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lees (针叶林), 信区: Movie
标  题: 当代美国电影艺术[序]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1月02日10:09:09 星期四), 站内信件

作者:朱世达    http://www.pen123.net.cn 2002-12-31 17:17:20

    美国电影是美国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伴随着美国文化的成长与发展而成长与
发展的。它生动地体现了美国思想与美国这一民族和文化的许多特点。它顺应了美国人
热闹好动的天性和积极进取的人格,同时,也表现了美国人的乐观处世的精神和人性。
传统的美国类型电影每每以坏人受到惩罚,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而结束。无庸讳言,
好莱坞电影曾经是制造美国梦的工厂,突出地表现了美国理想主义信条。好莱坞电影确
实非常注重电影的娱乐性,追求刺激、离奇和怪异,追求成人语言。但是,美国电影在
注重商业性和票房价值的同时,在追求大众趣味,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的同时,其杰出
的第一流的电影艺术家如亚瑟?潘恩,斯皮伯格,科波拉,卢卡斯和斯科塞斯仍然非常关
注社会与现实的,非常关注艺术的。尽管美国电影没有走欧洲电影的抽象思辨的路子,
尽管它没有象欧洲有些艺术电影那样结构复杂,那样细腻,不易为常人所理解,但综观
二次世界大战到本世纪初的美国电影历史,在美国电影众多的作品中仍不乏艺术质量上
乘的作品。诚然,有些作品也许并没有获奥斯卡奖,但它们的社会影响与艺术成就是不
可忽视的。它们与美国社会同时演进,是观察美国社会的一个窗口。它们是美国思想、
艺术和文化的瑰宝,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美国电影界的精英接受了欧洲电影的艺术思想。这是战后好莱坞复兴的动力与基础
。欧洲电影艺术思想的关键是对社会存在、人的命运与现实的关注。它促使了美国电影
对社会存在、人的命运与现实的关注。
    战后意大利和法国电影继承曼、普鲁斯特、皮兰德娄和萨特的传统,在生活中竭力
探索真正富有生命力的价值,推出了一批世界级的、严肃的、存在主义的、现代主义的
电影艺术大师和作品,意大利和法国的电影运动——新现实主义与新浪潮——使电影美
学与价值发生革命化的变化。欧洲电影对心理问题的关注使它成为20世纪思想和文学的
主流之中。它所涉及与讨论的心理问题正是卡夫卡、庞德、乔依斯、普鲁斯特、曼、沃
尔夫、福克纳、贝克特等伟大作家所探索与阐释的。这影响了美国电影,波及好莱坞。
意大利电影运动更关注内容,从社会文本出发,对普通人的生存状态进行仔细的观察,
表现了对工人阶级的同情与对政治问题讨论的热情。意大利电影通过内容创造一种新的
风格,法国电影通过风格创造了一种新的内容。欧洲的电影往往围绕一个主题或心理问
题展开,而不象好莱坞那样仅仅是讲故事。正当美国电影在探索如何面对宽银幕的美学
挑战时,意大利电影革命和法国电影革命都对好莱坞在内容和风格上产生巨大的影响。
它们迫使美国电影制作人重新思考摄影的现实主义问题,形式的政治性以及电影时空的
形而上概念。它们提供了应对20世纪后半期社会危机和美学挑战的规范,使美国电影进
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世界电影的艺术复兴的潮流包括意大利电影大师罗塞里尼、维斯孔蒂、费里尼、安
东尼奥尼的作品和法国新浪潮特吕福、戈达尔的作品。对于这股艺术复兴的潮流,好莱
坞贡献甚微,它只有受这股潮流冲击的份儿。好莱坞失去它昔日在世界电影中独领风骚
的地位。在这样的批评气氛中,“新颖”就成为美国电影追求的首要目标。在低成本制
作的试验性电影中,出现了所谓的“新美国电影”,包括乔纳斯?梅卡斯、肯尼思?安杰
尔、约翰?卡萨凡茨的作品。新美国电影表明了一种与经典主义决裂的意愿。在好莱坞,
有一群原来是电视的导演,包括西德尼?卢默特和亚瑟?潘恩,成为新一代的导演,将对
