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zcwjf (渔火分神), 信区: Movie
标 题: 上帝派来的音乐使者--小议音乐家传记电影(zz)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6月12日10:45:48 星期三), 站内信件
一.
音乐家为我们创造了五彩缤纷,绚丽辉煌的另一个世界。音乐已成为我们生活必不
可少的一部分。揭示音乐家的成长经历,探索音乐家的内心世界,电影在这方面无疑有
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国外相继拍摄了贝多芬,莫扎特,萧邦,李斯特,瓦格纳等音乐大
家的传记电影。有些国内已出版了相应的DVD,VCD,有的国内还没有见到。演奏家(例
如大提琴演奏家杜莆蕾,电影《断续的琴声》)及歌唱家(例如卡拉斯,电影《卡拉斯
》)在此不列入音乐家的范围。本文仅就本人见到的几个音乐家传记电影进行评议。
《贝多芬》(《Un grand amour de Beethoven》出品国家:法国)
《莫扎特》(《Amadeus》 出品国家:美国)
《一曲难忘》(a song for remember)美国哥伦比亚影片公司)
《春天交响曲》(《Spring Symphony》出品国家:德国)
《一曲相思未了情》(《Song Without End》出品国家:美国)
《柴克夫斯基》(《Tchaikovsky》出品国家:苏联)
《马勒传》(《MAHLER》出品国家:美国)
《翠湖春晓》(《The Great Waltz》出品:美国米高梅影片公司出品)
二.
音乐家传记电影应该主要表现两方面的内容:音乐家的成长经历及性格刻画;音乐
家的音乐作品。对于第一个方面,就涉及到一个如何针对一个音乐家选取电影的起点和
终点。电影《莫扎特》和关于萧邦的《一曲难忘》基本上是从音乐家的幼年生活开始而
一直到他们的生命结束。其他的电影则是音乐家的生活中的一段。关于舒曼的《春天交
响曲》记录的是舒曼与克拉拉的爱情片段;《翠湖春晓》则是斯特劳斯从未成名到成名
的经历。关于李斯特的电影《一曲相思情未了》时间段的截取则有些问题:李斯特在与
安妮夫人私奔前应该是他的鼎盛时期,而与安妮夫人私奔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而电影
的开始却设定在私奔之后,其实是有些失策的。
其实无论如何截取音乐家的音乐生涯,导演的水平,对音乐家生平素材的选取,对
音乐家作品的理解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这些音乐家传记电影中,我非常欣赏的是《
莫扎特》。福曼导演的片子有大家风范,设立萨格尼这样一个对立面,采用“撞墙式”
叙述方法,反而将莫扎特的性格,形象塑造的栩栩如生。影片中莫扎特的主要作品基本
包揽,而且过渡自然,应时应景。《马勒传》基本也是采用类似于《莫扎特》的叙述手
法,将马勒在火车上的短短过程,通过回忆的穿插,表现了马勒的音乐,内心世界及与
爱尔玛的爱情纠葛。《一曲难忘》虽然关于萧邦好徕坞式的诠释有些生硬,但关于萧邦
作品介绍的也比较全面。《一曲相思情未了》关于李斯特的演绎有些单薄。对于象李斯
特这样一个技巧派的钢琴大师,影片没有足够的笔墨来表现出这样的形象。李斯特与安
妮私奔,而他的二女儿又与瓦格纳私奔,对于这样的历史轮回都是有意义及令人深省的
题材,而影片并未涉及。《翠湖春晓》对于斯特劳斯的作品介绍略显偏少。对于这样一
个圆舞曲之王,在电影中仅仅出现几个作品不免给人管中窥豹的感觉。《柴可夫斯基》
对于这样一个音乐大家的叙述不太成功。影片拖曳,略显晦涩。对柴与梅克夫人的关系
表现也不尽自然。《春天交响曲》中舒曼在狂爱克拉拉的同时又同咖啡厅女仆鬼混无疑
降低了舒蔓与克拉拉真爱的纯洁性。
三.
