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acPark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irer (ÿe城), 信区: LilacPark
标 题: 展望早知道——1983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Tue Mar 14 21:30:24 2006)
《展望》为《哈工大报》末版文学副刊,随《哈工大报》每周四出版。
鄙人乃副刊小编是也。从这周起,计划每周二晚将编好的《展望》提前发于__原创锋芒__
。目的有二:
其一。一直以来,《展望》都从这里汲取营养;有很多的文章是从这里最先刊登的。这里
有众多的文学爱好者,希望《展望》的提前出现能让大家更关注它,并有更多的文友们向
《展望》投稿,风格不限。
其二。小编我水平有限,《展望》难免不合大家“口味”,所以也希望变“原创锋芒”成
为《展望》与大家交流的一个平台。最希望看到的是大家能对它提出大量的意见和建议,
这将是对小编我最大的鼓励和鞭策!在此先谢过了。
《展望》主要栏目:
生活空间:你的故事、我的故事,我们身边的故事......
校园听潮:新潮流要你最先发现......
微义微语:短小且富有哲理的小文章。
情感天地:抒情散文类。
影视天地:不用说了吧……谢谢你对某些精彩电影的独到见解……
读书:和《展望》一起来分享好书吧!
天南地北:游记类。(不妨向全校同学介绍你的家乡...)
缪斯家园:诗词类。
……
因版面有限,且周期较长,“展望”最欢迎的是短小精悍型的文章(一千字以内为佳),
请文友们来稿惜墨!
~~~~~~~~
《展望》投稿信箱:zhanwanghit@126.com,另在主楼二楼,学士2餐厅门口,图书馆入口
处设有稿箱。期待着大家的佳作在《展望》现锋芒!
我的联系信箱:rerif@163.com
展望副刊_1983_
~~~~~~~~~~~~~~
我期待着自己依然能有一颗柔软的心,让我欢喜,让我完整,让我相信并且收获美好的人
生。
柔软的心
公博
那天我走过学士楼的时候,一群人正在清理墙壁上贴得层层叠叠的广告。清一色的红色帽
子很是扎眼,旁边竖着一面大旗: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忽然忆起很久以前的那部《离开雷
锋的日子》,结局里也是相似的情景,同样的笑容,同样的年轻。那时我还是个戴着红领
巾只知背书的小丫头,却为这结局在冰冷的电影院里感动得一塌糊涂。
还是那段上坡路,脚步却轻快起来。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初春,心里忽然有了融化的感觉。
我们的心灵似乎与柔软阔别得太久了。水泥与柏油挡住了泥土的气息,嘈杂与喧嚣屏蔽了
花开的声音,刺激与宣泄代替了情感的表达,难道连心灵也可以渐渐失去自然的本我吗。
常常接触到激越的文章,抵制啊,抗议啊,铺天盖地的旁征博引,言辞激烈,还有成串大
大的感叹号。每次都仿佛看到愤怒的人群,高举着拳头。那些感情鲜明的字眼,总是让我
莫名地揪心。他们是否想过,每一个不理性的举措,都可能伤及无辜,因而很多事情一旦
开始,代价便往往超乎想象。我们的目光跟着地球飞转,我们随着世界一起飞速成长,然
而我们长了知识,开了眼界,却几乎让原本潮湿晶莹的怜悯与宽容在遗忘中渐渐风干。我
们中的一些人逐渐推崇着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用脑,而不是用心。
刚入校那年的冬天,楼门口都装上了棉门帘,厚且重。一日天寒地冻,我一路小跑回到公