社会问题的关注与风格试验结合起来,成为美国的“新浪潮”。这是美国电影对世界电
影的现代主义思潮的一个积极的回应。
    从欧洲进口的影片,特别是《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对好莱坞产生重大
影响。这些影片是艺术上极好的影片,对于现实有一种激情和理解,用实地拍摄,制作
很低,作者和导演都是极有才能的人们。这给美国电影艺术的精英以极大的启示。战后
好莱坞向准记录片——现场拍摄和引用大量事实材料——靠近的倾向,特别是在象《裸
城》这样的匪徒片中。欧洲的主创导演论(auteur theory)对美国电影的影响是巨大的。
一方面,这些电影的成功使电影制片厂总裁们确信主创导演的品牌和以导演艺术个性为
基础而拍摄的影片可以为影片销售提供一个不同的手段。另一方面,主创导演论使美国
电影大大地年轻化。不仅导演年轻了,而且年轻导演执导的影片更加迎合年轻观众的兴
趣。当美国电影的传统特点和欧洲电影的新导演和新浪潮的理智复杂性和风格的创新结
合在一起,企图回答当代美国的问题,好莱坞的复兴便开始了。标志这场好莱坞复兴开
端的应该算是亚瑟?潘恩的《邦尼与克莱德》(1967)。这部电影是一部有实质性内容的
卖座率极高的影片,建立了好莱坞新一类电影的信誉。它对美国生活中犯罪作了诗意的
描写,动作迅猛,对话简洁,表演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也表现了传统的好莱坞娱乐
片的特点。按照好莱坞浪漫主义精神,《邦尼与克莱德》用一种现代的方式宣告对世界
持怀疑态度的游离于社会之外的硬汉子的独立性。它宣告旧好莱坞主人公的死亡,过去
的坏人成为电影中的好人,成为令人尊敬的社会的捍卫者。影片与它的主角保持一定的
距离,给观众心理上一种紧张感和不平衡感。影片既没有为主人公行为提供任何依据,
也不对他们的行为作道德判断。它表现当代美国的问题,特别是暴力在美国社会中的作
用。《时代》周刊将《邦德与克莱德》视为美国电影文化的复兴。《时代》的封面文章
提到了“新电影”,认为“新电影”源自欧洲,现在好莱坞终于成为新电影的一部分。
新电影叙事复杂,将电影技巧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不拘泥于一种电影类型,允许电影
类型的交叉,同时每每以禁忌话题为主题。这是《时代》所谓的新电影的特点。它成为
美国文学、绘画和音乐对传统道德和美学原则提出质疑的潮流的一部分。
    总之,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法国新浪潮对美国电影的影响,我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
点:
    1. 它们促使美国电影更为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特别是在60年代民权运动的社会环境
中,美国电影不可能无视种族问题和下层劳动人民的生存状态;这是对“梦幻工厂”的
一个巨大的冲击。
    2.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刺激了一批地下电影制片人制作关注现实的低成本的电影,间
接地刺激了美国电影的繁荣。
    3. 法国新浪潮的全新的电影时空观念促使一批美国电影艺术家在电影的技巧上更为
现代,更为抽象而大获成功。
    4. 意大利和法国电影的政治性,诸如对性别政治的关注,引发了黑人电影、女性电
影、同性恋电影在美国的发展。
    5. 意大利和法国电影在电影结构上的全新概念促使好莱坞重新审视20、30年代以来
的电影公式化、类型化传统,促使一批心理描写的电影的产生。这些电影不再依赖直线
的故事和叙述,而依赖心理的与主题的展开。
    6. 意大利和法国电影对电影美学和艺术的关注促使好莱坞有些电影艺术家除了关注
电影的娱乐性之外,还关注电影的艺术性,拍出了一批艺术水平极高的电影。新好莱坞
的出现是战后美国电影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新好莱坞是美国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同