音乐家的传记电影当然要表现音乐家的作品。在这方面就要看导演的水平。高水平
的导演将音乐家的作品巧妙的贯穿于电影之中。
下面是几部电影中出现的音乐家的作品:
《莫扎特》
1. 片头曲,歌剧《唐璜》序曲。作品编号:K527
2. G小调第25交响曲第一乐章(场景:萨格尼自杀抢救),作品编号:K183
3. 萨格尼歌剧《亚克森》(场景:萨格尼回忆)
4. G大调弦乐小夜曲(I),作品编号:K525(场景:萨格尼向神父告解一段)
5. 裴高勒西《圣母悼歌》(场景:萨格尼回忆自己童年一段)
6. 降B大调小夜曲(3),作品编号:K361(场景:在主教的仪式上)
7. 对舞曲第一首,作品编号K609(场景:莫扎特初见奥地利国王时)
8. 歌剧《后宫诱逃》,作品编号:K384
9. 长笛与竖琴协奏曲等(场景:莫扎特夫人送给萨格尼莫扎特的作品)
10. 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第22号),作品编号:K482(场景:在广场给国王演奏
)
11.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作品编号:K492
12. 歌剧《女人心》,作品编号,K588
13. 歌剧《唐潢》,作品编号,K527(场景:电影中出现的是歌剧中有鬼魂的一段
)
14. 歌剧《魔笛》,作品编号:K620(场景:莫扎特在歌剧院里累倒)
15. D小调安魂弥撒曲,作品编号:K626(场景:莫扎特卧床口诉萨格尼)
16. 降E大调双钢琴协奏曲(第10号),作品编号:K365/316D
〈〈翠湖春晓〉〉
“翠湖春晓”本是昆明的翠湖昆华八景之一,也是聂尔的一首曲子。
1. 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OP.325 (片头曲及与卡拉夫人在维也纳森林
)
2. 圆舞曲〈〈艺术家的生涯〉〉OP.316(唐麦亚酒店)
3. 圆舞曲 <<维也纳的气质>> (唐麦亚酒店)
4. 歌曲: <<诺玛>>
5. 圆舞曲: <<婚礼钟声>>
6. 圆舞曲 << 南国玫瑰>> op.388
7. 圆舞曲 << 酒,爱人与歌曲>> op.333
9. 革命进行曲
10 歌曲《当我们年轻时》(革命结束后在约翰家)
11. 歌剧 <<蝙蝠>>
12.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op.314
〈〈一曲难忘〉〉
1. 降A大调波罗乃兹 OP.40,NO.1 (片头曲)
2. E大调练习曲, OP.10,NO.3(片头曲,初见乔治商等,出现多次)
3. 莫扎特 C大调钢琴奏鸣曲 K545(I)(场景:少年萧邦练习中)
4. 升C小调即兴幻想曲 OP.66 (场景:在贵族宴会上演奏)
5. 降D大调圆舞曲(一分钟圆舞曲)OP.64-1(场景:已长大成人的萧邦)
6. 第31号玛祖卡
7. 第二诙谐曲 op.31
8. 降E大调夜曲 OP.9 NO.2
9. 升C小调圆舞曲 OP.64,NO.2
10. 革命联习曲 OP.10,NO.2
11. 降B大调波罗乃兹 OP.53 (场景:萧邦与李斯特合奏一段)
《春天交响曲》1982年与民主德国合拍
1.帕卡尼尼小提琴随想曲
2.舒曼〈〈四音小景〉〉“狂欢节”第21首, OP.9
3.舒曼 《可爱的小狗》
4.舒曼 〈〈蝴蝶〉〉op.2
5.门德尔松 〈〈无词歌〉〉
6.克拉拉 〈〈A小调奏鸣曲〉〉
7.舒曼 〈〈梦幻曲〉〉 “童年情景”中第七首,op.15
8.舒曼 〈〈春天交响曲〉〉(第一交响曲)op.38
〈〈马勒传〉〉
1. 《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 (片头曲。小木屋燃烧)
2. 《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 (火车停靠站台时,少女围着栏杆转。)
3. 《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 (爱尔玛推车从草地走过。。)
4. 《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 (爱尔玛为防止居民骚扰马勒作曲,指挥邻居无声跳
舞)
5. 《第一交响曲》第四乐章 (马勒做梦,自己的葬礼)
6. 梵贺勒 《音乐的神殿》
7. 歌曲《In the stormy weather》
8. 《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 (火车到站,马科斯下车)
〈〈柴克夫斯基〉〉
1.《花之圆舞曲》(柴克夫斯基在梅克夫人住处湖里游泳)
2.〈〈第一钢琴协奏曲〉〉(场景:俄罗斯建筑群;及与鲁宾斯坦讨论曲子)
3.《浪漫曲》
4.〈〈天鹅湖〉〉(场景:与鲁宾斯坦在马车上分手,独自步行)
5. 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
6.第四交响曲 (献给梅克夫人)
7.歌剧 《黑桃皇后》
8. 《第六交响曲》
〈〈贝多芬〉〉
1.《命运交响曲》
2.《英雄交响曲》
3.《田园交响曲》
4.《悲怆奏明曲》
5.《雅典的废墟》
6.《至爱丽斯》
7.《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8.《月光奏鸣曲》
〈〈一曲相思情未了〉〉
1. 李斯特 《安慰曲》(场景:影片开始时)
2. 萧邦〈〈黑键练习曲〉〉(场景:李斯特的孩子哭闹时)
3. 巴赫《C小调巴沙加牙与赋格》(和萧邦等人在教堂演奏)
4. 舒曼《狂欢节》(场景:演奏会场)
5. 李斯特《钟》(场景:演奏会场)(改编于帕卡尼尼的《钟》)
6. 萧邦《降B小调诙谐曲》(场景:维也纳赈灾演奏会场)
7.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场景:给沙皇演奏)
8. 李斯特 改编于威尔第的歌剧“弄臣”的幻想曲 《弄臣幻想曲》(场景:演奏会
场)
9. 瓦格纳 歌剧《黎恩济》序曲(场景:李斯特散步时偶听到)
10. 舒曼《阿拉贝斯克》(场景:演奏会场)
11. 亨德尔《赛尔西》“最缓板”(场景:教堂)
12. 贝多芬 C小调钢琴奏鸣曲《悲怆》(场景:在卡洛琳住处演奏)
13. 门德尔松《轮旋随想曲》(场景:演奏会场)
14. 李斯特《叹息》(场景:李斯特在威玛的住处)
15.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六号》(场景:李斯特家门前给家乡人们演奏)
16. 瓦格纳 歌剧《汤怀瑟》“朝圣者合唱”(场景:排练现场)
17. 李斯特〈〈爱之梦〉〉(场景:李斯特作品发布会)
18. 李斯特《A大调钢琴协奏曲》(场景:演奏会场)
四.