寓,走在前面的女生进门时费力掀开门帘,迈进门去,手却一直支撑在门帘上不放。我在
她身后一米,意识到那动作是因我而为,赶紧跟上脚步。在这几秒钟的时间里,我注意到
她的背影,娇小而普通。她的手和我一样冻得通红,却舍得多受一分寒冷。她始终没有回
头,脚步依然匆匆,显然没有期待我的感激,但这个姿势在我头脑中定格,从此掀开门帘
,必要同样停留一刻。BBS上的帖子,批判的总比赞扬的主题多。说起校园里不讲公德的现
象,不厚道的人,总是群情激愤。而我总在想,有的人一看到星星便哀叹起人类的渺小,
却为什么从来不去欣赏星星背后华丽深邃的天幕呢。每天我看到自习室里刚一落座便掏出
手机调成静音的同学,看到临走时将座椅轻轻折起再悄然离去的同学,看到空旷的教室里
打扫地面的同学,我都觉得自己就生活在他们宁静的呼吸之间,生活在这些平凡的恩惠里
。尽管他们每一刻都与我们擦身而过,尽管他们从未得知我们卑微的感恩,我的心里却因
此而装满了这些柔软的细节,装满了感动与希望。
朋友见到我,就跟我抱怨他的痛苦。他的典型表情,是一副皱着眉头的样子。他问我,生
活的风浪给我们带来的究竟是什么?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他,我只是固执地觉得我们的心
在无论怎样的风吹雨打中都不该变得坚硬麻木,而应该愈发地坚韧有力量。于是我把“书
中自有黄金屋”的古训送给他,作为解忧的良药:即使是犀利如余杰,也曾写下饱含深情
的《香草山》;深刻如王小波,也在《爱你就像爱生命》里浅吟低唱过;狂傲如柏杨,也
在家书中留下“眼泪流枯,变成笑容,才是人生”的句子;不羁如李敖,也会有“不爱那
么多,只爱一点点”的妙手偶得……在这无数的悲悯与心动中,你很难想象这些平日里唇
枪舌剑叱咤文坛的“大家”,也会用心灵最柔软的部分感知周围的一切,他们思维的广度
与多舛的经历没有影响内心的敏感度,这些如战歌一般澎湃的文字背后,是他们作为诗人
的,原始而不灭的爱与梦想。
我的脚下走过了太多重复的路,我的笔已经生涩得只能写出字母与数学符号,然而我期待
着自己依然能有一颗柔软的心,因为我知道所有的一切终将过去,只有它将让我欢喜,让
我完整,让我相信并且收获一段美好的人生。
春风何处去
路琳娜
三月,春风乍起。
3月12日,全国植树节。可是,3月10日前后,全国大部分北方城市都笼罩在浓重的沙尘之
中。
印象里从未见过黄成如此的天空:颜色浓重的让人畏惧,空气中细小的悬浮颗粒更让人觉
得难以呼吸。本该柔顺的春风突变成夹着沙尘的狂风“拂面”,放眼望去,道路上,树枝
上,到处都铺上了一层薄薄的黄沙,满眼刺目的昏黄。
此情此景,怎不痛心,不禁要问,本该属于我们的春风何处去?
春风走了,因为环境的恶化让她伤心。城市周边环境不断恶化,尤其是北方城市,周边草
场沼泽沙化严重,昔日春天的草长莺飞变成了今日的黄沙满天。那些远离城市的森林,因
为滥砍乱伐、毁林开荒屡禁不止,原本的昔日浓荫现在多成光秃一片。尽管我们关注并治
理了多年,但是生态恶化仍然触目惊心。于是,春风走了,换来了狂风沙尘给我们警示。
我曾问过很多人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可遗憾的是很多人茫然不知 。虽然保护环境不是非
要用一个形式,也不是一到3月就一定要去植树作秀,可是有时连“作秀”意识都没有就更
令人痛心。虽然哈尔滨市生态状况还算相对乐观。目前,哈尔滨已基本消灭荒山,森林面
积和森林蓄积分别列全国35个重点城市的第一位和第二位。可是,我们乐观的同时也不要
忘记,要让环保的观念深入人心,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春风化雨,才有姹紫嫣红。可是,当化雨的春风都被沙尘替代,我们又何来明媚的春天?
