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jif (瑕不掩瑜),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国史新论--中国文化传统之演进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Apr 24 16:26:30 2007), 转信



我们先问一句,什么叫文化?这两个字,本来很难下一个清楚的定义。普通我们说文化,
是指人类的生活,人类各方面各种样的生活总括汇合起来,就叫它做文化。但此所谓各方
面各种样的生活,并不专指一时性的平铺面而言,必将长时间的绵延性加进去。譬如一人
的生活,加进长时间的绵延,那就是生命。一国家一民族各方面各种样的生活,加进绵延
不断的时间演进,历史演进。便成所谓文化。因此文化也就是此国家民族的生命。如果一
个国家民族没有了文化,那就等于没有了生命。因此凡所谓文化,必定有一段时间上的绵
延精神。换言之,凡文化,必有它的传统的历史意义。故我们说文化,并不是平面的,而
是立体的。在这平面的、大的空间,各方面各种样的生活,再经历过时间的绵延性,那就
是民族整个的生命,也就是那个民族的文化。所以讲到文化,我们总应该根据历史来讲。

什么是中国文化?要解答这问题,不单要用哲学的眼光,而且更要用历史的眼光。中国文
化,更是长时期传统一线而下的,已经有了五千年的历史演进。这就是说,我们国家民族
的生命已经绵延了五千年。但是这五千年生命的意义在哪里,价值在哪里呢?这好像说,
一个人活了五十岁,他这五十年的生命意义何在?价值何在?要答复这问题,自该回看他
过去五十年中做了些什么事,他对于社会、国家、人类曾有些什么贡献,他将来还有没有
前途。我们同样用这种方法来看中国民族,这五千年来它究竟做了些什么,它在向哪一条
路跑。如我们日常起居生活,都有他的目的和意义,如是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天天老是
这样操作着,他定有一个计划。如果他的计划感到满足完成了,那他又将生出另外一个想
像。中国近百年来所遭遇的环境,受人压迫,任人蹂躏,可谓痛苦已极。假如有一时候,
中国人又处在独立自由,国势兴隆,幸福康乐的环境下,再让他舒服痛快地过日子,那么
这时候,它又将怎样地打算呢?他会又想做些什么呢?要解答这问题,我们就要看中国文
化本来是在向哪一条路走。这就说到了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内在的性格。中国人现在不自由
,不平等,国势衰弱,遭人压迫,事事都跟着人家后面跑,那是暂时事,难道中国人五千
年来都在跟着人家脚后跟的吗?就算是如此,难道它心中就真的没有一条路线一个向往吗
?一个人在他的生命中,定有他自己所抱的希望与目的。如果没有了,那么他的生命就毫
无意义与价值了。国家民族也如此。我们中国既经了五千年历史,他到底在向着哪一条路
跑的呢?这是我们要明了的第一点。第二点,它究竟跑了多少路?曾跑到了它的目的没有
?还是半途停止了?这就如我们常说的中国文化衰老了吗?已经死了吗?我现在就想用历
史观点来讲明这一些问题。

中国文化传统,是有它的希望和目的的。我们现在只要看它在哪条路上跑,到底跑了多少
远,是继续在进步呢?还是停住不再向前了?还是转了方向,拐了弯?我们讲中国文化传
统演进,就该注重在这些问题上。因此我此刻所讲,虽是已往的历史,但可以使我们了解
中国现在的地位,和它将来的前途。

再换一方面说,我们如果要写一本中国文化史,究竟应该分几期来写呢?历史本不能分期
,好像一条水流不能切断,也像人的生命般不能分割。但我们往往说,某人的一生,可以
分成几个时期。像说某人第一时期是幼年在家期,第二是青年求学期,第三或是从事革命
期,第四第五是什么时期等。我们若将他这样地分成几个时期了,我们自可知道他曾希望
做些什么,又完成了些什么。我也想将中国文化史分成几期,来看它循着哪一条路走。但
分期实在很难,我们先得要看准它所走的路线,才能决定怎样去分程。我个人想,把中国
文化从有史起到现在止,分为三期。秦以前为第一期,秦以后到唐为第二期,唐以下到晚
清为第三期,现在则是第四期开始。这样分法,我想诸位无论是学历史的,或不是的,都
会感到,这是很自然的一种普通一般的分法。我们普通谈中国史,大都说秦以前的学术思
想最发达,最好,秦以后就衰落不兴了。又有些人说,汉、唐时代的政治和社会都很富强
隆盛,有成绩,唐以下宋、元、明、清各代就都不成了。由这里,可见普通一般人,大都
也将中国史分成这几段。



