(non paeciol,ma sovrano)放高利贷者,除了许多地产,他还在
一家亚麻企业里拥有股份。
1326年教师乔万尼·丹德利给了女儿诺弗拉600个金波罗尼尼的嫁妆,这是个
惊人的数目。
但由于他们积聚货币,以及货币贬值与危机不断的中世纪末期的种种金融变化
,这一收入带来了封建赋税与地租方面的亏损。许多大学成员的财富减少了,房屋
与地产相继被出卖。因此他们寄希望于谋取别的方面的赢利:学费与考试费。因此
也产生了一部分大学人员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更新。同样也是由于财政上的原因
,最终把大学成员推向新的财富中心,推向王侯的宫廷,推向教会和世俗资助者那
里去。
通向世袭贵族之路
然而大学人员的更新,由于大学成员要求根据继承权雇佣人员的倾向,部分地
中止下来。早在13世纪,著名的法学家阿库尔修就已经为博士们的儿子们,请求在
波伦亚大学得到空缺的教师职位的优惠权。但地方当局在1295年,1299年和1304年
均拒绝了这样的要求。但成效不大。当1397年法学家学会的新章程规定,每年博士
学位只限于授给一个波伦亚市民时,博士们的儿子、兄弟和侄甥都不计在内。由此
他们反而有更多的位置可以得到。在帕多瓦,人们于1394年宣布,一个博士,只要
他属于某一博士的父系世裔,可以免费加入法学家学会,即使世系中有一员不是博
士也无妨。1409年规定,一名博士的儿子必须被允许免费参加各项考试。这种大学
寡头政治的形成,导致知识水平大大下降,同时赋予大学人员一个真正的贵族特征
:可继承性。大学人员成了一种特权阶层。
正像马克·布洛赫出色地描述的,大学成员们为替自己建立贵族体制,不得不
求助于通常社会阶层与个人为进入贵族社会而使用的手段:他们过贵族式生活。
他们用他们的衣着和他们职位的标志,搞起贵族的象征。讲桌越来越多地装饰
起华丽的华盖,使他们显得与众不同,高高在上,神气活现。金指环和博士四角帽
,以及人们在“正式集会”(conventus Publicus)或“开学”(inceptio)的日
子献给他们的帽子,也日益变得不再是职务的标志,而成了荣誉的象征。他们身披
长袍,被风的兜帽是灰鼠皮做的,经常还带着银鼬皮衣领,更重要的还有在中世纪
作为社会等级和权力的象征的长手套。规章制度对博士学位申请人为参加考试而赠
送博士们的手套数量要求得越来越多。波伦亚1387年规章的一段文字规定:“申请
人有责任在取得博士学位前的适当时间,在教堂司事那里为教师学会的博士们送去
数目足够的手套……这些手套必须有一定的长度与宽度,以便盖住手臂的中段。它
们必须用上等鹿皮制成,足够宽松,保证双手能轻快和舒适地套进去。所谓上等鹿
皮货,是指一打手套里至少有一双要用23(里拉)可以买到。”
博士学位通过后的庆祝活动,也越来越多地加上了贵族趣味的内容:芭蕾舞,
戏剧演出,体育竞赛。
大学成员的住房变得豪华富丽。他们之中最富有的,像阿库尔修,其住宅有塔
楼,这理论上只有贵族才能享受。他们的坟墓都是真正的纪念碑,就像那些至今仍
在装点着波伦亚教堂的纪念碑,它们或者进而被安置在开阔地方。
波伦亚大学的院长们很快按规定过上贵族式的生活,其中人们也可偶然发现有
出自勃艮第公爵家族或巴登伯爵家族的人员。他们获得携带武器和可以由五人卫队
护送的权利。
那些较少受到尊重的“人文学者”至少也取得免服兵役的特权;如果大学生是
够富裕的,他们还可以找人替他服兵役。
教师的头衔经历了引人注目的变化。起先在12世纪,“师长”(magister)是
手工业的师傅,工场的领导。学校老师也像其他手工工匠一样是个师傅。他的头衔
标志着他在劳动建设中的作用。但这很快成为一个荣誉头衔。配第一彭特的亚当就
曾责骂他的一个堂表姐妹,她从英国最落后的地区往巴黎写信,没有用他所希望的
头衔称呼他。13世纪有一段文字这样写道:“教师们并不教学生成为有用的人,而
是要教学生怎样让人叫‘拉比’。”根据福音书,“拉比”是对主人的称呼。14世
纪,“师长”就被人家跟“主人”(dominus)一样看待了。
波伦亚的教师们在文献里被称为“高贵的人”(nobiles vin)和“头等市民
”(primarii eives),平常则称为“法学家”(dominilegum)。大学生称呼他们
爱戴的老师为“我的主人”(dominusmens),这一头衔令人想起封建时代的君臣
关系。
一位语法学家,米诺·德·科勒,甚至对他的学生解释说:“大家如此渴望对
知识的占有,比占有其他任何财富都更有价值;它把穷人从卑贱中提拔起来,它使
一般平民成为贵族,并给他带来巨大的名声,它还使贵族成为优秀分子,胜过一般
平民。”
从此以后,知识又变成占有与财富,变成权力的工具,不复再是无私的追求。
就像惠钦亚极其尖锐地指出的,中世纪末期倾向于把骑士制度和知识等同起来
,给博士头衔像给骑士头衔那样同等的权利。“知识、信仰和骑士精神是维特里的
菲利普的百合花冠(1335年)中的三朵百合,人们可以在布契考的马雷夏尔的实用
