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agnolia (岁月无敌), 信区: Movie
标 题: (转贴)今夜,谁来打麻将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5月26日10:41:05 星期天), 转信
红鱼
从他的身上我看见嚣张不羁包装下的空虚惶恐。那是个无所不知似乎看透人
世的孩子当他满不在乎说出那一句句看似在现代社会十分行的通的“至理名言”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每个人都在等着有人教他该怎么
做,然后他就跟着怎么做,”“这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傻子,一种是骗子
,看你选择做哪种人。”时,我笑了,笑他的无知。同时,也害怕自己。自己也
曾经那么的世故。
我们的面前有无数的选择,就看你怎么决定。早在上个世纪,萨特就说过:
“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不管你怎么做,你都走不出社会早已为你设下的看不
见摸不着的无处不在的透明的网。红鱼的天真幼稚在于他的年轻。而年轻正是他
一向炫耀的资本。他蛮横地冲着爸爸的情人说你们这样的女人不过是为了钱,我
很年轻就和他一样有钱了,你来找我吧。
他的悲哀正在于此。被金钱被世俗蒙住双眼的孩子,最后只有在爸爸的尸体
前被泪水洗净了眼睛。原来,爸爸以前说过的一切,那些诸如人要动脑子不要动
感情的金科律言最后还是敌不过金钱所买不来的东西,比如感情。爸爸是和他的
情人相拥殉情而死。父亲永远是红鱼心中世界上最聪明最伟大的人,因为他懂得
对红鱼这样深陷太深的孩子唯一救赎的方法就是死亡。除了死亡,还有什么能够
伟大圣洁到改变一个人悲观绝望的心呢?红鱼的青春只能用残酷来形容,他是全
片中最具悲剧意味的人。过早的成熟的结果是不能得到真正的成熟。那是一株还
没绽放就快枯死的小树,所幸,爱的甘露就活了他。爸爸的情人—一个典雅贤淑
的女教师对他说:“不管怎么样,你父亲一直都是很爱你的!~“
香港
他是夜的游侠,是女人含在嘴中在舌间滚动的心。颇具“万花丛中过,片叶
不沾身“的风范。不,是比那还要再娴熟。他让无数像ALICE这样空虚寂寞的富家
小姐对他百般依赖,百般纠缠。看见他就如欲火焚身欲罢不能。我想起了《风月
》中张国容扮演的”拆白党“小谢。颇具喜剧效果的是,就是这样恣意玩弄女性
的人最后也都载在了女人的手下。只是香港更可悲一点,因为他还从来没有认真
的爱过谁。在他看来,爱情无非只需要一个”能干的老二“,而和女人亲嘴只会
使男人变衰。游离在灯红酒绿中,他想当然的认为台北也差不多该是男人的天下
。不停的变换着咖啡的味道,殊不知咖啡的原味还是苦的,尤其是凉了的有了一
定沉淀的咖啡。一阵提神刺激之后将是难以成眠的夜晚。女人教会他的是不是每
样好东西都是可以大家一起分享的。还有,哭的声音只有自己才能听见,不管他
实际上绕台北上空几圈是否还不肯散去,就像永远不能拂去的伤痛。他只是女人
用来栖息的一张床而已。而床是需要不断换的。
纶纶
唯一美满幸福,给人一丝希望的角色。善良的杨德昌似乎觉得还是应该给年
轻人一个明亮的希望。于是给了他一个好来坞式的结局。这样的孩子给人以投机
的感觉,活的很不纯粹。要不就是我的眼光太偏激,看不习惯这样中庸的人。什
么坏事他似乎都参与但又不做的那么彻底,总是为自己留一点小小的退路。所以
他的世界里没有红鱼的大彻大悟,没有香港的大喜大悲。他有的只是小人物的谨
慎和易满足。我很高兴他最后得到了自己所向往的幸福,获得了爱情(算是吗?
现在似乎每段感情都很难下正确的定义),但他却是雾里看花的人,能把是非分
明看的清清楚楚吗?如果《麻将》还会有续集的话,他也许就是那个为光明希望
付出代价的人了。其实,导演不需要给我们希望。太美了,太顺了,于是也就没
人相信了。所有的童话都是经过血的洗礼的,不然就难见起纯真无邪。
牙膏
最不讨人喜欢的角色。总是一副惟恐天下不乱而只有他才能逢凶化吉的样子
。私下认为他倒是和片中人物结合最完美的一个。“小活佛“能预测一切。能预
测你有车灾,能预测你上辈子是皇太后,但却不能预测自己的将来。人都说聪明
的人活的比较苦,但像他这么笨的人也不会太幸福。”纶纶走了,红鱼垮了,香
港毁了,“少年帮“解散了,于是牙膏开始要做老大了。笨的人之所以笨就在于
他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他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牙膏虽听多了红鱼的”警世
恒言“却悟不出里面的真谛。我们生活的时代没有法律,没有规矩,没有制度,
有人会告诉你你该去做什么,但也许他自己还在迷茫着。牙膏不能避免的覆辙了
他们的历史,按照他们说的去做了。那是一种习惯,一种惯性,而人的生活只有
依靠惯性和习惯才能维持下去。牙膏仍是在重复着实际是错误的描红。
中国人的麻将是要四个人才能玩的转的。其中,孰输孰赢,花落谁家,又岂
是我们局外人所能看明白的。抑或许我们本身就是在玩一把胡不了的牌?
导演杨德昌私档案
1947年生,广东梅县人。
1949年随父母迁台,小学时常随父亲看电影,迷过国语片,但后来失望;酷
爱漫画,深受其中对人性光辉的信念及悲剧结局中对人性肯定的影响,中学时自
编自画的漫画故事在班上传阅。
1965年,入交通大学控制工程系。
1970年赴美,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电脑硕士毕业后到南加大学习电影课程,并
从德国新电影得到很大启示――尤其荷索,因为他证明精彩的电影可以一个人做
而不必倚赖巨大投资。
1981年回台开始从事电影工作,成为台湾新电影作者中,对城市中产阶级及
都市新兴文化的道德省思者与智性思
--
Hopeful Imaginative Pracetice Healthy Optimistic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augoa.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541毫秒