关注环境,让春风不再离开。
谁来可怜中国球迷,谁来拯救中国体育解说员们,谁来挽救中国足球的明天……
观四分之三中伊之战有感
呼儿
当中国队被祖国仍身陷囹圄的伊拉克队以2:1再度领先后,我不再忍心去观看一场业余队
同专业队的较量,不再忍心看着祖国这些“优秀”的运动健将们被耍猴般玩弄,或者也可
以称他们是被自己戏耍吧。
时至今日,仍然顽强地支撑着自己的信念去支持中国足球的可爱的球迷们(也包括我)已
经被视为异类,当我们一次又一次地降低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迎合那些业内人士所谓战术的
时候,却发现中国队也在变本加厉地冲击着我们脆弱的神经,挑衅着我们的心理承受底线
。
这场本应势均力敌的较量却被我们的球员们折腾成一场一边倒的比赛。惟一让我振奋的是
中国队在比赛中多么尽力的保留着那些“优良传统”。
中后场长传冲吊无疑已经深深地植根于球员的潜意识当中,教练走马观花似的换,球员在
我的为数不多的八九年的球迷生涯中已不知换了多少批,但中国队的传统不能丢。荷兰队
在世界足球史上留下了流芳千古的全攻全守的打法,中国队也站出来说我们也留给了后人
科学的战术——防守反击加长传冲吊。就算这种打法真的“相当”科学,想必大家也都产
生审美的疲劳了吧!
中国队一贯支持的传统其二——失误出众,如果足球赛有像NBA那样的失误统计的话,中国
队无疑是会遥遥领先于世界足坛的。这场比赛,也可以说是绝大多数的比赛里,中国队各
种各样的低级失误层出不穷,让人无法感觉出这是一支能够代表咱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的
足球水平的队伍。相信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在这一点上也是望其项背,无法企及的。不客
气的讲,如果说中国队在这几年有什么进步的话,不把这项算上,结果会很难堪。至于一
些被媒体吹嘘的无关大碍的荣誉,估计只能起到麻痹球队自己的作用了。很显然球迷的眼
睛是雪亮的。
传统其三应该归结为中国体育官方媒体的优良传统。看了这场不完整的球赛,除了那些前
面所提到的之外,足球解说员们出色的发挥则是令我又一次为之惊叹的。对于“董方卓的
速度,陈涛的技术”,“门将李雷雷基本没有受到什么挑战”,“以中国队的实力,是完
全能够和伊拉克打起对攻的”之类,一起看球的球迷朋友们无不将这些无稽之谈视为惨不
忍睹的球赛之外的调侃,然而这些笑声大多数都是哭笑不得的笑,大家已经习惯了这种笑
,中国球迷的足球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被解说员们残忍地扭曲了多年。作为体育迷的我
们相信还会不时地听到NBA转播火箭队比赛时以及各种赛事转播时赛场之外传出的这些不和
谐的音调。的确,我们都是行外人,我们真的无法理解这些看似无知举动的动机,我们无
力改变这种现状,所以我建议大家还是把电视音量调至最小单纯的欣赏画面为好。
以上或许还夹杂着看完比赛遗留下来的愤懑,但既然那些足球大佬们强烈呼吁中国球迷理
智一些的话,我又何必冒天下之大不韪,还是冷静的抛开对这一场比赛的偏见好好的思考
吧。首先作为始终处于足球圈中弱势地位的我们这些球迷,眼看着身边的战友接二连三的
带着无尽的悲伤和遗憾离开了这个曾经为之疯狂,为之坚持的战场,眼看着还有那么多眼
角残留着泪花的球迷隐忍着巨大的痛苦承受完中国足球丑恶历程中的一幕幕现实的时候,
谁开可怜我们,看来只有自怜了。
中国足球的现状可以算作垂死挣扎的病人,在奄奄一息之际会被人注入一针强心剂,诸如
世界杯的出线,2005年世青赛上尚未被中国足球的传统同化的小将们的出色发挥,然而作
为这个庞大病体身上的每个细胞的我们球迷们,却实在无力再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了,此
时此刻或许只有再一次提起这个古老的话题:中国足球将走向何方?
