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jif (国王与小鸟/编号:2707),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清代(三)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4年04月25日21:47:17 星期天), 站内信件

四、部族政权下之考试制度 
    再说到清代的考试制度。若说考试制度是一种愚民政策,清代是当之无愧的。晚 
清末年,邹容在《革命军》书里说:“满洲人在中国,不过十八行省中最小一部分, 
而其官于朝者,则以最小部分敌十八行省而有余。今试以京官满汉缺额观之。自大学 
士侍郎尚书满汉而缺平列外,如内阁,则满学士六,汉学士四,满蒙侍读学士六,汉 
军汉侍读学士二。满侍读十二,汉侍读二,满蒙中书九十四,汉中书三十。又如六部 
衙门,则满郎中员外主事缺额约四百名,吏部三十余,户部百余,礼部三十余,兵部 
四十,刑部七十余,工部八十余。其余各部堂主事皆满人,无一汉人。而汉郎中员外 
主事缺额不过一百六十二名。每季缙绅录中,于职官总目下,只标出汉郎中员外主事 
若干人,而浑满缺于不言,殆有不能明示天下之隐衷。是六部满缺司员,是汉缺司员 
而三倍,笔帖式尚不在此数。而各省府道实缺,又多由六部司员外放。何怪满人之为 
道府者布满国中。若理藩院衙门,则自尚书侍郎迄主事司库,皆满人任之,无一汉人 
错其间。其余掌院学士、宗人府、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光禄 
寺、鸿胪寺、国子监、鸾仪衙门诸缺额,未暇细数。要之满缺多于汉缺,无一得附平 
等之义者。”邹容这一番话,真描出了清代部族政权之实相。中国考试制度之用意, 
本在开放政权,选拔真才,来分配于政府各部门。现在清代的部族政权,既绝无意于 
把政权开放,则考试只成为羁縻牢笼之一术。换言之,只让汉人们也尝到一些甜头, 
开放政权之一角落,作为一种妥协之条件而止。邹容也说:“至于科举清要之选,虽 
汉人居十之七八,然主事则多额外,翰林则益清贫,补缺难于登天,开坊类于超海。 
不过设法虚縻之,戢其异心。又多设各省主考学政及州县教育等职,俾以无用之人, 
治无用之事而已。即幸而亿万人中,有竟登至大学尚书侍郎之位者,又皆头白齿落, 
垂老气尽,分余沥于满人之手。然定例,汉人必由翰林出身,始堪一拜,而满人则无 
论出身如何,均能资兼文武,位裁将相,其中盖有深意存焉”。邹容这一说法,也说 
尽了考试制度在部族政权下所能占之地位。试问汉唐宋明历代的选举与考试,是否也 
在刘姓政权李姓政权等之余沥下,许这辈选举与考试的合格人酌量分尝其一杯羹的呢 
?纵使汉唐宋明诸朝,也各有宗室外戚宦官等擅权用事的糊涂账,然此只是一时的人 
事腐败,却非制度旧砩嫌写艘环直稹?杉恳恢贫龋坏弊ň痛酥贫戎旧砺郏?
该就此制度于政府其余各项制度之相互关系中来看此制度所能发生之功效与其实际的 
影响。因此元清两代部族政权之考试制度,决不该与中国传统政治下之考试制度同类 
相视,这已不须再分说。在邹容以前,如道咸时代龚自珍诸人,也已早看到满族政权 
之居心。只因那时尚不许汉人们公开抨击,因此如龚自珍辈,只有连带指摘中国历史 
上历代的考试制度,说它仅只是帝皇私心,在羁縻玩弄。这在我们知人论世,究该是 
分别论之的。 

五、清代的统制政策 
    再说满洲人跑进中国,他是先打下了蒙古,才到中国的。因此他对蒙古和西藏, 
却特别怀柔。尤其对蒙古人,更是刻意拉拢。至于朝鲜,则因他们一向很忠诚于明室 
,所以满洲人对朝鲜人很歧视。蒙古人多封贝子、贝勒、亲王之类,成为满洲之亲族 
。当时是满洲人第一,蒙古人第二,在下始轮到中国人。满清皇帝又特别信奉喇嘛教 
,像北平雍和宫,便是喇嘛庙。这是他们想借宗教来羁縻蒙古与西藏。宗教在满洲人 
运用下,也成为一种法术了。所以他们尽管可以同时信崇孔子又礼拜喇嘛。这都不是 
信仰,也都是法术。他们要统治中国,唯恐自己力量不够,再拉上蒙古,蒙古原先也 
曾打进中国的。所以满洲人优待他们像亲兄弟般。同时又禁止他们和中国人通商。他 
统制这些地方,特设一个理藩院,略如现在的外交部。理藩院是不用汉人的,理藩院 
管理院务的是满洲人,下面有蒙古人,满蒙混合,却不许中国人预闻。他这种存心, 
现在讲来,十足是一个帝国主义者。帝国主义这名词原起于西方,中国则向来没有。 