手册里读到:‘由于上帝的意志,有两样东西就像两根柱子,为着支持神及人的法
律秩序而竖立起来。这两个支柱就是骑士制度和知识,它们彼此配合得十分协调。
’”1391年,弗鲁瓦萨区分了佩剑骑士和“法律骑士”。皇帝查理四世拥抱巴尔特
尔,并授予他在波希米亚携带武器的权利。这一发展趋势的顶点是,1533年法国国
王弗朗西斯一世宣布巴黎大学的博士为骑士。
人们懂得,这样身份高贵的要人就不会甘冒被混同于劳动者的风险。这就是说
,根据《丧失身份法规》要放弃贵族称号,这是一项在法国尤其牢固,路易十一没
有反对成的法规。知识分子赞同公众意见,对手工劳动表示极度鄙视。就像亨利·
豪塞尔中肯地指出的,这一点到了人文主义时代,还会由于从希腊-拉丁作品滋养
起来的偏见,变得更加恶劣。从此以后,12世纪和13世纪城市里那种把人文的和机
械的技艺综合为普遍的物力论的渴求,远远地离开了我们。就这样,在经院哲学中
已露端倪的理论与实际、科学与技术相脱节的危险,真的发生了。这种情况在医学
界人士那里,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医师-教士和药剂师-调料商之间发生了分化,
外科医生之间的情况也是如此。14世纪,法国通过一系列的公告和命令,认可外科
医生的分化。第一道公告由“美男子”腓力四世签署,1311年发布。从此以后大家
把两种人区别开来。一种是穿长大褂的外科医生,根据章程(其中我们熟悉的最早
一个章程是1379年制定的),他们必须持有中等会考的证书或准许证,从而形成了
外科医生贵族阶层;另一方面是理发师,他们理发刮脸,做些不起眼的外科工作:
他们出售油膏和药草汤剂,放血,敷贴伤痛膏药,整治驼背,他们也给癌疡开刀。
两个不同的兄弟会——宗教模仿社会组织——把他们分别组织在一起:对前者是圣
柯斯马和圣达米安兄弟会;对后者是圣格拉勃茂兄弟会。不难理解,医学科学家阶
层和开业医生阶层之间,科学界与技术界之间的这堵隔墙,会给科学的进步设置什
么样的障碍。
学会和大学的贵族化
大学的贵族化也在学会的发展中反映出来。这里需要正确地说明学会的意义。
作为慈善基金会,学会一开始只是为极少数享有特权的人敞开大门的,它们也不是
后来被改造成的教学中心。虽然以后有些学会为自己争取到某些课程,导致如1257
年罗伯特·德·索邦建立的学会同神学院合并,并以此命名巴黎大学;虽然以后牛
津与剑桥的大学分化为学会,它们按照至今仍大部分有效的体制成为教学活动的基
础,但总的来说,学会并没有充任人们事后试图派给它的角色。有许多学会很快就
出了名:同巴黎的索邦神学院一起的有哈库尔学会(1280年)和纳代拉学会(1304
年);1307年由阿尔博诺兹枢机主教在波伦亚创立的西班牙学会;牛津的巴利奥尔
学会(1261-1266年),梅尔顿学会(1263-1270年),大学学会(1280年左右)
,艾克塞特学会(1314-1316年),奥利尔学会(1324年),女王学会(1341年)
,新学院学会(1379年)。林肯学会(1429年),1438年为悼念百年战争中阵亡的
英国人的亡灵而创立的众英灵学会,圣女学会(1448年);剑桥的彼得家园学会(
1284年),国王会堂学会和米歇尔家园学会(1324年),大学学会(1326年),彭
勃洛克学会(1347年),贡维耶学会(1349年),三一会堂学会(1350年),基督
圣体学会(1352年),上帝家园学会(1441-1442年),国王学院学会(1441年)
、女王学院学会(1448年),圣卡德琳娜学会(1475年),耶稣学会(1497年)。
尽管这些组织并没有自己固定的大楼,像自成中心的教学机构明显的组成部分,它
们仍然跟人们习惯上把它们想象成的样子截然不同。它们成为领地统治的一种中心
,租用或购买房屋,起初是在较邻近的地区,然后转向乡下和周围的农村,对它们
进行商业性的剥削。它们承担起城区的执法任务,管理周围街道的交通。在它们的
房舍里,尤其在巴黎,居住着大批高级官员的家庭,特别是议院的高级官员家庭。
就这样,索邦神学院区变成了巴黎城的“法学苑”。学会倒退到早先修道院的作风
。它们是大学贵族化的结晶,体现了他们封闭性的特征,同时还把大学成员及教学
内容上的宽容态度,都变成了一种——主要是法官式的——寡头独裁。
这样,大学本身转化成暂时固定的权力机构,变成了所有主,它们在经济上的
操心超过了社团事务和领地主权方面的经营管理。大学社团组织以前的荣誉标志,
印章,现在变成了贵妇人的武器。
经院哲学的发展
与上述这一会社团体的发展相应的,是经院哲学的平行的发展,后者甚至否认
自己的基本要求。我们将从14世纪和15世纪极端复杂的哲学与神学中举出一些本质
性的特征,这些特征表明它们已离开13世纪经院哲学的立场。这就是由邓斯·司各
特和奥卡姆奠定基础的批判的和怀疑的思潮;由牛津的梅尔顿学会成员和巴黎的博
士们(奥特雷柯尔,布里丹,欧雷斯默)发展为经验论的经验主义倾向;还有阿威
罗伊主义,它从帕多瓦的马尔希留和尧顿的约翰起就主要同政治结合在一起(这一
