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online (如来神掌), 信区: Movie
标 题: 逝者如斯夫:记忆、茫然与顿悟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May 20 11:10:05 2004), 站内
中文片名:十分钟,年华老去
英文片名:Ten Minutes Older(The Trumpet、The Cello)
类型:艺术、集锦、纪录、剧情
出品公司:英国“10分钟,年华老去”有限公司
DVD制作公司:
DVD发行公司:
上映日期:2002年5月
DVD发行日期:2004年2月10日
图像比例:1.85:1不可变形宽银幕
音轨:英语杜比5.1、英语杜比2.0(电影中另外有芬兰语、德语、荷兰语、西班牙语、汉语普通话、印度语、法语等)
片长:89+102分钟
字幕:繁体中文、简体中文、德文
IMDB评分:7.5、6.0/10
区码:2区
DVD格式:2D9
画质:4星
音质:3星
推荐指数:4星
题记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第九子罕篇
这一声喟叹,自三千年前开始,至今依然萦绕在茫茫然宇宙中。时间是什么?没有痕迹、没有味道,我们伸手想触摸,然而它倏忽就已经不见,它却又不是混沌。古人早就知道时间的本质,它不为尧存也不为桀亡。它清醒着呢?在不经意间,我们便被它俘虏、被它征服、被它抛弃,因为它是历史最公正的旁观者。诗仙李太白曾经歌以咏怀: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真与我心有戚戚焉!唐时明月汉时关,断壁残垣依稀在。在永恒的时间面前,我们无法取胜,我们只有用文字和影像铭刻下时光的一点一滴,因为时间就如同奔腾的洪流不可阻挡,一切事物只要进入眼帘就被它冲走成为历史,日晷、水钟、沙漏、香、漏壶、蜡烛、盂漏等等只能够对时间做出表面性记录,而时间究竟是什么?一柱像香之前、之中、之后究竟有什么不同?时间的本质是流逝么?屈原、孙悟空、苏轼、曹雪芹、但丁、帕斯卡、卢梭、马克·奥里利乌斯、浮士德、高更、鲁迅、乔伊斯、普鲁斯特、佩索阿、卡夫卡、海德格尔、毛泽东、马尔克斯、博尔赫斯、霍金、张远山,等等等等,都在思索时间究竟是什么?海量的知识和讯息、矢量的时间和年华、复杂的记忆和构思,故事是否真的发生了。我们已经出生,我们终将死去,“活着”也就是“现在”。
2002年,英国“10分钟,年华老去”有限公司投资,邀请世界上15位著名导演根据自己对“10分钟,年华老去”这一命题的理解,各自拍摄10分钟电影短片。10分钟是多久?也许最典型的例子来自学校,众所周知课间休息就是十分钟。十分钟过去了,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十分钟就成为一段历史。在十分钟内,我们的肉体改变了一些,新陈代谢不停息,我们的思想也会有变化,我们的生命不停止我们的人生便在过去和未来之间徜徉。牵强一点说生命是由无数个十分钟构成,那么就让我们看看这15位导演的思索。
“小号篇”(The Trumpet)
1、《狗没有地狱》(Dogs Have No Hell) 导演:(芬兰)阿基·考里斯马基(Aki Kaurismaki)一名刚刚出狱的囚徒,他是没有过去的男人,找到自己的情人,平静地买了车票、戒指,然后登上开往莫斯科的火车。这显然是一出政治象征戏,小人物在历史潮汐的裹挟下失去了自由,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囚徒的正当,也许他就是被历史的合法迫害,大约这是冷战的合理逻辑后果,最后的镜头暴露了导演的意图:车厢外是黑色的夜、车厢内是光明的灯火,他和她沉默地相守。
2、《生命线》(Lifeline) 导演:(西班牙)维克多·艾里斯(Victor Erice)这是一个世外桃源,时间是1940年6月28日。一个宁静辽远的午后,老挂钟悠悠地摆动、斑驳陆离的墙壁、圣母像供奉在堂,婴儿在酣睡、少年在画自己的手表、大人们在劳动、猫在自己的家园、蛇和鸟各自相安、一派安然。然而新生儿的脐带破裂,深黑色的血带来一阵匆忙,暂时中止了安然。稍后,归于寂静,报纸上有纳粹在张扬。
