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acPark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st (洛之秋--秋天真的来了), 信区: LilacPark
标 题: 苍凉的绝唱--<平凡的世界>的诞生和作家之死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10月03日14:05:41 星期二), 站内信件
苍凉的绝唱
---《平凡的世界》的诞生和作家之死
1
当今的的中国文坛似乎从来不缺少作家。
从“才子佳人文学”到“颓废文学”,在所谓探讨人性的大旗下,寄生着大量靠贩卖文
字为生的文人。他们管自己叫作家。
然而,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作家从来就是少之又少的。就是这样一批少之有少的作家
们,以社会良心自居。他们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严肃的创作态度。他们耐得住寂寞。
他们才是人生的思考者,他们才是文坛的脊梁。
中国文坛的最高将项---茅盾文学奖,就是专门颁发给这样的一批作家的。然而第一届茅
盾文选家死了周克芹,第二届茅盾文学奖死了莫应丰,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死了路遥。
莫非诚如路遥生前所说,“写小说就和靠卖血汗赚钱一样”,奖拿到了,血也流尽了?
难怪人们说路遥是一位烈士,他是死在战场上的。
2
值得庆幸的是,他为我们留下了一部《平凡的世界》。
这是一部有着深厚思想底蕴的现实主义题材力作。作者以纯熟的艺术技巧全景式的再现
了改革前后十几年农村的巨大变迁,深刻再现了新一代的农民在旧的价值观体系面临挑
战的时候,是如何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思想的艰难蜕变,并建立新的农民文化人格的。
孙少安,田晓霞,孙少平是作品中众多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三个。孙
少安作为孙家的长子,早早的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他勤劳正直,务实而能干。他既有着
中国旧式农民的憨厚和淳朴,有体现着新时期农民锐意改革的勇气与智慧。如果说孙少
安与田润叶的爱情悲剧表现了孙少安的懦弱,从而进一步证明了他只是游离于新旧农民
之间的过渡产物的话,那么他弟弟孙少平则是以全新的农民知识青年的形象登场的。孙
少平不仅在事业的追求上比哥哥更加果敢执着,而且从农村走到了城市,在更广阔的社
会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干。另外与哥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摈弃了门第观念等旧的农
民习气,在爱情观上体现出了全新的追求。他不顾自己出身卑微与穷困,毅然与县委书
记的女儿田晓霞相爱。虽然最终这场爱情以田晓霞抢救落水儿童牺牲做结,但是这一对
年青人大胆追求幸福的勇气与信念却是在那个时代非常可贵的。当然作者对少平和晓霞
着两个人物有着不一般的偏爱。虽然这不能和文革时期那种流行的“高大全”文学相提
并论,但是足以说明作者强烈的浪漫主义气质和略为厚重的理想主义色彩。
语言的成功运用是作品达到的另一个高峰。许多读过路遥的人都会有感于路遥语言的真
诚与质朴。他从不故作高深,或翻做佶屈聱牙之作。他的文风是一种令人如坐春风的平
易近人,以至于让读者觉得是在与作者面对面的谈心。而在《平凡的世界》中,作家这
种生活式的语言更是发挥到了极致。陕北农村的家常,脍炙人口的乡间歌谣,无不在书
中熠熠生辉。而且你会发现作者并不置身或超然于情节之外,他自己也无可自拔的陷入
到对主人公的未来的担心,揣测,和忧伤中去。他将自己对人物遭遇的看法也写入字里
行间,从而流传作家的投入与痴情,并且使作品本身也获得了巨大的真实感。
3
《平凡的世界》成功了。它的成功也是路遥本人的成功。
然而,在北京“茅盾文选奖”的颁奖仪式上,路遥那冷峻的表情下已经掩盖了太多的憔
悴。他太累了!
