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neutral (酒酣踦踞,击筑悲歌), 信区: Movie
标  题: 推荐:小岛惊魂!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3月15日23:58:38 星期六), 站内信件

关于《小岛惊魂》,我所能说的就是:故事发生在1945年二战刚结束时,在英吉利海峡
的一座小岛上,有一幢巨大的英式古宅,里面住着一位年轻的妈妈和她那一双儿女。她
丈夫一年半前赴法国参战,至今生死未卜,但她坚信丈夫还活着,会回来。她的儿女因
某种疾病不能见阳光,家里也没有电,那50扇门全得锁上,所有窗户都蒙上厚厚的窗帘
。影片开场前,她家的仆人突然不辞而别,连工钱都没拿。好在门口又出现了三个人来
应征,他们还说以前曾在这里工作过……您若看到有人在谈论该片的“真相”,最好能
抵制好奇心的诱惑,先看电影再看评论,不然就会失去看这类影片的一大乐趣。您若觉
得以下文字像是在表演“三岔口”,等看完影片就会恍然大悟。
  《小岛惊魂》是一部心理惊悚片,继承了希区柯克的《蝴蝶梦》及库布里克的《闪
灵》的精神,不以廉价的装神弄鬼为噱头,也不靠先进的电脑特技为号召。这部由西班
牙年轻导演阿曼巴编剧、执导兼作曲的作品,像印度人沙马兰的《灵异第六感》一样,
为按部就班的好莱坞模式注入了新的创意。影片仿佛是一部优秀的室内乐作品(尤其是
伯格的四重奏),只有一个场景和寥寥几个人物,但以丰富的细节让人无尽地揣摩和玩
味。
  这座长年笼罩在浓雾中的古宅,不仅是故事的背景,它本身就像是一个主角,跟女
主人进行着控制与反控制的拉据战。那一条条阴暗的过道、门的吱嘎声、煤油灯的摇曳
、夜半传来的钢琴声……分开来看都像是闹鬼的迹象,也没有一招不是惊悚片的老套,
但整体效果惊人地统一,从音乐、音响到色彩,道具,无处不散发着阴阳两界、梦与醒
、疯狂与理智的交叉混合,似乎就是片中人物所提的“地狱的边境”(Limbo,天主教中
指未受洗儿童灵魂所去之地)。跟以台词见长的文艺片不同,本片需要一流的音响和色
彩才能充分体验。
  影片以女主角葛蕾丝的一声尖叫开场,似乎跟爱德华蒙奇的名画《尖叫》相呼应。
影片并不以吓唬观众来逗乐,而是作用于人们深层的恐惧感,包括对黑暗的恐惧、对被
抛弃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等。影片的主题思想直到最后才出现在女配角的对白中:死
人的世界跟活人的世界有时会搅合在一起;死人和活人必须学会共同相处。但这部作品
不乏其他隐喻,如宗教与超自然,罪、暴力与处罚等,只不过这些内涵散见于各处,并
未有机地展开,这既是长处(避免了一板一眼的教条),也是短处(蜻蜓点水难以让人
作逻辑思考)。
  说起逻辑,本片不适合用逻辑来推理,也无需用常人或写实的眼光来找破绽,最好
是像佛洛伊德解梦那样,挑选自己感兴趣的细节慢慢琢磨,每人嚼出的味道可能不一样
,但谁也不能否认这是一个颇有嚼头的梦。
  《小岛惊魂》的选角和表演均可圈可点,两位儿童演员不以乖巧取胜,而将那份无
助和惶惑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女儿的顶撞跟儿子的苍白形成对比。本片可能是尼可
基曼从影以来最见功底的一场表演,无论是屏气的台词,还是歇斯底里的发作,她既表
现了麦克白夫人的坚毅和疯狂,又有《红字》女主角的坚定信念和自我压抑,还有掩藏
得更深的那份脆弱,仿佛一见阳光就会风化。她往日那收放不自如的冷漠在这里成了丝
丝入扣的出彩点,她充满血丝的眼睛里挂着的那滴泪水,她急匆匆穿越过道的身影,将
会跟《闪灵》中杰克尼克尔逊高举斧头追杀妻子的画面一样,成为惊悚片的经典形象。

  除了尼可基曼,该片还有一人具有奥斯卡水准的表演,那就是爱尔兰女演员弗拉纳
根扮演的管家密尔斯太太。她的神秘举止让你捉摸不透她的意图(她究竟要害女主人一
家还是要保护他们),她的眼睛形状和神态都很诡异,她的平心静气又与女主人的焦躁
造成对位效果。
  一层层迷雾、一道道大门,能否锁住幼小的生命,能否关住悸动的灵魂?在片尾,
小孩发现光线不再伤害他们。但影片自始至终没有出现一丝真正的阳光,它只是徘徊在
昏暗与漆黑之间,把观众带进阴森森的灵魂深处。《小岛惊魂》并非完美无缺,但它让
成年人感到毛骨悚然,这在以初中生智商为基点的好莱坞就算很罕见了。(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2.6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3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