3、《几千年前》(Ten Thousand Years Older) 导演:(德国)沃纳·赫佐格(Werner Herzog)镜头对准了亚马逊河流域中最后的原始部落,他们被迫从石器时代进入现代文明,作为人类学研究的特例导演以善意旁观的姿态进行表现他们的转折。伴随着现代文明,他们拥有了“奢侈”的疾病、视野、旅行、遭遇、冲击和困惑,首领以较积极面对现实的语境讲述这一过程,传统逐渐成为遥远的回忆和形式化的表演,对于时间的判断也由星辰的位置变为了手上的闹钟。
4、《国际组织·拖车·夜晚》(Int. Trailer Night) 导演:(美国)吉姆·贾木许(Jim Jarmusch)一名似乎是尚待成名的演员走上豪华休息车,经纪人告诉她有十分钟。于是她打了一个电话,另一头应该是她的情人。她穿着波波化的服装,吃着中国快餐,被各色人种的人打扰、检查。她神情的从容与外界的忙碌构成微妙的对比,大篷车进化成豪华车,流浪歌舞变成国际组织,地球的确在缩小,不过人文蕴含却似乎在程式化的同时在缩小。
5、《距离托那12英里》(Twelve Miles to Trona) 导演:(德国)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这个短片有文德斯一贯的主题,狂野行走和追寻救赎。一名心脏病发作的病人驾车在西部公路上等待命运的宣判,车在飞驰、命在徘徊、世界在恍惚、心跳声近乎爆炸、虚脱和天使同时显现,绝望在最后的刹那被终结,恐惧始终不渝、希望依旧存在。
6、《我们将被掠夺》(We Wuz Robbed) 导演:(美国)斯派克·李(Spike Lee)激进的黑人导演将自己对民主的思考放在2000年美国大选后的戈尔阵营,十分钟足以有改变历史的言行,民主党人对于选票的审视和对自己的信心,幕僚们在镜头前追忆那个历史性的时刻,他们怎样发现了历史的细节,以及试图改变历史前进轨道的努力,无论如何都是民主的胜利,这是对于历史的承认和见证。
7、《百花深处》(100 Flowers Hidden Deep) 导演:(中国)陈凯歌(Kaige Chen)这是一个寓言,陈凯歌讲述了一个分离的故事,以缅怀四合院和胡同文化的“疯子”(冯远征)为代言人,搬家工人(耿乐)目睹了这一逼迫性的文明侵略造成的结果,最终疯子找到了大铃铛,工人们也看到了曾经的胡同。老北京在迷失中苦寻自己的根,也只能在陈凯歌的电脑特技画面里重现。如果传统继续被推土机荡平,百花深处也只能是虚拟的幻觉。
“大提琴” 篇(The Cello)
1、《水的故事》(Histoire d""eaux) 导演:(意大利)伯纳多·贝托鲁奇(Bernardo bertolucci)一个印度人在意大利,他的后半生完全因为一次际遇,他在树下遇到一位老者,老者用充满玄学的语言对他说了一句话,从此他的生命便在寻找、认识和证明之中。湖水、酒水、自来水、汗水、羊水、泪水、河水是他不同生命阶段的隐喻,最后他轮回似的回到老者的面前,原来真是一滴中是一世界,类比逻辑在导演东方式思考中得到逍遥。
2、《关于时间2》(About Time 2) 导演:(美国)迈克·菲吉斯( Mike Figgis)作者用手指在键盘和屏幕上寻找语言,画面在导演的切割下趋于无望,小说和真相在对称的画面中失去平衡,天堂或地狱中也可以追忆,甚至于回到现实,生活继续与否和作者、电视都没有关系,老人和孩子互为镜像、生活和转述参差、虚构与想象酝酿代替现实,时间成为复数,希望和绝望都是一种可能:走下去便是路,不走只能是无路可退,活着的人如是,死去的魂灵也如是。
3、《瞬间》(One Moment) 导演:(捷克)吉里·曼泽尔(Jiri Menzel)这里没有特技,有的只是老电影作为素材,著名演员鲁道夫在苹果园小憩,他感觉到风在吹拂,他看到青春曼妙的女郎,他闭上眼睛追思往事。接受与拒绝都不能改变、荣耀和曲折都历历在目、爱情和生命一样保留在心,最终,一个熟透的苹果砸在了他的头上。