说到中国文化,如果我们想把世界上任何民族的另一种文化来作比,尽不妨是很粗浅,很
简单,但相互比较之后,便更容易明白彼此之真相。我想最好是把欧洲文化来作比。因为
如巴比伦、埃及等,现在都己消失,他们的生活,似乎没有什么力量,因此也没有绵延着
很长的历史,只在某一时间之内曾飞煌腾达过,但不久即消失,犹如昙花一现,不能久远
。若论能长时间奋斗前进的,从目前说,只有两个文化,一是中国,一是欧洲。我们若把
此双方互作比较,便可见许多不同的地方。

欧洲历史,从希腊开始,接着是罗马,接着北方蛮族入浸,辗转变更,直到今天。他们好
像在唱一台戏,戏本是一本到底的,而在台上主演的角色,却不断在更换,不是从头到尾
由一个戏班来扮演。而中国呢?直从远古以来,尧、舜、禹、汤、文、武、周、孔,连台
演唱的都是中国人,秦、汉、隋、唐各代也都是中国人,宋、元、明、清各代,上台演唱
的还是中国人,现在仍然是中国人。这一层便显然双方不同了。再说一个譬喻,中国文化
和欧洲文化的比较,好像两种赛跑。中国是一个人在作长时间长跟离的跑。欧洲则像是一
种接力跑,一面旗从某一人手里依次传递到另一人,如是不断替换。那面旗,在先由希腊
人传递给罗马,再由罗马人传给北方蛮族,现在是在拉丁条顿民族手里。而有人却说,说
不定那面旗又会由斯拉夫民族接去的。而且他们这面旗,也并不是自己原有的,乃是由埃
及人手里接来的。

所以中国文化和欧洲文化相比,有两点不同。第一,就时间绵延上讲,中国是由一个人自
始至终老在作长距离的跑,而欧洲是由多人接力跑。第二,就空间来说,欧洲文化,起自
希腊、雅典,由这个文化中心,向四周发散。后来希腊衰微,罗马代兴,文化中心便由希
腊搬到罗马,由罗马再向四周发散。因此他们在历史演进中的文化中心,也从一个地方另
搬到别一个地方,依次地搬。到近代列强并立,文化中心也就分散在巴黎、伦敦、柏林等
地方,再由这几个中心各自向四周发散。所以西方文化,常有由一个中心向各方发散的形
态。而且这些文化中心,又常是由这一处传到那一处。这种情形,连带会发生一种现象,
就是常有文化中断的现象,在这里告了一个段落,然后在别处再来重演。中国文化则很难
说是由这一处传到那一处,我们很难说中国文化是由山东传到河南,再由河南传到陕西,
由陕西传到江西,由江西传到江苏,如是这般地传递。中国文化一摆开就在一个大地面上
,那就是所谓中国,亦即是所谓中国的体了。关于这一点,在古代历史上,似乎已难加详
说。但到了春秋时代,中国文化已经很明显地平摆在中国的大地面上了。有体便有用。试
看当时齐、晋、秦、楚各国散居四方,而一般文化水准都很高,而且可说是大体上一色的
。这就可见中国文化水准在那时早已在一个大地面上平铺放着了。我们不能说汉都长安,
汉代文化就以长安为中心,再向四面发散。当时的长安,不过是汉代中央政府所在地,人
物比较集中,却不是说文化就以那里为中心,而再向四周发散。所以中国文化乃是整个的
,它一发生就满布大地,充实四围。而欧洲文化则系由一个中心传到另一个中心,像希腊
传到罗马,再传到东罗马。因此西方文化可以有几个中心变换存在,而中国文化则极难说
它有一个中心,我们很难说某一地点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因此西方文化可说它有地域性,
而中国文化则决没有地域性存在。许多地方,在历史中,根本没有做过政治中心,但始终
在文化大体之内,有其相等极高的地位。这种比较,是从双方外面看,很简单很粗浅地相
比较,而约略作为如此说。为什么我们要把西方文化来和中国文化如此相比呢?因为这一
比,就可以看清楚我们自己的文化发展,到底是什么一个样子。



我现在想由外面形态转进一步,来讲中国文化的意义究竟在哪里。上面说过,中国文化开
始就摆在一个大局面上,而经历绵延了很长时期。这里便已包蕴中国文化一种至高至深的
大意义。中国一部古经典《易经》说:“可大可久”,这是中国人脑子里对于一般生活的
理想,也就是中国文化价值之特征。以现在眼光看,中国是世界之一国,中国人是世界人
种中一种。我们用现代眼光去看秦以前中国古人的生活,有些人喜欢说中国古人闭关自守
,和外国人老死不相往来。这种论调,我们若真用历史眼光看,便知其不是。我们也很容
易知道中国几千年前的古人,对于几千年后中国近人这样的责备,他们是不肯接受的。在
古代的中国人,一般感觉上,他们对于中国这一块大地,并不认为是一个国,而认为它已
可称为天下,就已是整个世界了。中国人所谓天下,乃一大同的。封建诸侯,以及下面的
郡县,乃属分别的。

