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acPark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sos (存在与虚无), 信区: LilacPark
标  题: 新诗杂侃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05日09:22:13 星期二), 站内信件

新诗杂侃
    现在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一方面新人新作新思想如大潮一样后浪推前浪,另一
方面,各种各样被人们遗忘了好久的古典和近代文学名著也不断东山再起。但在这文明
的盛世中,新诗作为一种所谓“纯文学”,却似乎俏俏地消失了,能被人们欣赏的,也
大都是一些陈列在古董店里的花瓶。
    我们的时代,决不是一个诗的时代。但没有诗的繁荣,不能不说是一个文化爆炸的
时代的一种缺憾。人们仿佛很少有过这种叹息。因为有一种新的体裁完全可以占据诗在
人们心中的地位,这就是歌词。每天都有许多歌词伴着乐曲被送进人们的心中,人们开
口倘要引用当代文雅些的话,可能大都会首先在歌词中寻找。于是,有文人解释这个现
象:“唐诗过后是宋词”。
    这真是文学史的一段再现么?
    唐诗生长的土地,是光耀万邦的大唐,故其间充满了开阔的气概。宋词则生长在一
个孱弱的国度里,故感伤的婉约始终占主流。这可能是除文体之外,二者风格产生的区
别的原因,我们说唐诗和宋词之别,主要还应当是风格与基调上的区别。
但今天呢?中国虽说不象大唐那样称雄世界,至少是国泰民安,国富民强,但称雄文坛的
是一种婉约的风格,如“别问我是谁,请与我相恋”,“风中有朵雨作的云”,就是略
雄壮一些的摇滚乐也以“我的爱赤裸裸”这类词居多。难怪有人说现在是新宋词时代。
但这与我们的时代是极不相称的。况且在中国的当代文学上,由于一次又一次运动的扼
杀,还尚未出现过真正的“诗时代”。在本该诗歌繁荣的时代却出现了诗歌消沉,歌词
兴起的现象,这是一种文化的错位,不能够用简单的比较来解释。
又有一种说法,词借助了现代的传播媒体。诗歌确实借不上现代传播技术的什么光,但
与它相似的散文、小说亦借不上光,然而为什么有《文化苦旅》的脱销,有“王朔热”
,有“《废都》热”?
    我认为,诗的没落一部分应该归咎于诗人们,他们写诗,只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
展示自己的深邃思想,而忽略了使自己作品让别人去接受这一层目的。而歌词尽管没有
很恢弘的情感,尽管没有深邃的思想,但它完全适于和对象的交流,每一首流行的歌词
所描述的感受,都是为很多人所拥有的,找到了情感的契合点,自然易于接受。这并不
是说媚俗之作应该赞赏,但作品至少应该有人愿读,它的思想才能够为人们所接受。譬
如药,要救人,先要让人喝下去。
    然而有许多诗人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非除了诗人们自己读不懂不能算诗歌。结果他
们文坛上的地位虽在,但在文化世界里却渐渐消失了。
    其实,这种作风也正是一种文体不成熟的表现,或许在被纠正后,他会成为一个新
文学时代,一个由文学领导文化时代的开启譬之若唐初的宫体诗。
    当今的文化圈,纷繁复杂,并不是一张纸一文笔说得清楚的,但我相信,只要还有
能够坚守住文学阵地的人,诗歌这一纯文学,必然有能够复兴的一日。

--

   
<<社会契约论>>是一本好书,应当多读几遍
风味的肘子味道不错,我还想再吃它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0.2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1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