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jif (国王与小鸟),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第六章摘录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Dec 16 00:53:52 2004), 转信
钱穆第六章 阎潜邱毛西河
潜邱传略:阎若璩,字百诗,钱邱其自号也。先世太原人,五世祖始居淮安山阳。生明崇
祯九年,卒康熙四十三年,一六三六至一七零四年。少口吃,六岁入小学,读书千百过,
字字着意犹未熟,又多病,常谙记不出声。……常曰,读书不寻源头,虽得之殊可危。手
一书,至检数十书相证,侍侧者头目皆眩,而精神涌溢,眼烂如电。一意未析,反复穷思
,饥不食,寒不衣,热不扇,必得其解而后止。
当时称传潜邱考据逸事:略
昔人对潜邱之批评:(四库提要论潜邱札记)若璩学问淹通,而负气求胜,与人辩论,往
往杂以毒诟恶谑,与汪琬遂成仇爨,颇乖著书之体。
潜邱眼中之读书人:(潜邱之南雷黄氏哀辞)当吾发未燥时,即爱从海内读书者游;博而
能精,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仅仅得三人:曰钱牧斋,顾亭林处士,及先生梨洲而三
。钱与家有世谊,余不获面;顾初遇之太原,持论岳岳不少阿,久乃屈服我;至先生则仅
闻其
名。……盖至是而海内读书种子尽矣!
潜邱与亭林:略
潜邱与梨洲:(钱穆言)其于梨洲,自比聂双江之于阳明,于梨洲没后称弟子。然谓“先
生爱慕我,肯为我序所著书,许纳我门墙。”又曰,“下逮小子,有书一卷,古文疏证,
悉剪伪乱,远蒙嘉赏,赐序以弁,如此穷经,经神重见。”则潜邱之推服梨洲,自言之,
正推服其能推服我耳。
潜邱不脱学究气为陋儒:略
潜邱之晚节:(钱穆言)抑潜邱虽自负,而失意于鸿博,(康熙十八年,潜邱应鸿博荐与
试,报罢)乃暮齿心热,不忘荣宠。
按:(钱穆言)大抵明末诸遗老,激于世变,力斥心性空谈,认为祸殃,然其制行立节,
实仍是宋明理学家矩矱,潜邱与亭林身世相接,而意气精神竟全不同,殆已不复知亭林梨
洲一辈人为学真血脉所在,此种变迁,洵可叹也。
潜邱与毛西河:潜邱考据最著者,为尚书古文疏证,而同时有毛西河,亦以考据名家,即
起而与潜邱持异议。杭大宗谓阎氏书多微文刺讥,时贤如王士祯魏禧乔莱朱彝尊何焯,表
表在艺林者,皆不能免,惟固陵毛氏为古文尚书著冤词,专以攻击疏证,气慑于其锋焰,
而不敢出声,喙虽长而才怯也。
西河传略:毛奇龄,萧山人,字大可,晚岁学者称西河先生。生明天启三年,卒清康熙五
十五年。一六二三——一七一六,年九十四。
西河轶事及其著书之道德
全谢山评毛西河:极见斥于全谢山,为萧山毛检讨别传,深讥其著书之不德。谢山述其先
人遗言,谓毛氏集中有造为典故以欺人者,(如谓大学中庸在唐时已与论孟并列于小经。
)有造为师承以示有本者,(如所引释文旧本,考之宋椠释文亦并无有,盖捏造也。)有
前人之误已经辨正而尚袭其误而不知者,(……)有信口臆说者,(如谓后唐曾立石经之
类。)有不考古而妄言者,(如熹平石经春秋并无左传,而以为有左传。)有前人之言本
有出而妄斥为无稽者,