我们不要轻看当时那些封建的国,在它们都曾有很长的历史。像卫国,国上虽小,却是最
后才亡于秦国的,它已有九百年历史。现在世界各国,除中国外,哪一个国家传有九百年
历史呢?其余像齐、楚诸国,也都有八百年左右的历史。在现在人脑子里,一个国有八百
年历史,实已够长了。中国当时的四境,东南临大海,西隔高山,北接大漠,这些地方,
都不是中国农业文化所能到达。《中庸》上说:“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
所坠,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凡有血气,莫不尊亲。”这像是秦代统一前后人的话,在当
时,实在认为中国已是一个天下了。当时人认为整个中国版图以内的一切地方,就同是一
天下,就同在整个世界之内了。在这整个世界之内,文化已臻于大同。至于在中国版图以
外的地方,因为那时中国人的文化能力一时难及,只好暂摆一旁,慢慢再说。好像近代欧
洲人,对非洲、澳洲和南美洲等有些地方,岂不也因为他们一时力量有限,还未能充分到
达,便也暂搁一旁,慢慢再说吗?可见古代中国人心理,和近代西洋人心理,何尝不相似
,只是当时交通情形比现在差得稍远而已。

在那时,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大单位,那时只有中国人和中国。所谓中国,就是包括整个中
国人的文化区域。他们以为这就已经达到了世界和天下的境界,世界大同,天下太平,这
是中国古人理想中的一种人类社会。所谓“凡有血气,莫不尊亲”,这就是中国文化所希
望达到的理想了。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文化是人类主义即人文主义的,亦即世界主义的
。它并不只想求一国的发展,也不在想一步步地向外扩张它势力,像罗马,像现在一般压
迫主义、侵略主义者的西方帝国一般。惟其如此,所以使中国文化为可大。

以上只就中国文化观点笼统地来说,若要具体一点讲,可以举几个例。像孔子,他的祖先
,是商朝之后宋国的贵族,后来逃往鲁国。但孔子一生,就并不抱有狭义的民族观念,他
从没有想过灭周复商的念头。也不抱狭义的国家观,他并不曾对宋国或鲁国特别地忠心,
他更没有狭义的社会阶级观念,他只想行道于天下,得道于全人类,所以孔子实在是一个
人类主义者,世界主义者。又像墨子,我们不能详细知道他的国籍和出身,只知他一样是
没有狭义的国家观和阶级观的。至于庄子、老子,那就更没有所谓国家观、阶级观了。

我常说,在战国时,学者抱有狭义国家观念的,总共只有一个半,一个是楚国的贵族屈原
,当时很多人劝他,楚王既然不听你的话,你大可离楚他去。但他是一个楚国的贵族,无
论如何不肯离开楚国。楚王不能用他,他便投江自尽,这可以说是一个抱有强烈民族观念
、国家观念的人。另外半个是韩非,他是韩国贵族,他在先也有很强烈的国家观念,但他
到秦国以后,意志就不坚定了,所以只能说他是半个。但我现在仔细想来,屈原是一个文
学家,富于情感,他想尽忠楚王,被谗受屈,再往别处去,也未必不再受谗受屈,因此他
愤懑自杀了。我们该从他文学家的性格情感上来看,他也未见定是一位狭义的国家主义者


如此说来,先秦诸子,实在没有一个人抱着狭义的国家主义。当时一般学术思想,都抱有
一种天下观,所以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齐家
、治国,最后还是要平天下。这个理想,到秦始皇时代,居然实现,真成天下一家了。所
以中国文化,开始就普遍地摆在一个大地面上,希望只要交通所达,彼此都相亲相爱,结
合在一起。他们的最高理想,就是奠定一个世界大同,天下太平的,全人类和平幸福的社
会。

这种世界观,又和西方耶稣教只讲未来天国,而不注重现实世界的有不同。中国孔孟诸子
,深细说来,他们并非没有宗教信仰。只他们所信仰者,在现实人生界,而不在求未来和
出世,而春秋战国时代一般的想望,到秦朝时,己经算到达了。至于当时在四周的一些外
族,一时不能接受我们文化熏陶,我们暂时不理会,待他们能和我们处得来的时候,我们
再欢迎他们进到我们疆界里面来,和我们一起过生活。因此那时虽还有化外蛮夷,但因中
国那时的农业文化,还没有方法推进到沙膜、草原、高山等地带去,因于和他们生活不同
,而于是文化不能勉强相同,没有方法来教他们也接受中国人所理想的生活和文化,则暂
且求能和平相处便算了。

