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roust (Legend of 1871), 信区: Movie
标  题: 推荐——《火的战车》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3月19日10:12:55 星期三), 站内信件

一直喜欢英国影片,空气中满是怀旧的味道。

就象《去日留痕》(《The Remains of the Day》),表面是一个发生在安东尼-霍普金斯
与爱玛-汤普森之间的伤感的爱情故事,挥之不去的却是对大英帝国江河日下的辉煌权威的
缅怀与留恋;还有那部《霍华德庄园》(《Howards End》),铺陈得优雅细致的画面之下
,冲突的却是道德与虚伪之间永远的对抗;而刚刚看过的这部《火的战车》(《Chariots 
of Fire》),则将怀恋的触角远远地伸到一个崇高神圣、充斥着荣誉感与信心以及自我牺
牲精神的时代。

一个学法律的剑桥学生亚伯拉罕,还有一个立志献身宗教的苏格兰小伙子利德尔,在一九
二四年七月的巴黎,为英国赢得了两枚奥运田径金牌。《火的战车》在范格利斯(Vangeli
s)的电子音乐声中拉开序幕,开始为我们讲述这铸就着勇气、信念、虔诚等优秀品质的两
枚金牌的故事。

亚伯拉罕为什么奔跑?
是为了对抗整个社会对犹太人的歧视。
荣誉感与使命感激励着他,他别无选择。
"It's an ache... a helplessness... and an anger",这就是身为犹太人的亚伯拉罕内
心深处最为真实的感受。他不遗余力地冲向终点,只为艰难地消弭横亘在犹太人与盎格鲁-
萨克逊人之间的种族鸿沟,只为证明--证明人与人之间天性的平等。

利德尔为什么奔跑?
他是为了上帝的荣耀。
"When I run,I can feel his pleasure"他说。天性中的正直与忠诚使得把安息日看作神
圣不可侵犯的他公然拒绝在星期日参加他志在必得的100米预赛,来自奥委会和国内舆论的
压力和谴责尽管可以伤害他,但丝毫不能动摇他。
利德尔参加了400米的比赛,以世界纪录和奥运会纪录以及金牌为他的上帝增添了新的荣耀


《火的战车》讲述的绝不仅仅是两枚金牌的故事,它讲述的是两个以荣誉和信仰为生活准
则并随时放弃个人私利的人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联想起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通
过永泽与渡边的谈话而试图传达的绅士概念:"一个绅士,不是说他想要做什么,而是应该
做什么",尤其是在他确认什么是正确之后。

限于篇幅,《火的战车》中描述的利德尔只是一个有着纯真宗教情感和坚定道德准则的爱
丁堡大学学生,一个真正的彻头彻尾的苏格兰飞人,实际上,他更为引人注目的品质是他
的纯朴、谦逊、自尊、和无私奉献精神。终其一生,他始终没有放弃将荣誉、正直等美德
贯穿于指导人们道德实践的努力,他1925年开始在中国的传道使得很多中国人也深受他的
教诲。
关于他的故事,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神圣的终点》为我们做了更为详尽的描述。

《火的战车》一开始,是一群在海边奔跑的青年,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衫,上面溅满了了
泥斑,Vangelis由远及近的电子音乐响起了,配合青年们昂扬自信又热望憧憬的表情,足
以令人血脉喷张。影片中对奔跑场面的慢镜头处理和反复的闪回,在Vangelis音乐的烘托
之下,更是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火的战车》获得了81 年的奥斯卡奖,在一定程度上温暖了无数大英帝国子民每每回首旧
日辉煌的怅惘。"英国人来了"--该片获奖后英国媒体的众口一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长
久等待和忍耐之后的舒展,可惜,这份舒展并未持久,在与好莱坞的对抗当中,也许直到
后来的《英国病人》,才再次令英国电影扬眉吐气。

可那逝去的荣耀,终究只是记忆中的亮色,隔着尘封的岁月回望,再璀璨的光芒,也不免
黯淡了。

    利德尔死在二战结束之前,在山东潍坊附近的一个日军集中营,噩耗传来,整个苏格
兰为之哀恸。

附注:
1.《神圣的终点--埃里克-利德尔传》,朱利安-威尔逊著,东方出版中心,15.00元
2.Vangelis配乐MP3,gaea可以下载,新世纪系列中有两张专辑:《1492征服世界》和《
范吉利斯肖像》,《范吉利斯肖像》中的第三首乐曲即为《火的战车》主题音乐。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7.7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6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