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zcwjf (民工~大俗大雅的理想主义), 信区: Movie
标 题: 金马奖完了,台湾电影死了——专访焦雄屏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1月24日12:56:38 星期天), 站内信件
金马奖完了,台湾电影死了
本报独家专访台湾著名电影制片人焦雄屏
文 袁蕾
今年9月26日,台湾电影金马奖遭遇了自1962年举办以来最严重的信誉危机:吉光电
影公司新片《蓝色大门》向媒体宣布由于金马奖“评审不公”,不愿再忍受“金马奖给
台湾电影带来的屈辱”,高调拒绝参加电影节。影展尚未开赛就遭到这样“莫须有”的
指责,这在金马奖历史上是破天荒头一回。
11月16日,金马奖在高雄颁完了最后一个奖项,风雨飘摇40年的金马奖面对各方面
的质疑和指责,似乎已经穷途末路。在这样一个“敏感”时刻,吉光电影公司监制、台
湾地区著名电影制片人焦雄屏接受了本报独家专访,不仅详述了《蓝色大门》拒绝金马
奖的原因,还痛斥了金马奖的腐败内幕以及对台湾电影产生的致命打击,哀莫大于心死
,她认为金马奖已经走到了“生不如死”的末路,台湾电影也走到了绝路。
“《蓝色大门》不会忍受这样的屈辱”
当时激光公司表示,广受好评的《蓝色大门》不会参加金马奖的评选,媒体广泛猜
测起因是上一届金马奖评选时,该公司的《十七岁单车》没有获得一个奖项而产生的矛
盾。
对此,焦雄屏没有丝毫避讳:“《十七岁的单车》没有得到一个奖项,实际上是台
湾电影人文人相亲带来的恶果。《十》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了银熊奖,在金马奖上获得
了很多提名,可最终一个奖项也没有得到,这是一件很荒谬的事。《十》的落马并不是
金马奖的评委认为《蓝宇》和《榴莲飘飘》更好,而是评委之中的派系争斗让《十》铩
羽而归。”正是因为金马奖评奖的“荒谬”,焦雄屏以及所在的吉光公司愤然做出“拒
绝参加金马奖任何活动”的决定,“我们不是基督徒,让人打了左脸还要给人右脸去打
。金马奖只会带来错误的指标,扰乱正常的电影工作。我们不会让《蓝色大门》再遭到
金马奖侮辱的”。
“我们给过金马奖尊重,但他们不要。金马奖在台湾电影中扮演过被尊重的角色,
但现在它已经死了,并且把台湾电影也带上了绝路。”
台湾“新闻局”放权不当
“台湾‘新闻局’是导致金马奖走上绝路的罪魁祸首”,焦雄屏一针见血地指出了
金马奖症结所在。
“‘新闻局’所实行的电影辅导金制度是很不合理的。”台湾电影实行的辅导金政
策是“新闻局”每年从自己腰包里掏出一定数量的资金给台湾电影人,以扶持台湾电影
的发展,而由此产生的“辅导金电影”的成绩则是从金马奖上有否斩获来判定的。这本
来是无可厚非的要求,但“新闻局”却随意放权给片场工会,片厂工会同时掌握辅导金
的发放和金马奖的评审,让辅导金电影和金马奖的关系发生了变形的结合。
“作为台湾电影最根本的制约机构,‘新闻局’一方面看不懂台湾新电影,一方面
希望用金马奖评选出的电影达到他们政治宣传的目的,所以‘新闻局’口口声声将电影
节交给了民间,实际上却放权给片厂工会,将金马奖作为电影人分裂、贿赂、拉帮结派
的工具。我不知道金马奖评选依据和目的,也不知道它是作为什么角色存在的。”
片商工会利字当头
曾经也担任过金马奖评委的焦雄屏非常无奈地告诉记者:“金马奖总是每年临时找
一些人来担当评委,一次一个演员在评选的最后时刻非常着急地来我,说到最后投票的
时候她就慌了,真的不知道该选哪部电影。这不是评委的错,是片商工会在把金马奖当
儿戏!”