以上所说,只在说明中国在秦以前,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期。在这期间,中国人已经确实实
现了他们很崇高的理想。已经有了世界大同、天下太平的大观念,而且也已相当地有成绩




到了第二期,秦、汉、隋、唐时代,政治武功,社会经济,都有很好的设施,秦朝统一天
下,造成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局面。这便已是现世所谓的民族国家了。换言之,秦时
的中国,早已是相当于近代人所谓的现代国家了。秦以后,两汉、隋、唐,中国文化的最
大成就,便是在政治和社会的组织方面。大一统的政治和平等的社会之达成,这便是汉、
唐时期的成绩。我们总觉得,中国到现在为止,学术思想方面还超不出先秦,政治社会方
面还超不出汉、唐。汉、唐这一段历史,很难简单讲,如今不得已,姑且简说一些。

一般人往往说,中国过去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我认为称它是君主则诚然的,称它为专
制,那就未免有一点冤枉。中国社会,自秦以下,便没有所谓特权阶级之存在。政府里面
的做官人,并不是社会上享有特权的贵族。那么秦汉以下,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做官呢?
用一句现在时行的话来说,什么人才可以参预政治呢?中国从汉以下,国民参政,均有一
种特定的制度,汉制先入学校受教育,毕业后,进入政府历练办事,做事务官,当时称做
“吏”。待他练习实际行政有经验,有相当成绩,便得推举到朝廷,再经一度考试,才正
式做政务官。至于官阶高低,则由其服官后成绩来升降。魏、晋、南北朝以下,此制有变
动,但大体总有一制度。唐以后直到清代,便是有名的科举制。所以中国自汉以后,固然
有皇帝,但并没有封建贵族。又并没有由资本家变相而来的财阀贵族。做官人都由民众里
面挑选受教育有能力的人来充当,并在全国各地平均分配。东汉时,大概二十万户口中,
可以有一人参政。直到清代,各省应科举的人,都规定录取名额,仍是照地域平均分配。
单由这一点看,中国传统政治,早不是君主专制。因全国人民参政,都由政府法律规定,
皇帝也不能任意修改。即如清代考试制度所规定的考试时日,两百几十年来也未曾更改过
。所以中国的传统政治,实在不能说它是君主专制。

在这样一种政治情形下,便产生了中国特有的社会情况。春秋战国时,中国还是封建社会
,分有公、卿、大夫、士、庶人等阶级,而且分得很清楚。秦以后,封建社会早没有了,
那时本可有渐渐走上资本主义社会的趋势。求贵路的走不通,大家都朝着求富的路走,这
本是极自然的。中国地大物博,也很适宜于经商发财。但一到汉武帝时,定出新法规,规
定读书受教育的人才能做官,做了官的人就不能再经商做生意。而且规定有专利的大商业
都由政府经管,人民经商,所得税又抽得很重。在这种情形下,中国便走上了似乎近代人
所谓的统制经济那一条路。这时候,封建制度推翻,私人经济又不能无限发展,而政府又
定下考试制度来,规定国民有受教育经选拔得参政做官的权益。这种情形,在当时中国人
心下,大家觉得很合理,因此封建社会去了,资本主义的社会没有来,大家在教育文化上
着意努力,来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因此也不想再要求另一种出世的宗
教,来求安慰,换言之,他们就可在现实生活中安身立命了。

但这样说来,诸位定会问,汉代制度既然如此好,当时生活又是这样合理,为什么汉代又
会衰亡的呢?这问题急切不能详细答,这等于问,你今天身体健康,很强壮,为什么后来
又会生病的呢?又好像问你现在已经吃得很饱,为什么等一下还要饿,还要再吃的呢?这
些问题,本可以不问,问了便牵涉得太远。但是我们总不免要问,汉、唐时代的政治社会
,既然这么合理,为什么如今却弄得这样糟?这问题,我再往下是要说明的。我们都知道
,自汉末大乱以后,那时的中国人,便觉得这世界现实没有意义,政治不清明,社会不公
道,一般人心都很消极、悲观,便转而信宗教,信有出世,希望来生,那便是当时新从印
度传入中国的佛教。但为什么今天的中国人,环境生活如此坏,但又不像魏、晋、南北朝
那样消极呢?这因现在人觉得有外国人可靠,还像有办法。从前希望在来世,现今希望在
国外。因此现在中国人崇拜了洋人,却不易信宗教。如果我们有一时真觉毫无办法,那就
只有信宗教求出世了。所以魏、晋、南北朝以下,信佛教的人特别多,直到唐代统一盛运
再临,才又恢复过来,再走上现实人生的大道。

