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elia (也曾是天使), 信区: Movie
标 题: 瘟疫蔓延中看“伊波拉病毒”zz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5月24日14:25:47 星期六), 站内信件
作者: 曾生
发表日期: 2003-05-23 20:38:31
返回《青岛学苑书店》 快速返回
瘟疫蔓延中看“伊波拉病毒”
“伊波拉病毒”是我四月时看的电影。
关于这部电影,我想提到两个人,两个男人。
首先王晶。
有些人个人特色之强,使他无论呆在哪个位置,都能使电影深深打上他的烙印。无论是
主演、导演、监制……,只有这种人,才能当之无愧的使一部电影冠以“××作品”。
王晶就是这么一种人。
(顺便提一下,王晶是我喜欢的人,至少和喜欢王家卫的程度相同。人的需要不就是这
两人的混合体嘛。)
在这部电影中,王晶是监制。
这部电影也确实有很深的王晶烙印,就像人们说的什么“屎尿屁”(当然更重要的是与
这三种功能相邻的器官与功能)。
王晶总喜欢玩一些感官刺激,玩“恶心”,而“伊波拉病毒”中有一个感官刺激程度媲
美“苍蝇”的镜头:染有这种病毒的人,全身已腐烂,医生做尸体解剖时,轻易将尸体
的脸揭去。整个过程完整呈现。而我看“苍蝇”时一眼不眨,有这个观赏经验在前,这
次我也照单全收。
再说黄秋生,本片主演。
黄秋生的头衔特别多,比如变态影帝、三级影帝、香港演员中唯一自称“恶人”的演员
,特别敢讲话、很喜欢批评的人,一个歌手,香港地下摇滚的一分子。
而我当然不是一开始就知道他如此丰富的人生。
(对于他,就像对葛民辉,我的认识、了解有一个过程。
一开始,看葛民辉的片子,都是那种非常商业的,如“算死草”、“街头赌圣”、“超
级整蛊霸王”等,后来知道他原来是唱歌的,和另一人——林海峰组过一个组合,软硬
天师,在张学友的专辑中听过一首他与张学友合唱的“老是一件值得回味的事”,开始
觉得他还挺有内涵,而当我看到由他导演、主演的“初缠恋后之二人世界”,这部我非
常喜欢的电影,对他马上完全改观。)
最初,我看黄秋生,失之皮相。
因黄秋生卖相不佳,扮演的角色大多为变态,我对他的印象很不好。
但我曾看过他演的一部“新房客”,很不错,在灵异片,或曰恐怖片中,相当不俗。
后来看他的一个专访,知道这是他得到制片权后,自己拍的第一部电影。
觉得他很有想法。
确实,当演员是一个很被动的职业。
(而我常有一个想法,香港那些演员,很应感谢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那时,他们都有
很多演出机会,虽然很多——可说大部分是烂片,而他们可说是烂片培养出来的一代,
有了这么多实践机会,才磨练出他们的演技。像周润发、梁朝伟、张曼玉都是这种情况
。)
最后再说电影。
剧情是一个香港混混阿鸡在香港杀了人,逃到南非,在餐馆打工。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
(具体什么情况,我还是不说了,总之很有王晶特色),染到南非土著的伊波拉病毒。
阿鸡将欺压自己的餐馆老板夫妇杀死,做成人肉叉烧包,给餐馆的食客,使伊波拉病毒
传播出去。之后,回到香港。
你肯定觉得这部电影很变态,血腥。没错,到现在为止,是这样的。
但之后,情节的发展,传达出的情绪,就变样了。
之后就有点喜剧,至少是荒诞的感觉。
而黄秋生饰演的角色,也不再是穷凶极恶的感觉。一切都有了一种荒诞的感觉。他变得
好像是在以他的方式向社会复仇、控诉,警察显得愚蠢、可笑——特别是对病毒的恐惧
。本来应是正邪分明的一场战争,界线变得模糊起来。
我也不知道这是电影创作人员的有意为之,还是能力不够,造成的风格不统一。
以前看过黄秋生的另一变态形象,也有这种印象,即不是单纯的变态,好像有某种诉求
,对社会的某种不满在内。那就是“盲女72小时”,但那部电影的导演是张坚庭,而他
一贯是很有社会意识的导演,在香港导演中,仅次于许冠文。
难道王晶也有我们所不了解的另一面?
--
那年的冬天特别寒冷,
整个城市笼罩在阴沥的雨里。
灰蒙蒙的天空,迟迟不见着阳光,
让人感到莫名的沮丧,
常常在街上就有一种落泪的感动……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9.123.22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4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