4、《十分钟后》(Ten Minutes After) 导演:(匈牙利)伊斯达芬·沙波(Istvan Szabo)十分钟足以改变一切,何况是一个家庭,电视里在教英语,妻子在等丈夫回家庆祝结婚纪念,却等来满身酒气和怨气,匆促间本是切蛋糕的刀刺入丈夫的胸膛。历史是由无数小事件构成的,而每一个小事件都可以说是偶然性的。十分钟后,电视里教英语依然,相片中的幸福依然。
5、《面对南希》(Vers Nancy) 导演:(法国)克莱尔·丹尼斯(Claire Denis)本系列中唯一的女导演拍摄了一段不由自主的演讲式谈话,著名哲学家让-卢克·南希(Jean-Luc Nancy)在火车上滔滔不绝地说话,对面是他的女学生。他以自如转折的语言谈论着“介入”,语流近似于学术偏执狂般的淌过众多领域,他的介入理论倾听者必然是具有相关知识储备的受众,无限的“知识”、“观点”对于另外的“听众”只换回:“先生,快到站了!”的回答。我个人觉得时间就像是列车,我们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便是列车从一个站到另一站,或者是从一个词汇到另一个词汇。
6、《启迪》(The Enlightenment) 导演:(德国)沃尔克·舒伦多夫(Volker Schlondorff)时间在风动中?时间在旗动中?时间在心动中?时间在过去?时间在现在?时间在未来?时间是恒动的。时间就像那飞行的箭矢,它不为任何一个点停留。不论是享有天伦之乐的家人,还是追问哲理的苍蝇,意外是时间最亲密无间的兄弟,也许就在下一秒,不,是这一秒,答案就出来了。其实,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时间是不可说的,万法自然。一个夸张性的问题,却是一个如此的谜底。
7、《沉溺于星》(Addicted to the Stars) 导演:(英国)迈克尔·雷德福(Michael Radford)2146年,飞行员十分钟的地球生命,却在太空中穿梭了八十年。当他归来,一切都已经改变。当年的婴儿成为耄耋之老翁,喊出那一声爸爸,大抵这是跳跃后的时空唯一的未变,沧桑不言而喻。
8、《在时间的黑暗中》(Dans le noir du temps) 导演:(法国)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dard)戈达尔依旧在愤怒地拷问世人,他饱含激烈情绪的影像压迫我们追随他思考,电影上的最后瞬间是:青春、勇气、思想、记忆、爱情、沉默、故事、恐惧、永恒、影片,戈达尔不放过任何一个使我们为难的机会,他的破坏力强烈,老电影、老新闻、老书籍、老情感,都成为他拼贴的材料,原来它们一点都不旧,还是会震撼人心,这是电影的权势/诠释,戈达尔电影的权势/诠释。
碟评
本套DVD制作扎实而简练,片头在小号和大提琴的音乐中流露
出谈谈的惆怅,音乐的解析度极好,大提琴的低频和小号嘹亮高频都毫不失真呈现在我们面前。进入花絮菜
单,内容详实。在“小号”篇中内容是15位电影大师的幕后花絮、8个新片的预告片、导演工作照。在“大提琴” 篇中包括《十分钟,年华老去》的两个预告片,静态图片,8个其它影片的预告片
和DVD制作人员名单。而通
过主菜单的第二项选择,是各位导演的单独菜单,可选择的有直接播放该导演的段落,导演静态文字简历以
及静态文字的拍摄年表。《十分钟,年华老去》是15位导演联合拍摄的同一主题的集锦电影,因此画面和音效各不相同。其中让-吕克·戈达尔和吉里·曼泽尔两位老导演用过往电影和纪录片的素材,以新千年的目光重新审视生命旅程和瞬间与永恒的关系取舍剪辑而成。值得注意的是有为数不少的短片使用了黑白摄影,而陈凯歌的《百花深处》则是唯一使用电脑特技的短片。德国人就是花絮也做的出色,依旧是时间长河的背景,导演们音乐的衬托下娓娓道来他们的构思,无论是正
片还是花絮,画面亮丽,色彩浓烈,黑白画面更有着老相片沧桑的质感,音乐华美动听,定位精良,大提琴
的牛筋味十足和小号的高亢相映成趣。花絮的最后是意味深长的。它以滚滚向前的海浪来预示着时间的不可逆和历史的潮流,心跳的声音,是我们