汉、唐两代的情形,现在不能详说,大概宋代以下中国的社会与政治,都逃不出汉、唐成
规。因此我们普通多说,宋代以下的政治和社会,好像没有什么长进了。但我们并不能因
为汉、唐的学术思想超不出先秦,便说汉、唐没有长进。因为在先秦时代,孔子、孟子一
辈圣贤,都己将人生理想讲得很高深,以后实在很难再超出。问题只在如何般去求实现。
汉、唐的成绩,在能依着先秦人理想,逐渐做去,把那些理想逐步表现出来,那实在也是
了不得。中国古人的理想,像先秦百家所提出的,本来已很高,很完美。直到今天,依然
未能超过它们,这不能因此便说中国不长进。我们现在所谓汉、唐不如先秦,大概是指的
学术思想方面言,说汉、唐时代依然跑不出先秦学术思想的范畴。但我们要是进一步来说
,先秦人的思想虽高,可是只存空言。而秦以后汉、唐诸代,却确在依着它实干,使先秦
人的思想逐渐在社会上实现。直到宋以下,政治社会,一切规模,都逃不出汉、唐成规。
这便不好不说是汉、唐时代的进步了。在这里,我敢大胆说一句,今后中国的政治社会,
恐怕依然逃不掉汉、唐规模,如政治的一统性,社会的平等性,便是汉、唐的大规模。



现在我们再说,汉、唐诸代,建下了平等社会和统一政治的大规模,那时候的社会政治,
比较先秦是很有进步了。政治清明,社会公道,国家富强,人生康乐。在这种环境下,一
般人又将想些什么呢?出世的宗教追求,打不进他们的心坎。这时候,中国人对人生最高
理想,便把来放在如何发展各自的个性这一问题上。中国社会自始便懂得顾全大体,最注
意大群生活。但顾全大体,侧重大群生活,并不一定要牺牲个人的。而所谓个人幸福,在
中国人心中,主要是在各个人个性的发展上。上面说过,中国文化,自始就在一个大范围
之下平铺着,待这一个大范围安排妥帖了,便想进一步,在此大范围之内,来要求各个人
的个性之如何而可以尽量发展,中国人并不嗜好武力,也不贪求财富。因中国人也懂得,
武力与财富,尽是外皮的,并不即是人生的真内容真幸福。因此中国的政治社会发展到某
一阶段,便再进一步来期求各人内在个性的发展。个性发展的真实表现,一般说来,最主
要的是在文学和艺术。其实文学亦即是艺术之一端。那时天下太平了,人的精神便用到生
活享受和生活体味上。这就是文学和艺术的任务了。

两汉时代,中国经过了四百年长治久安的时期,那时已渐渐开始讲究到文学和艺术。但后
来国运中衰,遇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混乱,局面未能安定,于是把当时人要走的路,
临时又中断了。一到唐朝,社会又渐渐安定,于是文学艺术再度发展。所以说,学术思想
最灿烂的时期,是在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的时期,莫过于汉、唐。而文学艺术的
普遍发达,则在唐代开国以后。这是中国文化史演进三大历程,值得我们郑重提出,来加
以证明与阐述。

唐以前的文学,大体说,可分两大类,一类可说是贵族的,另一类则可说是宗教的。艺术
也是一样,那时也只有贵族艺术和宗教艺术之两大类。姑举实例言之,如图画在唐以前,
大概多使用在王宫或庙宇。建筑亦然,大建筑也只是王宫或庙宇了。这都只可算是贵族的
和宗教的。又如汉代文学,像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之类,那便是我所谓贵族文
学之好例。而像屈原《九歌》之类,则是宗教文学之好例。到唐代开国以后,中国的文学
艺术,才逐渐由贵族的宗教的普遍解放,而转化为日常平民的。我们以整个中国文学史来
说,唐兴以来才是平民文学的时代。以整个中国艺术史来说,唐初才有平民艺术之生长。
我觉得唐代文学艺术境界,像杜工部的诗,韩昌黎的散文,颜真卿的字,吴道子的画,这
都是和先秦、孔、孟诸子的学术思想一样,同是达到了一种超前绝后至高无上的境界。若
说秦、汉以下,中国不再出孔、孟、老、庄,便认为是中国历史不进步,则试问如杜、韩
、颜、吴,他们的诗文字画,以前何曾有过?这不该说中国历史仍在进步吗?当知中国文
化之特别伟大处,并不在推翻了旧的,再来一套新的。而是在一番新的之后,又增添出另
一番新的。以前的新的,不仅不须推翻,而且也不能推翻。而以后仍可有另一番新的兴起
。而以后的另一番新的,仍然有价值,仍然是不可能推翻的,那才见中国文化之真实伟大
处。

