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acPark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ildwolf (好厉害!白酒一瓶!), 信区: LilacPark
标  题: 自然天成,大巧若拙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2月24日21:55:40 星期六), 站内信件

               自然天成,大巧若拙
 ——《礁石》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赏析

                (一)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象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礁石》是诗人艾青的一首平中见奇的小诗,成诗年代、写作背景
因资料欠缺不可考。但无疑的,它和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都是以海浪为背景的美丽诗篇。
    接天的浪开篇就卷了起来,漫盖天边,“一个浪,一个浪”,是音
乐的节奏,浪啸声声,浪涛层层,被这简单的描摹形象化了。浪花被“
打成碎沫,散开”,从这素朴的文字下,海水的舒卷我们能看见,海风
的呼啸我们能听见,浪在礁石上化作沫,化作烟,我们也能领略吧。为
什么要追求臃肿的奢华或做作的所谓新技巧呢?真正的好作品向来都不
是那种装腔作势的作品,反而是那种易被人领略、消化的东西。许多传
世的作品虽然现在看来深奥,在当时却是通俗的。“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礁石的形象。“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
海洋”,这句很值得回味,“站”、“看”表现了一种刻意保持的距离,
距离产生美感,这种美感就是泰然和安然,虽历百千劫,依然傲立;虽
经千万世,依然无悔。静静嘴边含笑的礁石,在黎明的烟雾中,在鲜艳
的红日中,傲然翘立,存在化为哲理,同时这哲理又具鲜明的形象,哲
理与存在已化为一体,难以分割。经过两次转化的否定,礁石形神兼备,
更显风致。这就是诗人的大手笔。

    通篇展现的境界,以骨骼展现力和美,以血液溽就雄浑和庄严,诗
人中间,又有几人能及?正因为浩浪,礁石才显其崇高,“如果说优美
是主客体相对统一与平衡的状态,崇高的特点是:美处于主客体的矛盾
激化中”,浪作为恶势力“无休止的扑过来”,礁石却在那儿拈花微笑,
境界高低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时宠辱皆忘、天人合一,及至两两相忘,
诗的张力和内蕴由此萌发。

    这首诗取的是拙,却是大巧;取的是愚,却是大智。拙有炉火纯青
的手法作底蕴,愚有苦心孤诣的深刻领会和发掘作后盾:越是这样的诗,
想写到好处越是艰难,我们有什么理由对此不屑一顾呢?在艾青众多的
诗歌中,我独钟情此诗,也欢迎反驳意见。
    通过具体的形象挖掘其中的诗化的哲理,并非一蹴而就的松事。

                   (二)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节选

    难以形容这短短的文字对我引起的震撼,诗香的浓郁将我包裹,诗
国圣山的阳光给这段文字撒着安详、温馨、庄严的金色光辉。海子对于
生命的珍爱和生活真谛的感动,毕现纸上,谁能想到这样一位热爱生命、
珍惜生活的诗人会在山海关卧轨?

    拿到这段文字,我被深深的感动了,这种美,是一种不可言说的震
撼。读后,我一直在思考一系列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奇妙的文字组
合?为什么这种组合能够产生如此撼人心魄的美?这些文字含着断层和
罅裂,为什么竟又会显得如此自然,非此不可呢?这种美究竟藏身何处?
就像小孩子想拆开零件看看里面是什么东西一样,对这几行诗句,我充
满了近于虔诚与天真的迷惑与好奇。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平淡;“喂马”,平淡;“劈柴”,
至此已不能简而言之了。这几个短语的组合下,隐含着一个野外林畔阳
光下的木屋,而剑眉星眸的诗人,一头凌乱的长发在风中舞动,柴必定
是树在海边,因为诗人的熟练,一劈就碎成两半,海的碎沫在脚下汩汩
游戏。而诗人劈完柴,牵过一匹大马,纵身而上,长鬃飘洒,开始“周
游世界”。而我们回头再看,每一个场景似乎都变得情意绵绵而潇洒浪
漫了。这么零碎的意象堆叠错落成清矍的意境,这是马致远的手笔才能
办到的。

   “粮食和蔬菜”,早已剔净俗尘,而大俗大雅了。但“关心粮食和蔬
菜”,似乎已不再是在木屋旁,而应该是旧时带着篱笆的土房子。为什
么会这样呢?“我有一所房子”,这又是一所什么样的房子?从下文看
来,又好像是铁皮房子才协调。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则显然不
是跨马佩剑周游四方的味道,与“周游世界”又构成一组鲜明的矛盾。
但一切又显得那么自然,那么确定,“它,就是这样的!”

    为什么这么矛盾的事物放到一块儿却如此自然贴切呢?唯一的解释,
我们不能像分析寻常诗词语脉表层的连贯性一样对此诗篇进行解构与欣
赏。苦苦叩问,我终于找到了解开这个美丽之谜的金钥匙:理解诗人突
然对生活迸发出的空前的热情和向往,才可以把握这首诗似断实连的脉
络、似散架却整合的语言。或者是大病初愈,或者死里逃生,诗人决定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正是这种突然遽然的萌发而迅速爆发
的激情和热爱,诗人一时间浮想联翩,意兴遄飞,由豪迈的砍柴、喂马、
周游世界到琐屑的关心粮食和蔬菜,还面对一所房子,春暖花开。诗人
的心愿如春天的花香一样在发酵,又像儿童流星下的心愿不断闪现、迸
射火花。统帅全诗的诗眼,原来就在第一句!开门见山且点明主旨本是
诗家大忌,而诗人却忘乎所以,直抒胸臆,像小孩子式的一连串说出好
多心愿,个个心愿都想实现。这不能不让我们感动。而诗人这一走的偏
锋、极端,却恰恰不落俗套,成就了此诗的不俗魅力,就像艺高胆大的
武侠高手每每出乎常理的出招,我被它轻松制服了。

    洛夫认为:“诗的创造过程就是生命由内向外的爆裂和迸发。”这
种火山爆发般的浓烈的愿望,在此诗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而诗人视野的
开阔和文字的别出心裁,意象的飘忽协调,诗句的平淡深沉,赋予了此
诗节持久的魅力。至于此诗其余诗节,大概是激情消退后的产物,风采
与此节不可比拟,窃以为是狗尾续貂。不提也罢。

                     (三)
    探索新诗的美学根源,是学习诗歌的重要一环。求内蕴而不求浮丽,
言近而旨远,其浑然天成,是诗歌乃至整个文学创作的上乘境界。目昨
日诸君对《礁石》颇有不屑,显出对诗歌规律的忽视和文学创作上的轻
浮。乃作此文以矫之。不当之处,还请指点。另由于手头资料的匮乏,
无法对这两首诗进行旁征博引的美学文艺探讨,深表遗憾。


--
  
             剑胆琴心,以观沧海 
                 是非成败,付诸一笑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as.hit.edu.cn]
※ 修改:·wildwolf 於 02月25日07:55:48 修改本文·[FROM: as.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2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