(……)有因一言之误而诬其终身者,(如胡文定公曾称秦桧,而遂谓其父子俱附和议,
则籍溪致堂五峰之大节俱遭含沙之射矣。)有贸然引证而不知非者,(如引周公朝会讃书
百篇,以为书百篇之证,周公及见冏命甫刑耶?)有改古书以就己者,(……)因葺为萧
山毛氏纠谬十卷。
姚蕙田评毛西河:略
西河之内行:谢山谓其前亡命时,其妇囚于杭者三年,其子庾死,及西河贵,无以慰籍其
妇,而时与歌童辈为长夜乐,其妇恨之如仇,及归,不敢家居,侨寓杭之湖上。浙中学使
者张希良,故西河门下也,行部过萧山,其妇逆之西陵渡口,发其夫平生之丑,詈之至不
可道。全浙诗话谓西河有妾曼殊,夫人性妒悍,辄詈于人前。西河尝僦居矮屋三间,左列
图史,右住夫人,中会客,诗文手不停笔,质问之士,随问随答,井井无误,夫人在室中
詈骂,西河复还诟,殆于五官并用。
西河才奇行卑:西河才固奇而行则卑,以视往者顾黄王颜一辈,诚令人有风景全非之感也
。西河潜邱两人对理学之态度
西河辨道学:……六经……不称道学。惟道家者流,自鬻子老子而下,凡书七十八部合五
百二十五卷,虽传布在世,而官不立学,只以其学私相授受以阴行其教,谓之道学。是以
道书有道学传,专载道学人分居道观,名为道士,……而琅书经曰,士者何?理也。自心
顺理,惟道之从,是名道学,又谓之理学。逮至北宋,陈抟以华山道士与种放李溉辈张大
其学,竟搜道书无极尊经及张角九宫倡太极河洛诸教作道学纲宗,而周敦颐邵雍程灏兄弟
师之,遂篡道教总传于宋史中,使道学变作宋学。凡南宋诸儒,皆以得附希夷道学为幸。
如朱氏寄陆子静书云:“熹衰病益深,幸叨祠禄,遂为希夷直下孙,良以自庆!”又答吕
子约书云:“熹再叨祠禄,遂为希夷法眷,冒忝之多,不胜惭惧!”是道学本道学家,两
汉始之,历代因之,至华山而张大之,而宋人则又死心塌地以依归之,其为非圣学,断断
如也。
西河辨易图:略
西河诋朱子:西河于朱子犹痛诋,为论语稽求篇,四书賸言,大学证文,圣门释非录,大
抵皆攻驳朱注,而其尤所张大自矜者,则为大学古本之辨。
西河辨大学:略
西河四书改错:四书无一不错;……然且日读四书,日读四书注,而就其注义以作八比,
又无一不错。人错,天类错,地类错,物类错,官师错,朝庙错,邑里错,宫室错,器用
错,衣服错,饮食错,井田错,学校错,郊社错,禘尝错,桑祭错,礼乐错,刑政错,典
制错,句读错,引书错,据书错,改经错,改注错,添补经文错,自造典籍错,小诂大诂
错,抄变词例错,贬抑圣门错,真所谓聚九州四海之铁铸不成此错矣。
西河四书改错之用意:他日皇上南巡,当躬进此书以匄圣听,否则藏于家;以俟门生儿子
之入献焉。
按:(钱穆言)然则西河潜邱,其博辨纵横傲睨自喜之概,读其书者,固见其呵斥先儒,
讥弹前贤,上下千古,若无足置胸怀间,意气甚盛,而其晚节之希宠恋奖,俯首下心于朝
廷圣天子之前,亦复何其衰飒可悯怜之相似耶!
潜邱对理学之态度:潜邱之意,仅欲以汉儒之博物考古,与宋儒之理明义精者相阐证,对
宋儒义理,未敢异同,较之昆山经学即理学之语,固远为谦抑也。又:(潜邱言)近代文
士,务博而不明理,好胜而不平心,未有过乎杨用修者也。杨用修生平,不喜朱子,遂并
濂溪明道伊川横渠康节诸大儒,一一排诋,甚至以孟子为无稽,朱子为不识字。以不喜宋
儒,遂并宋人之文章议论为繁冗为不公不明,宋人之功业品行为不及前代。遂并宋帝王之
统系为偏安,为似晋。尚可谓读书识字者耶?噫,亦可哀矣!
