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acPark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Novling (对我好,就叫我娄尧), 信区: LilacPark
标 题: 光影流长 欲望转身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Nov 6 20:52:17 2005), 转信
当她用尖刀刺向自己的左胸,浓至发黑的血液渐渐涌了出来,在心口盛开出一朵蔷
薇,这是电影《钢琴教师》中最后的一幕,也是最令人为之过目不忘的一幕。后来读到
同名小说,最后一段却是这样写道,“……埃里卡知道她必须去的方向。她回家。她走
着,慢慢加快了步伐。”电影中那张平静漠然的面孔顿时又浮现在眼前,挥之不去。
很难将小说和电影区分开来,尤其是电影先入为主的时候,奥地利女作家耶里内克
的这部自传性作品,通过光影再次得到不朽。甚至电影因为其大胆性和争议性,一度盖
过了原著本身——连香港的小说版本都要用电影海报作为封面,二者的密不可分及受众
程度由此可见一斑。直至去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这位同样饱含争议的女作家时,人们才
将目光再次转移到这部二十多年前的作品上,也是诺贝尔奖的缘故,此书的简体版本才
终于得以出版,哪怕姗姗来迟,依旧犹为未晚。
诺贝尔的授奖词赞誉《钢琴教师》说,“在所提出的疑问的框架之内,描写了一个
无情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读者面对的是强权与压抑,使猎者与猎物之间的根深蒂固
的程序。”这其实也是一部压抑与欲望交织的作品,埃里卡在母亲长期桎梏下被扭曲的
心灵,却选择了一种异样的方式迸发,无论是埃里卡排队看色情电影,还是她泰然自若
地偷窥汽车中苟且男女,抑郁的释放原本被她维持得小心翼翼,只是由于青年才俊的无
意闯入,才激起暗涌无限甚至荡起涟漪。原来她从未被爱过,亦从未爱过人,突生的情
愫叫她无从是好,忽冷忽热的态度却只燃起年少方刚的他心中的欲望之火,再蔓延得一
发不可收拾。他的强势进入就如同她之前的自虐,没有高潮,但那一刻,无论欢愉抑或
痛楚都无甚要紧,无非只是发泄的方式。
是她错了?还是他错了?从相识到冲撞再到陌生,整个故事像是圆规在白纸上划下
的一道轨迹,重新回到起点,凭空多出一条完美的曲线和扎破后隐隐作痛洞的痕迹。在
电影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伊莎贝尔·于佩尔那张无甚表情的脸,放置在缤纷杂乱高潮迭
起的情节中,更是看不透她实实在在的心情,所以只得依据猜测。而小说却在这方面给
予了最充足的弥补,耶里内克对女主角埃里卡心理的刻画可谓是细致入微,大段的描写
却没有一丝晦涩的感觉,反倒流畅得似从书中传来的阵阵钢琴声。此般的美好却对照着
来自母亲强权乌云般的层层压抑,以及整个人扭曲变异的心理过程,产生出奇异的美学
效果,堵在胸口,却是最深的印迹。
像一出欲拒还迎的戏,病态的人生在耶里内克笔下变得婉转流长,欲望成了一种自
我的发泄解脱,即使自虐或是自慰,归根结底都是获取快感的方式。耶里内克并不认为
她能获得诺贝尔奖,但《钢琴教师》无疑是她最得意的作品。无论她是否接受诺贝尔的
殊荣,但这个奖项却让我们接近并开始了解了她,原来在电影的光影背后,还有那么故
事和心情静待发掘、依犹未知。
--
生活不一定天天有高潮
但我尽量天天去写博客
http://banro.blogcn.com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37.156.133]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3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