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ke (sigh in depressive blue), 信区: Movie
标  题: 维尔托夫的《带摄影机的人》(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5月17日14:00:16 星期六), 站内信件

维尔托夫的《带摄影机的人》

作者:jarod @ 树论坛


维尔托夫(原名丹尼斯 考夫曼)出生在沙俄帝国统治下的波兰的一个犹太家庭,青年
时期迁居圣彼得堡攻读精神病理专业,但他很快就在先锋派思潮中找了精神寄托,其间
结识了年轻的未来派诗人妈雅可夫斯基和俄国形式主义评论的创立者沙科罗夫斯基(Vi
ktor Shkovsky)。于是开始迷恋于写诗作文,他还给自己起了未来派的笔名“迪兹卡 
维尔托夫(Dziga Vertov),意思是“前旋球”或“旋转的吉普赛人”。
    在从事电影事业以前,维尔托夫在1916年还作为未来派的音乐家是曾创立了一“听
觉实验室”,把留声机录下来的声响加以剪辑,创作出一种无乐谱的“具体音乐”1918
年,维尔托夫成为苏维埃最早的新闻记录片剪辑师和编辑,以记录片《电影新闻周报》
开始了自己的电影生涯。11920年起,这位理论家就开始宣传“电影眼睛”的优越性。他
把场面调度,电影剧本,演员,摄影棚等成为资产阶级的产物。和梅里爱的拍摄方式正
好完全相反。所以他的一生只是在拍摄记录片而没有拍过一部故事片。
    他开始说人眼相对与摄影机的不足:“人的眼睛视力是有限的,所以人们通过显微
镜来探究遥远而未知的世界。电影摄影机就是发明来透视深层可见世界和探讨记录视觉
形象的”。但是不幸的是他忽略了人眼许多摄影机所不可能具有的功能,比如对与景深
问题。人眼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自动调整焦距的位置,而同时注意许多的事物,而摄影
机则要调焦。而摄影机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影象,一般都是经过导演或剪辑师精心剪辑的
作品,许多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注意的东西都会强加给观众。所以在我看来维尔托夫的“
摄影机眼睛”理论是不切实际的想法而已。
    但是这不能抹杀《带摄影机的人》在世界电影史上极其重要的地位。《带摄影机的
人》完成于1928年。但是它的制作实际上却开始于1922年。这是一部以制作电影为主题
的电影,维尔托夫将电影本身描述成为现代社会一个固有的组成部分,一位观察和理解
生活的绝妙帮手。在影片中,一只眼睛叠印在摄影机镜头上的镜头成为该片著名的招牌
性标志。在这部电影里,维尔托夫将摄影机镜头及其运用和人眼及其运用进行对比,宣
称(我觉得就是他自己宣称而已)摄影机是人眼的延伸。他演示了剪辑的过程(在剪辑
师考虑下一个镜头怎么接的时候,电影“停住了”),在当时那种简陋的条件下如何进
行跟拍(摄影师要站在高速运动的敞蓬汽车上操纵三脚架,这来起来倒是非常的有意思
),在没有生降机的情况下,摄影师作在一个破铁箱子里被吊车钓起进行拍摄。还演示
了静止的画面和运动的画面的关系,等等。如果说维尔托夫通过暴露拍摄镜头的窍门从
影片中突出了“魔术性”的话,他还称赞了另一种形式的魔术,即现代机器生命全部工
作过程中都是服务于人类的魔术。
    正如社会中的其他人一样,带摄影机的人也有工作要做:他的特殊工作就是记录和
展现和记录他人的工作。像社会其他人一样,带摄影机的人也喜欢游戏,《带摄影机的
人》最后一部分就允许调皮的摄影机用慢动作,加快速度,分割画面,定格,叠印和逐
格动画等电影杂耍把人们搞的晕头转向,在为电影观众带来快感的同时剥去了电影的神
秘面纱。这部精彩的记录片将电影和生活(在维尔托夫的主观上情绪上)密不可分的呈
现在一起,造成影片先锋形式和激进意识形态之间的和谐共振。
    正像维尔托夫在片头字母所说的那样:“这部实验性作品的目的在于,创造一个完
全区别于戏剧和文学语言,真正纯粹的国际性语言。”这种语言就是维尔托夫的“摄影
机眼睛”
另外就这张DDVD还有同时做了一个花絮,刚看的时候我以为是个早期拍摄的短片,一边
看我就一直纳闷~~这短片怎么还有剧情,记得维尔托夫拍的都是记录片啊!而且还挺先
锋,比如剃刀割开人的眼睛,钢琴上的死驴什么的。回过头来一看导演:louis Bunuel
!!!靠~~这不就是《一条安达鲁狗》嘛!!可惜里面没有中文字幕,只有日文的。不过这
张DVD还是非常的超值地啊!!!!不过我买的这张DVD怎么有点黑边啊~~不会是世界电
影又出山了吧。


--
              :   .
             .:.::.:: http://hitlike.yeah.net 
                :                    ̄ˉˉˉˉˉˉˉˉˉˉˉˉˉˉˉˉˉ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9.120.21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4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