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acPark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yhit (抬起朕来让头瞧瞧), 信区: LilacPark
标 题: 纪录片和Documentary(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6月30日14:39:30 星期天),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 原文由 dyhit 所发表 】
纪录片和Documentary
这其实是我和K之间的傍晚讨论,我们在嘈杂的小街道上不厌其烦地在概念和语言的虚妄之
间孜孜不倦地寻求层次和区别。
事情的起因是我在一个卖打口磁带和打口CD的人那里看到一整套纪录片式的爵士和布鲁斯
的大师集。
这个东西慢慢地让我想起(或者是让我慢慢地想起)很久以前的八十年代我在乌鲁木齐空
九军39089后勤部礼堂里的那些看电影的夜晚。那些愉快的夜晚都是星期六的夜晚。我们拿
着发的电影票,穿着轻便的夏装或者我虎皮式的大衣,心情愉快地走进电影院——当然,
我们就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家属们和看上去很美里面的那些在幼儿园里困了一周的小孩
儿们。在黑暗中先迎接我们闪亮眼睛的不是八一制片厂的那颗红星(它在波普式的放射线
背景中步步推进),而是各种各样内容的短记录片。这些短片用专业精神饶有兴致地介绍
公社养殖员如何把兔子和母鸡养得的安居乐业;或者地质探测员们在戈壁滩里如何发现喷
薄而出的石油以及他们在魔鬼城凄厉的风声中摆出恶劣自然条件征服者的姿势;或者科学
家摒弃了我们普通公民的生活投身火热的科研事业——但科学家的表情不是和善得像佛家
居士就是冷得像大院门口的看门人,就是没有火热……等等等等,内容不一而足。
大家都没有说出来,但是人人都知道:所有人都希望看到更多的纪录片,大家喜欢看纪录
片,以及看时那种平静安宁的分享气氛。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可能是因为纪录片跟后面的电影相比总是比较短,比较轻快,不
掺杂那么多的英雄和正义,不暗示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里女战士被泥沼活活吞没的残酷,用
现在的不地道的话来说就是没有那么多的意识形态(可憎的说法)。这就是我最早所了解
的熟悉的纪录片——一般纪录片部分我们(军人的孩子们)是认真看的。到八一上场后,
我们再也按耐不住冲上银幕前的舞台,尖叫着躲过上来驱赶捕捉的家长。在英雄主义的号
角下,我们兴高采烈地游戏。台下的人们在电影看了一半后的百年孤独式的疲惫落寞里开
始找自己的孩子,或者睡觉,或者评论电影中的旁枝末节,或者沉思默想(把黑暗的电影
院当作休息精神的教堂)。
总的来说,在纪录片结束之后,看电影的气氛就已经在慢慢蜕化散发走向散场了。电影本
身,倒不像现在这样担负着实现五十块钱一张票价价值的重任,那么重要。这是一个仪式,
让所有人在纪录片开始前有所期待(看到那些人,家伙,哥们儿,真人在镜头前笑眯眯)
,在纪录片后电影里黄继光千百次的堵枪眼和上甘岭百千次的岩洞唱大河中慢慢回到英雄
主义下的平凡生活中。
这就是我最早接触到的纪录片。
不过这个我没有跟K提到。我说的是我们这里(就是我们的出版档案娱乐等等),现在,缺
少一种类似纪录片的东西,好像就是外国人热衷的那个documentary工作。或者说不是缺乏
,而是这样的工作在我们这里多少有点把握不好,它是附着在各种其他目的以外的附带工
作。
我指的不是那种中世纪修道院图书室里成千上万黑色硬皮的卷轴,也不是具体到五角大楼
出版的美国国家防御政策(一本很厚的书,里面像菜谱一样提到朝鲜和伊朗的不好处理)
。我说的是那些普普通通的喜欢新闻和档案事业的,同样也热爱家庭生活的非黄色人种的
工作。这些人在那个我不了解的庞大的西方世界里做着一些很有意思的工作。他们从生活
中,从工作中,从交谈中得到最鲜活的第一手资料:或者是录音,或者是科罗拉多平原上
绚丽日出的照片,或者是一篇朴实无华的对一个穷苦手艺人的访谈纪录,或者是跟那些被
人们认为是最伟大者中的某一个说点题外话(比如跟爱因斯坦聊聊小提琴——注意是为了
聊小提琴而聊小提琴)。这种态度我并不是暗示排斥所有政治的和搞不清的社会学设计的
问题,或者排斥那些每天都在发生的最悲惨的最残酷的人类的行为和遭遇,而是说在涉及
这些问题时也采取那么一种小孩子观察母鸡下蛋的心情——一种微妙的人类最本质的善良
的好奇和探求心理,然后忠实地利用可能的手段予以纪录。
(写到这里发生了小小的危机,电脑差点死机,大约十秒钟足够我评估我写这个东西的意
义,等它活过来,我觉得我还有兴趣和决心把它写下去)
大概看到这里就该有人要骂了,什么东西,什么小资情调的幻想,什么理想主义——说的
就是你,理想主义者,别那么激动,我说的是方法论,不是目的,先把你的世界大同的修
身治国平家理想放在一边吧。我们在说的是,人,我们,有没有可能像一个真正的有职业
道德的记者和图书管理员,或者比较危险地——一个作家,那样去记录我们的世界和生活
。如果总让各种其他的钝头钝脑的骁悍勇气打断我们在炮火和愤怒中平静地记录事实的勇
气,那么我们也算不上什么高等动物——说实在的,算不上,可能从来就不是。
当然,我和K的谈话并没有涉及这么大的面。我们主要谈的是音乐,具体一点是jazz和blu
es。这个讨论也是很久以前模糊地开始的。那时我说:“我觉得真正的爵士和布鲁斯布在