现在要问,为什么中国的文学艺术,要到唐以后才普遍发展呢?这因汉、唐时代,政治社
会虽都有很显著的成就,但是在那时,还是有变相的贵族之存在,须到宋以后,连变相的
贵族也根本没有了。说到大门第,宋代只有韩、吕两大姓,但也不好说他们是贵族。其他
著名人物,都是道地的从平民社会出身。宋、明两代,中国社会上,始终不再有贵族,不
再有特殊阶级。只有元、清两代的部族政权,我们不妨说那时的蒙古人和满洲人,是中国
社会里的特殊阶级。但这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之向前演进所希望到达应该到达的。换言之
,那是一种外力压迫而强之使然的。

若论社会经济,宋以后,却一天天地继续发展。唐朝还用布帛做货币,宋代则己经用钞票
。可见唐以前社会经济,还不很活泼,宋以后就更见活泼了。但这里有一更值得我们注意
的问题,在唐以前,中国社会还不免有贫富悬殊,而宋以后的社会经济,却反而更趋向于
平等了。经济更活泼,而财富更平等,这不是一件极可注意研讨的事吗?这里便可见中国
文化演进之大趋向及其大意义所在。可惜我们此刻,对此问题,不能细论。姑从浅处说,
中国社会本来从事农业的家庭多,但他们对于子弟,总希望能读书,求仕进。无论哪一个
家庭,如果只有一个儿子,那么他自然要操作生产,没话说。但如果有两个儿子,便可想
办法,哥哥多做些事,让弟弟空些时间来读书。如果有三个儿子,他们更可设法让小弟弟
空出整个时间来读书。因为读书接受了高等教育,便可参加政府考试,希望进入政府做大
官,于是扬名声,显父母,光大门楣,这也是中国人喜欢多生儿子的一原因。只要家庭里
有受教育的读书人,就有出身做大官的希望。但是做大官人的家庭,往往三四代后,便中
落。这因做了大官,获得高俸厚禄,就可以不虑衣食,子弟们都可读书,不必再从事生产
劳作,像是很理想。但中国的考试制度,是永远开放,永远允许着尽量竞争意味的。于是
那家庭,经历几代后,如果考试不如人,不能进取,也就无路可退,只有重转入贫落的行
伍中。所以宋以后的社会,许多达官贵显,不过三四代,家境便中落了。这一现象,永远
地存在,直到晚清。如曾国藩家书中,还是常常劝子弟一面读书,一面仍要不忘耕作。因
为惟有如此,才是可进可退的良策。于是宋以后的中国人,才始终维持着一种务农为主的
经济,常使社会平等,不再有阶级悬殊。而读书人,则愈推愈广,数量也愈增愈多,学术
风气也益形发展。试问那样的一个社会,不在武力上财富上无限向前,而只在教育上文学
艺术上不断进步,是不是可说为一种比较更合人性更近理想的一个社会呢?

此外还有一情形,这就是宋以后,宗教信仰渐次淡薄了,那又是什么原因呢?第一,宋以
后的中国,己真有了平民教育。而魏、晋、南北朝时代,则教育限于门第,未能普遍到民
间。因此当时只有达官贵人的子弟,才受到教育,普通百姓人家,如要读书,往往去到寺
院或庙宇里。待他们走进寺院庙宇,自然易于接受宗教信仰。宋以后,教育普及,书院极
普遍,读书再不必跑进寺院庙宇,因此宗教的魔力也就自然减少了。第二,中国的艺术文
学,在其本质上,就可以替代宗教功用。这一层说来极微妙,很难说,但仍不妨姑且浅略
地说。上面说过,宋以后的文学艺术,都已平民化了,每一个平民家庭的厅堂墙壁上,总
会挂有几幅字画,上面写着几句诗,或画上几根竹子,几只小鸟之类,幽雅淡泊。当你去
沉默欣赏的时候,你心中自然会感觉到轻松愉快。这时候,一切富贵功名,都像化为乌有
,也就没有所谓人生苦痛和不得意。甚至家庭日常使用的一只茶杯或一把茶壶,一边总有
几笔画,另一边总有几句诗。甚至你晚上卧床的枕头上,也往往会绣有诗画。令人日常接
触到的,尽是艺术,尽是文学,而尽已平民化了。单纯、淡泊、和平、安静,让你沉默体
味,教你怡然自得。再说到房屋建筑,只要经济上稍稍过得去的家庭,他们在院子里,往
往留有一块空地,栽几根竹子,凿一个小池,池里栽几株荷花,或者养几条金鱼。这种设
置,看来极平常,但使你身处其间,可以自遣自适。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的,如我上面所
说,日常家庭生活之文学艺术化,在宋以后,已不是贵族生活才如此,而是一般的平民生
活,大体都能向此上进。这不能不说是宋以后,中国社会宗教要求冲淡之另一个原因。