点下文将谈到),伟大的异教领袖威克利夫和扬·胡斯也部分地采用阿威罗伊的学
说;最后是反唯智论,它很快使得中世纪衰亡时期的整个经院哲学黯然失色。它产
生于埃克哈特长老的神秘主义理论中,并在十五世纪经由彼埃尔·戴利、热尔森和
库萨的尼古拉而得到普及。
理性和信仰的分离
通过弗朗切斯各修会杰出的博士约翰·邓斯·司各特(1266-1308)和威廉·
奥卡姆(约1300-纳1350),神学同经院哲学的首要问题,也就是理性与信仰的平
衡问题,发生了争论。正像戈顿·勒夫正确地指出的,大约从1320年起,安瑟尔姆
的“信仰寻求理智力”的传统就被抛弃了,随同被抛弃的是把创造物同神性统一为
一体的努力。圣奥古斯丁的门徒和圣托马斯主义者虽工作方式不同,但都曾致力于
这种统一。对此还需补充的是,在14和15世纪,圣奥古斯丁的思想比圣托马斯的思
想流传更广,当时的思想家对此是持反对态度的。
邓斯·司各特第一个把理性从信仰的事里驱逐出去。上帝是这样自由,他是远
离人类的理性的。上帝的自由变成了神学的中心问题,并且从此以后它对理性来说
是无法接近的。威廉·奥卡姆继续了这项工作并通过把司各特学说的结论应用到人
与上帝的关系上,完备了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的分离。他区分抽象的知识和直观的
知识。和直观的知识不同,抽象的知识“并不足以使我们认识到,一个存在的事物
是否存在或一个不存在的事物是否不存在……直观的知识则是这样一种知识,我们
通过它认识到,存在的事物才存在,不存在的事物并不存在。”正如保罗·韦伊诺
指出的,奥卡姆理论的逻辑,无疑并不一定通向怀疑论。认识过程并不是必然以认
识对象的存在为前提的。真理通过两种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而得以达到:证据只涉
及人们可以凭借经验加以确信的东西;其他的一切,都属于玄想的范围,不带有任
何可靠性,最多不过是可能性。但这一原理经过奥卡姆本人着手应用到神学上去,
导向了怀疑论。因为上帝只是由于它的万能得以阐明,现在“它变成类似某种不可
确证的东西,它不再是万物的尺度……结果必然是,理性从此之后既无法支持也无
法证实信仰。而且信仰只能退出讨论的舞台,让出地盘给事实,或者屈服于统辖整
个非感性领域的怀疑。”
凯·米夏尔斯基曾详尽地说明,奥卡姆学说的信奉者是怎样从上述原理出发,
把哲学和神学进一步发展为批判主义与怀疑论的。大学里的教育深深打上了这方面
的烙印。迄今为止一直起着神学学说试金石作用的彼埃尔·朗巴德的《教父名言录
》评注,现在越来越被鄙弃。奥卡姆以后,“问题”的数量减少了,并越来越集中
在“上帝的万能”和“自由意志”上。与此同时,自然与神恩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了
。人类可以不依靠“神恩”,实现上帝要求的一切。每一种教条主义的学说都变得
毫无意义。所有的价值都受到怀疑。善与恶不再必定相互排斥。人类的力量只能与
自然联系起来加以讨论,并与经验对照。
在另一方面,奥卡姆学说的反对者,像牛津的托马斯·布拉德瓦蒂纳,也走上
同样的道路,提出同一类的问题。他们的权威主义,使教义的权威成为所有真理与
全部知识的中心点,导致对理性同样彻底的排斥。正像戈顿·勒夫十分确切地分析
的,如果没有上述的这一怀疑主义神学的破坏工作,“就既不可能有文艺复兴,也
不可能有宗教改革”。从此以后,通向唯意志论的道路畅通了,它将以丑化和反常
的形式宣布权力欲的合法性并为封建王侯的专制制度辩护。最后一点顾虑一扫而空
,卡勃利尔·毕尔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他声明要为他的老师奥卡姆辩护,不管怎样
他没有背叛他的知识分子的职责:“如果一门神学不能为信仰提供一点理解和论据
,那将是可耻的。”或者如彼埃尔·戴利,他提出一个纯修辞学的保留意见:“正
因为我们的信仰是真实和十分有益的,如果不能以可信的论证为它辩护和给予它支
持,那是不合适的。”
经验科学的局限
上述批判主义学说,构成梅尔顿学派成员的逻辑学和科学著作的基础,如威廉
·哈埃脱斯伯里和理查德·斯旺斯赫德——另外也体现在格罗塞特斯特和罗吉尔·
培根的著作中——以及巴黎人奥托雷柯尔的尼古拉,约翰·布里丹,萨克森的阿尔
贝特,欧雷斯默的尼古拉等人的著作。他们满足于经验:“我不谎称所有一切都是
确凿无疑,而只要求神学家先生向我说清楚,这一切怎么会发生。”
这些教师被称为行将到来的新时代的伟大学者的先驱:如曾是巴黎大学校长的
约翰·布里丹,后世之所以知道他,奇怪的是因为他同纳伐拉的约翰娜的所谓骇人
听闻的私通,以及他那头著名的驴。据说他“预见了现代动力学的基础”和给物体
运动下了一个定义,它十分接近伽里略的“动力”(impeto)概念和笛卡尔的“运
动质”。“当人投掷标枪时,一根轻的木制标枪和一根重的铁制标枪,它们长短大
小一样,形状一样,并以一样的速度运动,铁标枪会飞得更远,因为在它身上表现
