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acPark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ildwolf (我没有见过枫叶!), 信区: LilacPark
标 题: 诺贝尔委员会对高行健的评价(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10月13日11:05:24 星期五),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ading 讨论区 】
【 原文由 syc 所发表 】
200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文作家高行健,以表彰“其作品的普遍
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艺术和戏剧开辟
了新的道路。”
在高行健的文艺创作中,表现个人为了在大众历史中幸存而抗争的文
学得到了再生。他是一个怀疑者和洞察者,而并不声称他能解释世界。他
的本意仅仅是在写信中寻求自由。
长篇巨著《灵山》是一部无与伦比的罕见的文学杰作。小说是根据作
者在中国南部和西南部偏远地区漫游中留下的印象。那时至今还残存着巫
术,那里民谣和关于绿林了汉的传说还当作真事流传,那里还能遇见代表
古老的道家智慧的人物。小说由多个故事编织而成,有互相映衬的多个主
人公,而这些人物其实是同一自我的不同侧面。通过灵活运用的人称代词
,作者达到了快速的视角变化,迫使读者疑窦丛生。这种手法来自他的戏
剧创作,常常要求演员既进入角色又能从外部描述角色,我,你,他或她
,都成为复杂多变的内心层面的称呼。
《灵山》也是一部朝圣小说,主人公自己走上朝圣之旅,也是一次沿
着区分艺术虚构和生活、幻想和记忆的投射面的旅行。探讨知识问题的形
式是越深入越能摆脱目的和意义。通过多声部的叙事,体裁的交叉和内省
的写作方式,让人想起德国浪漫关于世界诗的宏伟观念。
高行健的另一部长篇《一个人的圣经》和《灵山》在主题上一脉相承
,但更能让人一目了然。小说的核心是对中国通常称为文化革命的令人恐
怖的疯狂的清算。作者以毫不留情的真诚笔触详细介绍了自己在文革中先
后作为造反派、受迫害者和旁观者的经验。他的叙述本来可能成为异议人
士的道德代表,但他拒绝这个角色,无意当一个救世主,他的文学创作没
有任何一种媚俗,甚至对善意也如此。他的剧作《逃亡》不但让当权者恼
怒,也曾在中国民主运动中引起同样程度的非议。
高行健自己指出过西方非自然主义戏剧潮流对他的戏剧创作的意义,
他提到过阿陶德国、布莱希特、贝科特和坎托尔的名字。然而,“开挖民
间戏剧资源”对他来说是同样重要的。他创作的中国话剧结合了中国古代
的惟戏、皮影、戏曲和说唱。他接受这样的可能:就象中国戏曲中那样,
仅仅借用一招一式或者只言片语就能在舞台时空中自由活动。现代人的鲜
明形象中又穿托了梦境的自由变化和怪诞的象征语言。性爱的主题赋予他
的文本一种炽热的和力,男女调情动作在很多剧作中成为基本模式。在这
方面,他是为数不多的能对女性的真实给以同等重视的男性作家之一。
目前旅居法国的高行健在1989年天安门学生运动被中共野战军暴力镇
压後,立即宣布退出中共,发誓只要中国仍在极权统治之下,有生之年,
他将决不回到中国。“文化大革命”中,高行健曾就读於中共党校5年。
设想一下中国文学界、中共政府会如何反应也真是一件有趣的事。网
上爱国人士已经发出警告:“这是国际反华势力利用诺贝尔奖围堵中国的
又一阴谋!”并指“这个诺贝尔奖已有前科,如把1989年和平奖颁发给达
赖”。
--
那天上,有一轮那么蓝的月亮。
满天的银河,把光辉静静照在一只哭泣的猪身上。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adi-g7.hit.edu.cn]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as.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80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