在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下,道德观念,一向很看重。它要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番
大责任,它要讲忠孝、仁义、廉耻、节操一番大道理。这好像一条条的道德绳子,把每个
人缚得紧紧,转身不得似的。在西方则并没有这么多的一大套,他们只说自由、平等、独
立,何等干脆痛快。中国人则像被种种道德观念重重束缚了。中国人生可说是道德的人生
。你若做了官,便有做官的责任,又不许你兼做生意,谋发财。做官生活,照理论,也全
是道德的、责任的。正因中国社会偏重这一面,因此不得不有另一面来期求其平衡。中国
人的诗文字画,一般文学艺术,则正尽了此职能,使你能暂时抛开一切责任,重回到幽闲
的心情,自然的欣赏上。好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情景,倘使你真能领略
欣赏的话,似乎在那时,你一切责任都放下,安安闲闲地在那里欣赏着大自然。中国的艺
术、文学,和中国的道德人生调和起来,便代替了宗教的作用。

我们把此看法来看西方文学和艺术,便觉得不然了。你若感觉到生活烦闷不舒服,试去看
一场外国电影吧。你的目的本在消遣解闷,可是结果反而会更增加了你的烦闷和不舒服。
因为西方的文学与艺术,都是富刺激性的,都像是在鞭策你向前走,指示你一个该向前争
取的目标,在批评你的当下生活,批驳得你体无完肤。西方的文学艺术因比较富刺激性、
鼓励性、鞭策性,它要你拼命向前走,待你碰到壁,闯到了一鼻子灰,那你只有进教堂,
哀告上帝,上帝会安慰你。这是中西双方文学艺术内在性格与其社会使命之不同,可惜此
处不能再详说。

总之,中国在宋以后,一般人都走上了生活享受和生活体味的路子,在日常生活上寻求一
种富于人生哲理的幸福与安慰。而中国的文学艺术,在那时代,则尽了它的大责任大贡献
。因此在唐以前,文学艺术尚是贵族的宗教的,而唐兴以来则逐渐流向大众民间,成为日
常人生的。因此,中国文化在秦以前,造成了人生远大的理想。汉唐时代,先把政治社会
奠定了一个大规模。宋以后,人们便在这规模下享受和发展。这就是文学和艺术到那时才
特别发达的缘故。



如果没有外来侵略,我们如上述的这一种富于哲理的日常生活的享受和体味,当然是很舒
服。中国人的理想人生实在并不错,错的只在他的世界主义上。要真实表现出中国人的理
想人生,则非真达到世界主义的路程上不可。但中国人自始就自认为中国已是一个大世界
。中国文化在此一点上走过了头,使它和现实的世界的脱节,不接头。宋、明以下的毛病
,就出在这上面。倘若外面没有蒙古人,没有满洲人,那么宋以下中国人的生活,自然可
以说安排得很有意味了。可惜那一番安恬的美梦,给蒙古满洲阵阵暴风烈雨打破了,惊醒
了。但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代,外人入侵,我们可以抵抗,而宋明两代外人入侵,我
们就没有办法呢?这因为魏、晋时代,中国社会上还是有变相贵族之存在,他们在地方上
拥有大产业,属下有大群民众,他们一号召,总可有几千几万人跟从附和,这样就可独自
成为一个力量了。我们现在则称他们是封建势力,似乎封建势力总是要不得。但社会上有
一个一个的封建势力摆布着,外族人自然吃不消。宋、明两代的社会,则没有这种特殊势
力了,那么外族一来,只击败了你的上层中央政府,下面地方就没有办法可以再抗拒。正
因这时候,中国社会上的封建势力早已消失,而像近代西方社会的资本主义新兴势力,并
未在中国社会上兴起。那么那时的中国民众,就没有方法组织成力量。人民既然毫无力量
,那只有依靠政府。政府倒台,人民自然就没有办法了。

顾亭林先生在明亡后,想从事革命,走遍全国。有一次,他到山西西南部的闻喜县,看见
一个很大的村落,名叫裴村,里面几千人家都姓裴。他们直从唐代遗传下来,还是聚族而
居的。因此亭林先生便回想到唐朝时的宗法社会还是有力量,此下这力量便逐渐没有了。
那时中国的文学和艺术,也只是平民的,只是日常人生的,只是人生的享受和体味。从另
一意味讲,那都走上了消极的路,只可供人生安慰消遣。而中国社会,一般说来,又是一
个真实平等的社会,便不易发挥出力量来。宋以后,中国国势的一蹶不振,毛病就在此。

