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zcwjf (渔火分神), 信区: Movie
标 题: 戛纳今年没有惊喜(zz)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6月04日17:57:00 星期二), 站内信件
周迅出席《巴尔扎克与小裁缝》在戛纳的放映礼
□马小燕 黄海鹰(法国戛纳)
不知不觉地迎来第55届戛纳电影节。往年,电影节之前几个月媒体便大肆渲染,制
造气氛。而今年,大概人们已被变幻莫测的政治形势搞得焦头烂额,之前是总统大选,
之后又是立法大选,紧绷的脑神经一时半会儿还不能松弛下来,连开幕式的司仪都能把
“55届”说成“25届”(然后慌不迭地更正)。但这些灰点并没有遮掩本次电影节的光
彩。“我宣布第55届戛纳电影节开幕了。”5月14日,伍迪·艾伦以他一口具有纯正美国
口音的法语为电影节拉开了帷幕。
此次电影节的首响重炮是作为开幕电影的伍迪·艾伦的新戏《HollywoodEnd-ing》
(《好莱坞终结》),一贯的自编自导自演,一贯的谑趣本身,将好莱坞的电影制作工
业冷嘲热讽得淋漓尽致,这部影片不参加任何奖项的角逐,仅作观摩放映,即便如此,
这一举措无论是在戛纳电影节的历史上,还是在伍迪的个人职业生涯中,都值得铭记。
伍迪作为美国独立电影的旗帜人物,历来我行我素,从不参加任何电影节,而此次破例
答应戛纳组委会的邀请,亲身携片前来,并欣然参加从开幕酒会到新闻发布会的一系列
传媒行动,这除了是为了给他自己日趋沉寂的电影生涯带来新的转机外,另一方面,是
他自己所说,也是为了对四十年来一直支持热爱他的影片的法国观众的致谢,而他的这
部新片也并没有让法国观众失望,在最近的一次抽样调查中,对此片持满意态度的观众
百分比为84%。
大卫·林奇在之前的媒体报道中,当选本届评审团主席的呼声就很高,最后众望所
归地就位。法国的媒体一方面为他温文尔雅的绅士风度着迷,另一方面则不断感慨其作
品却个个震撼人心。当然,名导的风头比起超级性感女神莎朗·斯通仍稍嫌逊色,息影
两年之后在戛纳亮相,靓照占据了各大报纸显要位置。
平日,戛纳的气氛宁静得有些沉闷,但在初夏5月,众多俊男美女,神采飞扬地活跃
在这里,阳光、沙滩、棕榈树,美女、帅哥、闪光灯……时尚的潮流让沉闷的小城突然
活跃起来。
争议
“MONICABELLUCI,LESCAN-DALE!”(莫妮卡·贝尔露丝,丑闻大主角!)挑衅性
的文字配上性感、迷人的巨幅海报,这便是本届戛纳电影节法国参赛影片之一《不可逆
转》(IRREVERSIBLE)的宣传广告。这是惟一一部电影节尚未开幕便投下烟幕弹的影片
。不管它是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它却让影片、导演加斯帕·诺亚和演员贝尔露丝成
为媒体的宠儿。在这部描述丈夫在妻子遭遇强奸后疯狂复仇的影片中,到处充满了暴力
与黑暗,特别是片中长达十分钟的暴力镜头“让人无法忍受”。被媒体冠以“大胆,前
卫”的评论,在影片观摩会上,《不可逆转》引起两个极端的反应:一部分人中途退场
,逼真的暴力、复仇、强暴镜头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另一部分人则表示出极大的兴趣,
为这种另类、高震撼力影片而感到欢欣鼓舞,对他们来讲,这才叫电影艺术,独树一帜
。
对此,导演诺亚的解释是:很多大师的作品都曾引起类似的反应。一些观众试着从
影片中寻求一种强烈的思想共鸣;一些观众却拒绝接受它,也没有人强迫他们去看这部
片子啊。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种评论,诺亚以迪德罗的一句话———“时间能抹去一切”
来回应,他要让时间来评判他的作品。时间会作出怎样的评论,我们还无从得知,但至
少在这次电影节上,这部“据有林奇风格的影片”却没有得到以林奇为主席的评审团的
青睐。
另一广受争议的影片是张曼玉前夫阿萨亚斯的新作《DEMONLOVER》,讲述工业间谍
的故事,据传媒称,这是一部“非常非常复杂的电影”,非三言两语可以道尽,其荒诞
离奇绝可与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媲美。然而这部被炒作得轰轰烈烈的戏却不幸地
被影评家们大泼冷水,甚至有人建议观众对此片能免则免。
宠儿
罗曼·波兰斯基曾经是戛纳的宠儿,《苔丝》、《唐人街》、《罗丝玛丽的应儿》
、《房客》……这些优秀的影片使他囊括了几乎所有的电影大奖,可以说,欧洲的1970
年代是波兰斯基的年代。这一时期,他的作品汇聚了欧洲最耀眼的女演员:卡特琳娜·