是啊,为了写成这本书,他奋斗了将近十年。三年准备,七年写作,呕心沥血,数易其
稿。从而立到不惑的这个十年,或许是男人们最春风得意的十年,而对路遥来说,却是
生命中最后的十年。在这个没日没夜的十年里,这个豁出命来写作的陕北汉子毫不吝啬
的糟蹋了自己的健康。
一切并非偶然。早在路遥着手写《平凡的世界》的第三部时,医生已经向他亮起了肝硬
话的红灯。他自己也感觉到身体有些支撑不下去了。这时,他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停
止写作,治疗休息,要么拼死一场,把第三部写出来。他终于选择了后者,同时也做出
了人生的生死抉择。
在那以后的日子里,他把自己锁在了屋里,按着剧痛的肝部,一边大口大口的吸着中华
烟(他只抽这个牌子),一边奋笔写作。困了就喝浓咖啡,饿了就啃冷馒头。在高大魁
梧的身躯也受不了这样的摧残呀!然而即使疼得连笔都握不住的时候,他也不停笔。他
知道自己在和死神赛跑,他不能让自己心爱的作品胎死腹中。
终于书写完了他如释重负的将钢笔从窗户扔了出去,甚至发誓以后再也不写小说了。然
而,这时,死神如期的来敲门来了。
他瞒着人们最后一次回了延安老家。谁都以为他是去体验生活去了。其实他是想死在故
乡的土地上。
他常常说,他是农民的儿子,他深情的爱着养育过他的土地。
4
一九九二年冬天的一个早晨,年仅四十二岁的路遥在病床上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当人们为作家的英年早逝而痛惜不已时,却吃惊的发现堂堂的陕西作协副主席,全国有
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茅盾文学奖得主竟然没有给十二岁的女儿留下什么,除了一叠
共计一万多元的债单。其实,茅盾文学奖虽说是中国文学的诺贝尔奖,可奖金不过四五
千。路遥十年辛苦,写成一部获大奖的作品,奖金只等于一个三流歌星一次出场费的零
头。我们的文学,实在廉价得让人心寒!
英国的一位政治家曾经这样说过,“我们宁肯丢掉一个印度,也不能失去莎士比亚。”
也许中国尚未产生这样一个莎士比亚让我们去失去,但平心而论,社会对象路遥这样的
优秀作家是一种什么冷漠的态度?中国还损失得起几个这样的路遥?
路遥出生在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农村到城市,路遥经过了几十年的奋斗才有了当时的社
会地位。然而,他极强的自尊心注定了他要把内心深处的自卑掩盖的严严实实。他挣钱
很少,却烟瘾极大,而且从来都抽极品烟。除了抽烟这笔极大开销外,他还每月坚持向
陕北农村的父亲和养父寄钱。他非常疼爱自己的女儿,女儿嚷着要学刚琴,他就借钱给
女儿买。茅盾文学奖的钱还不够还这笔债。所有这些,外人都不知道,他也不让外人知
道。他就象一个推着石头上山的人,越活越累,却又不敢松手。别人都以为他春风得意
,事业有成,殊不知生活的重压早已经成了他郁积于心的心病。
5
最近,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终于有了结果。陈忠实的《白鹿原》和陈火的《战争和
人》等四部作品实至名归的获奖。而在此几个月前,却又传来了王小波先生猝然离世的
噩耗。
够了,已经够了。不想再听到更多的作家死去的消息。难道我们还不能从路遥先生苍凉
的绝唱中警醒吗?
不是文学剋死了作家,是我们的社会剋死了文学的儿子。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平凡的
世界》里的我们,都是路遥之死的凶手。
后记
哈尔滨的深秋来得让人触目惊心。昨天还是二十多度,今天就刮了五级东北风。
不敢招惹外面的秋风秋雨秋煞人,于是躲在寝室里不知干什么好。考研的复习还欠缺头
绪,却只是庸懒的在电脑面前消磨时光。翻出了这篇写于两年前的旧作,发现文理颇多
不通之处。本来实在不好意思献人观赏,只是关于路遥先生,我还在一遍一遍的重复感
动。
读《平凡的世界》是人间一大乐事,也是人间一大悲事。当路遥写死了我心爱的田晓霞
时,我痛苦得满脸是泪。当路遥让外星人的飞碟复活田晓霞时,我又为作者的痴劲哭笑
不得。当初为了写这片散文不是散文,文评不是文评的东西时,我在图书馆泡了好几天
,发现真实世界里的路遥,有着丝毫不亚于少平,少安的感人经历。尤其当我在《新华
文摘》中读到当路遥死后,同事们向十二岁的路远(他的女儿)撒谎说他爸爸出了差,
很快就能回家,然后小路远兴奋的逢人就说“爸爸要回来了”时,我的眼圈又一次湿了
。我不是多愁善感的人,但我在写上面的东西时,确实是饱含感情的。于是,我还是决
定把它敲出来,也让那些和我一样喜欢路遥的人们,对他多一些了解。也希望那些对路
遥不了解的人们知道,在中国近三十年的文坛上,我们的文学还不是那么贫瘠。起码她
还收获了一部《平凡的世界》。尽管那个播种者已经永远的倒在了田埂上。
--
我不相信灿烂的主义,我只相信自由的思想。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4.136]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07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