时又对美国社会文化产生了影响。
    新好莱坞起始于战后的岁月,在60年代得到发展。这是由一系列事件造成的,如对
好莱坞主要电影制片厂的反垄断裁决,看电影人数的骤降,和电视的兴起。新好莱坞是
指美国电影在经济—社会组织和文化表述形式上的根本性变化,表明美国电影经典主义
时代的结束,在美国主流电影中,占统治地位的美学形式和组织瓦解。虽然在风格和组
织上存在一定的连续性,好莱坞经历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新好莱坞必须寻觅与探索新
的美学的、社会的、道德的、心理的、政治的内容。新好莱坞电影是不纯洁的,较为松
弛,十分灵活的电影,矛盾的美学方法,如经典性的剪辑,表现主义,现实主义并存,
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分镜头剧本;它将各种类型的电影揉合在一起,而不追求类型的纯洁
性;它追求表现有争议的话题,特别是禁忌话题。这是一种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
艺术发展的结果是电影作为一种媒介更为现实地表现世界。新好莱坞放弃了关于美国男
子的传统形象:成熟,积极,有效率,优雅,坚忍,而专注了一种新的以蒙哥马利?克利
夫特、马龙?白兰度、詹姆斯?迪安为代表的男性形象。这类男性电影明显的崛起和战后
美国文化的代际演变是联系在一起的。占50年代电影观众大多数的年青人不再满足于他
们父辈的政治与物质成就,开始对传统价值和生活方式提出质问,由此产生了美国社会
中的少年反叛与犯罪问题。在美国文学上的经典之作是萨林格的《麦田守望者》。新好
莱坞也很快关注了这种文化演变,选择了白兰度和迪安来表现这反叛的年轻的一代。这
些电影形象和传统的男性形象不同,他们是本质上幼稚的一群,靠本能冲动行事,自由
散漫,以自己的稚气外表为骄傲。他们能够在电影院中激发起激烈的热烈的反应,他们
的新的性格类型是一种全新的类型,是对过去英雄主义概念的全面否定:英雄对自己的
行为是不负责任的,疯狂的幼稚的少年成为一个罗曼蒂克的英雄。新好莱坞拍摄这些新
的英雄,或者说反英雄,在于吸引年轻的男性观众。
    在60年代末,美国电影对其基本走向作了重新的定位,这种走向由于它对反文化的
皈依而更加巩固了。1968年的反文化的《逍遥骑士》,与50年代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
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是60年代美国整个文化氛围的产物。在这些现代美国电影中
,主人公的情绪越来越失落,影片几乎没有中心动力和戏剧性。现代电影的主人公的行
动没有明确的目的,也没有明确的道德与社会目标,只听命于完全非理性的暴力的驱动
。现代电影象征英雄个人的垮台,电影不描写明确的结局,因此它们的结尾总是暧昧而
朦胧的。新好莱坞电影对世界则采取一种自由主义的看法,由此产生对美国梦、思想和
动力的怀疑主义,由此产生激进主义。这种变化一方面是由于电影的地位造成的,另一
方面也是因为观众的构成的变化造成的。新好莱坞服务于在意识形态上属于少数的人群
,反映他们的不满与反叛情绪。新好莱坞的自由主义的回应以描写上路流浪的影片为代
表。在这些电影中,主人公的行为没有任何动机,上路本身就是目的,以发泄主人公的
失望感和犬儒主义。
    在70年代中期,好莱坞经历了一个美学和文化的重新定位。这种重新定位以《大白
鲨》(1975)和《星球大战》(1977)为标志。在70年代后半期,好莱坞在其重新定位
中越来越强调特技和宏伟的场景,回归到保守的政治立场和心理,同时越来越强调拍摄
大制作的巨片。1967-1975年是美国电影史上一个特别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艺术上雄
心勃勃、政治上进步的影片在商业上也极为成功,而且在与保守的电影界进行竞争时毫
不逊色。人们普遍认为大卫?林奇的《蓝色的丝绒》(1986)——一部关于性觉醒、纯真
与家庭关系的影片——标志美国电影后现代的开始。后现代电影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呢?