出来的推动力更强大。”萨克森的阿尔贝特则以他的重力理论,“影响静力学直至
十七世纪中期的整个发展过程,并激励列奥纳多·达芬奇、卡尔达诺和伯纳德·帕
里西去研究化石。”欧雷斯默的尼古拉清楚地认识到物体的万有引力定律、地球一
天的运动和坐标的应用,有人说他是“哥白尼的直接先驱者。”按照彼·杜恩的看
法,“他论述这些问题的清晰性和准确性,远远超过哥白尼论述同一主题的著作。
”这些是有争议的观点,对此也曾有过争论。有一点可以肯定,虽然这些学者很有
灵感,终究长期一直没有结果。在寻求成果的努力过程中,他们的灵感由于中世纪
科学狭窄的通道而受到妨碍。那就是缺少科学的象征主义,这种科学的象征主义本
来有可能以一种明晰的、在大范围内容易应用的形式把握他们的科学的原则;还有
无力把理论发明拓展到实际应用中去的落后的技术;以及阻碍“人文学科学者”进
行明确的科学抽象的神学专制。靠了亚·柯伊莱,阿·勒·迈耶尔,安·康贝斯,
马·克拉格特和盖伊·博儒昂的研究工作,14世纪学者们逐步展示了他们的奥秘。
但他们似乎只是败坏了理性主义的声誉,后来,还是走进了死胡同。
反唯智主义
他们加入了目前在思想上占统治地位的反唯智主义。埃克哈特长老的神秘主义
对中世纪末期大部分思想家有着明显的吸引力。1449年,中世纪最后一篇重要的经
院哲学总论的作者,库萨的尼古拉,起而捍卫埃克哈特,抨击了亚里士多德主义,
为博学的无知辩解。“智者们告诫我们,最大危险来自思想家对奥秘的传达,这些
思想家受根深蒂固的习性的权威所奴役,因为长时期循规蹈矩产生的影响,使大多
数人宁可舍弃生命也不放弃习惯;犹太人、萨拉逊人受迫害和其他不思改悔的异教
徒受难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他们把由于日积月累而成为他们习惯的见解当作法规
看待,并看得比他们的生命还宝贵。今天亚里士多德学派压倒了一切,把矛盾的冲
突看作谬误邪说,只不过因为对这一原理的接受能够通向神秘主义神学。在那个学
派里成长起来的人觉得,这种做法完全没有意义,并同他们的学说原理相对立。因
此,他们断然拒绝了这种做法。如果他们自己摆脱了亚里士多德并进而向高峰攀进
,那将是个真正的奇迹,真正的宗教皈依……”库萨的尼古拉在捍卫埃克哈特长老
的学说以后,用以下一段话作为结束:“我给你寄上这些说明,供你阅读,并且只
要你认为有必要,还可以传给别人阅读,以便这一奇妙的种子由于你内心的热情而
萌芽生长,并让我们自己提高到观照上帝的真理的高度。因为我已听说,依靠你热
情的努力,这一在全意大利热心人士中间传播的种子,将会结出丰硕的成果。可以
毫无疑问地说,这种抽象推论将会战胜全体哲学家所有那些钻牛角尖的恶习,尽管
放弃传统的习惯很难。千万别忘了,让我经常从你不断的进步中获得教益。因为只
有通过你的进步,我才能在上帝允许的范围内,靠一种神圣的养料,愉快地聚集起
新的力量;这方面我依赖的是博学的无知,并不断努力以享受那种目前我仅仅超过
遥远的图景而望到的生活,但我日日都在下功夫接近它。但愿我们衷心向往与永远
赞美的上帝,在我们从这个尘世获得解脱的时候,让我们最终达到它。阿门。”
14世纪中叶,理查德·菲兹劳尔夫就已经把他自己背离哲学而向信仰主义神学
的皈依,作为一个事例提了出来,并在向基督作祈祷时进行了描述。他向基督祷告
说:“真理的化身呵!在我把你当作导师之前,我懵懂无知地听着哲学家们的喧嚣
,听着他们反对你的废话,那里有狡狯的犹太人,大胆狂妄的希腊人,崇拜物质的
萨拉逊人,和无知的亚美尼亚人……”他在自己的《总论》里有意识地把经院哲学
的论据搁置一边,只用圣经的经文。
从此以后,正如我们在库萨的尼古拉那里看到的那样,亚里士多德成了主要敌
人。菲兹劳尔夫同样写道:“从前我的思想沉湎于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和论证中,它
们只是对极度虚浮的人才显得有深刻意义……”巴黎的一名修道院院长彼埃尔·戴
利采取的也是同样的态度:“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或学说里,没有或者只有少量显
而易见的论证的理由……归结起来我们可以说,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或学说与其说是
一种科学,不如说是一种意见。因此那些顽固地坚持亚里士多德的权威的人,理应
受到严厉谴责。”
约翰·热尔森也这样认为,他是14世纪与15世纪之交巴黎大学另一名著名的校
长,《仿基督论》一书据信是他写的,书中说:“有些人费尽心力,绞尽脑汁,想
弄懂科学。我已经发现,智者说,这也是精神的空虚、徒劳与窘迫。如果这个世界
本身将要消逝,认识这个世界的事物对你们又有什么用处?在世界末日的审判中,
不会有人问你们知道些什么,相反,要问你们做了些什么。而在你们匆忙赶去的地
狱,不会再有任何一门科学。省了你们这番徒劳的辛苦吧!”
