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lees (针叶林), 信区: Movie
标 题: 看不到城市的边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2月02日16:30:03 星期一), 站内信件
看不到城市的边
2002年12月02日 13:02:02 网易娱乐 于西田获早稻
阴霾的天,一种薄薄的雾,看不到城市的边。听陈绮贞的歌,陈绮贞是我个人新发
现的声音之一,有一种干净、单纯与自由的气质,她的声音很特别。也有听刘若英,同
样是台湾。现在,我的WINAMP里的南方、刘若英、陈绮贞,都是来自台湾的。戴上耳机
听歌原来有所不同。音效竟然会意料之外的好。隔绝了周遭的音响,可以尽情领略歌者
的声音。就像刚刚看《英国病人》,结局,茱利叶比仙洛兀自坐在卡车上颠簸,影象里
的声音被抹去了,响彻画外的是影片的主题音乐。沉默气质的钢琴,隐约有一点阿拉伯
的音乐,伴着那些个泳者洞穴里的手绘泳者的宛若飞翔。最近喜欢的两部奥斯卡的旧日
经典《走出非洲》、《英国病人》,都有着让我喜欢的大气磅礴的音乐,都有着让人难
以轻易把握的复杂的叙事背景,就像史诗一样的一个人或者一代人的一生,他/她们命运
的叙事脉络犹如掌纹。
这两部影片里都有着一个相似的场景就是关于飞翔的梦想。飞翔于广袤的大地之上
,一个女人被她所爱的男人载起。尽管《走出非洲》里梅里尔史特瑞普有着一个有教养
的坚强的北欧女子的那种笔直的鼻梁,但是原来她也有她所心爱的男人,原来她的人格
与勇气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背后的那个更为勇敢的有着全部男性气质的男子的鼓舞。
《英国病人》里有一个场景恐怕是可以在第一时间抓住所有观者的。那个意大利小镇上
破败的教堂里,印籍中尉为茱利叶比仙诺系好绳索,点燃烛火,然后一跃而下,茱利叶
比仙诺瞬间手秉烛火升起在教堂的穹顶,宛若暗夜里飞舞的精灵。她的惊喜,她的快乐
,她的飞扬很轻易就写在脸上。一个女子的美丽因为一个富于心机的男子的全副身心的
爱的投入而在瞬间成就。喜欢这样的绵密的叙事的电影,可以让我们反观自身生活的无
从把握。而作为观者他/她所能得到的来于电影的全部感动莫不是因缘于此。《走出非洲
》和《英国病人》都是看过两遍以上了,奥斯卡原来也是不乏这样的经典之作。这样的
史诗性作品里大量的高水准的职业演员的起用常常会因为他/她们身上所具有的精英素质
成就人物形象所应有的水准。
最近还有一个片子看了好几遍。《八月照相馆》。在网上查阅许秦豪的采访资料,
原来他是一个腼腆的导演。问韩国学生,一个一米八四的同样腼腆的男生,他说《八月
照相馆》是又叫《八月圣诞节》的。如果说在《春逝》里男女之间的爱情刚有开始就付
诸结束,在《八月》里甚至这段感情还没有一个可以交代的清楚的开始啊。这就是许秦
豪两部作品的个性所在了。在这两个作品里找不到习惯中的关于爱情故事的经典叙事。
许秦豪讲了两个不算是爱情故事的爱情故事,他并不费尽心机的用他的电影叙述着一种
他的忧郁。那天晚上看《八月》时,我在不停的吃东西。我看见,韩石圭和沈银河在照
相馆里分吃一盒冰激凌。我看见,韩石圭给沈银河只买了两个橘子。最后,韩石圭扮演
的那个腼腆的男子消失在像框里。《八月》结尾的主题音乐响起。生活,其实一切如常
。
我不知道看电影是不是和听歌一样会有这样的效果,如果摘掉耳机,常常会有余音
绕耳,并且常常就是你刚刚结束收听的那一首歌的旋律。譬如下午跑步以前,我正在听
的是莫文蔚《爱情真伟大》,然后我摘掉耳机,耳朵里响彻的都是莫氏情歌的意境来了
。尽管,我听了更多的陈绮贞和刘若英。在许多你自己个人喜欢的声音里穿行的体验是
奇妙的。同样,在许多你自己个人喜欢的影象里穿行也是奇妙的。在这样的冬季黄昏,
在校园里回忆起某某相似时空下的影象,最先浮现出来的常常就是最近刚刚看过的电影
。最近许多影碟收藏者都看到了贾樟柯《站台》,也算是期待良久了。当然最先出来的
那个版本没有了数分钟的结局画面,不失为遗憾。网上也出现了种种关于这个电影的争
论。《站台》我看了有好几周了,脑子里挥之不去的是王宏伟在汾阳街道里坐在自行车
后座上面朝着镜头张开双臂渐渐远去的场景。那这个场景也是剧照之一了。远景镜头的
处理使我们始终没有机会看见演员当时的表情,那也是一种渴望飞翔的愿望吧?据说贾
樟柯在这个电影里寄托了太多的想法。就像我们有时候要写一篇东西一样,想法太多未
尽然就是好事,想法太多有时候倒反而造成了一种表达上的彼此龃龉和牵就以及障碍。
对于整个80年代的人文氛围这样的一个宏大主题的叙事掣制了贾樟柯,电影的叙述原来
也是有限的。
《站台》里一群青年奔向远处丛山之中的呼啸而去的列车的场景也打动了我,因为
反观自身,觉得整个80年代的青春/爱/理想被放逐了。这个场景和侯孝贤电影里的几个
关于站台的场景重合。譬如《恋恋风尘》里的站台还有《南国再见,南国》里的站台。
当然侯孝贤的站台是就事论事的。贾樟柯的站台要表达的东西则要多很多。看侯孝贤电
影,最要适应的是叙述时间和阅读时间的同步进行。很喜欢,《恋恋风尘》里的那种对
于黄昏时种种色调的细致感觉。阳光在山脊上移动的光影组合的变幻甚至都被镜头把握
到了,一对少男少女牵手走过山村小街的黯然神伤,淡淡几声弦乐不经意敲响。原来有
些导演的叙述是在拍他的感觉。在侯孝贤电影的叙事里我认识了一个叫高捷的男人。这
样的男人,男人味十足,勇敢,也不能不说没有谋略,但总是免不了命途多戕。我不知
道这样的男人他是不是值得女性所信赖,但他的形象确实就代表了侯孝贤系列故事的诸
多方面。就像梁朝伟之于王家卫;李璨森之于陈果;李康生之于蔡明亮。
还有许多电影,我知道是无关于爱情的。正如同我们的生活,大多数时候是无关于
爱情的,或者说,大多数时候是擦着爱情的边溜过去的生活。敏感的青年总是耐心地去
捕捉关于爱情的叙事。看蔡明亮《爱情万岁》,有一点后悔,觉得蔡明亮在这个电影里
所要表达的其实在《你那边几点?》里已经完全讲清楚了。大多数时候,我们的状态毋
宁说是期待故事的状态。
30/11/2002
本文转自西祠后窗看电影
--
一剑天山来去,风雨惯曾经。
愿待沧桑换了,并辔数寒星。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6.16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98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