的先人,还是我们自己,或者我们的子孙。
而长达48分钟的制作特辑是本套DVD最珍贵的部分,大师们在此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解释,比如陈凯歌认为时间是个轮回
之圈,文化、文明、历史有某种冲突。斯派克·李认为时间在乎的你是谁?关键时刻你在哪里?关键是怎样来确认自己,最后一定要有个结果。而老导演维克多·艾里斯则谦逊地表示要做的更好。不尽相同的回
答表达了导演的世界观和他们对时间这一概念的认知以及他们段落所关涉的理念。
文德斯的段落我们看到他一丝不苟的工作、说戏。同时,我们在他和男主角的交流中感知他善于听取他人意
见的谦虚精神。文德斯是用传统的摄影机拍摄的,整段的画面犹如一部出色的风光片,我们甚至能够感受热
浪向我们滚滚而来。在其中你也可以了解到驾车场面是这样拍摄的,十分有趣。
匈牙利的老导演沙波在拍摄过程中事事亲力亲为,显示着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而手提摄影机的灵活性使得它可
以无限接近演员,让肢体语言和表情带动一种“乐极生悲”的情绪,在片场,沙波一直是乐呵呵的,一个讨人
喜欢的好老头。
迈克·菲吉斯的拍摄方式是现代性的,他用DV拍摄了相同时间不同空间的画面再通过后期复杂的剪辑过程
让我们看到了同一时刻的发生,他自己也讲完成这部开放式的作品靠的是集体的智慧,确实,素材在导演不同的构思
里有着迥然不同的构架,在眼花缭乱的四格画面里,我们看到的是导演捕捉瞬间的努力,尽管每一次的记录
我们留下的只是远去的年华。他让时间自由于是电影才能自由,画面的分割促进了繁复主题,这个段落的意义在于他试图描绘存在和逝去的瞬间截面。
西班牙的维克多·艾里斯的短片是最为温馨和富有人情味的,特别是导演轻轻抱起触碰孩子的一幕充满着人性
的暖意,传统的叙事里导演以孩子寄托着对明天的希望,孩子的成长正是岁月的前行,十分钟和年华老去的主
题匹配。
吉里·曼泽尔用了那么多的素材剪辑了一个老明星一生的故事,不需要语言,只有音乐伴随,带着感伤和无奈,
荣誉也成为过去。15个导演中他是最用功的,因为他的工作量不会少于任何人,年轻到年老的在时间长河的记忆,或许组接在一起
也真的只有十分钟。
戈达尔的招牌是哲理,影像、书籍、动作、音乐的选择都有特别的深意,我们在花絮里看见了他案头工作的细致,他特别提到那张将死之人的脸,表明着他对
人生意义的最后理解,他认为自己可以重新开始。
舒伦多夫一节最值得一看的睡莲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的景象,有着印象派的余韵,他以色调来对应时间的流
逝和生命的未来是独特的视觉享受,他用偶然性来解释普通人的意外。小女孩部分用彩色画面,而同时对那只担负特殊使命的苍蝇进行实物特技处理。存在为什么在?为什么在这里?舒伦多夫用上帝的光明和现实中的灯光作了一个间离式的类比。
伯纳多·贝托鲁奇以印度式的哲理来叙述故事与人的关系,很多时候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也许被注定、宿命、轮回来解释。
迈克尔·雷德福对时间的想法,通过时空旅行来显现。两种时间的冲突,就像河堤与河水的错过、追求与理解。
陈凯歌的短片,如果没有冯远征的出色表演将逊色不少,片末电脑虚拟的四合院是一个生长在北京的导演内心的
寄托,一种类似冯先生的没落感。片中有句台词是“碎了也就没了”无疑直接道出了人文导演陈凯歌对于现实的一些思考,相关问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读梁思成、舒乙和《城记》。
--
爱,是留给明天最好的礼物!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0.46.7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24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