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Heav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ongjing (E-J), 信区: LangHeaven
标  题: 片假名:闲话日本语与日本人             icecap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4年04月01日20:34:19 星期四), 站内信件

发信人: icecap (玉暖生烟·Mystery), 信区: Language
标  题: 片假名:闲话日本语与日本人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5月26日11:16:54 星期一), 站内信件

记得一位语言学家说过,语言是文化的依托,文字是文明的基础。从语言文字的角度看
日本文化,也会有许多发现与顿悟。
   上大学时日本老师上课的开场白总要以天气为话题,喋喋不休让人心焦。后来才晓得
,这是日本人酷爱大自然的表现。郁郁苍苍的大自然、四季分明的气候造就了日本人关
爱自然的性格,文人雅客吟诗作画师法自然,百姓的语汇则处处体现着自然谐趣。日本
列岛多雨,日语中关于雨的说法便分得很细,有的说法很有趣。如称睛天下雨为“狐狸
嫁娶”,管爱招雨的人叫“雨男”、“雨女”。明治时期的文人墨客佐佐木信纲和尾崎
红叶就是两个有名的雨男。一家报社邀请二人搞讲座,以为当晚一定大雨倾盆,结果却
落个响睛天。次日报上一本正经、煞有介事地打圆场,宣布睛天是因为阴阴相合便为阳
的缘故。
   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不爱自己的语言,日本人也一样。但日本的语法学家到现在也说
不清日语该属于哪个语系,因为从语法结构上讲,日语类似朝语接近阿尔泰语系,但日
语的发音更像太平洋上的玻利维亚人的语言。不过,这并不影响日本人赞美民族语言的
热情。日本的语言学家认为,日语节拍感强,音节多以母音结束,类似意大利和西班牙
语,易于唱美声,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之一。的确,日本女性高八度的语调就像唱歌
,令许多外国男士耳听心醉。但这些外国男人的女人们却不这么认为,她们指责日本女
人说话过于阴柔娇滴。其实她们是担心男人被日本女人勾了魂。
   日本的文字则由于不断地借用中国和西方文明而呈现大杂烩的局面,从这个意义上讲
,日语真是一种奇特的语言。日本大城市公寓楼里的门牌上的文字既有汉字又有假名,
还有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实在是奇怪的组合。但日本人对此早已司空见惯,认为那
都是他们的文字。实际上,直至日本人在八九世纪创造假名前,他们还没有自己的文字
。当中国人已经有了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成书于公元501年),懂得“原道”、
“征圣”、“宗经”、“辨骚”时,日本人刚开始学习汉字。但此后的300多年间,日本
人却在汉学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汉语对于古代日本人来说,无疑是地地道道的
外语,但他们居然学会用汉语吟诗作文,编纂历史著作。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和
《日本书纪》都是用汉文写做的。
   日本人能如此快速地掌握汉文,有史学家所说的来自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大批移民(归
化人)的功劳,但更主要是日本人一旦发现比自己优势的文化便师而事之的好学天性所
就。由于日本人的勤奋好学,使他们成为世界上最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并加以再创造的民
族。日本尊崇汉学,称汉字为“真名”,为了更好地利用汉字文化,他们发明了最初可
能用于给汉字注音的辅助文字——假名,但这一发明现在看来无疑是创造性的。它不仅
使日本人更容易吸收汉文化,也从此开启了自身文化的大门。更重要的是,日本人可能
从此拥有了兼具“象形表意”和“抽像表音”的两种语言文字工具。使日本人在吸收以
表音文字为基础的西文文明上将中国甩在了后面。
   由汉字这一真名衍生假名的过程也是耐人寻味的。现在日本人使用的假名分为片假名
和平假名,二者几乎是同时诞生的,前者可能稍早一点,但两者走的却是不同的途径。
片假名直接取自汉字的偏旁,作用最早是给汉字注音,用在汉字之侧。平假名则是汉字
草体化简写后产生的,相对于片假名来说独立性更大一些。由于古代日本人更崇尚汉字
,最初有学问的男人们的倾向于直接用汉字,平假名一度曾为宫中女性的专利。但她们
用平假名自由自在地写日记和书信,进行文学创作对发展日本的国风文化作出了巨大的
贡献。这也许是日本文学为什么女性色彩浓厚的原因。平假名独立性大的特点使其在后
来构成了日本文字体例,即汉字和假名混合体文字的主体。相反,与平假名相比,片假
名直到今天仍担负着吸收外来文明的任务,如外来语被规定为必须用片假名表示。不过
,片假名的作用在象征意义上更能反映日本文化的特点。片者偏也,假者借也,居于中
心文明之侧,通过不断吸收中心文明来充实自己,这不正是日本文明特点的写照吗。
   片假名也好,平假名也好,核心词在一“假”字。但真与假,先进与后发,并非一成
不变。日本近现代长足的进步足以说明问题。不过,如安于“假”与“片”,不思建立
独立的文化和文明体系,也不会有持久的繁荣与发展。日本文明之长与短似均在于斯。
日本今天的窘境与其战后过分片面追求和吸收西方现代物质文明不无关系。
   更何况盛极则衰,世事无恒。正如相传为假名创造者的高僧空海巧用47个假名、转译
涅槃的偈而作的假名歌(伊吕波歌)所云:“花虽芳香有落时,尘世有谁堪久持,生灭
超脱原是法,不梦不醉是为至。”

--
  Everyday we have
  is one more than we deserve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10.237.2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46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