这至少有3点。
    1. 电影事业的组织体系具有后现代的特点。好莱坞经历了从福特式的大生产(电影
制片厂体系)到更为灵活的独立电影制作体系(新好莱坞和后新好莱坞时期),独立电
影制作体系具有后现代经济的特点。同时,好莱坞融入多元的媒体大集团公司使工业、
技术、和文化形式之间的界限模糊,这也是后现代的一大特点。
    2. 电影在许多方面表现后现代的主题和后现代社会的形象。当代科幻片表现那些糟
透了的社会形象,这是与后现代对社会进步失去信心的思想有关。
    3. 电影表现与后现代文化实践有关的美学特征(如折衷主义和传统的艺术阶梯的丧
失)。
    自从新好莱坞在60年代末发展之后,好莱坞电影的后现代文化是浮浅的,代表形象
的或假象的一种新的文化,是一种新的空间化的瞬间,创造一种新的情绪基调,这意味
着情感的趋弱,如《中国城》(1974)和《体热》(1981)。它们是东拼西凑的大杂烩
,引用大量其他的文本,这些典型的后现代电影失去了历史的深度,它们不可能再现过
去的真实,而仅仅是对过去的风格的一种摹仿而已。后现代的好莱坞“空泛”,在意识
形态上是保守主义的。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的对形式的创新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便让位
给70年代中期,特别是《星球大战》大获成功后的更为世俗的和保守的好莱坞电影。这
样,新好莱坞的现代主义被后现代美国电影所取代,后现代美国电影致力于完全根除60
年代和70年代的试验成果。新好莱坞十分关注电影历史,电影技巧,将高尚的和世俗的
低下的艺术结合在一起(如欧洲的艺术电影和好莱坞的类型电影)。事实上,虽然许多
后新好莱坞电影回归了叙事和性格描写的经典传统,但它们仍然致力于借鉴各类型电影
的成份。
    美国电影的发展与美国20世纪后半期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轨迹是一致的。美国电影
并不如人们普遍想像的对政治与社会漠不关心。美国电影中的一些精品反映了美国电影
艺术家对美国社会与美国人的命运的关注和探索。
    黑色电影(film noir)在50年代派生出“反叛的青年”电影,深刻地反映了美国青年
人在50年代的文化情绪,成为60年代的民权运动、青年的反叛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锋。
美国社会充斥的叛逆,对传统和主流文化价值的叛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电影。美国60年
代的电影以多元化和试验性为特征,电影的发展势头很好,充满了活力。电影中裸露的
镜头增多,有不少明显的性爱镜头,这对于年轻的观众是有很大的诱惑力的。在60年代
中期,美国电影变得更为自由放任。保守主义让位于流行文化。新的现代风格在电影中
得到充分体现。斯坦利?库布里克在电影表述的新形式方面起了先锋的作用。当时,生活
条件和民权方面平等的呼声日益高涨,特别是黑人和拉丁裔美国人要求平等的愿望特别
迫切。这些年轻人和少数族裔的亚文化变得越来越有力量,震撼了WASP美国的主流价值
。为了适应这种情势,好莱坞拍了描述年轻人叛逆的电影,描述代沟、紧张的种族关系
、吸毒和挑战有关性爱禁区的电影。
    好莱坞的匪帮片揭示美国的经济与道德状况。美国人大量失业并陷于贫困。社会秩
序混乱,在社会底层滋生了暴力的种子。观众正是出于对现有体制的不满情绪,对那些
用子弹来解决社会与道德问题的歹徒怀有敬佩之情。匪帮片充满了硬汉子和暴力,通过
揭示犯罪行为的原因,并显示罪恶的性格往往是糟糕的经济状况、家庭环境和冷漠的无
能的政府造成的。它们揭示美国农村和美国城市一样问题丛生,孩子在贫民窟中长大,
生活在下层社会,耳濡日染的都是犯罪。好莱坞匪帮片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警觉到现代
美国所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起一种警示的作用。这是些反英雄,过着随心所欲的生活方
式,生活在充满行动、惊慌和追逐的世界之中。他们或骑马,或徒步或开破旧的车逃离
警察的追逐,而这些警察并不比他们追逐的强盗好多少。他们充满精力,自由自在,随
心所欲地破坏他们想破坏的一切。许多导演把这些故事放在令人怀念的30、40或50年代
。警察的追逐往往从东海岸追到西海岸,而时间总是处于胡佛总统之后,越战之前。这
些无情无义的反英雄,厌腻无聊的生活,一般都来自小镇,不断地竭力躲避法律的制裁
,生活在道德的真空之中。在这些电影中,导演试图嘲弄与揶揄美国社会,表现正发生
在美国的道德衰落。
    黑色电影所描写的世界和匪帮片所描写的世界十分相像。黑色电影的调子含有一种
怀疑和沉郁的意味。它描写的人物都包裹在阴影之中。这象征他们被禁锢的灵魂。它每