清儒反朱与明代文人之关系:(全谢山言)其初年所蹈袭,本不过空同沧溟之余,谓唐以
后书不必读,而二李不谈经,西河则谈经,于是并汉以后人俱不得免。而其所最切齿者为
宋人,宋人之中所最切齿者为朱子,其实朱子亦未尝无可议,而西河则狂号怒骂,惟恐不
竭其力,如市井无赖之叫嚣者。(钱穆言)谓西河承明代文士摹古之习而排宋,恐亦未是
。夫潜邱以尊朱而斥阳明,西河以尊王而斥晦庵,此隐然犹是述朱述王之见为之门户也。
其时汉时考据,虽已确立,然尚未与宋学显然划界。清初反向古学之风,与明七子之提倡
古文,固不能谓绝无间接之关系,然西河潜邱,同事考据,同治古经,而一排宋,一尊朱
,则不得谓西河独是明代文士摹古轻朱之习气为之。
西河讲理学来历:略
毛西河与邵念鲁:略
西河集之显晦:略
按:(钱穆言)今平心而论,西河制行,固未修饬,而其论学,伸王抑朱,于姚江蕺山浙
东一脉,不得谓全无地位。惟阳明良知,首重立诚,西河未透此关,即已根本不足称道,
虽才气足以跨驾一时,尚不如考证所得,确有成绩,可不以人见废耳。故潜邱随逐,西河
伸王,亦是赶趁,均之非躬行实践,从自身自心打熬透悟,与同时黄顾诸君子异矣。两无
足取,可勿斤斤谓之置辩也。
潜邱西河辨古文尚书真伪
阎毛两家之治学精神(原文有误,今改):今言潜邱西河学术精神,实在考据而不在义理
。阎以前疑古文尚书诸家:西汉古文尚书较今文多十六篇,魏晋以来,绝无师说,左氏所
引,杜预皆注曰逸书。东晋初,其书始出,乃增多二十五篇,初犹与今文并立,自陆德明
据以作释文,孔颖达据以作正义,遂与伏生二十九篇混合为一。唐以来绝无知其伪者,宋
吴棫始有异议,朱子亦稍稍疑之,吴澄诸人相继抉摘,其伪益彰,然亦未能条分缕析以抉
其罅漏。明梅鷟始参考诸书,证其剽敠,而见闻较狭,搜採未周。至潜邱乃引经据故,一
一陈其矛盾之故,而古文之伪始大白。所列论证一百二十八条,…….。
阎辨古文尚书诸要点:略
提要评疏证体裁未善:略
关于今本疏证阙文之研究:其书先成四卷,黄梨洲为之序,后四卷又次第续成,而今第三
卷全卷凡十六条并缺,前九条存其目,后七条并目无之;又第二卷缺第二十八二十九三十
,三条皆有目;卷七缺一百二、一百八九十,四条;卷八缺一百二十二至二十七,并皆无
目。
若传写佚之不应目文并失:略
潜邱生前疏证不应有佚:略
潜邱身后疏证稿亦不应有佚:略
以疏证阙文证其书乃潜邱未定稿本:略
附辨梨洲授书随笔:略
毛西河之古文尚书冤词:略
西河考证学得自潜邱:略
西河初见疏证时之态度:潜邱初成疏证寄西河时,西河贻书只争书中朱陆之辨,而不及古
文真伪,是其时于壁经源流,尚未细考,迨李刚主以尚书非伪之说进而冤词始作。
西河著冤词之动机:略
两家辨古文尚书之另一公案:略
冤词中或曰乃阎说之证:略
今本疏证有阎氏见冤词后改定处:略
两家著书之不德检举实例:略
此一节乃西河著冤词前所见疏证原文:略
此亦然:略
此一节乃西河据其所见疏证而加驳难:略
此据读书人一词证前引冤词一节定指阎百诗:略
此一节乃今本疏证转驳毛氏冤词之语:略
阎氏见毛书后自改疏证旧说之铁证:略
考据家之不德:自宋明以来理学家所谓心性义理,容多忽略,类此之事,数见不少,学者
之不德,其事影响于学术,即逮近世,时贤蹈其病者,亦复时有;故特发之于阎毛两氏之
为汉学开山者,非敢以薄前贤,乃所以勉今贤也。
姚立方:略
姚氏著述:略
姚与颜李:略
冯公山淮南洪保辨:略
程緜莊:略
胡东樵:略
顾景范:略
顾景范与徐狷石:略
按:(钱穆言)故自狷石一转而为宛溪(顾景范),自宛溪再转而为“月+出”明子鸿(
黄仪),
自“月+出”明子鸿又转为潜邱西河,出处之间,逐步推移,如走峻坂,陵夷及于平地而
止,当身者不自知,而地维既绝,天轴亦折,无论潜邱以读书人自负,西河以读书人相轻
,要之同为读书人,别成一种风气。学者心术之变,而学术人才全非故昔,亦余所谓可悲
而可畏之一例也,故以并著于篇云。
--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
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
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
士之所以不至也。
—— 读《孟尝君传》 [北宋] 王安石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21.212.24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1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