这几部音乐家传记电影关于音乐家作品的诠释各有特色。有的巧妙而与场景配合得
当,有的过于直白,有的以音乐诗画的方式解释作品。这几部电影中一般采用以下几种
方式来反映音乐家的作品:一是演奏会方式,这是比较常见也容易使用的方法。比如《
一曲难忘》中萧邦为救波兰同胞而举行音乐会,在各地进行演出;《一曲相思情未了》
中频繁出现的李斯特演奏现场;《莫扎特》中几部歌剧的场景;《春天交响曲》中舒曼
的“春天交响曲”的首演;《翠湖春晓》中歌剧“蝙蝠”的演出等等。演奏会方式简单
易行,容易表现观众的热烈和现场的气氛,但诠释作品则显得肤浅。第二种方法是采用
背景音乐的方式。如《马勒传》中火车站小女孩手拉柱子转圈,背景音乐用的是马勒《
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柴克夫斯基》中俄罗斯建筑群的场景背景音乐用的是《第一
钢琴协奏曲》;在《一曲难忘》中,《E大调联习曲》多次出现:在片头,萧邦初见乔治
桑时以及在伯爵的晚会上。这几处出现的背景音乐,每一处都代表一种不同的心理状态
。第三种方法采用的是音乐诗画的方式。影片出现的画面代表音乐家写作时赋予作品的
意义,而配合的音乐是音乐家的作品。这种手法在《马勒传》中多次运用。如马勒的葬
礼之梦,画面上是他的妻子艾尔玛手持花环,身后几个士兵扛着棺材前行,音乐用的就
是马勒的《第一交响曲》第四乐章的葬礼部分;《翠湖春晓》中斯特劳斯关于《兰色多
瑙河》的创作也是采用的这种方法。最后一种方法是加强气氛时所用的音乐。如贝多芬
感觉到自己已经耳聋,此时出现的音乐是贝多芬的“命运”;《莫扎特》中萨格尼自杀
抢救一段,出现的是莫扎特的《第二十五交响曲》第一乐章,紧张的弦乐让人透不过气
。
五.
既然为音乐家的传记电影,真实性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这些电影多多少少
都有后人主观臆想的成分在内。有的是把后人还没有盖棺定论的问题以自己的想象去理
解,有的是改动了公认的一些事实。
《莫扎特》中委托莫扎特作《安魂曲》的并非为萨格尼。而莫扎特后人考证死亡的
原因可能是现在很好治愈的病。委托莫扎特作〈〈安魂曲〉〉的并不是萨格尼。影片之
所以树立一个莫扎特的对立面,只是为了叙事上的方便。〈〈一曲难忘〉〉中萧邦成了
一位波兰的爱国英雄。他为解救狱中的爱国义士不惜与乔治桑闹翻,自己则奔走于各个
城市进行演出,为同胞捐款。萧邦确实是一位爱国者,但影片中萧邦的形象无疑被夸大
了。这也是为何国内将这部电影列为爱国主义教育电影的原因。而将乔治桑描写为一位
个人利益至上,自私自利的小人又削弱了萧邦与乔之间的爱情。李斯特与安妮夫人及俄
罗斯公主的爱情纠葛也不是并行发生的。如果在看完《马勒传》后,在看一下关于马勒
夫人艾尔玛的传记电影《风中新娘》你会发现两个片子有一些矛盾之处。在某些程度上
我倒是觉得《风中新娘》的可信度大。
--
为赋新词强说shit!
我不但要听毛主席的话,做毛主席的好孩子,而且我越发的对好莱坞没有了兴趣。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7.215]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64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