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acPark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hat (往事如风), 信区: LilacPark
标  题: 中西之门比较漫谈---Mayer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May  4 20:27:53 2002) , 转信


发信人: Mayer (莫二*对古琴垂涎中), 信区: ClassicMusic
标  题: #中西之门比较漫谈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4月21日02:29:12 星期天), 站内信件

 
不久前这里曾争论过关于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孰优孰劣的问题,而
现在版面上旧话重提,又谈到了中西音乐的差别。其实它们的差别是显而易
见的,换句话说,如果两首陌生的曲子放在大家面前,相信大家都能很轻易
分辨出它们各自归属于哪种音乐。那么,究竟是什么内在的,非感性的东西
在指导我们做出判断呢?我试图抛弃主观的爱憎,也绕过细枝末节的纠纷,
从这两种音乐形式的根源上做一个比较。

比较的结果我发现,中国民族音乐是重视音色的,与之相对的西方古典音乐
是重视音域的。如果用winamp等播放器可以看出来,播放中国民乐的时候声
音的频率范围要远远比播放西方音乐的时候频率范围小得多。这种不同的偏
重角度直接导致了许多地方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首先的分歧就是演奏方式上的。中国的音乐家们都喜欢在音色上付出巨大的
心血,并且用琴音来更大范围的发挥自己,直接导致了中国古代曲目的文字
记载方式---只有音节没有节拍。具体如何停顿,如何运用指法的变化全凭音
乐家自己决定。同时产生的正面影响就是指法的全面发展,以许多弹拨乐器
举例,左手的吟,揉,绰,注等等,右手的轮,抹,弹,挑,摘,打,勾等
等,在每一个音节上比西方古典音乐的变化要多得多。回头再看西方古典音
乐,以肖邦举例----他的钢琴天赋是震古烁今的----看过肖邦的钢琴曲谱的
人不难发现,那里面最大的特点就是纷繁复杂的和声与伴奏,而不是如何对
每一个音节来进行演绎。换句话说,西方音乐家靠增加音符的数量来加强乐
曲的表现力,而中国音乐家则靠加强音符的质量来增加韵味和深意。以前常
听有人形容钢琴弹得好的人像有八只手一样,如果拿到中国的乐器上,想象
一下杂乱的古琴声,这种称赞不免有些恐怖了。

其次,我们可以看一下两种音乐的演奏环境。中国古典音乐是适合独奏的,
或是一位清高隐士抚琴于高山流水,或是一位绝代女子独自在低眉吟唱。即
使是在戏曲之中或其他某些个别的场景用到了合奏,也很少有交响乐团那样
庞大的合奏队伍。这其实正是因为我们的乐器并不适合合奏,从演奏上来讲
合奏限制了音乐家的自由性,因为他们必须服从一个统一的指挥,迎合整个
的乐团进行演奏;从欣赏上来讲合奏也掩盖了每个音节音色的优美。西方古
典音乐则不同,虽然也有独奏曲,但却非常适合去合奏,并且交响乐团的形
式占了最大的比重。在西方音乐的合奏过程中,不同的乐器对一个曲子的音
域可以进行互补,在一个各自独立却浑然一体的表现方式中表达出一种中国
民族音乐很难达到的气势。

再次,需要说明的是,这两种音乐的发展形势与两种文化密切相关。记得有
人说过(是我自己以前说过的还是我看过的书说过的我忘了:P),中国其实
上常年处于一种宗教缺乏的状态,没有一种全民信仰的,已经成形的宗教来
指导和禁锢他们的思想。因此,中国的古人最喜欢用山水景色来引发自己的
哲思,而相对的,西方古人却喜欢用宗教故事,宗教教义来阐述自己的思想。
中国人是讲究个性的,他们创造的宗教,也就是道教,是讲究自己成仙的。
也只有中国的人在崇拜的过程中是可以自己变成神的。正因为这种心态,中
国的音乐才会如此的随意,描写山水的音乐数量也远远比描写宗教的要多得
多。而山水在中国音乐家的心中本身就是静中带动的,正符合了那种每个音
符都要带些色彩的心态。

最后,我上次在别的地方说过了一点,音乐是有语言性的。中国的语言是单
音节的,西方的语言大多是多音节的。这一点仔细想想也不难体会到。用大
家都熟悉的歌曲随便举个例子吧,moon river和十五的月亮,歌曲的重音常
常和我们歌词的重音打在一起。再用一个搞笑点的例子说一下,大家试试用
带点方言的口音,按照我标注的音调念一下“团(1)结(1)就(1)是(3)力(2)
量(1)”,和歌曲唱出来是否有些类似呢?我大胆的推测,人类创造音乐过程
中下意识地在心理用某种语言来进行思考,描述了自己所要表现的主题。因
此,他们的音乐节拍,音乐重音,都打在了自己的母语之上。中国的每个字
在古代都有五种音调,但西方的语言却是复杂的音节和相对少量的音调。这
是否也是中国重质西方重量的一个根源呢?这似乎也可以更好地解释为什么
我们听中国音乐的时候更容易得到共鸣了。


中国的音乐用一个颤音就给人达到了撕心裂肺的效果,西方音乐用恢宏的气
势来让人震撼。孰优孰劣其实无从评判,但两种音乐都是我们的财富。上面
写了这么长,有归类分析,也有我的推测,什么地方不正确还请大家指正。








--
敲碎一个灵感
然后就同时拥有了许多残缺的灵感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61.167.213.200]
※ 修改:·Mayer 於 04月21日02:36:43 修改本文·[FROM: 61.167.213.200]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6.12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6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