(读书)我眼中的史铁生
王欣
第一次接触史铁生这个名字,是在高中课本上,一篇《我与地坛》就使我深深地喜欢上了
他的文字。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初中毕业,1969年到陕北农村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转
回北京。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史铁生就注定有了一个形影不离的伙伴——轮椅。生活对
于史铁生来说,是一出悲剧,但是史铁生这位伟大的演员选择用喜剧的形式来演出这部戏
,于是就有了我们看到的《我与地坛》、《好运设计》、《命若琴弦》、《老屋小记》、
《务虚笔记》等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作品。
究竟是什么让我喜欢上史铁生,是他悲惨的命运还使他独特的协作方式?我到现在还都不
是十分清楚,我只能说史铁生这个人与他的作品是一个完整且不能分割的整体,就是这个
整体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
同样是在写文章,有人用词汇写,有人用结构写,有人用名气写,史铁生选择用心来写。
他的每一篇文章都透漏着他的思想。他在用自己的文字与读者交流,在向读者汇报着自己
的思想,自己的经历,那些有苦也有甜的经历。他的文章并不是为了取悦某人而写,他只
求能在理解他的人中引起共鸣。告诉读他书的朋友他最近在做些什么,又有了什么想法,
告诉他们他还好,仅此而已。如此单纯的目的是多么的难得,这才是文人所应该具有的傲
骨。
我一直认为史铁生是一位思想家。作为一个离不开轮椅的人,他的生活却如同我们一样正
常。读他的文章就是在读他的思想,读他对待生活的态度,甚至是他的豁达与乐观。也许
就是因为他特殊的经历,他的文章有着旁人所不能企及的深度,他深邃的思想一旦用哲理
性的语言表达出来,不但不枯燥,反而耐人寻味。当你心情烦躁时,读他的文章会使你沉
静下来,感觉到生活的美好的,而且生活又是公平的。也许人总是在灾难中才能迅速成长
起来,就如同史铁自己说的那样“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和他比起来我
们是不是已经幸运得太多?
史铁生的文章是很平静的,如同他的人一样,是那种默默的感觉。一步一步,一点一滴地
润泽着你的心。他的文章鲜有诗词歌赋,只有最平常的文字,可他却能将一个一个的文字
赋予生命,让它们变得灵动。不煽情足以催人泪下,不细描就能身临其境,字字是议,句
句是论。文章中那种不惊人的幽默,既舒展得毫不夸张,又有一点点的沧桑,莞尔之余更
令人可敬可叹。
读史铁生吧,他会让你的心灵有一个温馨的家园。
(微义微语)平淡
刘波
荡气回肠的乐章,始于无闻,终于无闻;激湍飞泻的瀑布,始于宁静,终于宁静;声势
显赫的权势,始于落寞,终于落寞;形形色色的人生,始于平淡,终于平淡。惟有平淡,
才是人生的真正况味。
生命的过程,本来就很平淡,如一片落叶。那挂在梢头的树叶,当初不过是一星鹅黄,
继而碧绿,甚或泛红,最后不知不觉地暗淡成褐色,化为春泥更护花。这是自然规律,也
是尘世间所有生物的轨迹。
生活的内容,本来也很平淡,如一杯白开水。然而,许多人喜欢根据自己的嗜好,往杯
子里放糖、放盐、放茶、放药,这样才产生了百味人生。于是什么酸甜苦辣,荣辱得失,
尽在其中。
只有平淡的人,才懂得原谅自己,欣赏别人。只有平淡的人,才会轻松地享受生活。一
些人无法忍受平淡,因为他们骨子里藏着一丝不安分的情绪。茫茫人海,不知有多少人在
仕途上你拥我挤,在欲海里随波逐流,在名利场翻爬滚打。人生旅途中确实有不胜枚举的
诱惑,亦真亦幻,令人难以取舍。但是正如地球是由细小尘埃组成一样,平凡和琐碎,才
构成了生命的永恒,飞扬只不过是惊鸿一瞥,昙花一现。
做一个平淡的人,并不可悲。最可悲的莫过于,一颗普通的鹅卵石硬要把自己视为蓝宝
石,一株小草硬要让自己与参天大树比高。
(缪斯家园)不朽之章
张瑞生
在云与云之间轻轻的飞翔
现实的荒漠掩埋不住梦中的理想
在那遥远的金色的希腊圣域
无数的英雄焦急地等待着你的出航
假如你被泪水湿透了衣裳
那就请忘记你词典中的悲伤
茫茫无际的寂寞黑夜中
星神会听见母亲的呼唤而为你护航
即使前进的道路不够宽广
诺亚方舟也会开往伊甸园的方向
无惧恶魔的笑颜,无惧撒旦的狂妄
就算粉身碎骨也要奔向梦中的天堂
奥林匹斯山的神钟为你敲响
维也纳的风琴手们也齐声欢唱
在淡然与淡然之间轻轻的飞翔
孤寂的荒漠也会升起不败的理想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51.22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56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