德纳芙;依莎贝拉·阿佳妮;娜丝塔希亚·金斯基……但自从1986年《海盗》(PIRATE
S)一片受挫之后,他再也没有出现在戛纳电影节,这次他的《钢琴家》,一部关于二战
时期波兰华沙的犹太人命运的影片使他凯旋。
《钢琴家》以波兰钢琴家斯皮尔曼幸免于难为线索,真实地再现了波兰的沦陷,犹
太聚集区的形成,犹太人的反抗,以及最后被送往集中营的悲惨境遇。这种题材的影片
我们已看过不少,但每次仍能激起共鸣,更何况这次几乎是导演波兰斯基的亲身体会呢
:他生于巴黎,两岁时,父母决定回波兰,此时正值战争爆发,父亲亡于集中营,母亲
幸存。所以当斯皮尔伯格邀请他执导《辛德勒的名单》时,他拒绝了,为的是不要勾起
他童年的这段痛苦回忆。1999年,读了斯皮尔曼的自传之后,他终于决定要重拾记忆,
完成这部伟大的影片。影片展演时观众长时间的热烈掌声,令波兰斯基及男主演ADRIEN
BRODY热泪盈眶,观众的肯定是送给电影人的最好的礼物。
在结果揭晓之前,本地媒体对最佳电影奖的归属已经有比较统一的认识,最终的结
果也证明了他们的眼光。但媒体在对表演奖的推测上却意见不一,比如男演员,被看好
的杰克·尼克尔森、哈尔夫·费也纳,最终不敌比利时演员古尔迈。古尔迈对自己能取
得胜利似乎早有准备,他声称他的获奖是比利时人的骄傲:“比利时人在戛纳电影节中
还是有一席之地的。”他在领奖时说。而最佳女演员也最终锁定在芬兰演员卡帝·乌帝
娜的身上,她在《没有过去的人》中饰演的可亲的义务兵的形象赢得了大家的认可。而
科妮·尼尔森(《DE-MONLOVER》)和阿里亚娜·阿斯卡丽德(《玛丽·琼和她的两个
爱人》)只有空手而归,因为最佳奖只有一个。
亚洲
林权泽的《醉画仙》是一个传奇画家的自传性影片。这个出身平民的画家,经历了
童年的艰辛,刻苦习画,最终成名。但成名生活却与他的平民出身格格不入,对女人和
酒的痴迷使他成为一代传奇人物。林权泽以迷人的、清丽的史诗般的画面刻划了人物,
但这一美丽画面下隐藏着一颗被矛盾撕裂的心,它是高丽19世纪下半叶所遇到的社会矛
盾的反映:革新或是守旧?
韩国人的历史及文化传统是林权泽在其拍摄过的影片中所要尽力传达的信息。由《
春香传》到《醉画仙》,美得让人惊讶的画面和美得神秘的异国情调把人带到了美的殿
堂。也正为此,最佳导演有他一席之地。但也有观众失望之情溢于言表:影片虽华丽,
但缺少灵魂。
平心而论,贾樟柯的《任逍遥》从它的入选开始就没能引起本地媒体和观众的太多
注意。故事发生在山西大同,年轻人的孤独成为略嫌冗长(不是时间长,而是节奏的分
外缓慢让人要昏睡过去)的影片的主题。记者招待会和现场观摩会上稀疏的人群已预示
了它的失败结局。
另有两部华语影片参展“一种注视”单元,旅居法国的戴思杰将其畅销小说《巴尔
扎克与中国小裁缝》搬上银幕,由周迅、刘烨主演,全部场景均在湖南凤凰拍摄。在电
影节开始之前,法国国际电台已于4月向听众推荐这部影片,认为其清新感人。无可否认
,这部影片拥有一切可以吸引西方观众的因素。中国美丽如画的乡村景色,文化大革命
,被压抑的人的爱情等等,所以其在法国电影市场的成功让人期待,算是华语片在本次
电影节上的亮点。
看这次电影节的颁奖典礼或综观整个电影节,我们会有一种感觉:欧美电影人的胜
利。作为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我们更关心华人电影,至少是亚洲电影在电影节的位
置。可惜除了韩国人林权泽《醉画仙》获得最佳导演奖(与美国导演保尔·托马斯·安
德森《糊涂的爱》共享此殊荣),为我们亚洲电影挽回一点面子之外,其他是全军覆没
,连关于亚洲参赛影片的专题报道都少得可怜,让我们的自尊心也受到些许的创伤。三
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2000年戛纳电影节上亚洲电影,特别是华人电影及华人演员的
辉煌已成为历史。
2002年对于法国人来讲,再充实不过,政治、娱乐、体育、生活……这边电影节刚
结束,那边法网公开赛又燃起战火,一星期后又是世界杯,真有些应接不暇。而电影节
的相对平静也不足为奇了。我们期待明年的电影节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兴奋。
--
为赋新词强说shit!
我不但要听毛主席的话,做毛主席的好孩子,而且我越发的对好莱坞没有了兴趣。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7.215]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41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