到现在,中国文化史的第四期正在开始,我们应该再努力鞭策向前。怎样鞭策呢?第一,
要恢复中国固有的道德。这就是上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忠孝、仁义、廉耻、
节操那一番大道理。第二,应使中国社会发挥出现代力量来。如今既不能回头再恢复封建
制度,又不能迈进入资本主义的商业社会,究竟应该怎样团结来发挥出力量呢?我们若没
有力量,便不能对付当前世界的其他民族。第三,中国自古即以农工并重,商业亦随而鼎
足称盛,只不许有如西方商业资本主义之产生。像蒙古、西藏、南洋这一些地方,只要他
们不是农工社会,我们的文化力量就难运使,则我们所理想的世界主义,便永难达到。中
国应该走进一步,还要加强工业。这样一来,中国的文化,庶可再进一步达到他原先所理
想的境界。

《中庸》上曾说:“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尽物之性,
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西方的现代文明,可谓在工业上比中国更走进了一步,主要则在
其科学上,但他们的科学只求尽物性。中国自春秋战国到汉、唐、宋、明各代,可说是注
重在求尽人之性。若要进一步尽物性,就得学西洋,在他们的科学上努力。但不能求尽物
之性而忽略了尽人性,又如近代西洋般走上了另一偏径。则试问如何能在中国固有的理想
之下,采用西方的科学,像我上面所说,又在以前的新上再加一番新?这个问题,很难用
几句话来解答。而真问题则便在这上面。

中国的社会,只要西方科学加进来,一切自会变。但问题在如何不推翻中国固有的传统。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推翻以往旧社会旧传统,便加不进西方新科学,这话是真的吗?中国
人想学西方人新科学,历时已将超百年外,为什么总是学不上,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还
是中国文化已经老了,不再有上进的希望?还是中国文化不宜于加进西方的新科学?就逼
得它非全部推翻旧传统不可吗?其实问题都不在这上面,只因为中国目前的政治社会一切
情形太腐化。普遍讲中国史的人,往往说自鸦片战争、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势力东渐,中
国的国势便每况愈下了。其实这种看法也是错误的。要是英国人不来中国贩鸦片,不引起
鸦片战争,没有五口通商,难道清代政权,还可以永远维持下去,中国还会永远太平吗?
实际上中国社会,自乾隆末年以后,状况己极坏,就是外国人不来,中国内部的腐化,也
逐渐会曝露。自从乾隆末年到嘉庆一朝,已经不断有内乱,从此爆发出太平天国。其主要
原因,实在内不在外。不在五口通商,而在朝政有病。这已告诉我们,那时中国的政治和
社会,根本已经彻底败坏,非经一番大改革不可了。中国社会既已在极度动荡之下,外力
入侵,我们自然不能对付。若我们在最近这一次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能获得一和平休养
的机会,那么十年二十年后,中国也许可以有办法。我们并不能因为中国接受西洋科学文
明已经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至今无所成就,就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表示笼统的悲观。

吾尝谓中国文化乃是艺术性的,而西方则是科学性的。但中国亦非无科学。即如数学与医
学,中国皆远古即有传统。惟中国医学亦偏艺术性,乃从人身生理学上发明演进。而西方
医学,则从人体物理学上发明演进。彼此大不同,但究竟同是一科学。又如枪炮火药,亦
最先发明于中国。但中国人不愿在此上继续有发展,乃改为爆竹与烟火,而枪炮则由西方
人传去,不断继续发明,以有今日之核子武器。所以今日中国要学习西方近代科学,亦得
深具中国自已传统之艺术化。把中国传统文化来参加在学习中,为人生艺术增添进新的一
番现代中国化才是。换言之,并不能说中国添进了西方科学化,只应说中国复兴了原有科
学化。如此则更不易有病。

中国今后出路,只要政治有办法,社会有秩序。要政治清明,社会公道,把人生安定下来
,则西方科学文明并不是不可能接受。而说到政治清明和社会公道的本身,那就是我们自
己内部的事,这些却不能专去向外国人学。好像花盆里的花,要从根生起。不像花瓶里的
花,可以随便插进就得。我们的文化前途,要用我们自己内部的力量来补救。西方新科学
固然要学,可不要妨害了我们自己原有的生机。不要折损了我们自己原有的活力。能这样
,中国数千年文化演进的大目的,大理想,仍然可以继续求前进求实现。

(一九四一年冬重庆中央训练团讲演)



--
人的逻辑是人世间的最高逻辑,强权的逻辑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最高逻辑,接受这个最
高逻辑的检验,只有这样做,强权的逐渐进化才有希望,社会进步的代价才可能减至最低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能落实。否则,强权没有不走向大奸大恶的。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强权,而是不承认强权的原罪,败则天不假时,成则得意忘形。
手中掌握强权时的态度永远都应该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0.10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5.07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