由秦汉到明代,中国向不成为一帝国。帝国必然有他的征服地,征服地不蒙本国政府 
平等的统治。譬如英国在香港,以前在印度,都是派总督,法国在安南也是派总督, 
对这些征服地另外管理。这才叫帝国主义。美国人不愿菲律宾加入联邦,但亦不愿派 
总督去统治,因派总督就变成为帝国了。香港印度的总督,名义上由英王派,不由内 
阁派。它本国的政治是民主的,但其殖民地则是附属于帝国,不许有民主。若美国在 
菲律宾亦派总督去管理,是不是美国大总统就要等于英国的皇帝呢?这违背美国立国 
的精神。美国人不肯这样做,又不愿菲律宾加入联邦,才让他独立。这就因一个国家 
有一个国家的规模,有一个国家的体制,有其立国精神与传统历史,不能随便改。美 
国人尽管看重东方的商业,但他只可想旁的方法,不能派一总督来管理菲律宾,而把 
他们开国以来全部历史精神推翻了。所以今天苏维埃说美国帝国主义,其实是名实不 
相符。但若说英国对香港是一种帝国主义,这是百辩难逃的。因他把全国家分成了两 
部分,一部是本国,一部是征服地。这才始得叫帝国。清代有所谓本部十八省,外边 
又有藩属,故说它像西方的帝国,但细辩又不同。因请人待蒙古,比待中国本部的人 
还要好,蒙古人得封亲王,中国人是没有的。英国人断不能代香港人比待他本国的人 
好,可见就算清代也是帝国,还是东西巧妙不同的。我们现在的毛病,就在喜欢随便 
使用别人家的现成名词,而这些名词的确实解释,我们又多不了解。西方人称中国为 
大清帝国,又称康熙为大帝,西方有帝国,有所谓大帝,中国则从来就没有这样的制 
度,和这样的思想。而我们却喜欢称大汉帝国乃及秦始皇大帝了。在正名观念下,这 
些都该谨慎辨别的。 
    满洲人到中国,他们的一切政策,是拿满洲部族来控制中国人。又再拉拢怀柔蒙 
藏来挟制汉人。这都在上面讲过了。现在再讲他们对待汉人的办法。他们到中国来, 
中国人当然要反抗,反抗的领导者,当然是知识分子。于是他们开科取士,承袭了中 
国考试制度,表示开放政权,中国读书人依然得官做,许你们参加政治,并许做政府 
里最高的官。但实际上则另有一套办法防制你。如每一衙门满汉夹用,外省督、抚, 
则多用满人,少用汉人灯。这样还不够,满洲人最高明的政策,是存心压迫中国知识 
分子,而讨好下层民众,来分解中国社会之抵抗力。他们一面在怀柔藩属,压迫中国 
。一面在羁縻中国知识分子来减轻抵抗。又一面是压迫知识分子而讨好下层民众。这 
样三方面用心,可谓是很周到的。康熙、雍正,也都是很能干的皇帝,经他们统治, 
中国无言论自由,也没有结社出版自由,而还不断有十分可怕的文字狱。种种压迫, 
而知识分子无法违抗。同时正因为他们还懂得讨好民众。清代有所谓地丁摊粮的办法 
,只收田租,不再要丁口税。这是他们自己夸许所谓仁政的。在康熙五十年,当时全 
国人口统计,共二千四百六十二万口,从这年起,清廷下诏永不加丁赋——即人口税 
,而人口则还是调查,五年一编审,但丁赋永不再加了。实际上,这一规定,并算不 
得是仁政。因从中国历史讲,两税制度,早把丁税摊运入地租,后来还要农民服差役 
,或者出免疫钱,这是后来的不对。王荆公制定了免疫钱,过些时,人民又要当差了 
,所以明朝才又提出一条鞭法来,再拿差役归入于地租。满洲人跑进中国,一切都照 
明制,田赋额也照万历年间的则例征收,那么差役已经摊在田租里,而此下还是照样 
要差役。到了康熙时,再来一次地丁合一,这还是照着中国历史的惰性在演进,朝三 
暮四,最多恢复了明代万历时旧额,其实非此而不能。这哪好算得是仁政?何况地丁 
合一后,实际上赋税还是在增加。所以这一办法,很快就失其讨好民众的作用。而且 
就基本说,人口税加进地税,将来人口愈增,就形成人民对国家不负责。直到现在, 
中国一般人民,除非有田地房屋,否则对国家就像不要负什么责任似的,这实在也不 
算是好制度。总之清代在制度上,实在也没有几项值得我们今天之再称道。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苔痕上階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唐] 刘禹锡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0.46.79.5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0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