每描写一个私人侦探,是一个反英雄,或者一个沿着黑暗的街道单独追逐他的神秘兮兮
的猎物,或者一个神秘人物在黑夜在河边或仓库里与他的秘密接头相见。场景每每是灯
光悠暗的酒吧,在镜子里将主人公的内疚和恐惧暴露无遗,孤独的山间小屋,破败的小
火车站和闪着霓虹灯光的旅馆房间。在黑色电影中,女人每每被描写成恶女人,妓女,
受贪婪与肉欲驱使的罪人。她们性感,行动诡秘,歹毒,而面对她们造成的痛苦麻木不
仁,冷漠至极。最终,女人的险恶的野心引发了暴力。黑色电影揭露极端残暴与非人性
的一面,揭示现代美国社会的腐败与暴力。
    美国黑色电影对美国社会的揭露是十分深刻的。黑色电影中的主人公往往生活在一
个错误百出的社会之中,在这社会中,法律听命于金钱和威势。大街上到处潜伏危险,
草菅人命。主人公往往是十分敏感的,身体强壮,既是英雄又是受害者,爱人又被人爱
,既追踪别人又被别人追踪。电影中充满了心理有问题的人,性欲倒错的人。黑色电影
以暴力来掩饰战后美国的隐藏的恐惧感和紧张感。
    70年代的这类电影很明显有它们在50与60年代电影作品的根,它们的根一般是拒绝
大的制片公司的现成公式,用简单的社会学研究的方式再现反英雄的形象。70年代的导
演往往将同样的被异化的反英雄形象改成一个可爱的有幽默感的少年。其开山之作应该
是《邦尼与克莱德》(1967)。这些关于犯法的民间英雄的故事给观众提供了可爱的杀
人犯和不道德的人物的形象,同时也批判了社会的弊端。导演们往往有一个基本的故事
框架,在故事里掺入性爱和暴力噱头,然后展开主人公的冒险经历,以此作为对美国社
会的批判。这种批判由于有高超的演技和摄影,由于有美国乡村音乐作伴奏,而变得更
为真实而严厉。70年代后的美国电影,穿着T恤衫的肌肉发达的彪形大汉,有着一颗黄金
心的机器人,强蛮的警察,聪明的少年,慈善有加的主人取代了恶棍和蛮汉成为电影的
主人公。即使是外星人,也都是和平的,有智慧的,令人感到亲热的。与60、70年代含
有深刻的理智与情感内涵的电影,如《阿拉伯的劳伦斯》和《教父》不同,80年代之后
的大片都是宽银幕的,彩色的,立体声的,专事描写快速、惊险场面,而不再拘泥于反
省和思考了。它们所要表述的主题简单、有力、平易近人,如斯皮伯格的《印第安那?琼
斯和厄运之庙》(1984)和简?德?邦特的《速度》(1994)。观众和电影制作人都喜欢
让人感觉良好的电影,而不喜欢悲观、厌世的作品。于是,电影作品的类型又十分清晰
了,又回归到常规的传统了。这是一个销售大片的时代,许多电影的票房价值超过1亿美
元。这个时代以乔治?卢卡斯和斯皮伯格起始发轫,其后包括进了大卫?林奇的令人毛骨
悚然的幽默和斯派克?李的政治寓言。从70年代末到世纪之交,美国电影的美学具有它本
身的清晰的特点。它并不是复兴的好莱坞的继续,而是一个新的独立的时期。
    在70年代末和80、90年代,美国电影的推销有资助和发行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电影技术发生了巨大的进步,宽银幕完成了技术的和美学的革命;电影内容演变反映
了当代总的价值观的演变。70年代的巨片《教父》演绎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与暴
虐。对于科波拉、卢卡斯、斯科塞斯新一代电影导演来说,当时美国社会中存在的混乱
,给他们的电影提供了一种机会。他们拍个人的、政治的、商业的等等任何种类的电影
。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1977)开创了一个美国电影的新的时代。它史无前例地
使用多尔比无噪音录音系统,多尔比的立体声给电影配音带来全新的感觉。它史无前例
地运用电脑来控制摄影机,其特技完全改变了科幻影片和故事影片的面貌。《星球大战
》在票房的成功使电影制作人下决心为年轻人制作大投入的巨片。《星球大战》成功地
将禅哲学、比较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关于神话与英雄主义的研究、幻想、科幻和冒险
结合在一起,宣告美国电影神话时代的回归。它那未来主义的幻想给过去的历史赋以新
的面貌,并对未来20年的电影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如《失落方舟的袭击者》、《回归
未来》(1984)、《庸俗小说》(1994)。

--
他沿着走廊走到峡谷边的露台上,一股月光下花的芬芳向他袭来,在中国这种
气味被称作"月光之芳香",他想象如果月光也能发出声音,那一定能够发出刚
才他才听过的声音。

          詹姆斯·希尔顿《失去的地平线》美国纽约袖珍书社1939年袖珍版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6.16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44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