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acPark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ibyl (庵主), 信区: LilacPark
标 题: 入声(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8月21日12:17:49 星期三),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anguage 讨论区 】
【 原文由 sibyl 所发表 】
入声是古代汉语中所特有的现象,是古音与今音在声调上的最大区别。古代汉语分
平、上、去、入四声,而现代汉语则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由此可以看出,古代
汉语的平声分入现代汉语的阴平、阳平(平分阴阳),入声则分派入现代汉语的四声(
入派四声)。古代汉语中上声分清浊,浊上归入现代汉语的去声。
近体诗,尤其是律诗在平仄上的规定比较严格。以现代汉语判断平仄,则阴平、阳
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但是古汉语中的入声字应为仄,而入派四声,因此在考察近
体诗的合辙押韵时,必须注意古入声字。对于北方方言区而言,无入声,以北京语音为
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当然也无入声
。然而古老的入声并没有在中国大地上消失,在吴方言等一些方言区,至今还保存了古
入声,即以当地方言念起来短促的字均为入声字,如,竹、伯、铁、不、日等等。现代
汉语的规范给古汉语带来了冲击,各地方言不断地普通话化,使得拯救方言成为语言学
界的一大课题。
--
笑看红尘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dial209-160.sh.cnc17]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dial209-129.sh.cnc17]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2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