金碧辉煌的大堂里,也不在学院派的和声研究里,那种音乐在黑人贫民窟里,在哪些颓废
的老黑人乐手出没的妓寨和污浊的小酒吧里”,K则认为我太偏激,学院派和体面的BB.Ki
ng们才是这种音乐中的主流力量——不管他们是不是还贴近那种源头,它们的价值无疑是
巨大的。但我的问题是这个价值有多大时效有多长……总之,那是一个没有结果的,在专
业人士看来意义不大的肤浅讨论。
现在,我终于明白,我当时想要说的并非源头不源头的问题,而是面对这一切的态度的问
题。大概由于我是一个门外汉,我才可能从这样的角度去想。可是,我们对于大多数的事
情不都是门外汉吗?我们可能正面去与这些事发生联系的机会可能仅仅存在于假如我们是
那种记者职业或者document制作人员中一分子的情况下。事实上,广义上来说,不管我们
是不是那些职业中的一员,我们时刻都在影响他们的工作。第一手是整个过程中的一部分
而已,第二手,第三手,就像一首老歌被翻唱一样是不可避免的。
好了,我们终于可以在这个问题上说一些什么了,在上面这么一大堆东拉西扯的“背景知
识介绍”之后。
那种documentary的工作无疑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期望看到一些真实的关于我们祖先的纪
录,在我们看到的可能是出于好玩的岩画和夸张的有宗教色彩的对历史事件的描述之下,
我们还是能发现一个基本是努力的诚实的记录者,编录者和装帧者的形象。这种排除了功
利意味,努力在政治和宗教的压制下寻求真实记录可能的,善意的坚强的形象,对我们来
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因为记录者本身很少被记录。但是,我坚决地维护这样一个观
点:在我们,人类,造出的这么一大堆文字的影像的和包罗万象的资讯中,还是存在一种
可敬的源自人类本性的档案工作者的本能,正是这种本能,支持着我们对可以是可耻的肮
脏的令人沮丧的历史保持一点记忆——当然还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像那本厚厚的圣经里
夹着的一片花瓣一样依然留存。那是一本记录着人类所有sin的书,一本关于欺骗,战争,
复仇,遗忘的书,但是我依然,我仍然看到了它的作者,或者作者们,并不是纯粹的,但
是集合在一起还是表现出那种现在的从业人员所缺乏的可贵的职业精神。而在我们这个国
度,这种职业精神因为历史被打断而像黄河一样出现了断流。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弘扬正义的使用偷拍机然后让某个冠冕堂皇的学者评论的焦点访谈,
它让那些“反派”(无知的乡村干部,愚昧的农民,犯了错的家庭不幸的经济犯)在镜头
前袒露他们的仓惶和虚弱,而后面拿着话筒的那个人却缺乏一种起码的尊重,那种docume
ntary的职业道德。他们总是忘记自己的身份,想入非非地把自己代入到一个虚幻的虚伪的
正义化身形象中去,行使一种可笑的同样仓惶虚弱只是老练习惯的审判姿态。
但是表现不一而足,除了这种“与正义在一起”,我们还有别的phony。一部分人用他们代
表的(或自认的)格调和品味在他们的记录中对所有东西进行篡改,加上一点儿可笑的风
花雪月,或者哥特式的死亡糜烂气味。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他们在多大程度上亵渎了人类
的智慧和记录的本领。这不是什么新鲜事。我在他们身上看到唯一确定的是——它们消失
得都很快,就算又从箱底翻出来,也还是会像老样子。张爱玲和卫慧身上都有一点出色的
地方,而她们令人沮丧的让人bored的那些特点又是何其相似。
还是回到音乐来吧。
我对K说,小厂牌公司出的东西总是比较偏好某一种风格。
K说,正因为这个他们个性都比较突出,在大公司之外的价值比较明显。
我说,可是对风格的偏好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制作工作中的具体细节,那样的话,我们听
到的东西在多大程度上还是最初的东西就值得忧虑了。
K说,这是没法避免的,就算对大公司来说也会有的效应。
我说,至少在大音乐厂牌来说,他们为各种风格都提供差不多的录音条件和制作准则,在
这种条件下,我们可以更有效地把握和了解录音之外个别风格的面貌。
K说,谁知道我们想要的是不是那种在方法上平均化的东西,也许我们根本就是疯子。
我说,什么是尴尬,这就是尴尬,我们自己本身就不可能达到一种恒常稳定的状态,可是
我们在纪录时不该努力那么做吗?
我想的是,即使我们不那么狂热,也可以把一种情绪记录下来。那种狂热的本性从没有,
也不太可能会在将来某个时候离开我们,但是既然我们已经那么干了,我们不是一直想要
营造一个相对稳定的档案馆以便我们在平静的时候思考比较吗?那么我们还是需要那种老老
实实的小孩子观察母鸡下蛋式的documentary工作,我们还是应该考虑我们在多大程度上放
任自己在短期和长期的混乱中放弃了可贵的记录的权利。
写得很乱的东西,没看明白的话就对不住了。
欢迎评论。
D.Cosmos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8.7.32.211]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7.32.211]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9.56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