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roust (Legend of 1871), 信区: Movie
标 题: Re: 另一种感动--关于《钢琴家》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Aug 18 08:57:18 2003)
不仅仅满足于简单地陈述剧情,字里行间渗入得更多的是对人性和苦难的思考,Diki
的这篇文字果真不负期待。
《钢琴师》又一次将犹太人的苦难残酷地展示在我们面前,冷峻的近乎不动声色,当
那样沉重的无边苦难扑面而来的时候,日彼曼、他的同胞还有作为观众的我们,除了别无
选择地忍耐,还能做些什么?
挣扎吗?既无力而且绝望。
记得苏联有一部小说的名字叫做《活下去、并且记住》,如果说“活下去”构成了影
片的叙述核心,那么“并且记住”便概述了导演罗曼-波兰斯基用数以百计的忧伤镜头掩饰
下的所有企图。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的古训在这里竟然毫无预期地暗合了以波兰斯基为代
表的欧洲知识分子的良心,或许我们无力面对,但我们必须拒绝遗忘!
选择抵抗,拒绝投降。
Diki在附注中记录的故事让我落泪了。
童年的Diki目睹着“羊肉”蘸水的苕帚一遍又一遍地拍打在专注地吞食着馒头的“大
力”身上,附和着身边人群的开怀大笑,我相信写这段往事的时候他是辛酸的。苦难并不
可怕,对苦难的冷漠才是悲哀的,毕竟,获得救赎是我们内心最真实的渴望,可如果对别
人缺乏体谅和爱,缺乏最简单的关怀和悲悯,当有一天悲哀真正袭来的时候,你又能指望
得了谁呢?
日彼曼是个钢琴家,他用肖邦的《夜曲》打动了本可以一枪打死他的德国军官,将DV
D退出电脑光驱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如果他不是一个钢琴师,而是一个搬运工或泥瓦匠什么
的,一个传奇也许就此终结在他们面对面的那一瞬。
唉!
日彼曼的幸存,或许只是一个偶然。
【 在 diki 的大作中提到: 】
: 将要讨论的是一部荣获第7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以及最佳改编剧本三项大..
: 的影片。本片导演的另外两个头衔或许能更让人感兴趣:李小龙的弟子,以及幼女奸..
: 犯。可能你已经知道了,这部影片就是波兰导演波兰斯基的大作--《钢琴家》。
: 这是一部关于纳粹蹂躏下的波兰的一名钢琴家命运的电影。你猜会是怎样一个主题?..
: 乐?爱国?抑或抗争?
: 影片一开始对纳粹在波兰的暴行和身限其中的犹太人所遭受苦难的描写,会让人禁不
: 住想起另一部鼎鼎有名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实际上,有几个情节,比如男主角..
: 波兰著名钢琴家日彼曼一家被纳粹从气派非凡的宅院赶到一个破败的难民所时所表现..
: 的绝望,以及纳粹将犹太人的行李集中起来后进行大肆洗劫等,看起来好像直接拷贝..
: 《辛德勒的名单》中的场景。
: 当然,这绝不是说《钢琴家》只是在对《辛德勒的名单》进行任何形式的模仿。虽然..
: 辛德勒的名单》中也有许多对犹太人悲惨命运的直接描写,但总的来说,《辛德勒的..
: 单》是从一个局外人,即辛德勒的角度来描写这些苦难的。而《钢琴家》则不同,它..
: 直接以当事人的身份来进行这种描写。视角的不同使两部影片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差别..
: 这种差别有时候就好像看着别人挨打与自己正在挨打之间的差别一样不可弥合。当辛..
: 勒(当然,也就是你自己)用饱含忧伤的眼睛注视着他的犹太工人时,背景中响起的..
: 帕尔曼柔美的小提琴声。忧郁的眼神和悠扬的音乐,足以构成一幅温情脉脉的画面。..
: 是,在导演的处理下,别人的苦难提供了你用来体验感动的机会,仅此而已。但是,..
: 另一部影片中,你却远不能这样怡然自得。没有令人陶醉的音乐,更没有怜悯的眼神..
: 你休想从一个超然的立场来观察这一切,而只能随着片中的人物一起,感受真真实实..
: (以下引言省略...)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6.27]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6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