就这样,经院哲学为神圣的无知的回归让开了道路,理性的科学为了充满感情
的虔信而隐退了,这种虔信反映在热尔森和戴利虔诚的布道词和神学小册子里。这
样知识分子就接近某一种人文主义的唯灵论。人文主义唯灵论的近代献身者(devo
tiomoderna),熟知它的魅力的,举例来说,就有伊拉斯谟。
大学的民族化:大学新的地理分布
在14和15世纪这两个世纪的进程里,大学也丧失了它的国际性特点。这里的主
要原因是许多新大学的建立,它们越来越注重从本民族招生,甚至从本地区招生。
从13世纪开始,在伊比利亚半岛,由于西班牙重新从伊斯兰教徒的占领下收复
而带来的进步,由于伊比利亚王朝统治的巩固,出现了教学机构。它们之中虽然有
些是从以前就存在的学校发展而来的,但它们不再是自发的和像波伦亚、巴黎、牛
津各大学那样逐步形成的。它们大多是在封建王侯和教皇的参与之下创建的真正公
共性质的学校。
在巴伦西亚建立一所大学的计划失败以后,在1220至1230年间,由于莱昂的阿
尔封索九世的努力,出现了萨拉曼卡大学。它的存在,通过1254年阿尔封索十世的
诏令——阿尔封索十世号称“贤明者”,他自己也是著名的学者——和1255年教皇
亚历山大四世的允准教谕,最终得到了认可。接着先后成立了里斯本和科英布拉大
学(1290年),莱里达大学(1300年),佩尔尼昂大学(1350年),韦斯卡大学(
1354年),巴塞罗那大学(1450年),萨拉戈萨大学(1470年),帕尔马·德·马
略卡大学(1483年),西奎恩礼大学(1489年),阿尔卡拉大学(1499年)和巴伦
西亚大学(1500年)。从14世纪起,这一创办大学的浪潮遍及中欧、东欧和北欧。
1347年,根据皇帝查理四世的意旨,布拉格大学作为第一所罗马帝国的大学,由教
皇克莱门六世建立。查理四世想借此首先来促进他的波希米亚王国的发展。随后出
现的大学还有:1365年由鲁道尔夫四世和乌尔班五世创立,1383年由阿尔贝特三世
重建的维也纳大学;爱尔福特大学,虽然它由两位教皇克莱门七世和乌尔班六世先
后在1379年和1384年发表教谕宣布成立,它的真正问世是在1392年;海德堡大学(
1385年);科隆大学(1388年);1409年由于布拉格大学的危机而成立的莱比锡大
学;罗斯托克大学(1419年);特里尔大学,它在1454年就宣布成立,但真正存在
是从1473年开始的;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1456年);布莱斯高的弗赖堡大学(14
55-1456年);巴塞尔大学(1459年);因戈尔施塔特大学,它虽在1459年就获得
教皇庇护二世教谕的批准,但从1472年起才开始正常运作;此外还有美因茨大学(1
476年)和蒂宾根大学(1476-1477年)。在同一时期,于1425年创办的卢汉大学
吸引了勃艮第地区的学生。1364年由卡西米尔大帝建立的克拉科夫大学,1397至140
0年间,在符拉第斯拉夫二世雅吉罗在教皇博尼法佐九世的支持下重新修建。在佩
奇,1367年起就开始讲授教会法;于1389年建立的布达佩斯大学在1410年有过一段
短时间的繁荣,1465至1467年间成立了普雷斯堡大学。瑞典于1477年成立第一所大
学——乌普萨拉大学,丹麦是在1478年建立第一所大学——哥本哈根大学。当牛津
大学和剑桥大学统治着英国的学界时,英格兰的国王们相继建立三所大学:圣安德
鲁大学(1413年),格拉斯哥大学(1450-1451年)和阿伯丁大学(1494年)。
在意大利,往往是因为教师和大学生脱离波伦亚大学和其他大学,一时在摩德
纳、雷齐奥-艾米利亚、维琴察、阿雷佐、韦尔切利、锡耶纳和特雷维索部出现了
大学。由腓特烈二世作为反教皇的工具而建立起来的那不勒斯大学,只繁荣于腓特
烈二世统治时。其他各所大学,只有当获得意大利各王公的支持时才有重要性,他
们想把大学当作自己公国的装饰品。这些大学中最重要的是1222年建立的帕多瓦大
学,它从1404年起成了威尼斯共和国的大学。早在1244年,英诺森四世就在教皇宫
廷建立了一所大学,14世纪和15世纪的教皇们试图使它富有生气,一如他们要巩固
他们在教皇国的统治权一样。锡耶纳从1246年起原有一所大学,由于1357年皇帝查
理四世的诏令,和1408年教皇格雷高里十二世赐予的特权,它重新进行修建。在124
8年徒有其名地建立的皮亚琴察大学,1398年乔万尼-伽里·维斯康提予以复兴,使
其名实俱全,成为米兰共和国的知识中心。对建立于1361年的帕维亚大学,也在14
12年得到维斯康提这方面的推动。在1349至1472年之间,佛罗伦萨大学作为最早的
