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acPark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onebird (lonebird), 信区: LilacPark
标 题: 工大一个本科生给校长的一封公开信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Tue Dec 13 21:47:53 2005)
王校长:(虽然我知道校长多半连这封信的影子都见不到,但是只要正再读信的
您多少能看进一点东西,我也就很安慰了)
如果您只是想求自报,那工大还是果断地扔掉管院这一类的包袱较好。
一来可以专注于优势项目,将来或可真正与世界强校在某些方面一较高下,
世界名校也并非都是综合性大学;
二来可以减少一些骂声,这几年您致力于海外开拓,校内建设上得人心的事寥
寥。而目前这样不死不活的办管院,只能是误人子弟,自毁名声。我有不少同学,
包括我,现在都有些后悔来管院上学。要是扔了管院这个包袱,学生对工大的不满
多少能减少一点。
若您真的
想把哈工大建设成为一个对中国建设能起巨大作用的、能形成机制地造就一批
批“引领潮流之人”的大学,而不是只想去得上一个“世界知名大学”这样于国于
民都毫无意义的虚衔的话,我希望您能好好看看我下面的话——
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至少十几二十年里,中国对于工程师的需求都会节
节上升。实际上就我看来,到中国现代化基本完成的时候,中国的工业化都未必能
完全实现,在此之前,对工程师的需求都会呈上升趋势。因此,一所工科学校至少
在将来的十几年内,生存不成问题。像工大这样的基础,搞得好还会有很大发展。
可是如果我们把眼光放长远一点,你会发现中国最最需要的并不是工程师,
而是商人。
美国的富强,您也得承认吧?那么您认为根本原因何在呢?
叫我说就一个字:商业精神
说白了整个资本主义,乃至近现代整个人类的成就,就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和市
场体制之上的。这些成就,其中当然也包括我们现在搞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可是您又没有觉得,中国比起美国来,好像总是少了点什么?
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经历过启蒙运动的熏陶,我们的人民从未领悟过真正的“商
业精神”,
尽管我们把市场经济搬来了,但是我们从精神上和思想上还远未适应这种体制。
能够真正令中国富强的唯一办法,就是创造一大批商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商
人。他们必须对现在的世界和中国有透彻的了解,他们必须借由所掌握的技能成为
中国的砥柱阶层,只有在他们的带动下让整个中国迅速的学会商业精神,中国才能
真正的富强。
创造现代商人,这才是一个负责任的中国大学真正应该做的事。
因此我殷切的期望您能把管院办好。
不过,管院这类文科性质较重的学院,实在不是现在这帮学工出身的校领导、
院领导、老师们能建设好的,我说的这些人里也包括校长您本人,
不是我看不起你们,这不怪你们,你们受的教育没有教给你们这种能力。
但是,在其位就要谋其政!!
如果您不打算放弃管院,必须下决心改革。
我认为首要的一点,就是要让管院独立招生,从生源上切断现在这帮大人们依赖
哈工大这块招牌的可能性,
必须让这些领导们明白,教学质量上不去,他们就有招不到学生进而丢饭碗的危
险,逼着他们去改变。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怎么改、怎么变。
整个中国,在经济管理理论方面,跟西方不可同日而语。哈工大,较之清华、复
旦等,又是等而下之。
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走别人的老路,加上我们现在的研究水平,想追上别人简直
是痴人说梦。更别说超越了。
办法:开山立派
中国目前的经济政治环境十分特殊,而这种特殊性加上其复杂程度,正是经管理
论创新的沃土。要狠下心来,把现在那一大群整天龟缩在管院那座破楼里养尊处优的
那帮学者们就出来,让他们去深入城市、深入农村,去真实地了解这个社会,去用他
们的聪明才智,找出一套解决黑龙江、东北经济发展问题的办法,开创一个“龙江学
派”。
这件事作成之后,哈工大在二十年内必能无愧于世界名校之列。要是有人没本
事或者不愿做这件事,那就该考虑请他们另谋高就了。要是没人能做成这件事,那,
就是天不佑工大了。
不管怎样,祝您好运
学生:步柳鸣
--
孤独是因为并不感到孤独,因为有你们,我的朋友,与我同路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18.9.125.53]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80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