由于片商工会掌握着辅导金的发放和金马奖的评审,金马奖的评选当然是对辅导金
电影有所偏向。如果这还可以看作是“肉烂在锅里”的游戏,那片商工会的“亲港”政
策便是金马奖有目的的商业驱动。
“片商工会人员组成以商人为主,知识品味不整齐,长期在金马奖上与新电影作对
。大批量地引进香港快节奏电影,通过金马奖的促销宣传,再将引进的港片发行出去,
从中赚取利润”,这种涸泽而鱼的做法让台湾电影大量萎缩,同时也让港片可以在金马
奖上为所欲为,在没有竞争力的情况下渐渐从质量的重视转向了数量的倾轧,最终导致
“香港电影不商业,台湾电影不艺术”。
“美国式的评审项目和欧洲式的评审组成是金马奖最可笑的地方。”金马奖不但有
“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基本奖项,还细分了“最佳视觉效果”、“最佳武术指
导”等很多技术奖项。“好莱坞电影是工业化的,一部电影就有完整的评审项目,但台
湾电影根本不是工业,每年出产的、能在戏院放映的3、4部电影中,有哪部电影有这些
分项?这些分项又是给谁设定的?即使有,金马奖评审会7、8人的欧洲评选体制,在评
审时一两个人的观点往往主宰了其他人的观点,这对参赛影片是不公平的。”
台湾电影人文人相亲
金马奖评选和台湾电影人文人相亲形成了恶性循环。为了取得辅导金,为了辅导金
电影能在金马奖上取得成绩,担任评委的电影人总是勾心斗角。
“台湾电影地盘本来就小,大家的心思更多地放在拉帮结派上。就像《十七岁的单
车》之所以吃了鸭蛋,就是评审团中一个导演,因为在申请辅导金时进行了违法操作,
徐小明(吉光电影公司总经理)对其做出了指责,于是就在金马奖的评选上对我们陷害
。一两个人的无聊就能操纵一个电影节去抹煞一个人电影的努力,那么这个奖项还有什
么公信力可言?”
内斗的最终结果是“产业界和一些失意影评人让内地电影渔翁得利”,“陈果就是
被金马奖高估的导演,刘烨和琴海璐也是趁机鱼跃龙门的”。
对于此次一些导演因为侯孝贤担当评委愤然退出金马的事件,焦雄屏不无凄凉地回
答:“这些大多数是拿到辅导金但没有在金马上获得提名,对金马产生不满。根本没有
获得提名就扬言退出其实是非常可笑的。侯孝贤的水平勿庸置疑,但即使是他担任评委
并不能改变实质,毕竟他只有一票的权利,而起主导作用的往往都是那些根本不懂电影
的业余评委。像今年的评委中,只有侯孝贤是值得尊敬的,但可悲的是他的那一票在评
委会中其实是那么虚弱。”
台湾电影之死
“台湾电影在台湾市场上的比重只占0.3%,好莱坞占了90%以上,这就是台湾电影的
现状。”但“新闻局”还在无限制地开放好莱坞市场,让好莱坞电影长驱直入。产业工
会在继续排斥台湾新电影的同时,鼓励港片涌入,金马奖就是一场“‘新闻局’花大量
钱、每年从形式上利益团体操作的事件”。而金马奖的受益者也只有袒胸露背的时装业
、赚取广告受益的电视公司和香港熠熠生辉的明星,台湾草根导演和草根演员夹杂在明
星之中是不和谐的尴尬。
台湾电影在金马奖毫无价值的“亲港”中丧失了本来就疲惫的信心,台湾电影市场
大量萎缩,港片也在模糊的评审制度中浑水摸鱼。“金马奖既不能给港片的国际化发展
以资金和舞台,也并不能为内地电影打开市场”,就广告和商业利益上说,转播和广告
问题也开始成为商业互相推诿的麻烦,所以金马奖的“国际性假象”让人不寒而栗。而
作为本土的电影节,给台湾电影带来的是“虚假复苏”,最佳影片《美丽时光》票房刚
过200万,与收回投资的金额相去甚远,反而是没有参加金马奖的《蓝色大门》,“上映
7周仍然没有下片,没有依靠金马的宣传,可以将更多经历投入到影片的制作和宣传上,
而不是人事争斗上,立刻打破了台湾电影的票房纪录”。
采访进行了2个小时,焦雄屏在采访中不止一次地向我们对台湾电影的关注表示感谢
,“真的还有人关心台湾电影吗”?这句不经意的问话让我们感到一阵凄凉,在这个大
多数人不看电影的时代,还有人在关心台湾电影的兴衰吗?
本文原载《21环球报道·明星周刊》,由作者授权转载
--
为赋新词强说shit!
我不但要听毛主席的话,做毛主席的好孩子,而且我越发的对好莱坞没有了兴趣。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61.185.221.226]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88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