人文主义中心,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在这一时期,洛伦佐大公更喜欢把1343年
诞生的比萨大学作为佛罗伦萨共和国的大学所在地。1430年埃斯特家族使1391年在
费拉拉建立的一个大学获得了新生。从1405年起,皮蒙公国拥有一所命途多变的大
学——都灵大学。阿拉贡与西西里的国王,豪华者阿尔封索,也于1444年,在教皇
尤金四世的支持下,在卡塔尼亚建立了一所大学。
最后让我们看一下法国大学地区分布。除了在12世纪就已成为重要学校中心的
巴黎、蒙彼利埃和奥尔良的大学之外,除了其历史至今尚不清楚的昂热大学之外,
前文已谈到,还在1229年为着同阿尔比教派的异端邪说作斗争而成立了图卢兹大学
。其他地区,大部分由于与军事有关的原因,只出现一些短期存在的或不知名的大
学。博尼法佐八世在1303年就已建立的阿维尼翁大学,只在教皇住在该地期间,有
过一段相应的繁荣期。1332年成立的卡欧尔大学只在一个短时期开过课。由王位继
承人昂贝尔二世建立的格勒诺布尔大学在1339年以后只是勉强维持着;皇帝建立的
奥朗日大学在1365至1475年间谈不上有更大成就。从1407年起,普罗旺斯的路易二
世——照蒙彼利埃各民族的用语——把勃艮第人、普罗旺斯人和加泰隆人吸引到了
艾克斯。由勃艮第公爵“善心人”腓力在教皇马丁五世的支持下成立的多尔大学,
在1481年关了门。王位继承人即以后的路易十一在瓦朗斯创办了一所大学,从1452
年起授课,课程限于法学。路易十一作为国王,还在1464年,在他的家乡布尔日建
立了一所大学,与此同时布列塔尼公爵又于1460年在南特创办了一所大学,该大学
在1489年由查理八世重新使其恢复生机。
法国在由英国人和查理七世分治时,出现了三所大学,它们以后将相当繁荣。
英国人方面是卡昂大学(1432年)和波尔多大学(1441年),法国人方面是普瓦捷
大学(1431年)。除了蒙彼利埃大学是医学专业知名的学府外,巴黎大学继续是法
国各地或法国影响范围内国家的重要知识中心。
然而,大学数量的增加,如果不是废除了,也是削弱了那些最重要大学在国际
范围内的招生,无论如何它是破坏了到那时为止一直很重要的大学多民族体系,这
个多民族体系常常是大学结构中的主要特点。普厄尔·基勃勒曾对14和15世纪大学
中多民族现象的消失作了研究。
大学成员和政治
这一过程发生在一个总体发展中。在这个总体发展里,中世纪末期的重要大学
成为政治力量,在社会各阶层的斗争中发挥了积极的、有时是突出的作用,并成了
大学内部组织起来的民族之间剧烈冲突的舞台。这些民族从此以后为民族情绪所左
右,最终适应国家新的民族结构。下面我们就奥卡姆和帕多瓦的马尔希留的阿威罗
伊主义政治学说,布拉格大学的危机,以及巴黎大学的政治作用简短讨论一下这一
发展。
乔治·德拉伽德在他著名的系列研究《中世纪末期世俗精神的诞生》中,恰好
就威廉·奥卡姆与帕多瓦的马尔希留的论点和政治活动作了深入的研究。尽管两人
之间存在着差别,奥卡姆和马尔希留仍然一起在14世纪上半叶,同巴伐利亚的路德
维希皇帝一道,为反对教皇制度及其对世俗权力的要求进行了共同的斗争。
从他们作为论战者和政论家的活动中,产生了帕多瓦的马尔希留的主要著作《
和平的维护者》(Defensor Pacis)。除了意大利的地方精神,影响他的其他传统
也很容易辨认出来。首先是基卜林党人的传统,这一传统以教会和世俗权力分离的
原则,亦即皇帝对世俗权力的要求,反对教皇谋取世俗的统治权。在哲学上它涉及
阿威罗伊主义的传统,这个传统对亚里士多德作出了完全不同于托马斯主义的解释
,并在社会哲学方面导向经验论,这种经验论被不确切地称为自然主义,因为它致
力于把政治从道德中解放出来,把个人意志置于极客观的现实之上,把社会秩序归
结为机械上的平衡,用契约来代替自然。此外还有法学家们和克朗·杜博瓦-诺伽
累的影响,后者在13世纪和14世纪之交,就在“美男子”腓力四世的周围,为正在
形成之中的君主制度辩护,而同教皇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斗争。
这部著作同样也是一份替君临一切的国家申辩的辩护词,它坚持一种建立在法
律与道德相分离基础上的国家的自主。关于社会生活的实证论观点导致已创建的制
度的神圣权利:“即使您的主人不信神或荒淫纵欲,如果您反对这一世俗统治,那
您自己就堕入了永恒的地狱……”全能的国家要求社会生活中的全部权力,要大张
旗鼓地宣布国家的统一。国家拥有立法权、执法权和审判权。它是君临一切的:在
一定的版图范围内任何臣民都不得反抗王侯的统治。最后,世俗的国家并不满足于
