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acPark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st (洛之秋·蓝墨水的上游是黄河), 信区: LilacPark
标 题: 回复--必要的疯狂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5月11日17:04:35 星期六), 站内信件
你的论述太biased了,呵呵,感觉有点令人失望。你对晦涩这个词用
的比较滥。什么叫晦涩?
在我高中的时候,我看任何一篇《读书》上的文章我都反感,什么他
妈的布拉格学派,法兰克福学派,什么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非要用
这样的字眼来衬托自己的学究气吗?
到了大学,当我系统的去读文学史和其他学术文章,当我发现所谓的
“形而上学”“文本”“语境”“全球化”“现代性”“在场”“后
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结构主义”“诗学”“对话性”“狂欢化”都
其实有着扎实厚重的学术渊源的字眼的时候,我开始觉得有这些术语
出现的东西并不就是晦涩的,这样一些基本的核心词汇在文学批评和
诗学批评中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在《读书》《书屋》这样的杂志上也
是常见的词。
回到文学创作中回答你的问题。读者看不懂就等于晦涩?如果你了解
reader-response criticism这个批评流派的观点的话,就会发现读者
本身是一个相当宽泛的和异构的群体。读者本身的阅读能力差别很大,
对文学作品解读中所必需的知识背景和语境的不熟悉直接决定了这个
文学作品的不可接受性。这种reading competence是因人而异的。我
始终怀疑白居易给老太太念自己写的诗这样一个传说的真实性。没有
高中毕业的美国人很难看得懂一个世纪以前的诗歌,更不要说莎士比
亚了,难道就可以据此说这些作品晦涩?
让我们记住,晦涩本质上是一个个人的感觉,而不是作品的属性。
【 在 Theron (Desperate Isolatio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管时空怎么转变,世界怎么改变
: 你的爱总在我心间,你是否明白
: 我想超越这平凡的生活,注定现在暂时漂泊
: 无法停止我内心的狂热,对未来的执着
: 二
: 虽然确定了这样的方向,我还是要问为什么在一定的生活刺激下人们一定要写晦涩
: 的作品。看起来晦涩本身就有一些很吸引人的品质。的确是这样,我考虑了一下,晦涩
--
网络文学电子期刊《丁香雨》 最新一期 已经在五月五日推出!
欢迎到 lilacpark版精华区 来看我们自己的电子期刊!
web版网址为 http://gaea.hit.edu.cn:99/
电信网用户请访问 http://lilacrain.wenxin.net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mtlab4.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28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