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acPark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ibyl (庵主), 信区: LilacPark
标  题: 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之先锋小说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8月22日16:13:56 星期四), 站内信件

20世纪80年代的现代派与寻根文学不同,以反传统、反文化倾向的方式出现。现代派小
说产生了制度化文化与青年一代的反叛性的矛盾冲突,中国似乎也出现了"垮掉的一代"
。现代派小说,如刘索拉《你别无选择》,徐星《无主题变奏》,王朔《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海水》等成为先锋派的前奏,80年代中期掀起了先锋文学的思潮。
                       马原    叙事方式的变革
    马原作为一个划时代的人物,提供了现代小说在中国本土写作的可能性,影响了前
卫青年小说写作,改变了后世整个小说写作格局。
    叙事,即讲述事件。同一事件讲述方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事件的意义由视
角、叙事结构、语式等一系列叙事性因素而存在,因此叙事方式的意义至关重要。以往
小说最大的努力是仿真,这就模糊了真实与虚构,艺术与生活的界线,坚信生活只有一
种真相,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真相。马原用"元叙事"(关于小说的小说)手法进行自我
驳证,打破真实的幻觉,形成了他的"叙事圈套",暴露小说虚构性的技法产生间离效果
,明确告诉读者,小说的虚构而并非现实。这一变革使小说还原为小说,恢复到了更为
古老的说书传统,使小说叙事成为艺术。汉语的叙述的可能性有多大?从马原开始成为
问题。可以说马原的小说不是让人感动而是让人惊讶的。
    马原的主要作品有《冈底斯的诱惑》、《虚构》、《西海的无帆船》、《涂满古怪
图案的墙壁》等。
                       莫言    感官经验的开放性
    与马原的纯净、简洁、绝妙和《圣经》式的语言相反,莫言使用极为铺张的句式,
穷尽一切描述的可能性。以1987年《欢乐》为代表的《红蝗》、《爆炸》、《球状闪电
》、《金发婴儿》等中篇小说反映了莫言典型化的杂芜风格。莫言将外部世界的经验还
原为感性官能的层面,将世界作为感受对象 ,因而在描写中调动各种感官,感性经验明
显而且色彩斑斓。同时作品中所表现的"狂欢"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相近,与寻根文
学的完全符号化、理性化背道而驰。
    这里还想特别提一下《酒国》(1992)和《丰乳肥臀》(1995)。两篇小说虽然在
叙事结构等方面漏洞百出,但《酒国》包含的戏谑、反讽以及《丰乳肥臀》中反讽手法
表现的生存的艰难、残酷和莫言性格中悲悯的一面,笔者认为具有可读性。
                       残雪    对无意识深度的开掘
    作为女性作家,残雪对无意识深度的开掘中包含了女性意识、女性经验,可以说女
性主义(女性意识的文化、政治等诸多因素的界定)小说自残雪始,诗歌自翟永明始。

    残雪的小说怪异、荒诞的现代手法与卡夫卡十分相近。焦虑、恐惧、不安、窥视交
织,写出了人类生存的悲剧。一系列的象征与隐喻,将内部世界的焦虑与外部世界的荒
诞结合,形成了残雪的风格。
    残雪的主要作品有:《山上的小屋》、《突围表演》、《思想汇报》、《公牛》、
《天堂里的对话》、《黄泥街》、《苍老的浮云》、《我在那个世界里的事情》等。
    马原、莫言、残雪在小说外部世界的广度和内部世界的深度方面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后世小说虽然有不同于先锋小说的其他形式,但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他们的影响。

    稍晚于马原等人的格非(《褐色鸟群》《青黄》《迷舟》)、孙甘露(《信使之函》
《访问梦境》《请女人猜迷》《我是少年酒坛子》)、苏童、余华(《四月三日事件》《
河边的错误》《难逃劫数》《现实一种》)、洪峰、北村(《施洗的河》《玛卓的爱情》
)等人也被看作先锋小说家。其中孙甘露的《我是少年酒坛子》进行了小说语言美学的实
验,专注于幻想的虚构;余华的《现实一种》对残酷与冷漠的人性进行发掘,寻找无我
的叙述方式;格非的《青黄》是世界图象的寓言。相比于马原的简练格非、余华早期的
作品或多或少的带有了巴洛克风格的奢华。

--
            笑看红尘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dial210-75.sh.cnc17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0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