把教会驱逐到精神领域,它自己要求承担精神上的使命,要求掌管这个领域的权利
。它最终废除了宗教的与世俗的之间的所有真正的差别:“这肯定不是人类的立法
者的事务……,去创造和规定宗教信条,因为这些东西是上帝自己的命令与恩准,
不是别的什么东西。然而了解一切允许的和不允许的,由人——不管他们是世俗教
徒或出家修士,神职人员或世俗百姓——在宗教和世俗事务方面已经完成或忽略不
做的事,这是立法者和执法者的事了。不过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不涉及到严格的宗
教问题……”以下语句,人们会以为是路德写下的:“所有不属于内心的恩赐生活
的一切,所有教会生活的一切,都属于现世和归国家所有。所有执行现世的道德法
规的一切,都不再属于教会而属于国家。”
这是一个爆炸性的理论,它将开辟自己的道路,并将在根本不同的思想家,如
在马基雅维里和路德,霍布斯和卢梭,黑格尔和奥古斯特·孔德,列宁和查理·毛
勒等人中重新出现。
但奥卡姆,尤其是帕多瓦的马尔希留,最终未曾进一步考虑,如果不是把整个
全人类,至少也要把整个基督教社会在一个世俗帝国中联合成一体的问题,从而他
们同基卜林党人的传统划清了壁垒。
在所有方面,尤其在这一点上,帕多瓦的马尔希留与但丁截然不同。对但丁来
说,皇帝反而应成为国家根本统一的重建者。经院哲学的政治学尝试把已变为一个
基督教国家的亚里士多德式的国家扩张到全人类的范围。马尔希留的政治学则认识
到民族与国家的多样性。在《和平的维护者》里人们可以读到:“大家都在问自己
,如果所有在一个‘公民国家’里生活的人和所有分散在整个地球上的人只有一个
唯一的至高无上的统治者,这是否有益;或者相反,如果在彼此不同的,被地理、
语言和道德界线分隔的地区中每个集团都有一个合适的政府,这是否会更好。看来
大概会是如此,这第二种解决办法会得到贯彻,并且人们必然会在其中觉察到一种
天意的影响,这种天意要限制人类不确定的扩展。人们可以同样从中得出结论,大
自然通过引起战争与瘟疫以及在人类的脚下设置重重困难,来限制这种扩展。”
虽然奥卡姆和阿威罗伊的学说在政治学方面代表一种远远超出十四世纪条件的
极端观点,但它仍引起了明显的反响,因为它们符合理性思考转向政治发展的研究
这一个普遍的趋势。这一趋势接受国家统一的结局,同时又从基督教的分崩离析中
吸取教训,向分离表示屈从。它选择的是地方分治主义。
第一所民族大学:布拉格大学
这一趋势甚至接受了民族意识。在布拉格就是如此。布拉格大学是在纷乱之中
建立起来的。像所有大学那样,布拉格大学原是一所国际性大学,但很快就面临被
德意志的教师与学生占有的危险,他们的人数激增,在教会大分裂期间,他们成群
结队离开巴黎,人数增加得越来越快。对他们的特性和勤奋看得越来越清楚的捷克
人,同他们处在对立地位。种族的磨擦伴随着社团组织的磨擦:问题涉及德意志人
统治的“各民族”是否也拥有凌驾捷克“民族”的优胜权?教席与大学官员的职位
怎样在不同的阶层之间进行分配?这种矛盾冲突完全建立在社会对抗的基础上:捷
克人从下层阶级,即自耕农和手工业者那里获得支持,而生活在该地区的德意志人
,主要代表城市里的富裕市民以及大部分贵族与教士。
杰出的优秀人物扬·胡斯,同他的朋友们一起,创立了一种哲学与神学学说,
这一学说在许多方面要归功于牛津与威克里夫。他还把大学同布拉格人以及波希米
亚民族联结在一起,用他的演讲艺术与热情鼓动他的听众,也给软弱的波希米亚国
王文采尔四世造成有效的压力,结果引发了冲突。这场冲突以1409年通过的有利于
捷克人的“库特纳·霍拉”国王诏令得到裁定。“各民族”的比例关系朝着有利于
捷克人的方向转变,从此以后大学所有的成员必须宣誓效忠于波希米亚国王。德意
志人离开布拉格大学,并在莱比锡建立一所独立的大学。这是中世纪历史的转折点
,民族的大学诞生了,知识界适应了政治的模式。
巴黎大学与民族君主制度融为一体的道路,则布满障碍。
巴黎大学:大学政治的光辉与污点
在大量英格兰人因百年战争而退学和大量德意志人在教会大分裂时离开以后,
巴黎大学已经在其结构中趋向于成为一所法国人的学校。至迟从“美男子”腓力四
世统治期间开始,巴黎大学就在政治上发挥了第一流的作用。查理五世称它为“国
王的大公主”。它正式出席法兰西教会的全国神职人员大会和各等级联合会议。由
于,在“铅锤党人”起义期间在艾金纳·马塞尔、巴黎人和宫廷间发生了争论,巴
黎大学应邀做过居间调停工作。它还是特鲁瓦条约的共同签署者。
巴黎大学享有不同寻常的崇高声誉,这不只是它的学生和教学人员给它带来的
