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zcwjf (民工~西安~培训~半年~手机~相机), 信区: Movie
标  题: 评伯格曼的电影《秋天奏鸣曲》(zz)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8月17日12:14:09 星期六), 站内信件

“童年” 与“成年”
   何西
  
  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在其作品《秋天奏鸣曲》里讲述了女儿伊娃邀请正为情人的去
世而悲伤的母亲夏洛特到自己家里作客的故事。七年未见的母女并未得到重逢的欢乐,
而是在回忆、陈述往事时彼此埋怨与指责。最后,夏洛特落荒而逃,伊娃则在湖边徘徊
,喃喃自语:“……我不能自杀……”
  
   “童年”的母亲
  人记忆的源头总有着一种最初的印象,从潜意识中决定他或她对某一特定事物的态
度与行为。约翰·韦恩说“童年的记忆是诗意的谎言”。事实上,这种谎言是幼小的心
灵面对既定的现实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在《秋天奏鸣曲》里,母亲童年的记忆里没有与
父母亲密的场景,她总是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角落里享受着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由此
,当母亲从一个小女孩变成一个母亲时,这种记忆使她并没有真正地成为一个母亲。在
母亲的心底里,还保存着一个小女孩的形象,那就是她自己,并且是唯一的自己。童年
仍深深地滞留在她的心底,她讨厌自己作为母亲的形象,她从情感上不能真正接受除了
她自己以外作为孩子的形象。当她在理智上意识到自己是母亲并努力去扮演好这个角色
时,她的内心就充满了恐惧与忧虑。多年以后,在女儿伊娃的指责下,她说:“……我
也只是一个孩子……”是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她还只是一个孩子,虽然她是一个母亲
,但她比女儿更任性,更需要他人的宽容与谅解。
  
   “成年”的女儿
  女儿伊娃在童年时非常喜欢、热爱甚至崇拜母亲,她每时每刻都在希求母亲的爱。
但母亲总是躲在钢琴房里练琴,音乐在紧紧关闭的大门口萦绕,伊娃静静地站在门外聆
听,等着母亲在休息的间歇出现,以便得到母亲的一个眼神,或者一个随意的手势。而
母亲每次出来的时候总是很疲倦的样子,对于伊娃的守候她并没有丝毫喜欢的表示,她
的表情在说她很累,她需要一个人呆着,她并不需要她的女儿伊娃。母亲在感情上的冷
漠并没有消除母亲在事业上女钢琴家的成功形象和作为母亲形象的母亲在伊娃心目中的
深刻印痕。伊娃小心翼翼地爱着母亲,当母亲偶尔兴起关心起她来的时候,她总是毫无
条件地接受母亲自以为是对自己好的那些建议,事实上她一点都不喜欢。这种违心的接
受在她心里一点一点地积累着小小的怨恨,直至长大成人。成年的伊娃生活在任性而完
美的母亲的阴影下,没有自信,不相信自己爱的能力。与牧区牧师的结合使她自以为有
能力爱人并宽容人,所以当母亲在生活上遇到巨大痛苦的时候,她邀请母亲到自己家来
。事实上她不可能真正宽容她的母亲,母亲的一举一动使她又看到自己的童年,这时,
多年以来埋藏在心底的怨恨抑制不住地爆发出来了——她通过对母亲的指责释放了自己
的童年形象。
  
   成长之路
  
  影片的最后,伊娃写信向母亲道歉,请求原谅。这表明伯格曼想给这对母女的紧张
关系找一条出路:在真正原谅与宽恕的基础上重新去爱。这也是伯格曼给予“童年”的
母亲与“成年”的女儿真正的成长之路。
  
  

--
为赋新词强说shit!
我不但要听毛主席的话,做毛主席的好孩子,而且我越发的对好莱坞没有了兴趣。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56h168.xjtu.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83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