,同时还因为所有在整个法国与外国担任要职的教师,继续同它保持着紧密联系。
此外,巴黎大学也和教廷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当阿维尼翁的教皇们——他们全
都是法国人——强有力地支持它的时候,情况更是如此。他们通过越来越可观的恩
惠约束着巴黎大学。从现在起,巴黎大学每年都给阿维尼翁送去“花名卷”(rotu
lus nominando-rum),一个满载教师姓名的书卷,大学以此带着获得教会领地的
期望为教师们恳请教皇赐给物品或恩宠。巴黎大学不仅是法兰西国王的大公主,也
是教会的第一所学校,并在神学事务中扮演国际仲裁人的角色。
教派分裂打破了这一平衡。巴黎大学最初支持阿维尼翁的教皇,但后来就对教
廷越来越多的干扰感到厌烦,也操心起教会的重新统一来。为此它敦促法兰西国王
暂时不再支持阿维尼翁教廷,并不知疲倦地要求召集一次宗教会议,以便通过让对
抗的教皇逊位来结束教派分裂。同时,巴黎大学又充当先驱,主张宗教会议对教皇
具有制约权,和民族教会相对独立于罗马教廷的高卢主义。前一个主张在基督教界
为巴黎大学带来了很高声望。但后一个主张迎合了一种摆脱教皇制度的努力,仅仅
有助于君主制度的一种日益增长的影响。
它的成功最终看来十拿九稳。巴黎大学充当领导角色的康斯坦茨宗教会议,似
乎庄严地确证了它的胜利。但有几位大学成员在那里的举止令人惊奇。正如伊·弗
·雅各布指出的,英格兰的大学成员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租借领地的问题上站在
教皇党一边。当时他们所考虑的,肯定是从这方面看来更好地体现代表的自家利益
。
但是巴塞尔宗教会议(顺便提一下,英格兰人在这次会议上只扮演了一个无足
轻重的角色),却以巴黎大学的失败和教廷的胜利而告终。在这两次宗教会议期间
,发生了一起严重的、这次是全法国性的危机,大大地动摇了巴黎大学的地位。
查理六世统治的混乱,在巴黎发生的卡博什党人的暴动以及接下去英国人和法
国人的领土分割中达到顶点。巴黎变成了英国国王的首都。无疑巴黎大学没有立即
和完全倒向勃艮第人一边。勃艮第公爵从传统上同巴黎大学相敌对的托钵僧团那里
获得了支持。大学强烈谴责了为谋杀奥尔良公爵作辩护的让·珀蒂,并追究他的刑
事责任。在英国人占领期间,许多教师离开了巴黎,追随在王位继承人、查理六世
的王太子的左右,在布尔日形成了法兰西王国的影子内阁,并挤满了在普瓦捷新创
办的大学。
但留在巴黎的人员,起初勃艮第化,继而又向英国人的意愿屈服。巴黎大学在
“英国人占领”期间最臭名昭著的插曲是它迫害贞德的暴行。通过把自己摆在同她
——不顾热尔森的反对——对立的地位上,就不只是帮了它外国主子的一个忙。它
还受到社会舆论的支配,这种社会舆论,就像《巴黎资产者》所流露的,对这位奥
尔良少女极端仇视。它也表现出,那批自以为是的知识分子面对一个普通少女伟大
光荣的天真与纯洁的无知,是多么无能,无法抛弃他们那学者的自傲。大家知道,
巴黎大学对贞德进行了审讯,并带着毫不掩饰的自得对英王亨利六世通报了它的判
决。
焚烧鲁昂女巫贞德的柴堆灰烬,给巴黎大学的声誉抹了黑。巴黎被收复以后,
查理七世和后继的路易十一,都不信任巴黎大学这个“叛徒”,尽管巴黎大学支持
他们的高卢主义政策,并决定拥戴国务诏书。
1437年国王查理七世撤消巴黎大学的税务特权,并迫使它为收复蒙特里奥而征
收的“资助”提供资金。1445年,巴黎大学的法律特权也被撤消,大学被置于议会
的管辖之下。国王查理七世支持1452年由教皇特使、迪斯都特维耶枢机主教执行的
新的改组行动。1470年路易十一强使教师和学生中的勃艮第人宣誓效忠。最后,14
99年巴黎大学失去了它的罢课权。它成了国王掌中之物。
在所有这些斗争中,教学内容又出现了什么变化呢?它为一个双重的发展所取
代,这一发展使得经院哲学与人文主义之间的关系变得较易理解,二者的互相对立
得到解释,并在这一理智的激烈论争中阐明从经院哲学向人文主义的过渡。
--
还记得多年前的那个黑衣男孩abbe嘛?如今我只是一个复活的亡灵僧侣。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1.100.60.1]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1.100.60.1]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9.31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